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于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建立姬姓诸侯国曹国。当时另一诸侯小国戎国(今山东菏泽西南),是曹国的附庸国,春秋末年戎国随同曹国一起被宋国所灭,戎国公族后裔遂以戎为姓。
祖:商汤后裔子孙中,先后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任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第二十三、第二十四代商王,他们的后代遂以祖为姓。
武:据说夏代帮助后羿一度夺取夏王太康君位的部族首领中有名武罗者,武罗的子孙后来便以武为姓。又商代中兴之王武丁先后用兵征服了周边各国,后裔子孙中遂有以其名字中的武为姓者。又周平王小儿子出生后因手心中有“武”字手纹,故起名叫武,他的后代于是改姬姓为武姓。
符:春秋时鲁顷公之孙公雅在秦国任符玺令,负责掌管传达命令调遣军队的符节印玺,其后代遂以符为姓。
刘:相传唐尧儿子丹朱的后裔有名叫累的,为夏王孔甲养龙(实为鳄鱼)有功,封在刘地(故地在今河北唐县),故称刘累,刘累后人遂以刘为姓。刘姓后裔在周代曾被迁到杜邑(今陕西西安一带),后改姓为杜。杜氏子孙中有名隰(xí)叔的在晋国任士师,隰叔后代后来分为两支,一支留在晋国以隰叔官职中的士字为姓;一支入秦未归,并且改回最初先祖姓氏即刘姓。战国后期秦灭魏、楚等六国,刘姓亦随秦军东进,其中一支定居在了沛县(今属江苏省),这族中就出了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刘姓也从此成为了大姓。又东周匡王姬班少子王季封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世称刘康公,后代遂以刘为姓。
景:春秋时楚国大夫景差与宋玉同时,以楚辞见称,他的后人遂以景为姓。又春秋时齐国景公的后代,有以其谥号景为姓者。
詹:舜封黄帝后裔于詹地(在今河南省界内),遂有詹姓。一说周宣王封其支庶子孙于詹地建国,人称詹侯,詹侯之后以詹为姓。因黄帝为姬姓,是周始祖,则詹姓源出于姬姓。
束:春秋末期田氏代齐,至战国田齐公族中有踈(shù,今读作shū,写作疏)姓,因战乱避祸,去足字偏旁改姓作束。一说踈姓传至汉代,有踈广(疏广)家居传授《春秋》,汉宣帝征召其为博士太中大夫,做太子少傅。王莽篡国后,踈广曾孙踈孟达避难沙鹿山,去掉姓中的足旁改姓束氏,束姓由此而始。
龙:相传黄帝时有臣名叫龙行;帝舜时有臣名龙,官职为纳言(负责上传下达之官),他们的后代遂以先祖名字龙为姓。一说颛顼后裔替舜驯养龙鱼(即鳄鱼),故称豢(huàn)龙氏,后代于是以龙为姓。一说刘氏先祖刘累曾师从豢龙氏为夏王孔甲养龙,因功封于刘,赐姓御龙氏,故其后代有姓刘者,有姓龙者。一说春秋时鲁国有龙邑,故地在今山东泰安西南,居于此地的人,后代有以龙为姓者。
故事链接
1.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祖冲之的父亲经常给祖冲之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祖冲之常随其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在那里他常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天上星星闪烁,在祖冲之看来,这些星星很杂乱地散布着,而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五岁时,父亲教他学《论语》,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十几句,气得父亲又打又骂。可是他喜欢数学和天文。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三倍。”这话似乎不对。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纳鞋子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三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总觉得车轮的直径没有三分之一的圆周长。祖冲之站在路旁,一连量了好几辆马车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祖冲之研究了刘徽的“割圆术”。所谓“割圆术”,就是在圆内画个正六边形,其边长正好等于半径,再分十二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每边的长,然后再分二十四边形、四十八边形,一直分下去,所得多边形各边长之和就是圆的周长。祖冲之非常佩服刘徽这个科学方法,但刘徽的圆周率只得到九十六边,得出3.14的结果后就没有再算下去,祖冲之决心按刘徽开创的路子继续走下去,一步一步地计算出一百九十二边形、三百八十四边形以求得更精确的结果。当时,数字运算还没利用纸、笔和数码进行演算,而是通过纵横相间地罗列小竹棍,然后按类似珠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祖冲之在房间地板上画了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又在里边做了个正六边形,然后摆开他自己做的许多小木棍开始计算起来。此时,祖冲之的儿子已十三岁了,他也帮着父亲一起工作,两人废寝忘食地计算了十几天才算到九十六边形,结果比刘徽的少0.000002丈。他儿子说:“我们计算得很仔细,一定没错,可能是刘徽错了。”祖冲之却摇摇头说:“要推翻他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于是,父子俩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重新计算了一遍,结果证明刘徽是对的。祖冲之为避免再出误差,以后每一步都至少重复计算两遍,直到结果完全相同才罢休。祖冲之从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算到两万四千五百六十七边形,两者相差仅0.0000001。祖冲之知道从理论上讲,还可以继续算下去,但实际上却无法计算了,只好就此停止,从而得出圆周率必然大于3.1415926,而小于3.1415927。很多朋友知道了祖冲之计算的方法,纷纷登门向他求教。之后,祖冲之又进一步得出圆周率的密率是355/113,约率是22/7。直到1000多年后,德国数学家鄂图才得出相同的结果。
2.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二十四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祖逖后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原文 叶(旧读shè)幸司韶,郜(ɡào)黎蓟薄(bó)。印宿白怀,蒲邰(tái)从鄂。
注释
叶:春秋时楚国庄王的曾孙沈尹戌为楚平王左司马,在与吴国的交战中被杀。沈尹戌之子沈诸梁,字子高,被封于叶县(今河南南阳)任县尹,自称叶公,因平定楚国王族白公胜之乱有功,子孙世袭其爵,并改沈姓为叶姓。
幸:幸氏世系不详,有人说因古代君王身边有不少宠幸的侍从之臣,其子孙遂被冠以幸姓。
司:据传神农氏时属下有专门负责占卜祭祷的大臣名叫司怪,司怪子孙遂以司为姓。一说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叫司成,他的后代以司为姓。另说复姓司马、司徒、司寇、司城的子孙有改为单姓司的。
韶:帝舜制作的韶乐美妙动听,后被当作庙堂音乐,据说孔子在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因此有人以韶为姓。一说舜南巡曾登韶石(今广东韶关北),演奏韶乐,故此地称韶石,居住于此地的人遂以韶为姓。
郜:周文王有小儿子封于郜(今山东成武东南),春秋时被宋桓公所灭,郜国姬姓王公子孙遂以故国国名郜为姓。
黎:据说颛顼裔孙被封于黎阳(今山西长治西南),建黎国,子孙后代遂以黎为姓。到商朝末年黎国被周所灭,周武王分封帝尧后裔居黎,尧的后裔亦以封地黎为姓。
蓟:西周初武王封黄帝后裔于蓟(今北京大兴),建蓟国,子孙遂以蓟为姓。
薄:商代诸侯中有薄姑氏,其后代遂以薄为姓。又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封于薄城(今河南商丘北),子孙于是以食邑为姓。又南北朝时鲜卑族有薄奚氏,魏孝文帝下令改汉姓时,一部分改作薄姓,一部分改作奚姓。
印:春秋时郑成公名睔(ɡùn),字子印。他的孙子段为郑国大夫,曾著《蟋蟀赋》,被誉为保家之士,段以祖父之字印为姓,后遂有印姓。
宿:据说西周初周武王封伏羲氏后裔于宿(今山东东平东)建国,子孙后代遂以宿为姓。
白:据说炎帝时有大臣名白阜,负责水利工程,因治水有功,深得炎帝赞赏,子孙于是以白为姓。又春秋时秦文公之子公子白的后代以白为姓。又春秋时著名的秦晋殽(xiáo)之战中,秦军统帅为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纪念先祖战功,白乙丙子孙后遂以白为姓,据说战国著名秦将白起就是他的裔孙。又春秋后期楚平王太子建有子名胜,楚惠王时被封在白邑(今河南息县西南)建城,人称白公城,胜则被称为白公胜。白公胜作乱被叶公平定,其后人遂以城邑之名白为姓。又西汉至唐宋时,西域少数民族中亦有大量仿效汉俗起单姓称白氏的。
怀:西周时周武王初封其子叔虞于怀地,后周成王灭唐国(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封给了叔虞,世称唐叔虞,而原来居住于怀地的叔虞宗族则改姓怀。又春秋时宋国微子启后裔中有改子姓为怀姓的。
蒲:据说是上古有扈氏的后裔。一说夏禹封舜的后代于蒲(今山西隰县北),蒲人遂以蒲为姓。
邰:据说帝尧封后稷于邰,其子孙遂以邰为姓。后稷就是周的先祖弃,传说他的母亲名姜嫄,为有邰氏之女。姜嫄在田野上见一巨人脚印,好奇踏上去玩,结果因此怀孕而生一子,开始想把这男孩抛弃不要,故名叫弃。弃后来做了尧的农官,教民耕地种植稷、麦等粮食作物,因功封邑于邰(今陕西武功),邰姓和姬姓都是他的子孙后代。
从:东周时平王将小儿子精英封于枞(cōnɡ,今安徽枞阳),建枞国,世称枞侯。枞侯后代枞公为刘邦大将,与御史大夫周苛同守荥阳,荥阳城破,枞公被项羽所杀。枞公子孙将枞字去掉木旁改姓从,意思是“去木留从”,枞姓由此渐渐消亡,而从姓则代代传承。
鄂:春秋时晋孝侯之子郄(xì)接替父位,因其原居于鄂(今山西乡宁南),故称晋鄂侯,鄂侯子孙后遂以鄂为姓。又春秋时楚王有子封于鄂(今湖北鄂城),鄂邑王公子孙后代便以鄂为姓。
故事链接
1.怀素的草书
怀素是唐朝人,很小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了。他的叔父在当时很有才名,认为怀素聪慧,非常看好他。他的表兄弟邬彤曾经是草圣张旭的弟子,擅长草书和行书,邬彤把他从张旭那里学到的用笔法则一一传授给怀素。怀素受到张旭用笔“奇奇怪怪”、“真谛在笔墨之外”的影响,他出家的师父惠融禅师也非常喜欢书法,怀素常常跟他一起切磋书艺。
怀素生长在这种具有浓厚文化气氛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得他自幼就对书法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诸如东汉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被染黑;三国魏人钟繇昼夜习字,睡梦中还时常用手指在被子上比比画画,天长日久将被子磨穿;隋初和尚智永躲进小楼,三十年如一日地练字,秃笔成冢等故事,他都烂熟于胸。这些书坛上的精英就成了怀素学习的楷模。
怀素早年生活清苦,没钱买纸,他就将一个漆盘和一块方形木板专门用来练字,年复一年,木板和漆盘都被写穿了底,写秃了的笔头堆积起来,就像当年智永禅师的“秃笔冢”,垒得犹如小山一般。后来,他又效法古人在芭蕉叶上题诗的办法,在寺后空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以叶代纸,日夜练习不停。硕大的芭蕉撑起了无数把绿伞,覆盖了怀素居住的小屋,为他留下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宁静空间,怀素就在这绿色的天地里坐禅习字,还给小屋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绿天庵。绿天庵中刻苦的学书生涯,为怀素日后超凡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芭蕉叶滑润的、不易着墨的特点,促成了怀素后来那种灵动疾速、忽断忽连、乍干乍湿的笔触和点画。
有一次怀素出门,看见天空中一朵朵浮云,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它们一会儿像奔马,一会儿像大鹏,一会儿像奇峰,变化无穷。他忽然想:“我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云彩的变化运用于草书之中呢?”从此,怀素的草书艺术有了一个飞跃,并创造性地形成了他的狂草风格。
怀素在四十岁的时候,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向颜真卿求教。颜真卿也是张旭的学生,他把张旭教的“十二笔意”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传给了怀素,怀素的草书造诣得到了升华。当他把自己的草书作品拿给颜真卿看的时候,颜真卿高兴地说:“‘草圣’的绝技终于有传人了!”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连大诗人李白也作了一首《草书歌行》,赞美怀素笔力雄健、意态狂乱又不同于张旭草书的文人书卷飘然之感。毛体草书也是在学习怀素草书的基础上,融合百家之长而成。
2.蒲松龄机智谏友
清代时,蒲松龄屡考不中,回至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上,从不与官场来往。
一日,他忽然接到宰相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对此类请帖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玩乐。于是,他对送请帖的来者说:“我身体不佳,不能前往,请回复宰相谅解。”其妻在一旁听到丈夫不去赴宴,认为不妥,对蒲松龄说:“这样做不好,一人家是宰相,当了官没忘旧友;二是您和宰相曾经同窗共读。不管从哪方面说,都应该去。”蒲松龄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赴宴。
来到宰相家里,宴席开始,只见两位使女抬着一盆鱼汤送上桌来。宰相说:“请包涵,小弟入官以来,一直默守清廉,不涉烟尘,此非宴席,不过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浑水摸鱼而已,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蒲松龄闻此,很是不悦,认为人生就该出污泥而不染。于是想了个法子,来日回敬宰相。
事隔数日,蒲松龄采用同样的方式宴请宰相。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之后,欣然前往。看到茅房破屋,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怜悯感。想当年同窗共读,蒲老兄的学识远远超过我数倍,只因性情刚直,对世态炎凉怀有不满,加之无钱打点各级考官,才落到如此地步。欲取银两救助,蒲松龄坚决不收。只和宰相叙旧,却不提赴宴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