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方少云亲自搞工业方面研究等干部们已经习惯了,不然换个皇帝不可能如此逍遥自在、耳根清静。不管是不是正事皇帝们自由度并不大高,一言九鼎、金口玉言那是骗小老百姓的。当然他的自由度高也是一开始就立新规矩,之前的一切让他今日自由,当然也为他后代子孙争一份自由。
开国大典前方少云已经在肖山布置起来,将全国顶尖的几个科学与工业生方面的人才除留下一个在方家谷区继续主持那里的工作,留一个人继续留在萍乡主管研究外,其他人差不多全调到肖山来了。
方家谷的军工生产目前为止规模已大又很重要轻易不会挪地方,萍乡的冶炼工业关系钢铁生产与多种材料研究与生产当然也要有得力之人管理着。这二处太重要外其他人方少云将他们与一些已经办起来的工厂都调动、搬迁到肖山乃是搞集群效应、规模配套。
整个中华帝国现在除少数工厂外其它的水平与南宋时期手工业作坊差距不大,或者就是简单重建。这方面不仅是机械设计上没有突破,而是动力上的局限也太大,如织布脚踏织机想提高速度与门幅的潜力实在有限。而且人力时代一个人管一台机,有机械动力一个人能管多台机,效率一下子提高十倍不止。
纺纱也一样,即便是珍尼纺纱机也只有八个纱绽,而有了机械动力一个人能管数十上百纱绽。所以现在是人力机械虽然未开发到顶点,其实这个余地再大还不如开发出蒸汽机来。因为只要有蒸汽机为动力整个工业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上没啥进步也能提高十倍生产力。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的人生活水平就会在短时间内跨上一大步,而现在虽然有了最最简陋的蒸汽机----驼锅机却是功率太小又笨拙,造成应用困难。驼锅机是现在无可奈何下的应急产品,只用于农村、矿山抽水,冶炼鼓风机之类还好用些。
方少云将全国顶尖人才、精英工匠集中在此使得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而现在整个帝国也仅有这些力量,合起来也只能办一个阀门厂,而且这个厂暂时连仪器表等也生产,产品十分杂乱,如高压供水泵也兼着生产,因为实在不可能一下子办那么多厂,就算是兼顾生产许多类别产品的阀门厂现在也不过百多研究生与工匠,不论人数与水平也就是后世一个小乡镇作坊而已。
这也就是说方少云现在办在肖山的厂很多,从事也很高、大、上,但每个工厂规模实际上真不大。如机床加工厂在生产各种机床,品种规格相当齐与多,其实也就是二百多工匠每月生产出几台东西来。之所以规格多其实每一台机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生产一台都有些改进与变化。
这也是无可奈何,虽然在方家谷时代为造枪炮已经在生产机床,但为高效率与低难度生产的都是专用机床而不是通用机床。这不是说专用机床不好,后世绝大多数机器也是专用设备,因为专用设备用于专业生产即便是效率不比通用机床高也省钱省时间。
这是为专业生产的机器比较简单,少许多不必要的功能。当然方少云研究专用机器是个贪图效率问题也是没有能力问题,毕竟专用机器设计省力、制造简易,操作省力。而且在解决了武器生产后虽然通用的机床也有人在研究与生产,只因当时重点不在这里这几年进步极小。
正因为如此这次方少云有能力动员全国力量研发蒸汽机时通用机床成品不多,技术储备也少,为多快好省只能多造专用机床,另外将通用机床也进行半专用设计。如阀门专用钻车床、固定模数的齿轮磨床、专用的曲轴车磨床等等,这些机床也就是简单与通用性差,但还有一些通用性。
建业这里也不是没有大企业,这个企业是船厂。方少云决定先将近洋商贸控制起来,之前各开放港口其实中国商船远不及外来人多,如泉州干脆都是阿拉伯人来没有华人过去的。自突袭泉州后虽然商路未断,但渠道全掌握在外人手中虽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也让他觉得不自在。
占领了泉州一下子有了好几百条缴获的阿拉伯式海船,这还是经过甄别后将部分船退给没有参与蒲寿庚集团的商人缘故。方少云不搞牵蔓株连,他杀蒲寿庚是他作恶太甚而不是他是绿教或阿拉伯人,作为后世人人种与民族歧视不大有,但对外商贸控制在外人手上于中华帝国不利。
为此他用这些船与华人商人、船工组成远洋商贸股份公司,不过现在实力不足主要在走日本、朝鲜、南洋等国航线。自家船只自家公司这些船外运的虽然还是传统出口商品丝绸、茶叶、瓷器为主,变化的是多了盐、铁与一些工业产品,如铁器对外限制就没有之前多了。
对外出口种类发生变化,进口产品也是一样,之前不重视的各地植物、农副产品也往国内运,铜、锡矿石同样需要。反倒是宝石、名贵香料需求下降乃是征税较高数量大减,有些东西过去不值钱现在开发出来后不仅进口还引种进来,这些东西如剑麻、番薯、新品种棉花等。
这一来海贸的运输量更大了而价值有所降低,嬴利比例也有下降。而现有海船小又常靠季风航行,这样的后果是效率低下,方少云早在去年就开始在肖山至庆元(宁波)海岸中段找一个港湾准备先造二千吨海船以代替。而这先造二千吨海船乃是准备跑近海的,远海的计划更大一些,而且准备机帆合用。
当然二千吨船已经不小,历史上再过上百多年郑和远航使用的大船虽然从一千多吨至五千吨争论不明白,但二千吨船也不逊色了。即便是郑和远航最大的宝船五千吨提前百多年的商船这个级别也够雄壮的,至于方少云为何要将商船造这样大那是为安全与效率。
小河船只有句口号是船无大小三人正好,现在的阿拉伯商船不过二三百吨而且操纵困难。改了新船船员基本上不必增加,这就是效率;还有新船设计了密封仓、舭龙骨、减摇鳍,这是安全。船只抗风当然要大,舭龙骨与减摇鳍都是后世技术,加中国特创密封仓这样的船走近洋到鸦片战争也不落后。
这船厂造二千船在方少云看来还是只能跑近洋,远洋准备上五千吨的。但远洋只有机帆合用才好,正因为如此现在五千吨级远洋船还未开始造哩。不过仅是造二千吨级近洋船十几个船台加锯板的工匠人数已经不少,虽比不上为郑和造宝船的浏河船厂,但有大量风力锯木床加仍然是水泥外壳效率肯定远远超过的。
这二千吨级近洋船方少云虽然不当回事,但一投入使用跑日本、朝鲜、南洋是到一处引起一处惊叹。而且是因为吨位大仅是为缺粮的日本从红河运趟稻谷一趟就净赚了近万两银子,这放在二百吨级船来运输赚到的钱有点鸡肋。因为这二型船购买成本、人力成本不是二千吨级船的十分之一而是三分之一以上近四成,同样走一趟赚不到五百两。
在建业这里的产业其实现在仅造船在嬴利,大学与研究院本来不赚钱不说,新办大大小小数十家工厂近万工匠却是全靠财政拨款建造外每月还投入不少。这也亏得方少云主持,不然谁也不敢下如此大决心,不过这也亏得政府有钱,萍乡钢铁厂生产量也够用。
另外农具生产方面这几年都是高速度与计划数量必须保证,因为那是为每年新占领区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现在这个压力小了,为北伐准备的农具分摊每年数量没之前大,所以钢铁有宽余可以搞这次建设。
当然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蒸汽机一突破不仅扩大生产规模的工厂需要钢铁;蒸汽机生产需要钢铁;如纺织机铁制化更需要钢铁。到时钢铁需求会成倍翻,好在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不然一公里铁路用百吨,一年造一千公里就是十万吨,这产能还真难跟上。
自开国大典后国务上大事不多,平常事由父亲与几个手下处理,方少云将精力主要投入在工业建设上。而他将从泉州缴获的阿拉伯商船组建成近洋贸易的股份公司后,日本、高丽、安南、暹逻、文莱、满刺加、苏禄、古麻刺朗诸国知道南宋虽亡,但这块土地并未被蒙元占据,而是崛起比南宋更有力的华人政权。
当然此时这些国家仅是惊叹一个文明富庶的大国终于撑不过一场入侵,庆幸这国家民众因同为汉人政权不必受异族统治。他们对于江南发生的风雨变幻,曾经的腥风血雨如传奇故事一样感觉。因为不管怎样江南发生的事与他们远隔数千里,说风牛马不及也对,那有切肤之感受。
不过二千吨级船一出现这些国家的心态变了,特别是郑和远航时浩浩荡荡的船队将南洋诸国吓坏了。数万人的船队那是灭国力量,由不得他们不恭恭敬敬接待,之后纷纷向大明进贡。此时早郑和一百多年,当时见到阿拉伯船虽比他们的船大许多还不惊异,大国么岂不应该如此。
没几年见到二千吨级巨船让这些南洋国家吓坏了,这一次虽然没有数万军队同行但才几年这中华帝国就造出小山似的船岂不可怕。有这样的船飘洋过海如履平地,有上百条载数万军队过来攻打,他们这类小国的军队那里挡得住,只怕一战便灭亡了。
见到中华帝国发展势头如此之快,二千吨级商船之上虽只配有自卫所用的几架轻炮,几十杆老式退役二手火枪,也不曾有船员滥用武力,但意义与郑和大船队一样的。
南洋小国日子好过也不大好过,物质条件肯定不怎样那是人口太少没办法,数千、上万人一个都城能有多繁华。好过是不是有海洋就是有莽莽大山阻隔,关起门来做老大很爽很安全。只是现在这种安全感完全被打破,惶惶然只能出门认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