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里歌舞升平,各个包间里香色满房,一个大包间外站着一个老头并四名大汉。
包间内却是几个姑娘并一个犹带琵琶半遮面的姑娘,孙平陷在一群胭脂堆里,软玉在怀已乐不思蜀。
一件单薄的中衣,松松垮垮的挂在肩上,肩头颈上全是香吻,众人饮酒作乐,好不热闹。
忽然间那怀抱琵琶偶的姑娘手指快速转动,
一曲十面埋伏悄然从手下流出,
随着琵琶声落,姑娘平地起舞,绚丽多姿的舞蹈吸住了孙平的眼球,孙平眼呆呆的看着那美人如朱玉般游走滑动。
一双眼直勾勾的看着那美人,原来重头戏再这里啊!
双脚不由自主的走向美人,美人长袖拂过脸庞,仿佛暗香浮动。
越来越靠近美人,节奏越来越快,
舞步越来越紧凑,心跳越来越快,
越来越快,越快越险,
忽而琴弦骤断,琴声噶然而止,
一把明晃晃的短剑自美人袖中现出!
孙平还停留在美人的美妙歌舞里,竟是一点都没有发觉。
虽说美人剑出的快,但有人手更快,
不知道谁出手,只见那美人的剑竟然偏了一分,明晃晃的刀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听不知道谁大叫了一声有刺客,那孙平虽是草包没有回过神。
但是他带来的几个大汉都是随时待命身手敏捷的高手,大汉们蜂拥而上,一刀干掉了美人的那只手。
有人想再捅一刀,但那管家道“留活口”,话未说完,那美人竟是挑开了口中藏的毒药。
待大汉打开她的口时已是来不及,只见那美人死不瞑目,目光竟然紧盯着那群美人看。
此刻孙平方缓过来,恶狠狠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么美得美人竟然死了!”
这是真的奇葩呐,你看,人家这时候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吗,就他在怜惜美人!这也是为何说他无缘皇位的竞争的原因了!
那管家方安慰道“公子,莫惊,现在已经没事了,明日我们去衙门报案”,
房内的几个姑娘把头埋低深怕殃及自己,老鸨也来了,看到倒在地下的姑娘,又看那凶神恶煞的几个大汉,兢兢战战道“各位爷,她虽然在我怡红院做事,却是于小人没有干系的啊,求爷放过小人吧”,不停的磕头。
那孙平此刻正在厌烦着,吼道“去去去,爷没空管你们”,
那管家恶狠狠的瞪着老鸨道“我们还是官场上见吧,哼”,
管家表示很生气,那孙平待老鸨并一众美人下去后,问“你说要去告官”
那管家低眉顺眼道“是的,爷,你就不想看看到底是谁要暗杀你吗”,
孙平气极“你明明知道我此次出行时背着皇祖父出来的,你还要去告官这不是告诉皇祖父我欺骗了他嘛,再说了,我现在还在妓院里出了问题,你是想我死啊”,
“爷就不去了,爷就要在这里住下,看看到底是何人要害我”,
那管家跪道“爷,奴才求您了。这样太危险了,您还是去驿馆住吧,要不咋就报官吧”,
孙平道“我就不听就不听就不听,我就是要住在这里”,
那管家无法“那也不能住在怡红院呀,我们去驿馆或袁帝师家住如何”
“你听我的还是我听你的啊,爷那里都不去”
“那要不我们去外面找个地方住,这样皇帝陛下知道了也不会责怪您”
那管家谦卑的继续劝导,毕竟这位爷出事第一个被开刀的人就是他们这些下人。
孙平想来想,“你去办吧”当夜几人寸步不离的一边挨骂一边守着孙平一夜不说
******
彭城外几里地,一个黑衣人笔直的站着,挺拔的身姿,坚毅的双眸射出寒星点点,刀削的面容俊逸无双。
稍会一个黑衣人赶到,见到黑衣人单膝下跪“倚晴失手,已灭口”,黑衣人闻言目光又沉了几分。
周身散发着冷空气,周围的温度似乎降了几分,夜色更黑,跪地的黑衣人仿佛要窒息了,这种感觉一下便无影无踪。
那人方道“可有留下什么证据”,
跪地的黑衣人坚定的摇头道“没有”,
黑衣人点头,转身离去,他走后,另一黑衣人方起身离去,两人目中都带着一份坚定。
袁家外院袁老爷子的书房里灯火也是一直亮着的,一个小厮模样的人缓缓道出孙平从进入彭城到今晚遇刺的事一件不漏的说出给袁帝师听。
莫觉得袁帝师便是一个老得掉牙的人,眼前这位便不是。
这位老爷子年逾古稀,却精神极好,头发斑白,面色红润,一双眯着的小眼,矮小的鼻梁,单从相貌上看,袁瑾还真不像袁帝师的孙女。
袁帝师之所以打听这些消息,是因为收到皇帝的亲笔书信,说是孙子到此一游,代为照顾。
这齐王以为皇帝不知道他已经暗地里出来了,谁知这样的事早就被皇帝知道了,皇帝心疼他没有父亲还偏生这么愚钝,就闭着眼装作不知道而让他来了,还暗地里偷偷安排了一队人马帮他挡住明枪暗箭。
不然他以为凭他那两个人一个管家能安全到这里来吗?
不容易啊!
袁帝师听完,微眯的双眼忽的睁开了,射出一道寒光,忽的又陷入幽深的瞳仁中去了,开口道“吴王府上如何”,小厮道无事。
真的么?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去给我调查一下那群房里的女子,小厮垂目应是而去。
袁帝师手有节奏的敲着扶手,眼神晦暗不明这一夜终于过去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只是死了一个妓院的姑娘,老鸨说是为情郎而殉情的,如此钟情女子当得厚葬,便在郊外与那情郎的衣冠合为一葬了。
第二天,老管家找到了一个拎包入住的三进屋子,孙平带着五人并一个怡红院的头牌姑娘一并去了。
小厮第二日便回了袁府回话“几位姑娘都没有问题,当时是头牌姑娘说有刺客方救了王爷一命,那头牌姑娘现在随小王爷一并去了刚买的宅子”
袁帝师默然不语,自己的手下查不到,但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怡红院的头牌能轻易看出一个刺客利剑出鞘,是巧合?还是别有深意呢?
思虑不出什么问题,遂转身道“你们难道不觉得这么正常太不正常了吗?继续调查,小心行事,别漏出马脚”,小厮俯首应是离去。
吴王前院静园,吴王世子的亲随从厨房带了一晚参汤急忙的回到正房,吴王院子里没有女婢,全都是爷们。
大家看到那亲随这么着急,笑道“顺子汤洒了”,
小顺子忙停下看,知是众人骗他,又怕耽搁了世子的参汤,气急往主房去。
此刻世子正要休息,小顺子直接进去,把参汤放下,看他喝了才放心要走出去。
世子却道“有消息了吗”,虽然没有点名是什么事,但是那人是世子的贴身小厮密书,当然知道是什么事。
“查倚红一干人的是袁家人”,
孙湜道“多留意四方动静,不要再跟进袁家人,查明还有哪些人是袁家的,再有,倚红不要再有什么动作”
对方应是方施礼退下,昨晚的事孙湜是早上才知道的,一并带来的消息是孙平后来的安排。
孙湜并没有怪罪手下的人让刺客出现了,他说孙平不死在苏地即无事。
他的手下也是得力了,顺藤摸瓜竟然找到了袁府。
袁家的人查这件事,是正常的,因为袁帝师是如今的族长,于社稷有功,能力自然不在话下,从今上治国清明便知一二。
今齐王孙平在彭城,托付与袁帝师教管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那刺客能在众多眼线中坚持到今日,不易啊!
仅凭一己之力怕是不能这么完善,定有幕后推手,会是什么人呢?
齐王孙平此刻也在新居与他的幕僚并四个大汉议论,他率先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最想我死的人嫌疑最大,爷现在怀疑是吴王”,
那幕僚管家被他神猜测雷到,问为何,
齐王道“我养着你是吃白饭的吗?这不是你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吗,还问我怎么想的”,
“老奴愚钝,确实不知”,
“这还不简单,我祖父夺了他父亲的皇位,他找我来报仇了”,
幕僚急忙跪下,四个大汉不知所谓也跟着跪下,管家道“殿下,这话可不能乱说,是要诛心的啊,今上是太祖皇帝亲定的太子,现在的皇帝,如何来夺位一说,殿下慎言啊”,
幕僚其实还有很多话没有说的,比如吴王昏庸玩乐等,再如殿下您真不是大威胁,杀您并且在自己的封地只会误事而已,云云。
他不说一是他不会为吴王说话,二是怕齐王听不懂。
“你们,给我好好调查吴王府,看他们最近有什么动静”,
齐王指着大汉说道,他认定的事就得干、帝都是两日后方知道消息的。
皇帝陛下震怒,到底是谁想要杀了他亲孙子?
对孙平去怡红院泡妞这事又是气愤又是心疼,苦思冥想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又召开内阁会议讨论皇长孙被刺一事。
内阁首辅孟泽孟大人历尽两朝,已经是两鬓斑白,现在垂眸坐在皇帝下首,静默着听着大家说,并未发言,倒是刑部尚书舒大人道“微臣思虑的是,苏地乃吴王的封地,虽吴王深居简出,但仍是一地藩王,古时淮南王之乱由是而发”
这就是怀疑吴王府参与此事了,但由于吴王府一直非常低调,没有什么把柄落入他们手里,现在齐王在苏地出了事,他们当然会被怀疑,换句话说,这就是机会。
“依爱卿之意,当如何?”这句话看着平静,实着不然,内阁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天下的大事。
“微臣以为,当派钦差往彻查此事”
皇帝沉默良久,问“众位爱卿意下如何”,礼部尚书禇国公道“微臣以为不可,此事毕竟于皇家颜面有损,对齐王殿下名誉亦是不好,臣觉得不日便是帝师生辰,倒是可以借此机会接回齐王,再派遣人暗中调查此事,以免打草惊蛇”
禇国公说完后,其他内阁大臣都不说话了,没有看见人家皇帝变得明亮的眼睛呐!
所以大家都觉得禇国公这个人可是不能和他斗呐,人家太擅长揣摩人心啦!
孟大人依旧是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一副木木的模样,这种不是要紧的关头,人家不会就这种事说什么啦,更何况人家皇帝已经默认了。
然后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遂下旨命内侍带着圣旨并大量礼物去给帝师祝寿,说是齐王先行,仪仗后到。
这就是这位皇帝陛下有多疼爱自己的孙子了,为了齐王平安归来,很是付出了许多,真不容易啊!
凡事到这位王爷身上都要特殊一些的。
譬如这仪仗中,便安插了皇帝陛下最为信任的破案小能手之一,不仅要齐王平安,还要把暗杀事件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