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半夜一天就将元大都守军基本上消灭及抓住了忽必烈似乎是有点太夸张而其实不然。后世战争中心城市的防线少说在数十里之外,而元军全住在城内军营,城墙上仅数百人巡逻。
护卫队突破城墙时干脆利落,冲进城后目标明确。而元军这些年已经腐化堕落将领不定住在军营,而且没有情报没有指令不少竟被堵在军营。半路遇上护卫军火炮连番散弹那里是乱哄哄沿街道增援城墙的侍卫亲军能阻挡。只需一排排散弹连放七八轮就逃跑了。
攻城战要害在城墙,此次奔袭元军根本没有摆开阵势输在无备。而且城墙防御战因护卫军有火炮早已改变了模式,如扬州之类蒙元准备顽抗的城市已经根据之前战争经验,对城墙及守卫物资进行了改良。土包现在成为城墙上的标配,草庳(防弹厚大草席)也准备了不少。
这些虽然对炮击不定有什么大用,但降低炮弹效力,填补城墙塌陷,代替垛堞防守还是有点好处。忽必烈下令在扬州之类前线城市大力改造是不计成本代价的,办法也是不拘一格的。如城墙背后的防炮堡经元军自己试验效果就非常好,经过这样一番改造防炮防枪效果会好几倍。
只是前线一些城市为拖住护卫军才这样不计成本,为的是挡住或吓阻护卫军为求和当筹码。但蒙元经济并不大好没实力全面开花,所以前线三百里的城市不遗余力每年加宽并进行各种改造,第二线已经无力如此了。另外前线城墙经过大改造,储粮多屯兵厚,第二线已经成为空壳。
连都城也是同样如此形如放弃,内外城墙这些年根本没什么改造。还有侍卫亲军其实人数不足擅长骑射,在城防上毫无优势且无与护卫队作战经验,用于守城却是比汉军差远了。
处在大后方,又是没有防备之心,遇上不合这时代作战套路出牌的护卫军,大都半夜一日被扫平不奇怪。而且一旦被俘忽必烈也十分认命,这是他早就将太子真金与伯颜派往和林,如此基本上也能保住蒙元三分实力不至于满盘全输。
因为他知道汉人缺马在草原上更缺长期生活、成为牧民的可能,所以即便是出兵能打进草原也是暂时的。汉人有这弱点草原永远是草原民族的,真金可以与他的唐兄弟们联合起来转身再战欧、非。他唯后悔的是没有将更多物资与军队调到和林,不过走私来的大多数火炮及铸炮工匠已在和林蒙元长城暂时无法进入,再战欧、非有此利器在手会更加强大。
忽必烈直到被俘还有点觉得如在梦里,而扬州的董文用同样疑惑不定。因为他看不懂护卫军为什么过了江没有攻打扬州,也没有转而去攻打泰州、滁州,而是一直向北而去。
这时代守城最多城外立个军营弄个犄角之势,而蒙元知道护卫军火炮厉害这营寨式军营也不搞了。虽说如此乃是死守迟早守死,不过忽必烈也是黔驴技尽只有这么一招。他的意思如犟头叫花子,打任你打打累了打不死你得养我,他这一招是打任你打打累了再谈和。
只守在城内即便是城外有军营也挡不住路,要邀战截路唯有野战。不过既然守城不会阻路为什么打仗仍然是一路攻城拔寨?这一路攻城拔寨乃是为夺其地外,还有是为保住后路安全。前面打仗后面即使有一支弱小敌军也似如有一根肉中刺般难受,倘若前面之战不顺背后弱小之敌或许将成为致命伤的。
正因为如此少有军队绕城而过的,护卫军却是不顾这个军事常识还以快速行军方式向北直行董文用真是看不懂的。只是他仅能喊几声看不懂,要不要布置截断护卫军后路的军事行动却不敢决定。因为这属于意外情况,当初布置战术时根本没有料到,为此他仍然只能派人向忽必烈汇报请示。
使者派了出去一时间不可能有回音,再说这事拖几天没什么关系董文用转而专门注意护卫军的行动。此时护卫军水军沿运河也有大批船只满载物资进来了,对此他知道这是为护卫军大队人马提供的后勤。可因没有船只也不敢出动军队去堵截,唯寄希望于早些时候河道里打下的桩。另外河道马上会封冻,护卫军所能利用的长度并不大,到不必太担心。
绕过扬州不攻让董文用看不懂,护卫军连沿途大小堡垒县城也不攻打让他更加疑惑。因为北伐北伐终究要打仗消灭对方才行,这样不打一直向前走难道十万多人准备如此去直接攻打都城不成?
这样做似乎是也太夸张了,十万多护卫军再强赶到大都弹未尽粮已绝,四面的数十万元军再围攻过来护卫军再能打饿着肚子也打不了仗。不过此时他没有接到忽必烈指示也只能干看,最多下令下面县城与关卡堡垒保守为主不可妄动而已。
对护卫军行动看不懂而有些焦虑的董文用很快获悉了更大的恶耗,大都周围全都是护卫军。这恶耗是他派出的使者送回来的,使者进不了城打听不到消息只能回来请示了。至于这大都已经被护卫军攻陷了这使者倒是不认为,因为他在路上碰见董文用上一个使者回来,仅差一天时间怎可能攻陷一个都城。
对大都被围董文用很快想通是从海上来,但第一个使者与第二个使者仅相差一天多时间都城在毫无惊觉中被围也是天下奇闻。更关键是董文用对自己现在的使命拿不定主意,因为前面使者带回忽必烈的信是让他尽力多守一点时间,而现在自己这里根本没仗打,反而是对大都之围该起兵去救还是仍然守着不动。
董文用左思右想摇摆不定,正如他召集手下开会众人意见一样。在会上有人主张分兵去救大都;有的人认为这可能是护卫军诡计,专引这里军队出城野战;更有的人指责使者乃是谎报军情,前一个使者还见到忽必烈怎么会转眼大都被围攻了。
纷乱的议论与董文用的心一样杂乱,最主要是大家没什么真正有高明的主意。比如有人问主张分兵去救大都的人护卫军大部队还在眼前,分兵出去救援无力守城乏力怎么办?这些人张口结舌根本回答不了,因为扬州守军并不多,若真是要行动只能并力而为,三心二意地兼顾不可行。
毕竟护卫军大部队尚在不远地方,扬州分兵遇上野战还是绕道。而守城空虚被护卫军回师一击只怕老窝不保了,为此董文用决定先等等看。他的计划是护卫军若攻打泰安之类城市战况胶着分兵去大都城下汇合其他部队为大都解围。
这计划是他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围攻大都的护卫军人数不多,有可能是围魏救赵之计,所以必须等这大队护卫军行动确实才能行动。反正少数护卫军不可能攻下大都,眼前这支部队也去大都才危险。不过真如此他可以分兵大部分再组织厂沿途城市军队跟踪前进,在大都打一场决战。
那料董文用纠结很久才有了决断未过二天见护卫军大部队走远正要组织兵力,亲自带领去救援大都又有恶耗传来。比起大都突然被围的吃惊,这个恶耗就如晴天霹雳,因为保定路达鲁花赤府派出使者遍喻各方大都已陷召众人商议办法。
这个消息震得董文用七荤八素一时间失魂落魄不知所以。为何如此乃是此前忽必烈多次召集会议讨论护卫军可能的北伐战略及蒙元的应对策略所有的人从来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情形。当时大多数人虽认为难挡住护卫军攻势,但觉得能半年攻到大都已经是极限了。
因为从长江到大都二千里路左右,不打仗走二个月也不算慢。护卫军打下一处多少要战前排个阵势,战后收拾战场,天气不好暂停几天,零零碎碎赶到大都半年真不算慢。那知护卫军过江才几天董文用一心在守扬州时明知不可为而尽力为之,不坠董家人忠心,现在这股悲壮气如对着虚空一样让人没有着落。
董家算得上是受到了忽必烈重用,为此董文用不可能背叛蒙元。而且护卫军也不大可能轻易招降纳叛,正因为如此他之前欲以求和为董家族人在护卫军那里结个善缘,他自己早不抱希望。
可现在大都被攻占,忽必烈必然被俘,他这善缘未结,手下数万人何去何从他该如何选择一时间茫然失措根本无法选择。当然他也知道忽必烈将真金太子与伯颜放在和林是为经营后路,可现在十万多护卫军快速北上此刻他才明白原来是为堵路。
虽然他知道自己逃到草原也只是孤魂野鬼,但此时回忆才明白天下之大护卫军竟然不经意包围了整个北方。如大都控制了北方,陕甘宁有四川过来的护卫军,而现在渡江而来的部队只怕正匆匆赶往太原、济南方向补缺口去了。
形势如此恶劣但与护卫军长江、襄阳对峙的元军还有不知道如此变化的。等大家明白形势已经如此恶劣虽然草原还有真金可以继位,毕竟不是人人愿去草原的。而且一下子群龙无首各自为战,护卫军反而在边线等候以逸待劳、反客为主,欲逃回草原之路也不好走啊。
董文用毕竟多次参加忽必烈召集的高层会议,又是文人对战略比战役、战术熟悉,接到保定达鲁花赤的信后忽然醒悟。之前数次讨论猜不透护卫军入陕用意,只是怀疑方少云不会走出臭棋。再联想护卫军过江后竟然大违常规一味向北挺进,到大都被一下子攻陷他才明白方少云这盘棋是整个长城以内。
而且如此冒险的棋只有几天就宣告蒙元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了,除少数人或能逃回草原大部分人不如静听护卫军发落。想通这一切他倒不再纠结傍徨,当然因是理念所在他也没将此事瞒众人,开会告之后让众人自己选择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