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试验船因为小就放在钱塘江内六和塔上游位置,在这里盖一个小型试验场与一架不小的吊装设备当然有点重复建设的浪费。因为真正的造船与船舶动力研究所就在肖山海边,今后研究肯定放在那里,钱塘江这里只是临时的。
但之所以这里临时放个工场进行机船试验当然是为了方便方少云,现在他无法长时间呆在肖山,只能每隔几天去一下。而第一艘试验船虽小但却是最基础的试验可能要研究好几年,放这里方便方少云每日随时过来看看进程而少去赶路时间。
这样做或会有人说他假公济私,不过这罪还真落不到他的头上,因为造机船是为中华帝国贡献。包括他之前的发明创造贡献巨大,而他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却是微不足道。从军事工业、钢铁工业、火车系统、机船系统方少云不会直接收获一分钱,所以他现在这些工作是完完全全多出来的奉献。
而且机船初步研究放在皇宫附近不仅只有他要多陪伴秀娴与小女孩的原因,更有这时间需他处理的公务增加了不少的因素。至于为什么他的政务工作突然增多不是他父亲突然身体衰弱,也不是有外敌窥伺、扰边,乃是三年多建设国内安定,粮食储备充足,可以谋划北伐了。
北伐是件大事,首先粮食、农具等物资虽有了不少储备但军队就不足。而军队不足乃是长江防线基本上由水军在负责,这水军不能当作北伐兵力。其次是国内兵力主要是三块,一块在清剿帝国区内残剩反叛力量或不服从的夷人部落。这个三年间清剿进展不小,但放弃不可能、暂停省不下多少兵力。
与清剿一样,边线的靖安与拓展同样顺利。只是靖安针对的是表示臣服但不愿放弃权力的部落首领,拓展针对的是臣服外藩的部落首领。这个军事行动手段是一样的,即不断将道路外并尽量拓宽,沿途每隔十里建造一个军事基地,四周高山放上了望点。
因这样的推进步步为营每年才三五十里遇袭的可能性不大。再说推进时也不躁动,有人愿意接受中华帝国领导就安排他们进合作社或城镇股份制企业,不愿意就驱逐。这一来三年来没有过大战,只有藩国来责问过,但方少云的回答是收复失地。
这话根本不是强词夺理,现在方少云拓展的这片土地肯定在某个朝代时短时间或有一段时间表示过臣服并接受任命的。这个理可以算铁案如山,主要是中华帝国强大,而历史上这块土地合并或名义上属于中国时也往往是一个朝代新创之时。可惜因这时代的交通与通讯太慢,占下来容易守起来难,所以这个占领很快被削弱、淡化直至消失。
方少云就是为防这样的反复而宁肯放弃速度只求夯实已占领地区。有一条条宽阔大道,沿途有混编的合作社与混居的城乡村,进行同样的文化与思想教育。再加上没有任何歧视,生活安定富裕,数十年后再也分不出什么民族、国藉,这才能长治久安。
这样的推进很稳当,不怕对方反攻、袭击与当地民众思想反复。只是需要兵力不少,因为每数十里路就需要上千部队去开拓、推进。而仅这还不够,二线还要有足够后备部队应付突发事件。所以边线拓展这一块是占现有兵力的大头,这个兵力可以抽调投入北伐,但兵力总数不会减少太多,因为暂停并不可取,广而且帝国缺军队是不征召而不是缺人力。
现在帝国只编了二十多万野战军,北伐最多再编二十万野战军,从现有部队抽调些老战士很容易组建。况且现有地区还有一支三万人的总战略预备队,虽说要应付长江防线、沿海地区、边线拓展、内部清剿四个方向,但北伐开始最可能意外的长江防线由守改攻,这总战略预备队兵力也有宽余,也可投入北伐一部分。
中华帝国现有野战军数量确实比较少,这主要是有原宋军、义军之类武装与野战军退伍下来的士兵等组成的守备部队的协助缘故。更是野战部队战斗力太强,方少云觉得编制太多浪费人力的缘故。毕竟守备部队乃是治安与警察、剿匪一肩挑,每县布置一个百人连少不了,而野战军完全以外敌强弱来编制。
之前有二师水军二十万陆地野战军足矣,现在北伐扩军也来得及。因为战争从来不会真正突然降临,所谓突然袭击只是想不到对方此时此刻动手,而不是对方没有动手之力。即便是希特勒突然袭击苏联那也是有大量迹象的,只是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会两头出击而已。
正因为有长江隔绝加水军优势让方少云这些年少养十万以上军队,以及大小摩擦造成的人员与物资损失。这个节省让中华帝国的建设贡献不小,但一北伐这军队就省不了啦,他只能下令秋收后扩编十万野战军,次年开春后进行四川攻略战役。
第一期扩编十万野战军说明明年还不是真正北伐之时,不必一下子将军队扩编起来。而之所以一开春就出动五万左右军队展开四川攻略战役,乃是方少云认为全取四川的时机成熟,还会让蒙元产生战略误判。让蒙元紧张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长江阻隔可挡蒙元军队,但扩编十万军队的事蒙元肯定会知道。
方少云的想法是与其反正会迟早泄露不如进行四川攻略战役,另在荆州地区增兵。如此一来蒙元判定护卫军的战略是从四川突破,在荆州候机的可能性极大。即使忽必烈不认为四川乃护卫军主攻方向,因四川方向的军事压力他也只得将精力先放在那里。
实际上方少云的四川攻略战役不完全是战略佯动,而是该定位副线攻击。这样的攻势虽不会太锐利,但攻城略地速度不会太慢,至少会在冬季前完全收复四川。若这样的压力还不足,荆州的护卫军将在秋收后登陆汉江北岸与蒙元在此的军队对峙。
这样的动作乃是为将蒙元的目光吸引在此,为掩护主攻方向。因有这样重大的军事活动需方少云作最后的决断,他去肖山的次数肯定会减少。而肖山的火车系统拟真级虽然离不开他,但已经有极强的自研能力,几天巡视指导一下就行。
机船是全新开拓项目,若是用轮浆有车船珠玉在前他只需指定一些人负责放手不管也没什么问题,迟早几年时间就会成功。但他决定放弃轮浆而是用螺旋桨就不同,这个无人有相关知识,放钱塘江内皇宫附近才好让方少云就近指导才能做到二不误事。
当然这也是北伐计划刚开始在初步准备阶段事还不十分急切与忙碌,而机船项目反之,乃是万事开头难的开头阶段。方少云只要有几个月的缓冲时间,将尾轴,螺旋桨的基本结构教授出来,并带领研究人员实践一二次这些人就能基本自己探索,没他指点最多速度慢点。
这个巧合倒是让方少云欣喜,因为事夹在一起总算是互相错开高峰让他基本上都能顾全。虽然这些事情北伐最大,最不好耽搁,火车系统与机船技术迟十年八年也没什么大不了,但能够早一点成功总比迟缓几年好。
如火车系统一建设成功首先是所有的边疆都会安全下来,历史上中国在边境常受袭扰与侵略而少有办法为什么?原因是农耕时代往边境调兵遣将运送粮食代价太大,如一辆马车运输一千二百斤粮食到二千里路仓库,每日行百里也要四十天,人吃马嚼每日五斤(柴禾与粗饲料地方供应),如此除去返程所需到达目的地的粮食只有八成零点。
而这是数学题般计算,实际上天气无常路有好劣,日行百里不可能。一个人一匹马一辆车运一千二百斤任何朝代也组织不起如此豪华的运输队。加上随行护卫军队所食用数量,真正能运输到目的地以千里一站计算有八成五算得上不错了。由此计算运二千里只剩下七成零一点了,所以隋炀帝征高丽粮食都是浪费在半路上,这才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方少云要进行边线挤压战术在南方还没有太多问题,因为部队作战主要消耗是粮草,南方不缺粮食,南方也不方便骑兵也不缺草。除外水泥就地生产,筑堡石头到处都是,柴禾修路了砍伐一下可以烧几年。正因为如此在南方边线的护卫军需要长途补给的物资不多。
反之北伐后将蒙元第一步驱逐出长城,守卫长城的部队所有的物资几乎百分之百要靠长途运输才能保证。另外北方实际上缺粮,明清全都是靠漕运解决。京杭大运河虽然是人类奇迹维持也是代价不小,这些困难有火车系统就不再是难事。
火车系统一推出每小时二十公里,运行二十小时一日也能行走八百里。而运力即便是二百吨也相当三四千辆马车运送,每日到达一趟以一个士兵需要十斤物资也能供应二万部队,有十趟二十万部队的物资粮草、弹药所有一切供应可以全都包圆有余了。
因为这个方少云才极力加强火车系统研究,因为他是为西北守边及挤压战术在作准备。西北边线占领后恢复生产粮食供应虽无问题,但也仅此而已。不说弹药连筑堡垒的石材、沙子草原上也没有。北方残破帝国不可能从江南派大批人去运输物资,而人越多越麻烦。
北伐后北方暂时连粮食也要靠南方救济,局限于运力方少云的计划是救济是沿海岸与运河展开。同样因运输困难北伐的进军速度不会飞快,基本上只能攻一阵等候物资一阵,就如此到达长城一线也只能停下大规模军事进攻行动,实在是步兵进草原乃是找死行为。
没有火车系统长城外的挤压战术根本无法进行,为此在长城一线先稳定几年是没办法了。护卫军即便是能组织起强大的骑兵进入草原方少云也不准备如此,实在是靠骑兵夺取草原不难,长期守卫困难。除非在草原禁牧不让其他民族在此生存,不然终究有一天草原铁蹄侵入长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