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志真人共有七名亲传弟子,大弟子和四弟子已经陨落。二三五弟子已修成金丹。樊堂是六弟子,何振的父亲就是已经陨落的老四。
乐志看着在堂下行礼的何振,又想起了当年那个天资卓越,意气风发的弟子,不由微微出神。
何振还在行礼,等了一会发现乐志没反应,心下忐忑,大着胆子,抬头看了一眼。
这一动,乐志就察觉到了。他回过神来,心底自嘲:“还是道心不稳呐!”
锁心猿拴意马,乐志开口说道:“你父亲是我弟子,你就是我的门人,称我师祖便是。”说着顿了顿,“事情我已听子琪(樊堂道号)说过,你想下山是吗?”
何振口中称是,又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樊堂师叔已经和我说过,这次下山我可以通过服食外药突破,”何振突然说道,然后偷偷看了樊堂一眼,接着说:“但是弟子不想靠筑基丹突破。”
“你这小子!”樊堂立马就急了,只是顾及到乐志在前,忍住了没有发作。
“哦?”乐志听了,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你能有自己的想法也是好事,修行之事你自己斟酌便是。我那徒儿早逝,留你们爷孙二人相依为命,唉,”乐志叹了口气,“如今你要下山,我这做师祖的也当照拂一二。”
何振听祖师没有反对,心中一定,听到这里更是心情激动。他微微低头,免得失了仪态。
乐志抬起头打量了一下何振,深陷的眼睛精光闪烁。
何振不知祖师何意,也不敢造次,只好静立不动。然后就听乐志说道:“我看你筋骨强韧,但身形并不灵便,你平日修习何种武艺?”
“弟子练习过正阳拳配合练气,”何振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其他武功并没有练过。”
“哦?倒是难得你一心一意。”乐志夸奖一句,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要下山历练,以正阳拳对敌未免太过吃亏。嗯,我看你将要达到练气后期了,此时修行当刚柔并济,充分运用内气。我演练两套武功,你要看仔细。”
何振一愣,反应够来后简直是欣喜若狂。乐志真人可是玉枢宗战斗力最高的人物之一,能得他亲自传授武功,这是何等的造化!
乐志站起身来,带着樊堂何振走出屋外,来到屋外空地。
他脱下道袍,樊堂上前接过。老道身形矮小,站直了也不过能到何振肩膀,但是从他站在院心挺直身躯的一刹那,何振便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压在心头。
存在感。
何振仔细看着那个瘦小的身影,越看越觉得压抑。那身影似乎在不断放大,变成一颗大树,一座雄山,一片巨浪,覆压天日,摧人心魄。这人站在那里,便没有人能够忽视它,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有着摧城拔寨,开山裂石的磅礴伟力。
突然,这种感觉戛然而止,那身影又变回那个瘦小的老道。
何振睁大眼睛,发现乐志祖师正用一种奇怪表情看着自己。何振眨眨眼睛,不明所以。
乐志笑了一声,点着头说道:“你的元神强大,未开灵识便对我的法身有感应了么?”
何振一脸莫名,法身之类的东西都是很高端的东西,他一个小小的练气修士,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他偏头看了看樊堂,马上被樊堂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只好悻悻的转回头来。
所幸乐志也没期待他有什么具体意见,问完话就慢慢的挽起袖子,露出干瘦的手臂,口中说道:“我现在打一套月河掌,这套掌法取‘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境,法太阴之意,御长河之势,你将此掌法与正阳拳一同练习,可调和内力,使其阴阳相济,对日后开天门也有助益。你且看仔细了。”
说罢,乐志祖师身形一拧,缓缓舞动起来。
初时,其掌力沛然雄浑,稍一动作便飞沙走石,四周草木摇动直欲飞起。
接着,乐志真人身形渐渐舒缓,脚步四平八稳,双掌连推,似快实慢,却有大江奔流不可阻挡之感。
然后,乐志真人掌力越发收敛,只在周身左近环绕,四下激起的飞尘被周身掌力所拦,渐渐在乐志真人身外拢成一个球形。
最后,乐志真人脚下用力,快行七步,这七步竟然踏在空中!乐志真人以一种上台阶的动作,于空中行了七步!然后他将双掌向下拍出,出掌飞快,掌力无所不至,正如天河倒倾,月光普照,包罗万象。
整套掌法施展完,不过一刻钟,但这月河掌的威力,明月高悬、大河奔流的气势是那么的动人心魄。
好掌法啊!何振心中感叹,聚精会神的看着、记着,生怕错过任何一点细节变化。
打完收工,乐志真人稳住身形,眯起小眼睛,笑着说:“这套掌法纲领分为四式,分别是‘初升’、‘东去’、‘离尘’和‘月满江’。这四式又含多种变化,你且听吾一一道来。”
然后乐志真人便将这套掌法的关窍、技法,还有配合的吐纳运气之法娓娓道来。何振一时难以理解便出声询问,乐志祖师也耐心的一一解答。然后乐志让何振自己打了一遍,纠正了他的错误。最后又带着何振一起打了一遍。
何振得祖师亲自教导,自然是一丝不苟,虽然他武学上天资不高,但是凭着好记性把这套掌法打个似模似样还是不成问题。
乐志祖师对何振的表现也是心中有数,并不过分苛责。见何振基本记住了,就点点头,说道:“这套掌法于修行有益,我听闻你向来用功,我也就不再啰嗦了。现在我再教你一套杀伐的功夫,你可有什么趁手的兵器吗?”
兵器?何振一愣,赶紧回到:“弟子不曾习练兵器,也不知道何物趁手。还请祖师指点。”
乐志也不矫情,眯起小眼睛,想了想说:“你力量出众而技巧生疏,不如扬长避短,使些重兵器。你既然没学过兵刃,我便代你做主,教你一套鞭法吧。”说完,他一转身,从旁边的龙文竹丛中拔起了一根。
不是用剑啊?何振有点失望,毕竟飞剑纵横,御剑飞空基本上是所有人对修仙的畅想,而且更重要的是——用剑帅啊!
何振想想自己白衣如雪,一剑西来的样子,又想想自己白衣如雪,挥舞着大铁棍子的景象,唉,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龙文竹青翠挺拔,上面有浅紫色纹路蜿蜒生长,故以“龙文”为名。龙文竹大多儿臂粗细,长的好的能有十几米高。乐志祖师折下的这一支就是这种尺寸的。
于是一米六八的乐志举着根快十米长的竹竿,就好像一颗小土豆上插了根筷子一样……
当然,何振没敢笑。
乐志竖起二指,对着竹竿比比划划。随着乐志手指动作,这竹竿上的小枝竹叶纷纷落下,就好像是被无形的利刃削了下来。
然后乐志再度掐诀,冲着竹竿一指。竹竿被乐志点中后,迅速凝练,变细变小,最后乐志手上的竹竿就变成了一杆四尺长,十六节的竹节鞭。
乐志挥舞几下,觉得很顺手,满意地点点头。他回过头,对何振说:“我这里没有适合你用的铁鞭,你就先用这竹鞭吧。嗯,我还像刚才那样演练一遍,你仔细看。”
乐志说完,手中竹鞭一摆,摆开架势。然后本来微眯的眼睛骤然睁开!
即使是站在侧面,何振也感觉到一股滔天战意扑面而来。何振不由自主的握紧拳头,咬紧牙关,死死地瞪着乐志的身影。
与刚才的月河掌不同,这路鞭法更加……暴烈!
乐志真人手中竹鞭挥舞,脚下步伐沉稳而转折迅速,一连串的小角度变向,与手中竹鞭紧密配合后,产生了一种仿佛以一敌百的感觉。
乐志身形渐快,挡、摔、点、截,扫、戳、拦、撩,身法转折圆活,刚柔和度,一招一式之间,隐约可以想象出敌对者被击飞、打爆的景象。
其发劲迅而疾,手腕翻动间便是一记竹鞭砸落!其转进刚而猛,一步迈出便如破军擒王!
最后收势之时,乐志真人不知如何操作的,这竹鞭略一模糊,何振竟听到了类似软鞭鞭鞘的破空声!
乐志真人收势站定,笑着对何振说:“这‘破五军鞭法’本是军队战阵搏杀之法,后来流入江湖,杀伐之气甚重。你习练此法,可以打磨心性。记住,杀伐亦是天道,唯谨唯慎,不可沉迷亦不可畏惧。”乐志说道后面,语气已经有些严肃,他手腕一翻,将竹鞭递给何振。
何振脸色复杂的接过竹鞭,他怎么听不出祖师的教诲之意。他深吸一口气,镇定心神,便要学着祖师之前动作演练起来。
谁知这竹鞭看似轻巧,何振接过之后,竹鞭竟然慢慢变重。
你也欺负我?何振嘴角抽动,手臂用力,然而竹鞭加重的速度竟然变快了。
何振正在跟竹鞭较劲,乐志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我在这竹子上施了法术,这竹子会比你惯用的重量更重一份,这样可以锻炼你的力量。哦,此物你练习时使用就好了,莫要拿去与人动手。你现在不要过分用力,放松身心,等一会儿就好了。”
何振闻言,深呼吸一次,不再刻意用力。那竹鞭也不再变重,反而慢慢变轻,最后停下不变。
何振举起竹鞭,挥舞两下。此时的竹鞭确实有些重,但是何振还可以顺利的使用起来。
调整好了竹鞭,何振便演练起来。这鞭法主要就在于劈、扫、撩三式,只是发力之法极多,无论出鞭还是收鞭都有讲究。乐志一一指点,何振也不可能立马学会,只能回去勤加练习,还好在这一点上,何振从不曾偷懒。
传授武艺用去了快一个上午的时间,当乐志基本满意的时候,即便是以何振的体力,也已经觉得疲惫不堪了。
乐志回头看看天色,便叫何振收工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