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临床表现酷似结核性脑膜炎,但结脑脑脊液糖及氯化物同时下降为特点,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杆菌,而该病脑脊液糖降低较结脑显著,墨汁染色可找到隐球菌。
2.肺隐球菌病
(1)常与隐球菌脑膜炎同时存在,症状酷似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咳嗽等,但多趋自愈。
(2)少数呈急性肺炎表现,并可出现胸膜炎症状。
3.皮肤黏膜隐球菌病
多为全身性隐球菌病的一部分,皮肤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丘疹、硬结、肉芽肿等,中心可坏死、溃疡,形成瘘管;黏膜损害表现为结节、溃疡及肉芽肿,表面覆以黏性、渗出性薄膜。
中医疗法
1.脾虚肝盛型
主证神疲乏力或烦躁不安,肢体无力或僵硬,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泻,舌体胖,质淡,有齿痕,脉无力或弦细。
治则补脾和胃柔肝。
方药四君子汤合吴茱萸汤加减。主要药味有:吴茱萸、半夏、生姜、柴胡、白术、乌梅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口干少津,颧红盗汗,耳鸣耳聋,五心烦热,食少尿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滋肾养肝。
方药杞菊地黄丸合归芍地黄丸加减。主要药味有: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枸杞、菊花、当归、白芍等。
西医疗法
1.咪康唑鞘内注射,每次10—20毫克,连用3—7日。
2.氟胞嘧啶50—150毫克/(千克/日),分3次口服,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效果好。
3.肠道感染可使用双歧杆菌制剂,乳酶生等微生态制剂,再加口服抗真菌制剂。制霉菌素,婴儿每次(10—20)万单位,儿童每次(20—50)万单位,疗程7—10日,症状控制后再用2—3日。
4.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从每日0.1毫克/千克开始,逐渐增至1.0毫克/千克,最大量不超过每日1.5毫克/千克以5%葡萄糖稀释(5—10)毫克/100毫升,隔日1次,输注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疗程6—12周。所用总量为25—50毫克/千克。
预防与调护
1.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正在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者,据病情减量或停用。
2.皮肤感染在口服抗真菌制剂的同时,局部皮肤可用制霉菌素。
(第五节)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经消化道侵入人乙状结肠及直肠后,产生的内毒素及少量外毒素导致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并有溃疡,毒素进入血循环激活体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引起全身强烈反应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急骤发病,发热,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少数中毒型则表现为高热,反复惊厥,脑病或/和休克。中医属“痢症”范畴,而中毒型则属“疫毒痢”范畴。
临床表现
(1)轻型不热或低热,无中毒症状,仅有轻度腹泻及腹痛,大便中有少量脓细胞。
(2)普通型起病急,体温39℃左右,每日泻10—30次,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婴儿可发生惊厥1—3次,伴恶心、呕吐、乏力纳差,可有脱水征,左下腹触痛。
(3)重型中毒症状较普通型重,每日泻黏液脓血便30次以上,里急后重,全腹剧痛,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并严重脱水、酸中毒。
(4)中毒型起病急骤凶险,1—2日内可死亡,体温39.5—40℃或更高,其中休克型面色苍白,口周及四肢末端发绀,血压下降或测不到,脉压差缩小,皮肤紫花,四肢冰凉湿冷,尿少,脉细数或触不到;脑型者表现为频繁惊厥,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以脑水肿表现如呼吸节律异常及瞳孔异常改变为主;混合型同时具有休克型及脑型两者的表现,可并重,可以一种表现为主而另一种表现为辅。
(5)慢性型病程超过2个月,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慢性发作型及慢性隐匿型,临床表现如普通型或轻型。
中医疗法
(1)白头翁汤马齿苋30克,白头翁、滑石各12克,葛根、黄芩、黄连、秦皮、焦楂、泽泻、车前草各10克,槟榔9克,白芍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急性菌痢。
(2)解毒化浊汤大黄3克,黄连4.5克,连翘、鲜藿香各6克,大青叶、白芍各9克。水煎,每日1剂,另取紫雪散1.8克,分2次冲服。用于疫毒痢,(3)痢疾神方当归3克,黄连0.6克,白芍4.5克,枳壳、槟榔各1.5克,甘草0.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湿热痢。
(4)圣效散赤石脂、白龙骨、阿胶各30克,诃子肉、木香、黄连、干姜、甘草各15克,共为细末,每次3—6克,小米汤调匀,每日3次空腹服。用于慢性痢疾。
(5)马齿苋、地锦草、铁苋菜、火炭母、风尾草、白头翁任选一种或联合应用,鲜品单用,每日50—100克,水煎服,用于急性菌痢。
中成药疗法
(1)香连丸每次3—6克,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痢。
(2)葛根芩连丸每次4—8克,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痢。
(3)云南白药每次5毫克/千克,每日3次口服,用于便血重者。
药膳疗法
(1)山楂红糖饮山楂30克,水煎煮熟加红糖15克,每日1剂,分3次空腹饮食,有消食化积止痢之功,用于寒湿型菌痢及久痢。
(2)马齿苋槟榔饮鲜马齿苋60—120克,槟榔10克。水煎,取汁代茶饮。有清热燥湿,理气导滞之功,用于湿热痢。
(3)山药芡实粥山药25克,芡实25克,薏米100克,加水共煮为粥,分2—3次空腹食之,有健脾益气、固涩止痢之功,用于久泻久痢。
(4)苦瓜饮苦瓜100克,捣烂为泥,加红糖100克拌匀,2小时后将水滤出,1次冷服,每日2剂,连用数日。有清热利湿止痢之功,用于湿热痢。
(5)鱼蒜汤鲜鲫鱼500克,常规宰杀洗净去内脏、去鳞,肉切片,大蒜2头去皮,二味共煎,调味后服食。每日1剂,空腹食。有清热、祛湿止痢之功,用于各型痢疾。
(6)蒜泥马齿苋马齿苋500克,洗净切段,以沸水烫透,捞出沥去水,再将大蒜30克捣烂为泥,芝麻少许炒香捣碎,葱白少许切碎,再加调料调拌即可当菜食用。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之功,用于湿热痢。
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天枢、上巨虚、曲池。
辨证取穴湿热痢:大横、隐白;疫毒痢:十宣、大椎;噤口痢:中脘、内关;寒湿痢:阴陵泉、气海;休息痢:脾俞、俞门。
方法主穴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每日1—3次,症状缓解后每日1次。发热,曲池用泻法;里急后重,气海用补法。
2.灸法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太肠俞、气海。
方法每次选2—3穴,小艾柱灸7—10状;神阙穴用隔盐灸,其他腧穴均用隔姜或隔蒜灸,每日1—2次,亦可用艾卷,每穴5—10分钟。
3.耳针疗法
取穴大肠、小肠、直肠下段、神门。
方法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连3—7日;或用维生素Bl0.2—0.3毫升耳穴注射。
4.水针疗法
取穴天枢、足三里。
方法5%葡萄糖注射液或维生素B1每穴1毫升,每日1次。
西医疗法
1.普通型、轻型、重型痢疾治疗
(1)抗生素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50—150毫克/(千克/日),分2次静脉滴注,亦可用羟氨苄青霉素、先锋必,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等治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慎用,特别是并发严重脱水及休克时。喹诺酮类一般不推荐给儿童应用,但在学龄儿童可试用,氟哌酸10—15毫克/(千克/日),分3次口服;环丙沙星10—15毫克/(千克/日),分3次口服,或以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疗程不大于1周。
(2)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高热者予以降温;惊厥者予以镇痉、脱水;酸中毒者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腹痛者予解痉药,同时卧床休息,给予足够营养。
2.中毒型痢疾治疗
(1)抗生素治疗同普通型、轻型、重型痢疾的抗生素治疗。
(2)降温、止惊、吸氧。
(1)首先要吸氧以防酸中毒,使休克和脑水肿向不可逆发展。
(2)彻底降温,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除予扑热息痛、布洛芬等药外,还可用冷盐水灌肠,大血管走行部位冰块冷敷,亚冬眠12—24小时。
(3)止惊。首选安定每次0.1—0.2毫克/千克(每次最大不超过10毫克)静脉滴注;还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1毫升/千克,保留灌肠;鲁米那钠每次5—8毫克/千克,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3)抗休克治疗见感染性休克一节。纳洛酮每次0.01—0.02毫克/千克,可有效地提高血压和心肌收缩力,又能兴奋呼吸中枢,可以在抗休克治疗中试用。
(4)防治脑水肿及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时早期大量投入氢溴酸东莨菪碱既能兴奋呼吸中枢,又能改善微循环,可以大胆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