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与兰心兰慧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我与兰心和兰慧一直在家中,兰心与兰慧每日忙着做女红,而我又不会,只能每日做些饭菜犒劳她们。这日天气极好,兰心提议一起出去游玩,我们这里是曲江,乃是长安城的郊外。隋宇文恺设计大兴城时,为人工挖凿屈曲的湖泊而得名。
我从未在别院的附近转过,走出别院,才知道周边的景致极好。只见曲江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正是“池前池后水绿,殿前殿后花红。”这里比之上林苑别有一番风情。
其实李建成对我还是极好的,他的别院所选之处一定是风景优美之地,看来这是不错,只是我们一直都待在别院里,根本就没有走出来看过。来游玩的百姓很多,女子俱打扮得明艳动人,男子也各个风流倜傥。不是有句诗形容,“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兰心指着池中的画船道:“今日不知有多少王公贵族来此欣赏风景。不知道有没有东宫的画船。”
兰慧看了我一眼,“兰心,如若不是我拉着你,你恐怕要跟着那画船走了。”
兰心挠了挠兰慧,“姐姐,你就会笑话我,是谁那日坐在院中发呆,想着东宫的日子?”
“你……。”兰慧怕我多心,看我只是看着亭廊轩榭,倾听着远处的笙歌。并没有在意她们的谈话,兰慧指了指我,“兰心,不要乱说,姐姐要多心了。”
我听她此言,不以为意的回过头来,“你们但说无妨,也是我连累了你们,想那东宫你们一定比现在要自在得多了。”
“姐姐,你这是哪里的话?”兰慧拉着我道,“姐姐待我们不薄,视我们为姐妹一般,东宫再好,我们也只是奴,哪里有在姐姐这里好。”
兰心也上前,拉着我,“姐姐,不要多心,今日如此的好天气,我们索性玩到天黑再回。”
我笑了笑,道:“我想到处走走,你们不用跟我,到时如不见我,你们自己先回去就是了。”
兰慧问道:“姐姐可有什么事情?”
“没有,我只是随便转转罢了。”
离开她二人,我独自一人沿着曲江信步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远了。连人迹也少了很多。
忽见远处一个草堂,还有高大的烟囱,不似我平时见到的民居,我一时好奇,走了进去,却看院中一个圆窑。这是古时北方特有的窑,是用来烧陶瓷的,又称馒头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院中摆满了白泥做的陶碗、陶罐。我一时好奇拿起一个端详。
“这是陶胚。”忽听背后一个苍老的声音,我转过身去,背后站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头发花白,面目慈祥,他的双手沾着白色的泥土。我见了这位老人,想到我爷爷,心中就觉得亲切。
“老伯,这里为何是白土呢?”
“小姑娘对这感兴趣吗?不知道姑娘怎么称呼呢?”
“我叫阴丽颖。”我粲然一笑,犹如明媚春光一般。“老伯怎么称呼呢?”
“我姓崔,你叫我崔老伯吧。”崔老伯捏着自己的胡子,“这里特有白土,因此烧出来的都是白陶。”
“这些可真漂亮。”我由衷的赞美。我在大学时,选修的就是中国陶瓷器,我爷爷平时最爱书法,其次就是陶器,受他的熏陶,我对中古传统艺术非常喜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学习方向。而眼前这些陶胚,古朴大方,如果制成成品,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
“只是,”崔老伯拿起身边的一件陶胚,“只是我这个窑开不了多久了。”
“为何?”我奇怪的问道。
“我老了呀!做不动了。”崔老伯叹了一口气,“而且这些陶器卖不上价钱,实在是生活不下去了。”
我看着满院的陶胚,也许都是这位老人呕心沥血之作。我突然想到在那些古玩店看到的瓷器,那些瓷器价格不菲,绝对不是这种普通窑厂能做出来的,要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呢?
我脑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唐三彩。
我的这个想法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据史载唐三彩大约出现在唐高宗李治年间,如果我能做出来不是将唐三彩的出现提前了几十年?
我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白土素烧,再上各种釉料进行二次彩烧。
我心中激动,面前的不正是白陶吗?我指着那些陶胚问道,“老伯,如果我们将这些白陶进行素烧,等它冷却了上釉料再烧,能不能烧出颜色呢?”
那崔老伯听我如此说,摸着胡须道,“也不是不可能,那么火候就很重要了,因为第一次烧了以后,再烧的话温度不合适的话陶器就会崩裂。不过你说的倒是个不错的想法呀!”
他眼中闪烁着惊喜的目光,“我老汉烧了几十年的瓷器,还不知道可以这样做?小姑娘,你可真是聪明呀!”
我含蓄的笑了笑,心中又冒出了一个想法,我除了给兰慧的那锭金子外,我自己还有一锭,不知道够不够买下这个要窑厂呢?
“崔老伯,如果我买下这个窑厂,不知道你肯不肯?”
老伯面露惊奇之色,“阴姑娘,你买这个窑厂?”
“对!想法是我想出来的,估计真的要烧出来还是要费些时日的,你们窑厂就什么也不能做了,你们还要生活,您看多少钱合适呢?您,还有您这里的伙计也不用换地方了,还在这里,算是帮我如何?”
“阴姑娘,你这个……”崔老伯面露难色,“这个我怎么好意思呢?我老汉能活多久呢?毕生就只会烧瓷,姑娘你喜欢这个?”
我点点头。
“好!阴姑娘,我很喜欢你这小姑娘,不如我们就试试吧,成了再说。”
“好!”我面露惊喜。
回到别院,我就决定搬到窑厂去住了。一则这里是太子的别院,我本就不欲住这里。二则崔老伯他们并不住窑厂,所以还有一间草堂可以居住。
我只带了随身的衣物,我的那只箱子我并未一起带上。
兰心与兰慧苦苦劝我,说我怎么可以搬到窑厂去住?况且我是个女孩子,在外面住也太不安全了。
我道,只有住在那里,我才可以安心研究如何可以烧出唐三彩,如果我成功了,你们也就不会再受苦了。
不论她二人如何劝我,我还是去了窑厂。
我将那金子换成银两,给了崔老伯二十两银子,崔老伯却执意不要,我道:“崔老伯,你如此我就没办法在这里安心住下了,这些银两也可以买些烧瓷的原料,再说你们还要生活呀!”
崔老伯听我如此说也不便推辞了。
我们开始了紧张的试验阶段。
首先素烧我知道需要白土素烧器坯,然后将素烧好的瓷器上釉,我向崔老伯描述了我想要的颜色,因为唐三彩是以绿、赭、蓝为主要颜色的。崔老伯用红丹、石英、长石为釉料进行了上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试了好几次烧出来的东西总是没有我想象的好。
一定是还缺什么。
我将每次二次烧成前,上色的各种原料比例进行了记载。有时红丹多些,有时石英多些。烧出来的结果不尽相同。
崔老伯他们也是费劲办法总想达到我说的效果。一连忙了几日,我就让大家先回去休息了。
我把玩着我自己捏的一只已经素烧好的小狗,白色的小狗泛着白色的瓷光。我在院中坐着,看着那烧瓷的窑,这两天已经没有点火了。哎,我感叹自己怎么没有好好学化学呀,谁让我是学文科的。院中放着烧坏的瓷器,我们都只是先做些瓷盘、瓷碗之类。虽然颜色也很斑驳,却少了唐三彩特有的颜色互相侵润的感觉,就是缺少那种流动的色彩感。甚至有些还缺少了颜色,可能是在二次烧的时候脱落了。
我突然看到院落里堆得一小堆石头,这是什么呢?看起来有很多孔,我拿起其中一块放在水中,它居然冒起了泡泡,似乎可以吸水一般。可见有很强的吸附性。
我突然心中一亮,如果加上这个石头磨得粉,是不是颜色的吸附性就更好了。我
又回忆着史书上的记载,觉得我似乎还有一样东西放少了,那就是铅,虽然我化学不好,但我知道铅在高温下是会熔化,况且一般烧瓷的温度都在1000度了,如果加入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不仅可以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而且可以使那些颜色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想到这里我真是压抑不住我的激动,就连忙将此想法付诸实践。首先将那石头磨粉,加入釉料里,同时放了大量的铅,然后就在我的那只小狗白瓷上画了起来。
等到崔老伯他们再来,我就将那上好颜色的小狗给崔老伯看,崔老伯二话没说就只在窑中烧了我这一件东西。
开窑的时候,崔老伯亲自去窑里拿了出来,当他把那只小狗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激动的蹦了起来!成功了!那只小狗身上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这就是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崔老伯和众人也争相将那只小狗传看,谁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瓷器,那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了!
“阴姑娘,我们成了!”崔老伯居然泣不成声了,“这是我这生烧的最好的一件瓷器了。”
我拉着崔老伯,“我们的功夫没有白下!这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好名字呀!”众人纷纷称赞。
我将我写好的配方比例交给崔老伯,崔老伯看着满页的字,“阴姑娘,你这是?”
“这是唐三彩的配方比例,老伯你拿好,按这个做肯定就没有问题了。”
“阴姑娘,这个怎么能给我老汉呢?这是你的心血呀!”在古时,这也算是秘方了,不传外人的。
“什么心血不心血呀!如若不是你们,我哪里可以烧出来呀!您就拿好,对了我还添了一样东西,就是角落里的石头。”
“姑娘说的可是院墙角的石头吗?”
我点点头。
“那是麦饭石。”
“哦,那纸上写的石就是这东西了。对了,我还需要您帮我一件忙。”
崔老伯将那张纸珍视的放在怀里,“你说吧,阴姑娘。”
“我想烧一匹马,您能给我烧一匹马吗?我想送人。”
“当然可以!我多烧几个都可以。”
“也行,对了,这些天我也没有回去看我妹妹了,你们先忙吧。这次烧完了,你们也回去吧,剩下的就看我的了。”
我将那小狗拿着回别院,要给兰心与兰慧看看我的杰作。唐三彩,那可是唐朝贵族们竞相要的艺术品呀!
我兴高采烈的回到别院,大门开着,院中并没有人,我直接奔到前厅,却看到兰心与兰慧正围着一人,那人坐在椅子上。
“太子妃!”我叫道。
“姑娘清瘦了不少。”太子妃见我进来,连忙招呼我。
一别月余,太子妃却憔悴了很多。
“姐姐,太子妃来看望我们呢?我正要去窑厂找你呢,你就回来了。”兰心在一旁说道。
兰慧却拉了拉她的衣袖,“太子妃,姐姐,我们先下去了,你们好好聊聊。”
兰心还不想走,却被兰慧拉走了。
我在一旁为太子妃斟好茶,太子妃让我在一旁坐下。
“我第一次见姑娘是在永巷中。那是冬日,我记得永巷的雪还很厚,姑娘和一众侍女跪在地上向我们行礼。我们经过后,殿下却掀开帘子向你那里张望,我见殿下面色颇为关心,也看了一眼,你们刚刚站起来,你就站在那里整理衣衫,我顿觉眼睛一亮,可见姑娘在那群侍女中是极其出挑的。”
我听着太子妃娓娓道来,像是讲述一个故事一般。太子妃是贤良淑德的女子,她待我一直很客气。
“太子妃夸奖。”我谦恭的回答
太子妃幽幽的说道:“只那么一次,我看到他远远的看着你,他的眼神……我就知道他的心思了。”
我脸一红。
“我是他的结发妻子,岂能不知他的心思。”
“后来出了那次铜人的事情,是张婕妤派人来报告殿下,我恰好在,就赶进宫了。”
“那次还要多谢太子妃出手相救。”
“我没想到长孙王妃却先我一步,起初我并不知她的意图,后来看她全力为姑娘开脱,我才放了心。”
“阖宫夜宴上,太子称病是怕姑娘知道他的身份,刻意隐瞒的。”
“再后来你差点就去和亲了。他这才求我去向父皇要人的。”我不知道太子妃此次见我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天我似乎也释然了许多。“太子妃难道愿意与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吗?”我看着太子妃,眼睛丝毫不躲避她的目光。
太子妃摇摇头,“我自是不愿意,但又能如何?女人就要从夫从子。况且他是太子,未来的储君,不会只有我一人的。我早已看开了。与其嫉妒不如欣然接受。”
我知道古时女人三从四德,对于她们来说自己的丈夫就是全部,而爱情不知道她们有没有体味过。我想我与她说这些,她一定不会很在意。
“太子可好?”
太子妃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似想从我面容上看出些端倪,但我却一脸的平静,连我自己也惊奇,何时太子对我来说,已经是历史了。
“我看姑娘也还挂念殿下,为何不能服些软,回到殿下身边呢?”
我并未回答,太子妃见我不说话,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前阵子,殿下因为你的离去,日夜饮酒无度被李纲弹劾。皇上也训斥了他,致使他心情更差。”太子妃忧虑的说道,“姑娘难道就不念往日的情谊吗?”
“太子妃,不是有句话叫做强扭的瓜不甜吗?现在的一切都是太子的选择。”
“如此看来,我今日要无功而返了。”太子妃起身准备离开。
“太子妃你要保重。”我想到玄武门事变后,太子妃郑氏也被斩杀,心中就不忍。
“我会的,阴姑娘也要保重。”
“太子妃,请等一等。”我唤住太子妃,从我袖中将那烧制的小狗交予她,“太子妃,请将这个小玩意交给承道。”
“多谢!”
我们三人送走太子妃的时候,兰心脸上一脸的不舍,我知道她一定以为我们会回到东宫的,却不知我此生都不愿再回到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