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解冻了的流水淙淙的小河,那透过茂叶繁枝隐隐可见的屋檐一角,那让坚冰化作涓涓细流的绚丽阳光。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多了一对关切的眼睛,那白里透红的脸颊上,这一对眼睛闪烁着关切、欣慰、温情,哦,透过窗户,满眼的绿树繁花。
即使一时想不起自己是怎么到了这屋子里,这位战士也能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年轻女性,救了自己。英雄落魄,红颜相扶。这样的一幕,或许也有些老套,只是,生活自有其轨迹,就像春天一到,再贫瘠的土地上,也有着漫山遍野的青青小草。在这位满腔柔情的年轻媳妇的悉心照料下,他渐渐康复了。这一户山里人家,原本也有过那袅袅炊烟中的狩猎、采摘、耕作,只是,随着那主心骨的离去,也曾黯淡了好长一段时间,如今,随着这位战士的到来,屋子以及周围的一切,有重新焕发出生机来。
屋子的东南方,是一口水井。多少次,他挑着一对大木桶,走在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在两旁如盖高树的注目下,挑起水往家里走。有那么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那打满水的一对木桶,就停放在那井边;水井边的繁华绿叶之中,一对年轻人在喁喁细语。他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凡俗生活的感受,朝夕相处的一缕炊烟,对未来的憧憬?有那么一个瞬间,两个影子,在淡淡的月光下,合在了一起。那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多少个不眠的夜里,咬着一管旱烟,他陷入了沉思:男耕女织,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人们就是这样过来的。这样温情的一幕幕,如今已是近在咫尺了。再说,赶走侵略者,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按说,就此留下来,组成一个小家,也无可非议。只是,作为一个战士,这小屋子以外的地方,不是更需要自己吗?许多事情,不正等着自己去改变,去完成吗?经营一个小家的时候,真的到来了吗?老婆孩子热炕头,是现实,还只是未来?终于有那么一天,他决定要离开了,要寻找自己的队伍去了,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去了。不解、疑惑、不舍的泪水,顺着那滚圆的脸颊流下:她,很难接受这一切,更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然而,几番思索之后,她退出了那一步。于是,一个满山红叶的秋天,她送着他,上路了。千言万语,就在那一步一回头的山间小路上。好几年之后,当这位凯旋的战士再次回到这座熟悉的小木屋面,头顶是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正悠悠飘过,小木屋依旧,小木屋前的草坪依旧,小木屋两侧的参天大树依旧,只是,木屋前,只有他一个人,他的手里,还是那熟悉的旱烟管。他凝望着前方,耳边想起那如泣如诉的歌声: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
不等进入去,已盼春来归——
故事,在不绝如缕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理想与现实,注定是矛盾的,不可得兼的?一个渴望着幸福的心灵,就一定要付出今生无缘的代价?那璀璨的理想之光,背后就一定是悲情的泪水?这样的故事,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呢?民间不是也有比翼双飞的说法吗?哦,这样寒冷的冬夜,我再次听到这一曲悲情中夹杂着一丝憧憬的《雁南飞》,意味着什么呢?电影里的那个故事,也不全是虚构吧?就在好几个小时之前,我偶然见到了梅玲玲。只是,她留给我的,只是一个背影。
明天清晨,就要回家去了。这武功,回到小街后再练吧。这么冷的夜晚,那一丝温暖,究竟在哪儿呢?年关将至,总是要回去的。哦,小街,我的家乡所在的小街,如今你怎样了?
这样想着,梁晓刚离开楼顶,下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