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福德楼拍案震惊郑族长,沂蒙山鸣枪义释土匪头(4)
这时另一面山坡上,又飞也似的下来了十几个人,这次李义军不敢怠慢,把两个头目抓过来,摁在车上,对刘林几个人道:“不许伤人,开枪吓唬他们。”话音一落,李义军枪响,对面首当其冲的一个脚底下的土溅起一股烟雾。随即,刘林他们也如此炮制,这伙人立即匍匐在地,也向这边开火。李义军对手中两个人说了两句,这两人高喊道:
“别打了,对面可是柳营子的柳子吗?我是松营子的松子啊!”
对面听有熟悉的声音喊话,忙停止射击,李义军他们也停下来。松子又问了一声,对面答应了一声,松子又喊道:
“你们过来吧,这是济南大营的军需啊,不要命了,还嫌剿的你轻吗?”
来人正在犹豫间,松子又喊道:“人家是在你们脚下开枪,不然你们早倒下几个了——”
李义军抬手就是一枪,一个家伙手中虎口一震,刀就掉到地上。
松子心道,你们过来啊,我们俩多害怕啊,接着喊:“过来吧,我们就在他们手上,你们敢掉头跑吗,追腚枪可不好吃啊!”
对面叫柳子的磨蹭过来,刘林把他拽到李义军跟前。李义军对其余两拨人道:“你们要命的,就都散了吧,你们当家的明天就回去!”
两伙人如逢大赦,落荒而散。三个人不由得哀叹几声。
李义军对三个人道:“今晚跟我们镇上住宿,老弟我陪你们几杯,嗯?”
“是、是。”三个人只好跟着车队上路。
到了镇上,在一个大车店住下来,晚饭时,几个人轮番把三个人灌醉,又轮流执勤。第二天傍晚就走出了山区,来到去往平阴的大路上,才把三个人打发回去。临走时,柳子人还客气道:
“李老弟,如果以后还路过这里,我们请你,今后咱们就是兄弟了!”
松子也道:“我就佩服比我能耐大的人,李老弟年轻有为啊,我没看清怎么回事就成了俘虏了,哈哈哈!”
李义军也抱拳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是给三位的酒钱。”说着拿出一卷20块大洋,放到松子手中,又把枪还给他们:“回去跟弟兄聚聚吧,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再会!”
松子柳子感动的几乎掉下泪来,知道,他们就是把自己宰了,也不再话下啊,可是李老弟却还给枪,还给大洋,真英雄也!三个人装了大洋,揣好枪走了。李义军等人,打马扬鞭,疾驰而去。
正月二十,刘青等六人回到了刘郎镇。
叶碧菡听完刘青禀报,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暗暗佩服李义军的智勇和为人,心想,此人堪大用也!叫刘总管为弟兄们接风,遂偕同刘文兴坐车奔向沧州。
临近中午,车子停在厂门口,那大红字招牌使叶碧菡眼前一亮:沧州碧清成衣厂。大红的颜体字,显得庄重有力和火红吉祥。叶碧菡见到过原来在尘土中扣放的牌子,字体是黑的。铁大门也是从新漆过的,黑中透亮,在春阳下熠熠闪光。门上的人见了赶忙去回禀,陈总管忙出来相迎。来到经理室,更使叶碧菡夫妇唏嘘不已,变了,里里外外都变了:深红色的经理桌宽大庄重,桌后面是一把转圈皮椅,身后是三只同是深红色文件橱,北西南各放四把春秋椅,两张小叽,上面整齐的放着一色的紫砂壶和托盘盖碗。室内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站在屋中,就感到主人的威严、敬业和一丝不苟。刘文兴点了点头,心道,陈萱和啊,嗨!
“你的人呢?”叶碧菡问陈总管。
马征正好进来,见是老爷到了,赶忙接过陈总管手中的壶,为老爷夫人沏水。看着他沏好水后,陈总管吩咐道:“你去叫齐厂长和义军来见老爷夫人。”
“呵呵!陈总管。”叶碧菡笑道:“你这里可是大变样啊,比你老爷的办公室还强呢,不过日子啦!”
“这都是李义军建议搞的,齐厂长也赞同他这么弄,我也觉得年前两位来了,对我厂有些不满意,所以我也就同意了,你们看,很像个样子了。这样一弄啊,来了客人或客户,就是显得像那么回事,让人有种放心的感觉。”
刘文兴问道:“你就那么听李义军的?”
陈总管苦笑道:“老爷,人家办得对,也是有魄力。实话说吧,我看出来了,我干不长了,舍不得这厂子啊!”
叶碧菡没搭腔,迈步来到办公桌后面,坐在椅子上,脚下一拨,身子随即转将起来,她看了看陈总管递过来的小盖碗,优雅而轻松地端起来,品了一口:
“铁观音!”叶碧菡问道:“你们口味不错啊!”
“哪里!”陈总管道:“这是招待用的,平常我们不喝好茶,您看我的茶叶就在抽屉里呢。”
叶碧涵拉开抽屉,见有一袋茶末,心中不免感慨陈总管的为人和品行。
“老爷、少夫人来了!”齐厂长和李义军进屋向两人施礼。
叶碧菡合上抽屉,笑着离开办公桌:“我可不是经理啊!中午了,今天老爷请客,你们说吃什么,在哪儿吃?”
陈总管道:“食堂整修好了,就在食堂招待室吧。”
“陈总管说的极是。”刘文兴赞道。
“对!”叶碧菡道:“就在这儿,也好叫干妈过来,陈总管,烦您请一趟。”
几个人来到外面,叶碧菡对老胡和小芳吩咐道:“今天人少,你俩拿上酒也随我们一块吃吧。”
食堂大厅粉刷一新,桌凳干干净净,饭菜香扑鼻而来,叶碧菡点了点头。齐厂长忙去打饭的窗边对厨师交待了几句。通过大厅东边的偏门,来到招待室。这是一间单间,整洁明亮,一张八人座的八角桌子,八把靠背椅,墙边是个小厨,厨里放着青瓷壶碗,一个青瓷盘内整齐码放着一摞雪白的手巾,墙上有一排衣勾。这时,进来一个小伙子,端着一个炭火盆,放在窗台下,弯腰退出。随即又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面带微笑,倒上水后侍立一旁。叶碧菡夫妇褪去裘皮大衣,小姑娘忙过来接过,挂在衣勾上。她微笑着相搀李大妈:
“干妈,咱娘俩挨着。”小姑娘忙把炭火盘放在叶碧菡和李大妈身后。等大家座好,叶碧菡笑着对站着的老胡和小芳道:“人家这儿有人,你们俩也舒适一遭吧,坐下。”
“谢小姐!”
“嗯。”叶碧菡望向李义军道:“说说采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