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走了一圈,与方父及众村老谈了散播与堆肥等事后,方少云来到养殖七岛。这是他起的名字,就是指湖中七块露出水面的小陆地,加起来不过数十亩大小,为叫起来方便易辨识,养殖七岛也是名正言顺。
这七块小陆地鸡鸭鹅,猪兔都养了不少,就是成熟的大猪母鸡鹅鸭等都不多,所以为方家谷人提供足量鸡蛋与肉食还有段距离。
现在七岛因为离得近,大多数是土堤连接,少数搭了木桥。现在湖里还没有船,这事方少云已经有考虑,只是木匠人少没空闲,所以先放一放。暂时船的用处还不大,不久捕鱼及运输就必须要用,还好湖不大船的要求也不高,马马虎虎自己能造。
方少云到养殖七岛,一个是堆肥无害化处理,让七岛空气及地面环境也好些。第二个是他突然从堆肥上想到养蚯蚓。蚯蚓可是优质饲料,用无害化处理的肥料养殖一举两得,多了饲料多了肉也优化了肥料。
方少云向负责养殖的村老提了自己的建议,虽是建议村老表示即刻会办。在方家谷方少云是隐形族长,方父都听儿子的,方父原是方家村第一号博闻多识之人,其权威不仅是族长,还有公认的有知识。现在他都对儿子言听计从,其他几乎斗大的字不识半箩筐的村老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春耕准备就绪,养殖方面也看过,次日他去了土楼建设工地,因春耕重要,工地上不大热闹。这还不是插秧时候,到插秧时怕会停工一段时间,拔秧,插秧都是一株株秧苗全从手上过才行,非男女老少全动员不可。
这个还是古代秧苗插得稀疏,后世采用是密植方法,如果也采用密植技术,以方家谷的劳动力,根本完不成现有开垦水田的插秧任务。
增加植株能增产这个方少云当然知道,但他一点也没有向方父等人提及过。后世是人多地少,方家谷土地宽绰,后世有化肥支撑,方家谷乃新垦田肥力不定足,弄那个密植毫无必要。
到是稻草还田,冬季晒地,沤田等一些后世在化肥时代前的,增加土地肥力的方法适时提一提,这些才是这个时代适用技术,可以大幅增加土地肥力也等于增产。
增加土地肥力是增产一个途径,另一个途径是改良种子。古代也选种,不少老农将最强壮饱满的颗粒筛选出来作种子,这不能不说是个好方法。只是这样选种最多只是将植物原有的品质传下去,不可能改良它。
改良果树可以嫁接,这技术这时代果农早已经有了,不过只有一二人试试,有点成绩往往囿于原有成功沾沾自喜,不敢也不想大胆尝试,所以这个改良很缓慢地前行着。
粮食作物无法通过嫁接来改良,除了地域适应变化,偶尔选种通过培养能出一二个优良品种那是中奖,在这事上人的主动性作用微不足道。
通过选种确实能够改良品种,方法是从大田寻找异常植株穗子数十,各小块单独种植,选表现优良的次年再扩大培养,下年小规模种植,如此数年后才能稳定。
为何如此麻烦?那是基因突变的种子会呈多方向变化,所以同一穗种子会培养出不同表现的植株,有穗大丰产的植株,也有表现相反的,需经过多次种植筛选过程才能得到品质优良又稳定的新植种。
通过授花粉杂交能更加主动改良品种,这个技术太难,方少云前世只见过杂志文字介绍。他没想搞一是难二是没条件,如没有许多种子可以选配,再说也不大需要,暂时用选种加培养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选种培养与授花粉杂交都是需要多年培养才行,后世农业科技人员冬季赶HN不为别的,只为多种一次,如此才能使优良品种早点筛选出来。
选种培养这事还早,方少云在自己的备忘录上记了一笔,只怕有时忽然想起再忘掉,他早在穿越恢复健康之后,就开始弄了本备忘录。
一开始主要记历史,这乃是是为逃命,后来想到什么记什么,因为历史只记了二条,其他的想起不少,到方家谷各种事都插手或主办不记更不行。现在事多弄了二本,一本记想起来的事,一本记近来要办的事。
改良稻麦之类品种及措施,是他最近记上的,忙过春季耕种,他会找方父及村老们提这事,到时让一个村老带几个少儿队的就行。村老有经验,少儿队是今后发展的另一类种子。
建设土楼工地少了青壮劳力许多活只能缓下来,方少云到工地没人找他叙述难题要他解决,便兜一圈就离开了。
离开建筑工地方少云去看了学习班,酒工场,了解下见没问题转身向铁工场而去。炼铁这儿因少劳动力,焦炭与铁精砂烧结球都不足,已经半停产了。而铁匠那里开工较为正常,一是农具二是外销的刀类加剑,因需换钱购物,正常生产着。
纸甲没铸成模具还未生产,纸头盔模具完工,已经有生产。首先弄头盔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充安全帽,挖煤与挖铁矿石都需要这个。就是内衬牛皮难加工,稍稍拖了后腿。
头盔式样有如藤编,这样又美观又牢固,还让人一时间弄不清什么材料所制的迷惑作用。头盔在生产,枪头快完工,纸炮在铸模具,方少云过来一是看看情况,二是乘有空研究研究弩的制造与改进。
弩的改进就是提高射速,它力量比弓大,最大缺点就是射速慢点。小说中对弓箭之夸张让人无语,百步穿杨那是基本功,三箭连珠不算啥,后箭还能追前箭,亮个特技箭挡箭,三石五石力不大,十石强弓也能开,奥运冠军比一比,射靶乃是小弟弟。
小说夸大其词只能一笑而已,不过弓箭队对付百米点,面目标,抛射更远,乃是冷兵器时代远程杀手。弓箭是厉害,可它的杀伤力不够强,士兵中有'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的说法,就可知道它的杀伤力强度。且随着防护力增加,箭支杀伤力大降,如披挂铁甲冲锋者中箭如刺猬而未死众多,幸运儿连伤也没有。
弓箭杀伤力较强又有弱点,处在冷兵器时代缺铁甲,作用还是蛮大的。能远处攻击,配上马匹更是机动灵活的兵种,想打就打想走就走。重装步兵追不上,轻装步兵任其宰割。
弓箭和弩是兄弟,杀伤力弩力大比弓强,射速弓取箭快拉弦直接比驽而快。用弩不用弓方少云早有决断,现在他要做的只有加大弩的威力与射速。
提高弩的射速基本上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弹匣式装弩箭。前世有许多人研制传说中的诸葛连弩,从一些人成功经验的录像看,一是弹匣二是拉弦到位置自动放开弦使之发射。
这样的连珠驽射速是快,可是一手持弩一手扳弦,扳弦力量不足而威力大减,另扳弦时一手持弩力量有限易抖动,这造成准确度太差,唯有弹匣设计是成功的。现在他就是要设计出自动落下弩箭的装置,还要尽可能轻巧些,威力大些。
钢驽臂是威力保证之一,有弹性的东西很多,受力反弹乃本能,受力反弹迅捷且输出比大这个不易。所有弓弩材料将受力几乎百分之百反弹出去是可能的,差别在于时间,这时间越短越好,而弹性钢应该比传统弓弩材料好。
方少云之前已经得到钢弩臂,这材料肯定比不上后世的钢材,他与几个铁匠认为能制好弩了。弩臂有了就该解决弓弦,弓弦向来用动物之筋或自然纤维绳,如牛筋最长用,用动物之筋或自然纤维绳最大缺点是怕潮湿。
因动物筋或自然纤维绳作弓弦有不足,后世高强度纤维又不可能生产出,方少云想用钢丝试试。只是钢丝不好弄,无法煅打只能拉拔,而拉拔这模具也难搞。
用坩埚偶而得到的高碳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弄成一套从粗到细模具,拉拔仍然是困难重重。这钢丝连续冷拔不可能,热拔也不可能,只能温拔,还一边加温一边拔。这样做不是电加温,控制只能凭眼力,火旺快拔反之慢些。好在短些能用,十几根钢丝绞成绳做成弓弦也好用,总算没白费工夫。
有了这二样就缺弩身,这个又安弩臂又安弩机不能太重,用铁制暂时没有那加工水平,只得采用硬木。有了弩身就可以研究弹匣,这弹匣小能煅打制造,用簧片控制落下设计制造难度不大,也就是弩机一动掉下一支箭。
方少云设计的弩箭比较短小,长度不足二十厘米,外表尖头有血槽加活动倒刺,箭身粗细一致可一拔与箭头分离,尾部射出后张开小翼保持稳定。
所以别看箭短小不起眼,用的不少是后世黑技术,箭头三棱有槽尖细能破甲能放血,倒刺不让拔出,有后翼肯定比没后翼好。弩箭这样外形也是为弹匣设计省力,短小,粗细一致,就如长长的子弹,还能怎么样?
方少云在铁工场忙碌十几天才完成一张弩与数十支箭,这还是有铁匠,木匠帮助下完成的。正确说他出脑力多,其他人出力气多,其中有倒刺的箭尖头只打了几支样品,试用一下能否有效。
弩制造成功,下面是试验威力与射速,威力试验是百米外竖木板,看能穿透多厚木板。又计算铁甲重量与面积,打制一块熟铁一块低碳钢甲片,挂在木板上试验穿甲。结果这些试验让人兴奋,因为只看一项就满意,那就是低碳钢被射穿,杀伤力已经达到预期。
射速试验是一人用之前试制的竹弓,按正常速度射击,使弩的人也一样。弩现在的使用方法是弩机一扳射出一箭,然后脚踏住前把,双手用把柄钩弦拉后上弦,瞄准一下再次射击。
这次试验比较难定标准,弩射速基本稳定,而弓手有点随意性,所以试验几次,弩与弓射速比大约是六至八比十。
这是一匣十箭情况下,换箭匣会慢一些,不过持续性弩比弓好,弓手射十几箭大多数手会软,之后越射越无力,而使驽一直保持一样力量,能在力竭时也射出穿甲之箭,射出箭支也比弓手多不少。
除了这二项试验,还进行了射程与准度试验,因箭支短小,受风影响小,这二项试验众人也觉得不错,二百米尚能射中红心还有一定穿透力,这准头与杀伤力足予这距离无甲者致命威胁。
另外又让少儿队及妇女试试,以后保卫战他们也是主力,特别是妇女,若人数不足,男人持枪挡前面,她们持弩乃是主攻手。这个试验也成功,就是射速稍慢,持久性差些,总之可行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