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夏晓晴是打算接她爸妈出去下馆子好好吃一顿的。
夏妈妈不愿意,她认为夏晓晴都多久没吃过她做的菜了,才来这么几天,怎么吃得回本,哪里还能去外面的餐厅糟蹋夏晓晴的肠胃,坚持要回家做饭给她吃。
夏晓晴只是怕现在才回家做菜会不会太晚,怕他们饿着了,见他们不愿意,只好带他们去附近的超市先买些食材。
夏妈妈挑了一轮,勉强挑了一些材料。
她是一个很传统的妇女,比起超市,更喜欢传统市场。加之明天就是中秋了,现在也差不多快八点了,新鲜点的菜早就卖完了。
只好先随便买点,明天再去市场扫货。
夏爸夏妈第一次来夏晓晴在北市的房子。
进了门,见收拾得还不错,很温馨,既有女儿长大的欣喜又觉得心疼。
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他们对夏晓晴可是十二万分的疼爱,从小就没要她做过什么家事,现在居然可以自己独住,自己收拾,自己下厨了。
吃了二十多年夏妈妈做的饭菜,夏晓晴想自己做一顿给他们吃报答父母,却还是抵不过夏妈妈的坚持,被赶到客厅去了。
说到底,只要夏妈妈觉得高兴就好,夏晓晴这样想着,总会有机会烧菜给他们的。
出到客厅,夏爸爸还在逛着圈儿,对夏晓晴家里的东西东摸摸西摸摸,仿佛这样就能拉近跟女儿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爸爸,夏晓晴看得心慌。
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走过去把爸爸拉过沙发坐下,夏晓晴把家里陈艳留下的饼干、糖果之类的零食都翻出来。
她自己本身不爱吃零食,也幸好有陈艳留下的这些。
夏晓晴记得从小爸爸就像小孩子一样最喜欢吃零食了。但是小时候每次都是先让夏晓晴挑,再吃夏晓晴挑剩的来吃。
她一样一样地向夏爸爸介绍着这些新出的零食。
夏爸爸只是听着,然后一样一样地放入嘴里尝试,眼睛笑得眯起来品味着。
怪不得每个人都说夏晓晴像爸爸,不只长相像,动作像,就连吃东西的模样都像。
夏妈妈烧菜烧得快,不一会儿,就端着简单的几个菜出来了。
像往日一样,夏爸爸和夏晓晴坐在餐桌边乖乖地等着夏妈妈用滚烫的热水给碗筷消毒,然后才开饭。
很简单的葱花蒸蛋,炒菜心和蒸肉饼。
这是小时候夏晓晴吃得都快吐很嫌弃的菜了。
夏爸夏妈都要上班。所以基本上夏妈妈烧来烧去都是烧的这几个菜,快速方便。夏妈妈上班已经很累了,哪里有空做什么功夫菜。
依旧是蒸得起了皱褶的老蛋和千篇一律的猪肉,夏晓晴吃得很欢快。
饭桌上,夏妈妈依旧在絮叨,仿佛要将四年没说过的话都说遍一样。
夏晓晴和夏爸爸吃着菜,偶尔搭话一两句,很温馨地度过这一晚。
接近午夜十二点,习惯了早睡的夏爸夏妈兴奋得居然要夏晓晴赶才肯回房。
夏晓晴刷着手机,准备睡觉。
她没有打算过了十二点才睡,虽然现在已经很接近了。
一般没什么人会凑这个十二点的热闹发祝福短信给她,她也不需要回。
通常不是罐头短信,就是小璐第二天才会打电话来跟她互祝聊天或者她打电话给裘老大、老李他们道祝福。
结果夏晓晴点亮手机屏幕居然有好几条短信。
有左亦白的和陈艳的。
陈艳的是提早祝她中秋快乐,她跟父母到国外旅游过节去了。
她率先回了陈艳的,才看左亦白的短信。
左亦白的是问她在吗?
是十分钟前的短信。
夏晓晴回:在。
很快地,左亦白回复:在干嘛。
夏晓晴回:回你短信。
回完她觉得好笑,这是有多无聊才会出现的聊天内容。
等了几分钟都没见他回复,夏晓晴觉得他应该是被囧到了。
正觉无聊,又一条短信进来了:我不回法国过中秋。
夏晓晴心想跟她说这话什么意思,北市不是有他的亲人吗?
她还在思考怎么回复这条短信,客厅的挂钟敲响了十二下。
紧接着,夏晓晴就收到了一条中秋节快乐的短信,还是左亦白的。
这还是这几年第一次有人准点祝福她节日快乐。
夏晓晴也回复:中秋节快乐。
左亦白:晚安,早点睡
夏晓晴:晚安
所以,他是特意想要跟她说声节日快乐的吗?
想不出答案的问题。
夏晓晴乖乖上床睡觉。
早上,夏晓晴七点钟就自然醒了。
她走出客厅,夏爸爸正在阳台做着伸展操晨练,夏妈妈在厨房忙活着。
有种久违的圆满感,夏晓晴快速刷牙洗脸然后走进厨房打算打下下手。
实际上,夏晓晴的功效只有把白粥乘到碗里拿出饭桌。
早餐很清淡,只有白粥和水煮鸡蛋。这是夏家的传统。因为通常节日都会吃得很油腻,所以夏妈妈坚持早餐要吃白粥来清肠胃。
简简单单地吃完早餐,夏晓晴就陪夏妈妈去征战传统市场,剩下夏爸爸看家。
一大早,市场就已经很多婆婆妈妈了。夏妈妈感觉就像个女战士一样毫不畏惧,这里钻钻,那儿瞧瞧。夏晓晴只好认命地在她身后做个好跟班帮忙提东西。
等到夏晓晴十只手指都空不出来,夏妈妈也是两手都提满东西的时候,夏晓晴终于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买那么多肉菜了。
不是只有三个人吗?
夏妈妈很经验老到,一脸看小学生的表情看着夏晓晴。
她说:“你难道不知道什么是节后荒吗?通常过完节后的一天都没什么菜卖,当然要多屯几天的。”
夏晓晴确实不知道。她以往买一只鸡放冰箱可以吃几天的,过节都懒得出门,没有体验过什么叫节后荒。
怪不得身边的阿姨们每个都是大袋小袋的,好像不用钱一样抢购,她受教了。
从中午开始就是丰富的家宴。
南市的传统过中秋必有整只鸡,烧肉,田螺,柚子,石榴,月饼。
这一次,夏晓晴主动揽过活儿,在厨房跟夏妈妈分工合作。
夏爸爸在客厅折着金元宝,准备拜神。
南市的习俗是逢年过节都习惯求神拜佛的。
但是在夏晓晴的记忆中,夏妈妈是不信神佛的。自从她幼儿园之后就没见她拜过神,最多就是过节给祖先上柱清香而已。
更何况北市并没有他们老夏家的祖先。
她问妈妈怎么忽然有兴致拜神了。
夏妈妈说:“你一个人在北市,我们当然要拜下天地,求土地神保佑你。”
夏爸爸乐呵呵地说:“可能是人老了心就诚了,这几年你妈妈忽然又虔诚起来了,连初一十五都准时烧香给祖先。”
闻言,夏晓晴默默低头刮鱼鳞,眼泪一串一串地滴落在鱼上,视线糊了一片。她哪里是在刮鱼,挥刀都是挥空的,她根本对不准焦距。
几十年不信神佛的人,怎么会忽然又迷信起来呢?
还不是因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没见到面的时候,她可以假装没心没肺,假装父母过得很好,不用她担心。
真的见到面,一切都是混蛋话。
这一秒起,夏晓晴生了回南市的念头。
夏家的中秋,没有出去旅游,没有出门闲逛,没有看花灯猜灯谜,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有的只是日常的相处。
甚至他们都没有看任何一个电视台的联欢晚会,只是依旧追着夏妈妈看惯的电视剧。
大概只有比平日丰富一些的饭菜和切成好几份的月饼暗示着今天在过节。
大概九点多,窗外忽然响起大串的砰砰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他们走到阳台一看,原来是有人在放烟花。
南市颁布烟花禁令已经好几年了。
夏爸夏妈都很高兴。
夏爸爸还忽然燃起了兴致想要点个灯笼。
可是家里没有灯笼。夏晓晴忽然想起小时候夏爸爸给她做过的柚子皮灯笼。
她和爸爸的眼神同时聚焦在桌子的柚子上。
一看就知道两人想到一块去了。
马上,夏爸爸就把一个柚子整齐地掰开四瓣,用小刀在柚子皮上刮出星星、心形等图案,在柚子皮的每一瓣的尖尖处都挖个小洞,再用绳子串起来。
夏晓晴找出生日蛋糕用剩的蜡烛,放进去点燃。
夏妈妈把客厅的灯管关掉,一下子室内就只剩下灯笼的点点光亮。
夏爸爸把它挂在阳台的门把上。
中秋节,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