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怛兴宝局,见范小宝范怂货被绑,赌场里乱作一团,陈洪福赶忙挤出人群,就要到范府去报信,刚出宝局大门,他就被两个人抓着并拽到一个小胡同里。陈洪福惊魂未定,这才瞧清楚,抓他的原来是张狼和女扮男装的小红。原来,二人始终放心不下,早早就跑到宝局前等候消息。向他俩讲明事情的经过,张狼、小红都担心陈洪福去范府会遭责打,陈洪福也踌躇起来。哥儿仨犹疑不定,只得先在宝局外观望。他们见范大宝等人来势汹汹,又有千余人声援,可折腾到天黑也没能将范小宝要出来。方知徐九确实不好对付。三人回到作坊后,都是彻夜难眠。陈洪福思虑再三,觉得不应置
身事外:主意是自己出的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干系,与其被别人揭出来,不如主动承认。天刚蒙蒙亮,他便起床准备去范府,张狼一再阻拦也无用。他大步出了屋门,见小红、金绣二人站在院内,以为她们也要劝阻自己,却听二人同时道:“四哥,大丈夫敢作敢当,你应该去。”
陈洪福一路询问找到范府,听门房讲,老爷和大少爷己带人去宝局了。等候了多时,才见范氏父子急匆匆返回。范金宝看陈洪福面善,待其一报名姓,记起来人正是当年贤福轩的那个小伙计,忙唤他一同进府。当着范家人的面,陈洪福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道来。范金宝又惊又恼,但转念一想:他本好心帮范小宝,还是怪自己儿子不成器,而且事到如今,再施惩罚也于事无补。于是只气哼哼地叹道:“年轻人真是不知深浅呀!”陈洪福连声认错,又问事情进展如何,范大宝便将刚才在宝局的情形,草草对他说了。“这肯定是徐九的诡计。那就让他告好了,到时我去堂上为范二哥作证。”
“你小子作证,谁会相哪?人家可是有白纸黑字红手印。再者,你以为徐九真会去告官?他只想用那份伪供来要挟咱们,这简直是绑票啊。”范金宝叹道。其儿子大宝一旁道:“我曾想过报官,可咱们除了有俩铜板外,却没有势力,不像徐九手眼通天的,打起官司来,我们未必占便宜。”陈洪福略略思忖后道:“徐九毕竟理亏,这里的是非曲直很好判断,他的诡计骗不过大伙儿的眼睛。他在上海滩的仇人又多,只要把声势搞大,他一定害怕。别的不说,恒兴宝局几天开不了张,他就得急。”范金宝觉得陈洪福分析得在理,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把能调动的社会关系全调动起来,迅速卢此事越闹越大。很快,包括恒兴在内,徐九所开的宝局,一连几天都比棺材铺还清静。与此同时,以能耐孙为首的商人纷纷出面居中调和,最后连上海滩青帮的祖师伯爷弟子--“签子福生”陈世昌、“打不死阿三”也派人劝说徐九,尽快妥善解决此事……
这里笔者简略介绍一下中国的帮会--主要有“安清帮”和“洪门”,俗称青帮和红帮。清末民初以来,上海成了青红两帮活动的大本营,帮徒众多,山头林立,杂乱无章。先说说洪门。洪门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组织,由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等演化而成。据传说,始祖洪英,又名洪盛英(有称为殷洪盛的),山西平阳府平阳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考中进士,崇祯七年受聘于直隶大同镇守姜壤幕府中,参赞军机,为人精明练达,慷慨好义,因之当时有许多豪侠之士,从各地慕名而来,投拜在他门下。其中有陕西同州府蒲城县人蔡德忠,直隶宣化府怀柔县人方大洪,直隶顺天府涿州人马超兴和山西绛州人胡德帝、李开等。崇祯十四年,洪英偕门人南下改投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史可法正督师数万于扬州,抵抗入关清兵,命洪英到燕京(今北京)侦察虚实。他一路联络抗清志士顾炎武、王夫之、傅青主、黄梨洲等人,共同创建“汉留”组织,从事抗清活动。
后来史可法在扬州中伏殉难,洪英率五百精骑到安徽芜湖,投奔明将黄得功。黄得功战败自刎,部众溃散,洪英招黄部二万多人,继续武装抗清。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屡战败北,于崇祯十八年(1645年)五月十三日,战死于距芜湖六十余里的三汊河。此后,洪英的儿子洪旭与洪英门人蔡德忠等到杭州投奔明潞王,不料潞王降清,他们便投奔郑成功。崇祯十七年,前清亲王多尔衮在明降将吴三桂引导下率五万铁骑击溃李自成所部并占领燕京,此后南方各地虽然继续有武装抗清运动,但逐步被清兵消灭。顺治十八年(1661年),蔡得忠等随郑成功据守台湾,郑成功为了加强将士团结,开立“金台山”、“明论堂”(意义取法水泊梁山),这是洪门最早的“山”、“堂”组织。为了发展大陆上的秘密反清运动,郑成功派遣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帝德、李式开等化装至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边山少林寺投方丈智通为僧,此五人在洪门尊称“前五祖”(据称智通大师身怀练有开碑裂石及金钟罩、铁布衫、一指禅等少林绝世硬气功),所以世传洪门的祖师是和尚。
少林寺僧精于武艺,名闻华夏,各地慕名而来习武者甚众,形成一个武艺传习所。康熙时,郑成功的侄子郑君达偕妻、妹投居少林寺,曾率领武僧128人组成僧军,应清廷招募,出征西域,后凯旋而归。僧众并不居功,仍请回寺修道。清帝大加赏赐,除留用郑君达为总兵外,其余听任回寺。后清帝听信谗言,派五千轻骑围攻少林寺,由于叛徒出卖,少林寺被焚,僧众逃回18人,蔡德忠、方大共、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五人逃脱。蔡德忠等逃出少林寺后,中途偶遇清兵追捕,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绵敬之、杨佑、林大江五人掩护,才虎口余生,此五人洪门中称作“中五祖”。此后,吴天成随同蔡德忠等抵达广州,途遇清兵围堵,又被惠州宝珠寺和尚吴天佑、洪太岁、姚必达、李式、林永超五人救护脱险,此五僧洪门中称为“后五祖”。
蔡德忠自广东经江西到达湖北,其时万云山万云寺的方丈万云龙和陈近南结义,共图反清复明。万云龙原是明潞王部将,在山东起义失败至此。陈近南是翰林院学士,湖北人,因反对清帝焚烧少林寺,力谏无效辞官云游。雍正九年(1731年),陈近南曾在四川雅州及眉山等地组织“汉留”,开立“精忠山”,以后回至湖北故乡武当,就在白鹤洞研究道教(据称精于玄门太极剑和八卦游龙掌),自号“白鹤道人”--即是接任武当派13代掌门。他同情少林寺僧众的遭遇,为替僧众报仇,改装江湖卖卜,结交天下豪杰,途遇蔡德忠等,就迎至家中,把他们安顿于附近的下普庵红花亭。雍正十二年(1731年)七月二十五日,由陈近南主香,在红花亭同盟结义,以先来者为兄,后来者居弟。当时从各方来会者,有福建的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等,还有广东的吴天佑、吴廷贵、洪太岁等、有江西的黄昌成、钟玉英以及明朝的遗臣志士。其中有个朱洪竹,据说是明崇祯帝的孙子,大家以他是明代正统,便拥戴他为盟主,并以“洪”字为结盟之姓,把“洪”字拆为“三八二十一”,作为会中暗号。以“红花亭”为兄弟出身之地,“结盟日”为兄弟诞生之日。这次集会称为“洪家大会”(简称红花会),洪门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汉留”组织也因此演化为洪门团体。
洪门团体形成后,进一步组织了约三千余人的军队,由陈近南统率,派大刀将苏洪光为先锋,宝珠寺武僧吴天佑等五人为中军,勇士吴天成为后备,向湖北的襄阳进军,连战皆捷。但到了武昌,这支军队中伏被清军都统于成龙所败,万云龙中炮阵亡,朱洪竹失踪。被飞剑所伤右臂的陈近南不得己,退守襄阳,三个多月毫无进展,于是改变战略,分散部众,到各地自行开山立堂,以图日后发展,再行会合。临别时,陈近南以一首诗作为日后相会时的证词,其诗句是: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乾隆十四年(1749年),洪门在广东惠州高谟庙集会举义,其时陈近南因旧伤复发而离世,由吴天佑等五人主持。其后吴等相继去世,乃由苏洪光主持。苏洪光改名为天佑洪,定其组织为“三合会”,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月为姊妹,取义是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而为一。天佑洪率领三合军攻打清军,攻占了不少名城,声震东南七省。后有明总兵周遇吉之侄周豪(又名玉英)率部韩龙、韩虎、韩豹、李昌国等先后来归,遂以史可法之侄史鉴明为军师,精于剑术的女侠关玉英为女军统领,尊朱洪竹为“先皇”,声势浩大,自襄阳起兵入蜀。其时,清廷蜀总督王大春看到三合军势大,难以正面抵御,就设计派心腹符四、田七向三合军诈降,天佑洪误信为真,安置符四为三合军的四排,田七为七排,充任三合军中的副军师。当行至重庆与清军作战时,符四、田七在三合内为清军作内应,因之三合军内外受敌,遭致大败。天佑洪作战时为流矢所伤,全军溃退白虎山,符四和田七均被拿获处死。此后,洪门中禁用四、七两排,就是这个起因。后来,为了整肃内部,修改会章,订立“三十六条”、“十禁”、“十刑”等规矩,建立严格的赏罚制度。不久,天佑洪伤重去世,由苏洪宇、林烈统率三合军继续抗清,接连攻占数县,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南方告急文书雪片似地快马传至京城,清廷火速调集两广、两湖及蜀地五省兵力包围义军,关玉英往援战死,又以失败告终。适逢蜀总督王大春调集粤,苏洪宇晚间潜入总督府,一刀将王大春刺死,但他本人也在混战中被害。至此,林烈势孤力薄,难以维持,乃将所部遣散,改向全国各地发展,开山立堂,采取游击方式继续抗清,并把洪门组织推广到海外华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