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五点半起床,喂鸡喂猪。今年抓了20只鸡娃子,养了2头猪。一头猪娃子就是600块钱,吓人呢。早饭,就是开水泡馍馍。七点钟,丈夫给人盖房子去了,我到地里给塑料大棚揭风口,花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去另一块地里摘荷兰豆。今年种了0.6亩地的荷兰豆和甜脆豆,已经卖了1100多块钱。摘到十一点多,就去给两家娶媳妇的搭礼,都是30块钱,乡亲礼。中午就在那家里吃酒席,都是八菜一汤。两家都是我去的,都吃了酒席。丈夫在工地上正忙呢,顾不上去。这事费掉了我两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又去摘豆了。摘了58斤荷兰豆、22斤甜脆豆,卖了139块钱。四点钟,家里来客人了,我就去应酬了一阵子。平时要一直干到七点多才回家呢。五点多,客人走了,我又到地里摘辣椒去了,摘了12斤,卖了15块多钱。晚上吃的是米饭,炒的是辣子菜,有肉,是半个月前割的12斤大肉,一斤12块,晚上十点,到地里盖塑料棚,花了一个多小时。十二点就睡觉了。啥庄稼活都要做一阵子,一天忙不过来啊。老百姓嘛,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孩子学习可以,我忙不过来,他要在家里喂鸡喂猪。婆婆70岁了,在家里帮我做饭。有时候,真顾不上了,还要去地里帮我摘豆子。今年乡上开妇代会,把我选成了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在,我正申请独生子女证,不准备再生了。养多了,拉不好,还是闲的个啊。村子里,像我这个年龄的,都是一个孩子。希望的都是孩子把书念好,就是将来考不上大学,做个庄稼,也是不一样的。我是初中毕业,和人家高中毕业的拉个闲话都拉不到一起,感觉在人家面前矮三分呢。我订了一份《甘肃农民报》、一份《新农村商报》,办得好。农民报上登很多种地养殖的小窍门,很有用。村上订农民报的有十几家呢。种庄稼投资大,不学习不行啊。这两份报纸也不贵,一年才50多块钱。去年参加了5次农技培训,今年已经4次了。我还会瓦工,会砌砖墙。这两年,一直种庄稼,心思全在田地上,再没有干过砌砖抹灰的事。我种的豆子,要比别人的产量高。去年0.9亩地卖了2980块钱,比一般的要高百分之四五十呢。今年我种了3个塑料棚。在村子里,田地里的活,都是我们女人干的。人们说,我们种的是“三八田”啊。
李梅英告诉我她还要去地里摘豆子,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从豆家庄折回往南走,离县城8公里的地方就是燕儿坪村。这是一个小村子,只有600多人,就坐落在兰白高速公路旁边的一个山坡上。种的都是水地,人均还不到1亩。以前主要种小麦、大麦,现在主要种甜瓜和蔬菜,不种粮食作物。现在的收入不能和以前比。种小麦、种大麦的时候,1亩地收五六百块钱,顶天了。现在种瓜种菜,1亩地收人3000多块。过去这个地方叫猿儿坪,据说村子对面的红石崖上,古时候有过猿猴。人们叫来叫去的,就叫成了燕儿坪。这只是传说,没有物证。以前这地方没有人居住,做的都是“走庄稼”。20世纪60年代,长川村的一个生产队搬过来,定居下来。1963年划成了一个行政村。前几年修高速公路,把村里出行的路隔断了。今年,修了3公里水泥路,把进县城的道彻底打通了。
站在山坡上,村支书王玉朝,给我比划着,叙说着:
我今年50岁,当了18年的村支书。以前,我开拖拉机拉沙子,跑运输,主要给修公路的供沙石料。挣了一些钱,盖了一院房子,娶了两个弟媳妇,花掉了3万多块钱。农民嘛,挣钱一盖房子,二娶媳妇,三养老。我是家里的老大,要尽责任。父母亲还健在,给我们操闲心。弟兄三人,现在分开过日子,庄稼活还在一起做呢。老二是乡中学的校长,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中学,弟媳跟上做饭去了。县城里有楼房,不种地了。3亩地,我和老三分开种。老三务农,和父母一起生活。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我两个孩子,都是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都在兰州打工,挣几个小钱。我们两口子种6亩水地。去年种了1.7亩西瓜,卖了8000块;1.3亩荷兰豆,卖了2000块;1.6亩包谷,卖了2900块;1.4亩果树园子间作豌豆,卖了1000块;复种3亩红心萝卜,卖了2000块。果子卖了1200块。这都是毛收人,总共17100块钱。
说起支出就多了。先说生产支出。化肥一项1100块,水费1500块,农药150块。种子300块,地膜300块,机械耕作300块,拉运300块。这6亩地的硬性投入就3950元,一亩地650块。播种、收割都是手工,不算账。要生产就得投人,谁投人多,谁的产出就多呀。
再说生活支出。去年买小麦1500斤花了1395块,买大米200斤花了400块,买清油110斤花了700块。菜是自己种的,冬天吃的酸菜和洋芋也是自己种的。春天的两三个月,买一些新鲜菜,花不掉多少,也就是500块钱。吃大肉200斤,自己养的猪过年杀了160斤,平时买三四十斤。一斤大肉六七块钱的时候,隔三差五地买。上涨到10块以后,吃的就淡得很了。过完年到现在几个月了,才买了2次,11斤大肉。自己养的不说,算起来也就是花了三四百块钱,日用品的账,没有仔细算过,少说也得500块吧。买衣服,一年两套,冬装一套,夏装一套,孩子们的自己买,我们两口子就是400块。交通费,主要是去县城和兰州。她的娘家在兰州,就去得多一些,也得四五百块。电话费,固定电话400块,我的手机600块。孩子们的手机,他们自己掏钱。烟酒也是一项大支出,一个月得3条烟,一条烟35块,一年1200块。喝酒,爱凑热闹,一年得1000块。人情也是账,去年2000块,清清楚楚。还得吃药,主要是感冒,没有得大病,花了400多块。教育支出没有,也没有添置啥家具、啥电器,也没有买过一本书。平时看的报纸是村上订的。这些钱都过掉日子了,合起来是一大笔,支出了1万多块钱呢。这都是非生产性消费。人活着总要过日子,总要花钱,没有办法呀。
生产投人、生活支出两项合起来就是14000多块钱,一年的辛苦和土地上的收人都开销了,种地就是养活自己啊。要说装在腰包里的钱,实际上就是一些非生产性收人。主要是老婆子抽时间在高速公路上打工挣了2000块,我的工资收人4560元。家里存下来的也就是这么一些钱。
全村有150多人在外打工,是长期的。司机、电焊工占了三分之一。妇女们都在服务行业干。主要在兰州和周边一些地方。普工一年能挣五六千块,技工的收入高一些,能挣一两万呢。农民60%的收人是农业生产,40%的是劳务打工收入。光种地过不上好日子,富裕还得靠打工挣钱。
这几年村子的面貌变了。有20户人在县城和兰州买了楼房,不准备回村了,都是当司机、做电工、跑大车的挣大钱的人。生活在村里的127户,都住的是砖瓦房。前几年修兰白高速公路,全村人卖沙子挣200多万元,都盖掉房子了。现在人们出村都在路边叫出租车,连自行车都不愿意骑了。下地干活有下地的衣服,回家后都穿干净漂亮的衣服。一般家庭一年都能吃上100多斤大肉,七八十斤清油呢。去年八月十五那天,村上杀了4头猪,600多斤肉呢,一阵子就卖光了。
村里也有5户困难户,都是肢残和智残的人,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村里85%的人都姓王,都是60年代(20世纪)迁过来的年轻人,这些人现在都成老汉了。去年就去世了12个,今年又去世了4个。现在是家家户户都有老人,6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03人。70岁的人,还当壮劳力,天天在田地里奔波着。要这些老人活得好,养得好,还是个问题。村上有一所六年制小学,40多个学生。恢复高考以来,村里有68人考出去了,本科生就有28人呢。村里有一所标准化的卫生所,一个村医,能治常见病,大病就去县医院。村里没有文化设施,过年的时候就闹一闹社火。以前连续闹了六年,红火得很,前年停掉了,年轻人都出门了,没有人了,闹不起来了。我们村里没有唱戏的习惯,平常的文化活动,就是待在家里看电视。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我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的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多么美的诗意啊,兴许是心里的向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