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会议上不少人差点儿大打出手,这也难怪,因为谁也不知道形势会如此短时间恶化到彻底失败。在这个选择自己最终命运的会议上震惊、怀疑、不甘、挣扎、恐惧乃是主调,甚至是有的人指责董文用撒谎、欺骗,乃是出卖蒙元的叛徒。
这样的指责也有不少人疑信参半,因为他所说的也太骇人听闻,他们都是战场老人自难相信这样的消息。当然类似的指责各地都有,只是严重程度不一。蒙元人之间或多年上下级关系较铁者好些,临时混搭的公然刀兵相向的也不少,主要是这事确实超出他们的经验不大好相信。
董文用这里还不算最差,他坐镇扬州已五年,手下军官虽不喜他方正但也佩服他的不偏不倚。因为受忽必烈重用即便是蒙元将领平时也不敢过分,只是今天的消息太过突兀又不近常识才罗噪起来,并不是真对董文用不信任认为他是叛徒。而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他们之前虽觉得会失败,对守住扬州没信心,但再怎么着也无法接受如此轻易就败了。
毕竟蒙元发家以来虽不是战必胜攻必克,除了攻打江南功败垂成外还是一直在扩张之中。守在扬州等地的元军虽知自己弱于护卫军,却是有一股破釜沉舟誓死不二的哀兵之气,欲求生死一决。那知说好的决战刀枪未举已被斩首,那股憋屈、不甘、震惊、悲愤、恐惧多少要发泄一下。
其实董文用也是失去了方寸,这个局面比护卫军不攻打扬州行动出乎蒙元上层拟定计划时更加手足无措。当时即使知道护卫军偷袭围攻大都他也只是面对是否分兵去援助大都的难题,而现在蒙元已经彻底失败了,他该怎么办却是难选择。
众人在会议上吵吵嚷嚷虽然激动但最后没有失控,只是面对怎么办三个字却最终无法统一。蒙元、色目人基本上都主张不管怎样也要冲破险阻回到草原,但汉人们这样想的不多,至少是犹豫不决的人比较多。
对为什么汉人会犹豫不决董文用当然清楚,蒙元人、色目人不顾一切险阻欲回草原乃是恐惧护卫军秋后算账为主,但汉人同样如此。之所以迟疑他们知道留下来护卫军不可能宽大为怀,但去了草原日子也不好过,而且草原上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也可能养不活,到时忍饥受饿只能是他们自生自灭。
在会上交底后董文用也不再拘束手下,让他们自己选择出路。而出路不外是回草原;去保定看看;回家或找地方隐居;留下来等候护卫军接手后任由处置。
这一来所有蒙元人、色目人官吏,自知罪恶深重难逃一死的汉人文武官员跟着蒙元人、西夏人的军队,经过二天多准备第三天离开了扬州。他们错开了护卫军的前进路线是朝亳州方向而去的,附近地区的蒙元人、色目人官吏与商人、地主闻讯也拖儿带女赶着装载财物的车辆不是赶到扬州汇合,就是在路途等候加入。
这些人离开时董文用去送行了,这也算是坚守礼节。蒙元虽然树倒猢狲散,大难来了各自飞但他与几个官员关系不错,今日一见只有来生再见的可能,送别一下也应该。
只是送别的人抱有善意的少,怀着恶意至少是看好戏的人多。这是因为扬州乃是蒙元刚从战争中从南宋手上夺走,被蒙元杀戮的人太多,统治又严酷,没有血仇也有不平与恨意。再说他们对江南情形比较清楚,早在盼着护卫军过来,见他们逃走虽不清楚到底发生什么终究十分开心。
唯有看着自己平时恨极的人逃走虽然开心却有点不大满意,因为护卫军来了肯定不会放过这些人,现在先逃了便宜他们了。不过扬州及县、镇的蒙元官吏、商人、地主消息灵通及时走了,偏僻地方的蒙元人地主知道后欲逃走时被愤怒的农民打死不少。
这类消息不时传到扬州,有人叹逃走的人好命,董文用闻之只有苦笑一下。这大冬天二千多里路带着一家子一家子的人长途跋涉能赶在护卫军前逃出长城是不可能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难逃被护卫军抓住后送回来处死的结局。只有军队看他们是不是灵醒,不贪图护送这些人的钱财快马加鞭才能赶在护卫军前出长城一线。
对离开的蒙元人、色目人之类董文用当然也是就那么一念,这是因为他对这些人中大多数没什么好感。为蒙元服务也主要是儒家入世思想,算是有扭转蒙元残暴统治重建儒家统治传统的说词。
再说他也根本自身难保那里顾得上别人,如扬州除了这些人走了外,大部分汉军也离开去了保定。这些人其实也没什么大目标,不外是去那里看看大都是否真失陷了,再则抱团取暖欲裹成大团与护卫军讲讲条件。他们这两批人离开扬州其实也就是徒劳挣扎,但后果是扬州实力十去八九空了。
加上另有些人零碎离开了,所以扬州虽然在董文用掌管下仍然有巡逻队维持秩序,保持不发生趁火打劫的行为发生外,其实已经是一座空城。只是董文用知道自己不愿走又走不了,还是先将扬州的事管好,儒家思想虽然讲入世那也是为民利益的,而今只能先将扬州安定好才是。
扬州发生的一切在整个北方差不多类似变化着,差别一个是时间有些地方早一点,有些地方晚一点。另外由于主持一方的人不同,这地方的结局也有些不一样。
比如有些城市都是蒙元军队或汉军闻讯干脆全走了,临走还抢了一把,烧毁了衙署仓库以泄愤。如此凶残又不负责任让本来虽贫困但还安定的城市一下陷入腥风血雨之中,而且在一走了之后城市的安全也失去了保障,烧毁仓库使城市陷入缺粮危机。
这样的情形主要发生在与护卫军对抗的第一线大城,这些城市军队多军人当道,主将基本上是蒙元人。他们对莫名其妙失败不甘心,大多数将所有军队裹挟同行了。目的不是为赶到大都去看看真实情形,就是为逃回老家草原,裹挟所有部队不外是为人多势壮。
第一线城市军队多少有汉人主管并且有权威管得住军队的,所以闻讯大都已陷忽必烈被俘行动大多激烈又狂躁。也猜不透护卫军战略,这才带了些粮食还护着蒙元人、色目人官吏、商人、地主等一起逃走。这是他们没有想到护卫军将会在他们前面赶到长城,这样慢吞吞过去是逃不了的。
第一线城市如此第二线城市没什么军队,有也是地方州兵,蒙元人、色目人官吏要带走这样的军队不可能也无意义。仓库里存粮也不多,因此这些官吏只能带领同族的亲卫护卫家人上了路。当然同城的蒙元色目商人及财主之类也似丧家之犬赶着一些马车跟随前行,如此可以获得些庇护与心理安慰。
这样的城市蒙元人、色目人官吏一走留下的汉人官吏虽少数随蒙元人走了,也有几个逃跑隐匿了,但多少有些人出来维持秩序。他们或出于理念责任但多少有点冀望因此而减轻罪责的念头,另外他们确实如董文用一样不愿去草原,除此又无退路,只能静候护卫军处置了。
大一点的城市官吏们各走各路,小地方蒙元人、色目人官吏、商人、地主一走登时清静下来。这时节大部分小县城乡镇只剩下汉人官吏召集一些乡绅维持着治安,好在蒙元一下子垮台消息主要在上层流传,下层倒也没有大的混乱。
秋收冬藏这几年忽必烈为防备护卫军虽然收刮厉害此时却还未到青黄不接之时,所以百姓们还耐得住。另外消息乃是从上面传下来,等大多数蒙元地主之类逃走乡民才知道蒙元彻底败了,只有极少数恶霸在少数急于报仇的人带领下,被当地乡民截住并在暴动中灭家。
这些暴动是极偶发性的,没什么人组织更没有什么后续目标。而且乡民们知道护卫军但对具体的东西不大清楚,最多知道江南的政策对他们有利,在这情形下有口吃的天气又寒冷组织串联困难,所以也少有持续性的暴乱发生。有也是小规模地占领乡镇或地主宅院先混口饱饭等候的,意欲大造反现在这时节只要不是蠢到极点也不会去想。
这一点不仅乡民们有了巴望绝大多数人不会盲动而宁肯等待,那些汉人官吏、乡绅比乡民更清楚江南现状知道护卫军来后对他们的日子不利却仍然只能静候命运判决而少有妄动的。
乡民等护卫军来了肯定是利这点已经毫无疑问,而对汉人官吏乡绅护卫军的到来基本上是坏处更多。在蒙元人统治下他们虽然也是受到凌辱、欺压的二等人,但财富上不会剥夺干净。而且他们中不少人为虎作伥,也是蒙元统下的获益者,蒙元的灭亡对他们也是仅次于灭顶之灾呀。
只是庞然大物的蒙元轰然倒地让他们根本没什么心理准备,一瞬间蒙元人、西夏人军队,蒙元人、色目人官吏、商人、地主逃亡一干二净让他们目瞪口呆。这样的变化他们中有些人战前虽然有乘蒙元与护卫军大战胶着时组织起来为自己争争利益的念头,事到临头发现这完全是空想而已。
因为形势一下子发生翻天覆地完全颠覆变化,因而是等众人知道事已定局。这又是冬季蒙元在中原群龙无首逃的逃了,留下的也无心抵抗,就这样树倒猢狲散了。而基层在这巨变时根本是后知后觉,只能平静等候护卫军过来接管。
不过中原现在这种情形方少云虽然清楚,也准备有大批干部去接管却是战事优先这些干部还来不及渡江。当然这也是不可能让没有武装的工作组独自出发及还要随行大批物资的原因,毕竟各级工作组人员不多需要的渡船有限。但加上随行的武装,大批粮、布、药、日用品等物资就运输量大了,再说也要探听清楚才可以行动冒险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