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后让我深受震撼的一篇作文,与“吃”有关。
想起与吃有关的事情,最大的感触就是:饿!这学校食堂,一两个月才加一回菜。于是,每逢加菜的那个下午,当那半瓢金灿灿香喷喷的猪肉倒入自己碗里时,我不由得这样想,这世上最大的幸福与享受,也不过如此了!请原谅我这么没出息,平时我们都是吃素大师,堪比少林和尚。有时我也很纳闷,学校的总务主任都在想些什么,是要让我们“忆苦思甜”吗?哦,那两句唐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果然大有道理!当初阿豹言传身教,也颇有先见之明啊!只是,在这些个看见猪肉就流口水,闻到肉香就左眼跳的日子里,我们在金钱上的付出,其实并不少。我们的老总,下午时分常常骑着单车,到饮食店买包子。如果他没能在放学之际赶回来,食堂的开饭时间也就相应延迟。于是,一听到单车铃声,原本四下徘徊的我和我的同学们,如遇救星如临大赦般围了上去!“一个!”“两个,我要两个!”“我要四个,帮别人买两个——”人声鼎沸人头攒动人手处处,看样子,倒像是不要钱似的。水泄不通之后就是销售一空了。然而,我们很吃惊、也很遗憾的发现,吃了一个或两个包子之后,依然要吃四两饭!换句话说,这一两个包子只是费钱,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可别以为包子就便宜,二两饭票(内含菜金)一个,两个包子就相当于一顿正餐的开销。想想看,如果饭菜与包子同时开卖,舍得拿四两饭票去买两个包子的人,究竟会有几个?这其中的奥妙在哪儿呢?一个包子就那么一点面粉,吃起来无济于事,也在情理之中。对于饿惯了、饿怕了的人来说,吃两个包子,堪堪只够塞牙缝儿。
那么,这既费钱又吃不饱的包子,究竟算什么呢?正餐,自然是说不上了;零食,也不太像啊!零食,多半是可有可无的!和我一样,来自小街的、分在二班的一位女生,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语文老师从二班“进口”了这篇作文,用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范读给我们一般的同学听。这篇作文有一个颇为传神的标题:“老总的鸦片”!这位女生饱蘸真切的体会与感受,从我们的饥肠辘辘写起,写到等待包子时的热切与焦急,争抢恐后买包子的热闹,接着是吃了还想吃的无奈与感慨,再次遇见包子时的矛盾、犹豫与自嘲。由此,她认为,这包子,简直就像是鸦片一样。不妨这样说,如果要评选本学期最受欢迎的作文,这篇《老总的鸦片》,肯定会以无可争辩的优势,高票当选!凭心而论,优秀作文我也看过几篇,然而,似乎还没有哪一篇如此震撼我、打动我、感染我!如此引起强烈共鸣的作文,着实不多见啊!这样的作文,我写得出吗?看来,在写作文这件事情上,我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我们花了那么多冤枉钱去买包子,有多大意义呢?加一次菜也不过两三毛钱,如果老总换个思路,十天半月加一次菜,那该多好!比较客观的估计,四到六辆饭票就足以加一次菜了。我觉得,这点钱,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愿意出的,也是出得起的!可惜啊,我们的老总,太习惯于到街上批发包子了。
县中,也有人习惯说成是“完中”。完中?玩中,以玩为主的中学?第一次听到完中这个词的时候,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世上,怎么会有以玩为主的中学呢?当然,完中,也就是完全中学的意思;其实,它的意思是说,县中这所学校,既有高中又有初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哦,也不知道完中的伙食怎样?不过我想,这完中身处闹市,伙食再怎么差,学生们还有机会到街上另买点吃的;至少,不会遇到面对包子时的那种苦涩、感慨与无奈。诚然,谁都知道,学生要以学为主,可是,如果老是饿着肚子,这学习效果,恐怕还是要大打折扣的吧?唉,县城里的学习、生活,也是一言难尽的。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对于阿强那发达的四肢,我就颇为羡慕。上了初中以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其实,能够拥有发达的四肢,也是蛮不错的。这最初的体会,来自一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