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梁晓刚心中,这无疑是最为令人神往的意境之一了。
余晖尚依恋着远处的树梢,迟迟不肯离去;教室南边走廊上的梁晓刚,在夕阳中向后漫游着:那个下午的阳光真像那金灿灿的稻穗啊,仿佛在倾诉着某种收获。四月下旬的这个下午,我想出这样一个比喻句,也自有道理。这是毕业考的最后一科了,也就是说,一旦交了试卷,我们的高中学业也就告一段落了:因为,只要每一科都过关,我们就毕业了。看来,将毕业考与升学考(高考)分开,还是颇有意义的。如果有某些无志于升学的人,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高中毕业证;甚至,只要你愿意,毕业考一结束,即可“解甲归田”,远离这书山题海的校园生活。
当然,正像那句话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再坚持两个多月就可以参加高考了,谁不想放手一搏呢?其实,今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取消已延续了好些年的“预考”,每一个高三学生,只要交得起考务费,即可参加庄严神圣的高考。可别小看这一点,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微微低着头、神色黯然的高三(甚至是高四、高五)学生,语气沉重地说起预考。这也难怪,如果通不过预考,他们就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了!也就是说,留给他们的那条路就是,加一把劲,明年再来。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命运,未必就比得上范进。我们参加高考的这一年,前路一下就宽敞多了。当然,取消预考,只是说高考的门槛低了些,在录取率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拿到一张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难度也就不会稍减一丝一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不是什么夸张之语;相反,它生动传神得让身在其中的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当然,情况就是这样了,过于紧张恐怕也于事无补。
这次毕业考,难度不算太大;这最后一科,对我来说,多半也就是“三下五落二”的事情了。“一马平川”之后,再仔细检查一遍后,我决定提前交卷了。将试卷放在桌面上,看梅玲玲之时,她依然在奋笔疾书。再回头扫一眼何淑颖之时,只见她正皱着眉头,似乎正在为某一个选项踌躇着。缓缓地吸了一口气之后,我站起身来,拿着自己的试卷,走向讲台。我倒不是想要炫耀什么,我只是在想,既然已自忖八九不离十了,也就没必要待在教室里左顾右盼了;外面的空气,不是更新鲜、自由些吗?
交了试卷,从讲台走向自己的座位时,我看到了梅玲玲羡慕、欣慰的是眼神。
路过何淑颖身边时,只见她微微抬起头,嘴唇动了一下,似乎要说点什么;不过,我并没有听到什么:其实,这还是考场,就算有什么话语,也是不能轻易说出口的。这规矩,我自然是懂得的。
离开考场(教室)后,我到外面透透气去了。
晚饭时,我边吃边想着:晚饭后,该做点什么呢?是啊,毕业考结束了,是可以暂时放松一下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有相当的道理吧?没必要弄得那么紧张的,适当的轻松休闲,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跟上官远去散步吗?这自然也是一种选择,海阔天空一番,感觉的确不错。哦,刚才交卷的时候,何淑颖是怎样的眼神呢?她,她是不是有有什么话要说呢?我,我不是在自作多情吧?哦,这样吧,我先到教室里观望一阵子,如果真的没有什么事情,茫茫夜幕之中,再到校外散步也不迟:就算不见上官远,我也可以自己想一些问题嘛。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我跟上官远散步去了,何淑颖要真有什么事情,多半是找不到我的。哦,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小坐一些时候,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拿定主意后,我来到了教室里。
果然,教室里空荡荡的;当然,每个人的桌面上,都堆着一大摞书本。这些书本,也该歇歇了,主人们也要到外面散散心了。书山题海,毕竟不是高三生活的全部。
双手托着下巴,望着眼前的书本的“长城”,我的思绪,又天马行空起来了:硝烟散去,这也算是难得的短暂的平静了。这样的夜晚,的确是无意于埋头攻读的了。有人说,弦绷得太紧,反而容易折断。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又该做点什么呢?梅玲玲,我的“姐姐”,此时此刻,她在哪儿呢?这些天,我对她,是不是有点疏远了呢?现在,我更心仪的,似乎是何淑颖。这,这该怎么解释呢?或许,情感上的东西,是很难解释的。或许,或许她更为——
“看电影——”随着这声音,我眼前多了一只白玉般的手;哦,而一张小小薄薄的电影票,就夹在其中的两根手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