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范是随着第一批撤退元军一起离开的,这是忽必烈的意思。不过这时他肯定也知道忽必烈留伯颜在江南主持大局主要是不大信任汉人,对此他也无法多说什只能乖乖听令外,离开这伤心之地让他也有解脱的感觉。
其实在蒙元汉人地位低、不受信任那还是秘密吗?应该是人都知道。只是张弘范有点如遭父母嫌弃的孩子一般,欲拼命表现讨好来改变这个。可惜旁人看来他是自作多情人家根本不当他是自己孩子,而他却认为自己表现还不够好,或还没有见到他的表现几多优秀。
这次让伯颜留下来主持残局他心里虽明白怎么回事,但汉儒的忠义让他根本不可能对忽必烈有怨恨之心。唯只想用更好表现来让忽必烈认识到他的价值,但想到自己的价值心里却有点悬忽忽。江南战事已罢,联盟吞下江南虽然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但过了这段时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要稍具军事知识就会知道。可知道容易想出办法怎么对付很难很难。
败兵之将不敢言勇,灭掉南宋小朝廷时他意气风发。不料才几个月他已成为见到敌军不敢进攻的将领,世事无常不外如此。现在他是灰溜溜被人仁慈放回来的,根本不敢放言:我还会回来的。
不仅如此他们被运输回北方随身武器可带,随身物品却有规定,之前抢掠来的东西根本带不走。对他算是宽容没有搜身,但士兵们听了这一条不少怒气冲天,但为了能回家没有一个放弃机会的。
以张弘范看来这些元军已经失去了斗志,回到北方用于今后对抗护卫队那是没希望的。而他自己觉得也没有好太多,再与护卫队开战别说未战怯三分,只怕一分一厘一毫信心也没有。特别是从沈参谋那里知道将阿里海牙几乎全歼护卫队伤亡才三位数,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
踏上江北土地张弘范是如怨妇般一步三回头离开江岸的,反之护卫队开始接收常州、无锡等地。五万元军的军粮加这地区农业生产初步恢复,只需调节不需救济护卫队可以一下子接收许多地方,接下来还会接收苏州、湖州与嘉兴等处,今年会到达浙闽交界才止。
不仅如此护卫队之前向湖南、四川等方向攻打已停下的脚步,因元方付了元军回北方的运输费----粮食,加之前为保险留下的库存之类补充,又可以向前进发一大步了。
民以食为天,方少云听到蒙元求和条件真是心中大喜。只是恨手中粮食不足只能将元军留下部分,用逐步撤军来稳定形势。另外他突发奇想推出沈参谋来弄个无间道,试试可否从蒙元另外搞到些粮食。
其实联盟之前不少储备粮是从北方换取的,但这交易事实上已断绝了很久。虽然现在因蒙元求和处于弱势地位将之恢复。但蒙元官方不积极或有意拖延也没什么太好办法,因为北方比南方还缺粮,之所以能易货换来粮食乃是富人手上有余粮。
联盟的酒、灯具、玻璃之类商品在蒙元那里是无法替代的高档货,因为现在战事影响断了明面上的商路,私底下还有商人在走货。只是联盟所要的大宗物资如粮食与土硝等都不大好运,金银方少云看不上眼,这才仅维持了一个极小交易量吊着。
对粮食外流之前蒙元倒不是非常敏感,特别是江南战役后别的不觉得粮食却是抢到不少。但护卫队崛起让他们感到危机,当初谈判许衡代表元方允诺双方保持正常贸易,但不久执行不下去了。
所以方少云他在知道蒙元求和时乘董文用在路上,考虑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从元那里多搞些粮食。为此在条件上加了恢复贸易这一条,还用一个能说会道的干部假扮参谋钓鱼。当然也亏得元官员对联盟缺少了解,不然肯定知道这沈参谋受贿与方少云轻易同意他去苏州根本不可能。
能说会道的沈半真半假胡乱说话将董文用、伯颜等骗得信以为真后,在伯颜威迫利诱下''被逼无奈''地屈服不算,还出主意他有办法参加双方贸易之事。说如此一来他可以暗通消息,还能买通某个农具厂为蒙元铸造火炮后夹带出境。
获得沈参谋这话伯颜喜出望外,沈接受任务时方少云与他商讨过几种预案。虽然一开始忐忑会不会露馅或元怕暴露而杀人,随着他进入角色此时走投无路被迫无奈的样子及完全可以操作的思路,让再次来看沈参谋的伯颜大喜不己。
其实伯颜仅是对沈威吓罢了,真想不出办法这颗钉子留在护卫队也比傻傻揭露的好。他是自己有想搞到护卫队武器之类的念头却没什么办法,只能逼这个看起来很聪明的沈参谋,那知歪打正着岂不开心。
沈参谋这个计划马上可以实施,伯颜自己在江南无法运作,只能将之转交给马上回去覆命的董文用主持。董文用回大都禀报忽必烈后忽必烈也是大为开心,被迫撤回江南军队是他最大的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在于武器不如人,现在董文用不仅保存了元军使之撤回江北,还另立大功。
这事后续虽然由伯颜完成,但他只能算是将功折罪,而且还是在别人打下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董文用完全是有预先谋划的,未毕全功乃是文人这些东西还不熟但功不可没。再说此事暂时不宜太多人知道,于是忽必烈论功行赏封董文用为枢密副使,江淮处置大使全权负责。
董文用返大都汇报后即再赴扬州,因为此次恢复贸易乃是半官方的,沿长江襄阳、鄂州、扬州共分三个交易点。与沈参谋约定的联络点是扬州,他必须先一步到达才能减少双方失去联络的可能。
第一次联络沈参谋的信上说已有眉目,但需打点几个具体办事的。另外他的主意是找他舅舅铸炮但需要说服的时间,不过希望极大,舅舅乃是联盟最早会铸炮之人,现在却被排挤出来自己开了一家小铁厂。还有金银在联盟无法使用,舅舅的意思即便是肯卖也是要用粮食来换,变卖了给他联盟的钱他才能采购原料,付给其他人工钱什么。
这信中所言的理由董文用毫无疑义地信了,这段时间他每日纠结来纠结去,纠结能不能成功外还纠结是不是圈套。接到沈参谋的信后想穿了,不论怎样成功就好,就算是付出多一些也正常,谁叫自己需要呢,于是回信沈参谋就按他舅舅的意思办。
几度联络总算有十架炮加百枚炮弹到达扬州,而这炮虽只有五百来斤这批东西沈参谋却要了五万担粮食。他的理由铸炮十成一二成本先去万担粮食,打点费又高转卖也会亏点,再说冒险如此总要利才有人肯干。这样的高价是方少云的主意,他的根据是此时联盟外一斤铁价约十斤粮食,明清炮价一斤则百斤粮食左右。这时代这价钱肯定不够,加上属于走私偷卖有掉脑袋危险这价应该如此。
得到炮后董文用觉得价钱还不算夸张,只是觉得少点。加上炮配有了车运输方便到是觉得孙实心办事。董文用付了粮食后将炮走运河送到大都,忽必烈见到觉得炮壁太薄担心会炸膛。不过对其真是铁制、内外光滑、线条优美还是赞叹不已。另外架在车上运输方便,可以随步兵行军,及炮弹大小完全一致还十分光滑圆润也让他大叹联盟的人会奇思妙想,而且心灵手巧。
有了炮不论好劣总要试试才能掂出份量及使用方法,这一试让忽必烈一喜一忧。他喜的是这样看不起眼的铁炮威力超过自己三千斤铜炮,更主要是三千斤炮与五百斤炮实用性差了好几倍。有这样的火炮随行英勇的蒙元勇士何坚不克,所以这价钱真是不贵。
只是忽必烈对这炮越喜心里却越忧,若问何以致此乃是他从这炮看出蒙元与联盟武器上的差别。即便是这样的火炮和联盟所用质量一样,试问蒙元偷偷摸摸买人家偷偷摸摸造出来的东西在数量上能比较吗?如此看来不但江南不保江北也难安稳,为之他授意董文用只要有炮莫问价钱,再想办法弄到火枪,最好将铸炮的人也不讲代价搞一些过来。
除了布置董文用任务,忽必烈将一架炮送去自己的造炮工场让工匠参考,这也是两条腿走路。忽必烈明白造不出自己的炮,而且数量、质量不输于联盟太多的火炮,蒙元在中原是呆不久的了。
知道联盟的炮不仅不贵比自家的炮还好几倍董文用当然催着沈参谋要炮、要火枪、要工匠,还用上伯颜威胁利诱这一手。可惜沈参谋是奉旨而为,之前的失态乃是装出来的,现在董文用再怎么威吓他也不必害怕。倒是方少云见超级猴版火炮每斤成本不过十斤粮食,现在卖了千斤粮食这解决了联盟好多问题。为了不让元失望工匠问题不可能外,火炮扩大供应,最原始的火绳式枪用旧枪改改也卖了个好价钱。
方少云出售火绳枪是考虑到不足百年没他参与最原始的火枪在驱逐蒙元出中原时大放异彩,与其让他人自己发展不如给他们一个高起点让他们爬不起来。果然元聚集的工匠得了护卫队火炮、火枪看得懂造不了。铸炮铁水杂质多,铸成后外型也差的不是一点点,根本无法比。而那根枪管更让工匠们绝望,不是锻造不了一根铁棒而是这根铁棒变成铁管除非用玉器匠人琢磨之法成不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忽必烈数次召开大臣会议,不接触不真切,之前糊里糊涂打败仗现在有护卫队武器在手并仿造,才知道输得不冤。可是认清了形势蒙元该何去何从呢?因为江南没救了,中原、幽燕十六州是汉人之地联盟收拾了江南北伐是必然之事,到时怎么办要未雨绸缪。
这个忧虑同样压在伯颜心头,知道这场讨论作为真正自己人他说话可以更自由,于是他上奏折言道:''种种不利当预作准备,为今之计当先伐扶桑补江南之损失。之后徐图万全之策,保蒙元万世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