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900000012

第12章 收兵权与定祸乱(4)

赵普出示这份任命书,告诉老赵,不可任命符彦卿为禁军统领。老赵没有犹豫就否定了他。

第二天,赵普又来求见。老赵迎着他说:“是不是为符彦卿的事啊?”

赵普说:“不是,是别的事。”因此就奏对了一个别的什么事。等到这个“别的事”奏完了,赵普又拿出这份任命书给皇上。

老赵说“;你小子,果然是为符彦卿事来!这份诏书怎么在你手里?嗯?”赵普说:“臣认为这件事处理得有不妥当的地方,所以又留下了,没有发出去。臣只希望陛下深思利害关系,千万不要到时候后悔!”老赵说:“你干吗非要跟符彦卿过不去!你这是为啥啊!朕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耶?”赵普再一次点化了赵匡胤:“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在陈桥兵变中,你老赵那时也没有想过要“负”周世宗啊?结果呢,还不是被“权反在下”“阴谋拥戴”的叛乱士卒“黄袍加身”,不得不反吗?最后还不是“负”了周世宗,欺侮了人家周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

史称“上默然,事遂中止”,太祖赵匡胤沉默了,委任符彦卿为禁军统帅的事也同时搁下了。

藩镇大帅典中央禁军,危险甚重。前鉴不远,老赵懂。顺便说,细考这类故实的内在逻辑,就会清楚:老赵没有参与陈桥兵变的预谋。那种动辄说老赵与亲信等人长久铺垫,预谋夺取后周天下的说法,大多属于民间想象,不足信。

“收兵权”各有玄机

在赵普的催动和点化中,赵匡胤继续推行“侵削藩镇”的战略。他在罢免了一批中央禁军军事首领之后,接下来,又罢免了一批藩镇首领。

有一天,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等藩镇将军们来朝,老赵在后苑宴请他们。酒酣(又是酒酣),老赵从容地对这几位将军说:“卿等都是国家的元老,但是长久在外掌兵,事情那么多、那么繁忙,这不是朕所以优待贤良的意思啊!”

王彦超已经听说了石守信等人被罢免中央禁军军权的事,他有预感,现在轮到罢免藩镇兵权了,于是很聪明地前奏道:“臣本无什么勋劳,一直以来冒领荣宠。今已衰朽,如能退休,让这把骸骨回归丘园,这是臣的愿望啊!”

但是另一些藩镇大员不太明白,前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前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前定国节度使白重赞、前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等人,开始纷纷自我表白过去攻城略地的资历,以及南征北战的艰苦。

太祖略听他们说过,也不客气,淡然道:“此都不过是上一代的事了,何足论也!”

很快,下诏,以郭从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武行德为太子太傅、王彦超为右金吾卫上将军、白重赞为左千牛卫上将军、杨廷璋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第一次“杯酒释兵权”,是解除了藩镇大员的中央典兵之权,而给他们各人做了一次调防,但没有“侵削”他们的藩镇之权;这一次“杯酒释兵权”,是解除了藩镇大员地方之权,而给他们各人一个调动,到朝廷里来做官--所有的官职都是闲职。

同样是“收兵权”,石守信等人是罢京官改为地方藩镇;郭从义等人是罢地方藩镇改为京官。研究“收兵权”的过程,这一层关节较少为人注意。事实上,这是一个巧妙而又合理的安排。

对石守信等人而言,从京官到地方,是消除了他们总揽天下兵权“黄袍加身”的可能性,要大宋不再出现郭威第二、赵匡胤第二;对郭从义等人而言,从地方到京官,是消除了他们坐大州牧“藩镇割据”的可能性,要大宋不再出现杨光远第二、李守贞第二。

所以,这两次“收兵权”各有玄机。

郭从义,先世也是沙陀部人。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郭从义还是五代时的抗辽将军,曾跟从符彦卿在忻口大破契丹,如俗话所说:大长了中原人民志气。后汉时曾剿灭吃人魔头赵思绾,如俗话所说:为西北人民除了一害。但他也有一个恶事,令人难以原谅。赵思绾据守长安叛乱时,有一个巡检使乔守温逃跑,他所宠爱的姬妾被赵思绾占有。郭从义灭赵思绾后,又将这些姬妾据为己有。不久乔守温回来,向郭从义讨要原来属于自己的爱妾。郭从义没理由拒绝,但心里又恨又痒,于是追究他逃跑的罪过,密告当时的前敌总指挥郭威,将他杀掉。这类行径太恶劣,要在我的书里给他记上一笔。

此人还善于打马球,进入大宋后,老赵就让他表演一次,显显身手。他很兴奋,换了衣服,跨一头驴,在庭院中驰骤,史称“周旋击拂,曲尽其妙”,来回转悠击打马球,显示了球技多方面的妙处。完事后,太祖赐坐,对他说:“卿技固精矣,然非将相所为。”爱卿的球技确实很精妙啦,但这可不是将相应该干的活儿。史称郭从义大惭。

又有记录说,此人还善于书法,尤其善于写“飞白”字体,写出来的字,笔迹带着或长或短的枯丝,其势,就像要飞举,得到了当时人的好评。

应该说这是一个多才多艺但又心狠手辣的藩帅。这样的人物,在五代十国得到“拥戴”,能够做出什么事,是可以想见的风景。

南宋著名的易学大家胡一桂对老赵杯酒而释兵权一事评价道:

太祖深思天下唐末以来,生民涂炭,知所以处藩镇收兵权之道。既以从容杯酒之间,解石守信等兵权,复以后苑之宴,罢王彦超等节镇。于是宿卫、藩镇不可除之痼疾,一朝而解矣!(《宋史纪事本末》引)不仅如此。中央禁卫罢为藩镇,藩镇罢为中央官职,这之中还有奥妙。藩镇不能没有,朝官也不能没有,要紧的是如何控制武夫的兵权,不使他们有那种被“阴谋推戴”的可能性。藩镇一旦被拥戴,往往就是一场厮杀,天下就要回归于乱世,这是赵匡胤不愿意看到的。

武臣们“尽读书”

有一天,老赵对左右侍臣说:“我欲使武臣尽读书,使知为治之道。”我想要让武臣们都来读书,使他们都能懂得文治之道。史称“左右不知所对”,太祖左右的臣僚不知应该怎样回答。“左右”皆从五代十国乱世而来,人人熟知一句名言:“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话虽然出自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之口,但也是五代各藩帅们的普遍认识。从中唐以来,谁“兵强马壮”谁就有机会出任皇上,唐肃宗李亨如是,后梁太祖朱温如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如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如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如是,后周太祖郭威如是,而现今的宋太祖赵匡胤事实上也是。这类武力上位的规律性存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怀疑。

只有打天下,哪里有什么治天下?读书,而知“为治之道”,对于习惯于“兵强马壮者为之”的藩帅和文臣而言,不啻如天方夜谭。老赵要武臣们“尽读书”,要让他们知道天下的“为治之道”,这类经验对“左右”而言,太陌生太遥远啦!

于是,老赵感到了孤独。他知道他所追慕的昔日盛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大汉盛唐,那种郁郁文采的郅治之世,作为一个政治目标,还不被更多人所理解。这不是个小事情。

《续资治通鉴长编》引史臣李沆的话论太祖此论:

昔光武中兴,不责功臣以吏事,及天下已定,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义,夜分乃罢。盖创业致治,自有次第。今太祖欲令武臣读书,可谓有意于治矣。近臣不能引以为对,识者非之。

过去汉光武帝中兴,不去督责功臣们做政制之事,等到天下已经平定,多次带领公卿将军们讨论儒家经义,一直到夜晚才罢。这是因为创业而至天下太平,自有程序。现在宋太祖要让武官们读书,可以看出是有意于天下太平了。但近臣们不能引此来思考回应,知道道理的人认为这帮近臣太差劲啦!

盖文明立国,一般不讨论功利问题,因为功利问题无须讨论,士庶已经懂得如何去做;官方也来论功利,则天下皆成功利世界,如此,则距离淳穆祥和之郅治越来越远。宋人曾论即使为天下敛财,也是“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树,无此必要。盖猴子本来就会爬树,不必特别教导。老赵要演绎一个“王道”天下,必先结束五代的“霸道”世界。

就中唐迄于五代十国之权力分配言,可以约略看到,百年间的州郡大员,几乎就是世袭小皇帝。各位藩帅临终前总要把藩帅的位子交给儿子或嫡系,然后再“上报”朝廷,由朝廷“任命”。这种尾大不掉的行政格局,让霸道天下一直处于板荡中,民生凋敝、战乱频仍。

宋人笔记《国老谈苑》记载:

太祖尝语赵普曰“: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普曰:“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因从之。

老赵问赵普,唐以来祸源在“诸侯难制”,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个格局吗?

赵普回答说:地方各州郡,不可世袭,要由派出的京官“权知”,而且每三年就要替换,不可“权知”过久。如此,则地方势力自然消减,可以免除战乱祸源。老赵接纳了这个意见。

这是赵普为大宋帝国贡献的又一个智慧含金量极高的战略性意见。“权知”,是理解大宋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概念。简言之,“权”,是临时的意思,“知”,是执掌的意思;“权知”,就是临时执掌。三百一十九年的大宋史,涉及职官升迁内调外放之类,常常会看到这个词。它的意义在于:从此以后,无论地方抑或朝堂,所有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而不是地方自行推举。权知制度,是解决藩镇独立的制度性规划,在中国职官史上是一个创造。虽然自秦汉以来施行郡县制,已经开始由中央任命官员,但在经由百年乱世后,大宋帝国再建此一职官制度(西蜀孟昶比老赵要早若干年施行权知制度,但影响不及大宋),有了很大程度的创造性。权知制度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文官治理模式,一次性革除了“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武夫治理模式。

郡县治,天下治。老赵以武夫出身却一力推行文官制度,为中原王朝奠定了一种地方管理的千年文明。

建隆元年七月,北征李筠之后,老赵即任命京官宣徽南院使昝居润“权知”镇州(今河北正定)。这是大宋第一次由京官出任地方,也是第一次任命文官。以此为标志,文官管理大宋的序幕逐渐拉开。

要知道,五代时,藩镇强悍,朝廷几乎无法左右州郡,每当确实需要“移镇受代”,也即以州郡为单位的防务调动,都要先派出近臣到地方好言相劝,同时还要发兵备之。即使这样胡萝卜加大棒的调动,还是有藩帅们不愿意奉诏。纳入到这种历史惯性中来考察“权知”制度之建构,就知道此中圣贤立意的艰难和创造性。权知,确是中国军政史上的大事。

了不起的文官制度

昝居润,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文官材料。此人善于做文章,又懂财会,为人明白事理而且聪明,有操守,史称“笃于行义”,乐意真诚地做仁义之事。而且乐于推荐人才。虽然历仕四朝,但从未有不良记录。大宋帝国的“权知”制度从他开始,可谓“得人”。

赵匡胤时代初期,天下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现在,用赵普谋,使昝居润一类的京官、文官出任地方,等于向天下发出了一个信号。

以后,由朝廷派出官员到地方执掌州县,成为常例。乾德五年,过去郭崇的部下辛仲甫,入朝拜为右补阙,出知光州(今属河南)。

同类推荐
  • 西门豹

    西门豹

    公元前四零三年,即魏文侯二十二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分别建立了韩国、魏国、赵国,这标志着历史从诸侯纷争的春秋进入七国争雄的战国时代。魏国北方中山国,姬姓,中山子姬窟好为残虐黎民,魏文侯派遣乐羊为元帅,西门豹为先锋,攻打中山。苦战四月终于攻取了中山国。西门豹在这次战斗中功勋卓著,乐羊委派他留守中山。西门豹刚正不阿,不奉承献媚,朝廷接连不断派员检查邺郡之各项事务,他们为西门豹罗织了大量罪名。三年届满之后,魏文侯欲收其印玺,削职为民。在丞相等人的坚持下,西门豹表示愿意再往他郡,三年之内,若不能治,情愿两罪俱罚。魏文侯派遣西门豹为邲郡守。西门豹赴邲郡上任以后,大兴土木,并利用工程建筑之便,大量收受回扣,贿赂朝廷权贵,对往来访查官员盛情款待,众检查官员回京后,皆盛赞西门豹政绩卓著,堪为天下典范。三年届满调任回京,魏文侯率领群臣亲自出殿迎接,加封西门豹为中大夫。
  • 重生系统之悠三国

    重生系统之悠三国

    吴愿回到汉末,获得名为‘重生系统’的机器,重生在吕布的身体里,且看吴愿如何在汉末三国时期俘获美人,一统江山。
  • 梦里华年

    梦里华年

    遂古之初,天地未形,日月未出,万法未定。大母神心念之间,分界天地、划规黑白、创生灵智、界定例律。积石成山、划流为河、归洼于海,遍缀生灵。这是这片大陆上流传了千万年的创世神话,至于生活在这天地之间的民族的族源神话,大多是源于这个传说的不同版本。
  • 渔

    中医,乃是大汉的国粹,它会与藏医释比擦出怎样的火花?每个人,都仅仅是鱼饵,而谁,是稳坐在钓鱼台上的那个人呢?天武年间,弃婴长桑自幼肺疾缠身,于战乱中被岚柯寺住持印光大师和莫行医收留,并授以《神农本草经》和《灵枢九针》。长桑以根除莫行医所中奇毒为己任,并立志拯救天下疾苦,自此踏上了岐黄之道。在探寻莫行医毒伤解药的过程中,长桑逐渐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与此同时,弃伍从医的莫行医,在调查灭门惨案时,被卷入了大汉与匈奴金帐王朝的惊天阴谋中。
  • 乱世秦歌

    乱世秦歌

    大秦第一猛男,嫪毐;战国第一小受,龙阳君;华夏第一阉贼,赵高......在这硝烟四起的战国末年,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穿越两千三百年前,究竟是何人唱响这乱世秦歌。
热门推荐
  • 妖莲传

    妖莲传

    双生莲,双劫命。她召回自己的魂,妄想篡改天命。他夺取天地神物,肆机报仇雪恨。当她遇上他,会渲染怎样的一世浮华、、、、
  • 后会无期相别有时

    后会无期相别有时

    从此他(她)们的生命便有了交集。忘了是怎么开始,也许对她有一种感觉,忽然间发现自己已深深爱上她。
  • 脉图记

    脉图记

    家族血脉的传承,天赐的家族异能,也并不是谁都愿意继承的。每天身边穿梭的无数人,熟悉的陌生的,你有想过他们是否就是看到的样子,就是如此平凡的吗?谁都有自己的秘密,有些秘密连自己都需要去探索。揭开那层迷雾,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 在龙组的那些岁月

    在龙组的那些岁月

    眼前的世界并非一片祥和,隐藏在光明的另一面早已征伐不止。没有主角光环的子凡却让世界为之颤抖!
  • Modeste Mignon

    Modeste Mign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茬一茬的月光

    一茬一茬的月光

    月光也是冰凉的啊,它穿越时空,一层一层地落在尘埃之上,落在我和父亲身后的路上。
  • 双魂体

    双魂体

    两百年前,正邪之战后世间进入短暂的平稳期,少年叶寒烟便在这时出生,但天生体弱,双魂扣体,命不久矣。世间三大派法剑宗、米佛寺、心清道为争夺上古秘法而与这少年小子结下不解之缘,恰时魔道重启血腥之路,一场人性与魔性,正义与邪恶的交战,徐徐拉拉开了序幕......正是:少年英雄夺命路,驱魔之道卫清明。
  • 两世落花

    两世落花

    当她还是个孩童,阴差阳错被选为了徒弟,从此立下誓言守护他一生一世直到死。他是整个仙界的奇迹,廓然无累,众人顶礼膜拜;本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动情,而她与他却碰撞在了一起,成为师徒。她爱慕他,却又敬重他。命运造化弄人,当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她再也无法面对他,一刹仇恨与爱交织融合。身负杀母之仇、仙门罪徒之女…天生魔气缠身,又屡次遭人陷害,今生师徒缘分尽,一念之间终成魔;他眼看她越陷越深,这才发觉早已种下情丝爱她入骨!当他和她再见到时,一切都已改变。他不是她师父,她不是他徒弟。断剑斩妖,寻她千百度。为她回首,只为博一笑;管它是仙或是魔!心犹在,为伊亡。忘川河里见真情,千世轮回,记忆永不忘。御雪骨,随赤霄!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不可避免地将同一事件分散地列在不同的时间下,使得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开来。为了聚拢线索,范毅然将原著中分散的故事或人物串联起来,加入了一些相关知识介绍,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精选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
  • 无限之次元风暴

    无限之次元风暴

    动漫,游戏的另一面。动漫中被灭世的尸横遍野,电影中那人性本恶的悲惨世界。“在风暴中笑着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