兰州鼓子起源于宋代,是我们这地方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最初由宋词和元曲中的“诸宫调”演变而来,跟陕西眉户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传统曲目有一百多种,流传下来的鼓子词有一千多个段子。现在经常传唱的有三四十个段子。鼓子词的内容大多数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是民间艺人们口头传唱的,有一些巳经失传了。这些年来,艺人们也创作了一些新的鼓子词,在民间传唱。
(鼓子头)英帝侵犯,販来鸦片。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万年流传。(刮地风)恨英城太凶残,牟暴利皈鸦片。中华无辜遭涂炭。
(叠断桥)民众上了痣,德体全丧尽:萎靡不振,骨瘦连筋。亿万银,流入外邦国库空。
(剪靛花)文忠立下凌云志,要与此事相始终。誓死除祸害,祛毒救万民。(太平年)明察暗访拿烟販,严令英商交大烟。写下保证来观验,商贩永不带鸦片。
(扭秧歌)义律指使拒交烟,文忠严词斥凶顽。停止贸易封商馆,迫使英商交大烟,交出鸦片两百余万。
(摔截子带三朵花)虎门滩,来销烟,民众如潮争相现。浓烟滚滚冲云天,伟大的壮举国人赞。
(越尾)国家柱石,民族英雄。为国为民志忠诚,斥敌缴烟除祸根。
林则徐——哎!肃流毒销烟虎门功盖古今。
这是陈增三创作并谱曲的一首兰州鼓子,传唱很广。久闻此曲,我驱车水阜村,访问了陈增三。
陈增三说:“我是一个农民。1950年出生的。我父亲在旧社会唱过戏,会唱鼓子曲。这村里的许多人都会唱秦腔,会唱鼓子曲。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爱好鼓子演奏,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初中毕业,就回到村里劳动,经常参加村上的鼓子演唱会,拉二胡、弹三弦、打扬琴。慢慢地,对兰州鼓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演奏鼓子词,是自己耳听眼看手动,慢慢学会的。1980年,省曲艺团招聘三弦演奏员,经过面试,把我招了进去。我当了一名乐手,在那里弹了三年的乐器。我的乐理基础、演奏基础都是在那三年里打下的,演奏技艺也是在那里学习的。1983年,我招聘到乡上,当了一名文化专干。1999年,机构精简的时候,把我辞退了。这以后,我就在兰州的一些戏班子里当乐手,主要打扬琴。
“我们村子里,会唱鼓子曲的人很多,但都文化水平低,自己不会写唱词,靠死记硬背,记不住多少曲子。靠别人传抄,往往抄上几遍就走样了。我想,这么好的东西,长期这样下去会失传的。从当乡文化专干的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开始搜集、整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要叫这东西失传了。下乡的时候,我走到哪里就把资料带到哪里。别的人闲下来玩这玩那的,我闲下来就搜集、整理鼓子曲。有时候,为了搜集一首好曲子,十遍、八遍地往一个地方跑。兰州地区,凡是有鼓子传唱的地方,就都去过。近一些的地方骑着自行车跑,远的地方坐班车去。当时谁也不给一分钱,一点经费也没有,花的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那一点钱。我不在乎这个,也没有仔细计算,几十年下来,肯定花了不少的钱。二十多年来,我搜集、整理了鼓子词6大本200多首,乐谱300多首,记录了十几个有名的唱段。磁带录音60盘,都是名家的唱段。有一些名家已经去世了,我保存着他们的唱段,将来有条件就可以出版。现在整理成熟的鼓子词有178首,5大类,准备出版,书名就是《兰州传统鼓子曲精编》。名曲《俞伯牙抚琴》就是我花费心血搜集整理出来的。光看一看这鼓子词,就能体会出兰州鼓子的韵味:
(越调)再游孤峰,水秀山清,寄托烟霞自欢欣。临流泊船抚仙琴。
(悲调)俞伯牙游观山水景,船系大江滨。中秋良夜,细雨新晴,山岳分外明。出船舱满江秋色如画景,悦目且赏心。触景恋风月,对月生愉情。命童儿安排香案把琴整,焚香独抚琴。
(叠断桥)弦断有狂音,必有高人听。我本是樵夫子期本姓钟,哎哟!望大人再弹我试听。
(金钱)荡荡乎,意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音调高,绝美超群。最好听,人间哪得几回闻?
(悲尾)伯牙大惊,真是知音,情愿拜弟兄。钟贤弟,可称为人杰地又灵,家住集贤村。后会定有期,临别相约称。叮咛细呼唤。来年中秋此处逢,弟兄再谈心。
(越尾)伯牙进言子期听,二人难舍难离分。情同骨肉亲弟兄,最欢欣——哎!操琴传谱,高山流水;孤峰山下,常遇知音。
“我爱好兰州鼓子,想做一些事情。我要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兰州鼓子的搜集整理和传唱上呀。第一件事是要把现在演唱兰州鼓子的好家,调査摸底,给他们拍照,写出简介,出版一本书。我花了3年时间,已经把皋兰县的400多位民间艺人登记造册了。第二件事是搜集整理鼓子曲,通过那60盘磁带录音记谱,有机会出版一本书。我还想把甘肃的民间音乐搜集整理一下。就是缺钱,跑不出去啊。第三件事是想把兰州民间小曲小调搜集整理出来,全部定调、谱曲,出版一本书。为着这些事情,我怎么跑,怎么吃苦,都愿意。该搜集的搜集,该整理的整理,该跑路的跑路,这个我都不怕,人嘛就是这样,爱好呀。这也是一项事业。我是真心爱上这个事业了。我想过,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做不成功。实现我的这些想法,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如果现在还不抓紧搜集整理,许多老的民间艺人去世,兰州鼓子就会失传的。我的希望是让兰州鼓子音韵常传。
“去年文化部门把我确定为兰州鼓子传承人,每月发400块钱。我有固定的收入了,这个事情就好做了。现在,我们这个村上会唱鼓子曲的有四五十个人,都是这些年来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我是传承人,跟文化部门签了合同,每年都得培养两个以上的学生。传承鼓子曲是最大的功德。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专门坐下来研究鼓子曲,但是,还做不到,还要挣钱养活自己。
“我在兰州的戏班子里打工,已经十年了,打扬琴,靠技术吃饭。我的家还在这村上,平常就老伴一个人。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了,各过各的日子。家里的20多亩地都送给别人去种。我在兰州与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月租175块,加上水电费就是190块钱。中午饭自己做,晚上在街上随便买点吃,一般吃一碗牛肉面。每天下午两点,我就去戏班子上班,打扬琴。晚上12点以后才能下班,有时候要熬到天亮,辛苦得很。戏班里的演员杂得很,哪个地方的都有,大部分是一些剧团的演员业余演出,也有辞职专门在戏班里演戏的。唱的都是一些传统剧目,有本戏,有折子戏。演员随时上台,剧目自由选定,没有排练的时间,一遍就得演奏过去。全靠基本功,识谱、演奏就要强。要有相当的演奏水平,否则,就混不下去。在戏班子里,没有固定的收人。乐手的收入靠分红。演员演得好,捧场的人多,给的钱多,我们的分红就多。演员还得靠有钱的人捧。我平均一天的收人,大概四五十块钱。这是讨生活,过日子,没有办法的事。晚上下班,有时候凌晨两三点了,我还要把搜集到的鼓子曲拿出来,看一会儿,整理一会儿。我放不下这个鼓子曲,都成生活的一部分了。幸运的是现在国家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这些民间艺人也有奔头了。我的生活过得相当充实。幸福是啥?幸福就在自己心里。几十年坚持下来,靠的就是这个爱好,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