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自己的家已经越来越近,百合王妃的两眼潮湿了。她不住地向远方张望,搜寻着那记忆中的一草一木,原野景物,这里虽然还没有自己的足迹,却已经让她倍感亲切了。
这一天,大车进了一个很大的集镇——郑庄,进了庄子看不到街路的那头,只觉得这个集镇人家稠密,房屋整齐高大,人们穿戴齐整,衣服的式样新,色彩亮,有一种繁华的景象。三辆车先后在这个镇子上住了下来,百合王妃吩咐乔连珠要在这个镇子上休息两天再走,每个人要换换衣服,因为启程的时候虽然都换成了新衣服,但是式样和现在中原的服装比较还是陈旧了许多,再说已经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已经是又脏又破了,走在这个镇子的街上很不和潮流,一看就知道是外地人。
休息了,又换上了新衣服,十五个人都兴高采烈地去逛街。当街的房屋一溜的店铺,各式各样的货物让每个人都大开了眼界,特别是那些兵丁,没见过这么些好东西呀,甚至有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都不知道,难怪皇帝老是侵犯中原,这会他们算是理解了。百合王妃发现有一个店铺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并且每个人手里都拎着大小不等的瓦盆、瓦罐,百合王妃和阿云、红叶、乔连珠等几个人也走进了这家店铺,原来这是一家主营陶器的店铺,百合王妃走到货物跟前,拿起一个瓦盆看着,这是个不大的三盆,通体墨一样的颜色,里外光滑放光,用手指轻弹,发出纯净的嗡嗡声,如铜器鉄物一般。这时一个店伙计过来搭话问,这位公子可是相中了这个三盆?
唔,好盆,好盆,她的细声细语让这位伙计觉得好奇,但他还是礼貌地介绍说,我们这里的货物保证质量,没有次品,请公子放心挑选。
请教师傅,这样的盆、罐都是在哪里进货呢?百合王妃试探地问。
啊,看样子公子不是本地人,本镇郑家窑厂,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窑厂的信用店,价格和窑厂是一样的。那位伙计热情地回答。面对这样的服务,不买有些过意不去了,百合王妃就让阿云付了钱,一个兵丁接过小盆拎着走出陶器店。我们还去哪里呢?乔连珠问。
一定要去郑家窑厂看看,百合王妃斩钉截铁地说。
也不用怎么详细地问,就来到了郑家窑厂,因为这可是个大地方,老远 就看到烧窑的浓烟滚滚冲向天空,到了近前一看,呵!好大的一片工场,不说是人声鼎沸吧,也可以说是人们都在忙忙碌碌、熙熙攘攘,整整两大溜的房子,每个房子里都有人进进出出——运土的,端盆的,光盆的,晾盆的,装窑的,烧窑的,出窑的,入库的,码盆的,买盆的……真是看的你眼花缭乱。跟着百合王妃来的人,看到这个场景,都禁不住在心中赞叹:这就是场子呀,这些人哪见过工场啊!那些小作坊可是没法和这个相比。百合王妃定定地看着,她都看得呆了,一边看着,她的心中可就翻腾起来,这么大的事业,一定是有高人在经营,内中一定不乏手艺高超的工匠。
百合王妃正在这里看得入神,这时从窑厂里走出来两个姑娘,看样子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丫鬟,年纪都在十七、八岁的样子,看到道上站着一堆人,两个姑娘也没有避让,迎面走了过来。看看到近前还有十几步的时候,百合王妃迎上前去搭话说请两位小姐留步,借问窑场里面可不可以随便观赏?
吆!看这位公子说的,这是你的家呀,随随便便的,说的轻巧,谁知道你们都是啥人那。那个丫鬟模样的姑娘呛白说。乔连珠等人的脸上立刻显出不悦的神色,心里说真是不识抬举,观赏观赏是瞧得起你。百合王妃此时倒显得非常平静,你想啊,她是什么文化素质,经受了多少的委屈,那是什么类型的人呐,外柔内刚啊。这时那个小姐摸样的姑娘上前阻拦,说怎么可以这样讲话,来的都是客人。她一边说着,转向百合王妃,说公子见笑了,对家人管教无方,请公子见谅,您们来到窑场,是对我家的赏识,敬请光临赐教。要不说,话不说不透,经这位小姐这么一说,大家的心情都平复了,看人家这话说的,这就是修养,是文化。
一行人站在原地没有动,对这个地方太不熟悉了,先看哪里呀,会不会影响到人家的活计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位小姐可就在百合王妃的身上产生了留恋的眼光,不知不觉中热情也就增加了。她也看出来百合王妃是这帮人的主人,说这样吧,你们跟着我走,感到陌生的地方我来解释,这样好不好呀?
哪里最吸引人那,大家最想看到的是盆是怎么烧出来的,就赶到了其中一个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窑跟前,同样的窑还有三个,窑的形状如平地隆起的巨大蘑菇,有一房多高,冒烟的地方在中间,是个粗而不高的烟囱,窑体用泥抹得很光滑,里面是什么情景全看不到,窑的背面是一个半人深的过道,二尺高的灶膛就在那里通向窑里面,一个中年的烧窑师傅正抱着秫杆往灶堂里添,原来在灶膛的上方还有一个圆形的观察孔,观察孔不大,平时用一块石头堵着,观察的时候拿开,烧窑师傅可以从那里看到窑里面的情形。
一行人又依次观看了没有点火的两个窑,这里也是最忙碌的地方,一个窑正在装窑,也就是把晾干的泥坯盆按照大、中、小三个一套,码放在窑室里,原来窑门是很大的,不用问烧窑的时候是用泥后封的。小工们把盆坯运到窑门前,再由装窑师傅码放到窑里去,这让一行人看到了窑里的情形。
另一个没有点火的窑是正在出窑,也就是把成品盆从窑里拿出来,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刚刚看到装进窑里的盆坯是黄色的,现在端出来的盆个个都通体如墨,光滑闪亮,个个都着人喜爱。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窑里如魔法宝库一般,从里面源源不断地搬出来各种不同的盆、罐、钵、盘等器具,百合王妃等真是看得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不知不觉中日光已经暗淡下来,太阳已经偏西了,一行人显然是还没有看够,但是窑场已经开始收工了,百合王妃只得告别了那位小姐和丫鬟,回了店里,这个时候一行人也才知道原来这小姐是窑厂东家的女儿,叫郑东环,丫鬟叫秀儿,分别的时候,郑小姐的眼睛久久地不愿离开百合王妃,当百合王妃告诉她,明天再来观瞻时,她的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彩。
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天刚刚吃过早饭的时候,店伙计就来告诉乔连珠,郑家窑厂的小姐和丫鬟来访。当郑东环见到乔连珠的时候,虽然昨天已经见过,她的眼光却没有在这位北国战将的身上多停留,只是淡淡地说,我是来带你们少爷再到窑厂去。乔连珠心里话,这可要麻烦,看样子这位小姐不但是真的把百合王妃当成 了少爷,还产生了恋恋不舍的隐情,要是如此下去可怎么收场呢?
当然百合王妃迎出来相见了,一行人也就又去了窑厂。今天郑小姐比昨天更加热情,带着百合王妃一行人看了制盆的轮子间,制盆的过程让百合王妃看得目瞪口呆,制盆师傅把一坨泥“啪”地拍在轮子中间,随着轮子的转动,师傅的两只手在那坨泥上通过压、捧、扶、捏等动作,转眼之间魔术一般,一个盆就在轮子上成型了……百合王妃在心底里赞叹,这真是绝妙的手艺,她忽然有了把制盆技术带回东蟾国去的想法,她在心里合计着,却想不出门道来。
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郑小姐邀请百合王后一行人到上房的家里做客。郑家的院子和窑厂相邻,是个很大又气派的院子,里面是四合的几十间青砖瓦房,甬道两旁种植着花草树木。郑小姐径直地邀请百合王妃一行人到了客厅。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竞见到了她的父母,桌子上摆着丰满的水果点心,招待的规格显然是超出了生来乍到的客人,自从一行人进到屋里落了座,两位老人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百合王妃,他们的心意也让百合王妃猜到了几分。
按照道理百合王妃既然已经察觉到了,郑小姐对自己有了爱慕之情,就应该尽早地宛然谢绝,但是此刻她心里最着急的是如何把窑厂建到东蟾国去,郑小姐的爱慕之情如果真的存在,那岂不是这个愿望的一束希望之光,虽然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