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近战短兵器,它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构成。剑身修长,两面都有利刃,顶端收聚成锋;剑柄则较短,用于手握。由于在格斗中其功能以推刺为主,故又称为直兵。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战争的历史,兵器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兵器锻造技术的革新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历史上著名的宝剑“越王勾践剑”即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2400年前的中国,列国争雄、烽烟四起。各路诸侯竞相制造精致实用的战争武器,以展现自己的国力。春秋晚期霸主越王勾践也不例外,据说他一共拥有五把在当时可说极为名贵的青铜宝剑。史书评价这些宝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宝剑一事当然只是传说,但“越王剑”本身却是名不虚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工作者曾经连续发掘出越王州句、勾践和吴王夫差、吴王太子佩剑,使我们得以重睹“越王剑”这一中国兵器制造史上不朽的杰作。
越王勾践剑出土的情形是这样的。20世纪60年代的湖北江陵,在望山一号楚墓中的黑漆木箱内,一把青铜剑被人发现。当工作人员首度开箱亮出越王勾践剑时,在场记者无不惊叹连连。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在场文物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后来经考证,此剑是越王勾践佩剑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美誉。该剑如此锋利,怪不得它在中国兵器史上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越王勾践剑由青铜制成,制作极其精美,从外形上来看,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鸠潜(一说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自乍(作)用剑”。
据说“越王剑”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历数年精心铸造出来的。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其剑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而关于这些剑的拥有者越王勾践,更是有着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
传说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吴国跟邻近的越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着越国刚刚举行过丧事,就发兵攻打越国,继而引发吴越两国间的一场大战。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每当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总是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为了报仇,他命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这样准备了两年后,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兵力很强,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派了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你死我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大战一场,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着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对范蠡说:“真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可能还有一线希望。”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了一下,愿意接受勾践的求和,然而他的手下伍子胥却坚决反对,最后两国也没有谈成。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并作为人质留在那里。文种回去将情况向勾践报告了,勾践听后就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了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后,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也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都要勾践就给他拉马,将他视做奴隶,极尽打压与作践。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回想过去两年在吴国的经历,越想越生气,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好让自己随时不忘当时被夫差作践的苦日子,这就是后来广为传诵的“卧薪尝胆”。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摆脱被欺负的命运,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变为强国。在全国齐心的努力下,越国的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最后越王勾践打败了夫差,灭掉了吴国。
勾践打造出来的这五把宝剑,正是当时越国国力的体现,国家强盛才可能有科技发展的空间,如果人们连饭也吃不饱,哪里会有心思发展锻造业呢?更让人惊奇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它千年不锈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呢?
这就要回到青铜器工艺上来说。中国古代所谓的青铜器,主要是铜与锡的合金,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就有“四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的合金组成中,铜与锡的含量依制作的年代、地点、原料来源、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铜的含量在70%~80%或稍高,锡的含量在10%~20%左右;此外,合金中常常还含有铅、铁等其他成分。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锻造无法去除的原料中所含的杂质。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主要原因。在古代墓葬中,铜剑发生锈蚀的条件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在潮湿的条件下,有空气或氧气存在时,发生锈蚀,生成铜盐;在潮湿的条件下与贵重金属(如金、银等)接触,产生电化学腐蚀;与硫或含有硫的物质接触,生成铜的硫化物等。达不到这几个条件,铜一般是不会生锈的。而勾践的墓中恰好并不具备这几个条件,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的光泽与锋利就很好理解了。
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口剑都无疑是中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剑在春秋时期以后的战争中,逐渐从作为实战的短兵器过渡为军官的一种佩饰,剑的铸造也从注重其实战功能转变为注重其外观造型,越王剑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杰出代表,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铜锻造业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