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不安的张禧见忽必烈时不少重臣都在,他入内即向忽必烈跪下请罪。忽必烈亲自上前扶起说:''我也不知火炮厉害,这一次不怪你,让你来就是问一下详细情况,以及你判断如何才能打败他们。''
听了这话张禧有点热泪盈眶,虽此战大败真不是他的错,但打仗从来没有规定必须用同等武器,败了就是败了没什么冤不冤枉可言。他自己也尽干过欺侮弱小的事,而且纵看整个战争史绝大部分的胜仗都是欺侮弱小取得的,他凭什么呼冤叫屈。
因而只要忽必烈处罚不是太重根本没有人会替自己讲公道话或求情的。现在一句责备话也没有让张禧岂不感动。之前有准备受点责罚的,这一下反而没了心理准备,因此忽必烈让他介绍情况一时组织不起语言。
镇静一下向忽必烈表示了谢意及忠心后,张禧从接到军令开始谋划说起,一直说到兵败逃走为止说了近二个小时。在场的大臣听他细细说来即使与之不睦者也挑不出刺来,反自忖觉得不定能做到如此细致谨慎。
听完张禧叙述忽必烈问他认为如何能打败护卫队。这问题开战那天他已经有结论,这些天经过细细考虑更加确定了这个想法,因而张口就言:''就水战而言没有火炮在汉江船开过去只是送死,不必水军就是他们的陆军用炮封锁狭道就会让自己的船队困死在一个小地方。除非水陆配合能驱逐陆地火炮封锁,根本没机会取胜。''
''大江大湖用火船用接舷战只要自己的船速度快加灵活到是可以一试,具体如何还难预料。因为这一仗并不是标准水战,等于是水上攻坚战。另有一个因素也使得接舷战不大好打,护卫队的火枪非常厉害,比弓箭射得远而杀伤力大,只有短兵相接才可能有取胜之机。''
''另一个是如此打仗能胜也是惨胜,以往我们与宋军作战杀敌一千自损一二百总是有的,现在护卫队杀我一千自损更少。还好护卫队人不多,不然我们消耗不过他们的。''
''那么陆战你怎么看?''忽必烈加问一句。
''陆战么!''张禧沉吟一下说:''开阔地带用五倍兵力大概可以相持不下,前提是不强攻不硬拼。最好有骑兵环绕伺机偷袭游战,再加用骑兵截其粮草,夜袭其营搞疲兵战。另一个是守不住的地方都烧毁,让他们得不到补充,得不到休息。如此他们不久就会力竭退兵,到时或追击或伺机都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好、好!那么现在招揽他们或暂时讲和如何?''忽必烈有些急切而期待地问起此事。
这事张禧没有想过,迟疑一会儿才说:''能招揽过来为皇帝效力当然好,只怕可能性不大。暂时讲和等灭宋后集一国之力去对付当然好,就怕这期间护卫队发展太快,我也想不出现在就全力去对付护卫队好呢,还是等灭宋之后一心一意好。按道理后者好,只是我心里有点不踏实。''
对付护卫队其实就是二条路,一条是收为己用,这条路差别在于给护卫队多大自主权。同样自主权大小也是双方今后翻脸可能性的大小,给护卫队自主权大元朝廷翻脸的可能性大,反之护卫队翻脸的可能性随着实力增加而增大。
对招揽护卫队这条路众人并不看好,因为元不可能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越这样双方能谈拢的可能性越小,及勉强谈拢不久就翻脸的可能性越大。
此路不通而求和只是暂时的观察或伺机期,基本上是通向对抗的暂停。而对抗之路于元也是二种方案,一种灭宋后再干,一种是马上就干。而这二条路选马上就干不大现实,原因在于没有三十万人别想去剿灭,即使马上调兵遣将弄不好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调遣任务,何时打完这一仗难说。
这不比灭宋后大军可以慢慢来,弄不好这里的鱼没有抓住那边南宋恢复过来,鸡飞蛋打的可能性极大。而现在摁死南宋只是稍微坚持一下的事,基本上相差只是一年左右时间,因而大臣们没有人提议现在就全力对付护卫队的。张禧也知道这个理,所以他没说现在该全力对付护卫队,只提心里不踏实。
忽必烈听张禧的话也没什么新意就让大臣们讨论究竟该怎么办?大臣们这个问题也是讨论许多次了,与其提早一年冒宋死灰复燃之险,还是推迟一年保险些。只是对招揽与求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二种办法是行不通的,也有人认为行不通作为缓兵之计也好,能成功招揽更加好。
这后一个理由让忽必烈更为心动,只要缓兵之计成功灭宋后再来解决护卫队总比现在二线作战好。因他这个态度除张禧仍然忧心忡忡,其他人讨论起愿受招揽授什么名位,愿讲和有什么条件,派什么人去谈判等等实际问题。
在朝堂张禧资历不足又是败军之将,他只是备咨询而已,听着大臣们讨论根本不敢插嘴。而大臣们有主张索性封个王只要买护卫队首领忠心少几个县食邑不算啥,况且这些县又被他们控制,这些人中伯颜为首。但更多人认为此举不妥,元收服河北军头如史、刘、张等家时地盘更大军队更多也仅授了万户、一路总管之类官职,如此封有失公平。
这话也不能说这些人小气,而之前的招揽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有个前提不同,这些军头都是力竭而降,现在护卫队是连战连胜。忽必烈也知道二者的区别,但封王心里舍不得,决定弄个郢州伯爵郢州路总管试试若不满意再商量。
至于招揽不成和谈条件经过讨论众人认为既然汉江自己水军进不了,就以此水为界二边互不侵犯,先定期三五年。这个条件建立在护卫队有可能北伐的情形下,若北伐元必然只能从其它地方调兵,因而此界线元认为能守住就好。
这二事有了决定下面就是使者人选,对此各人出于各种目的提出了一些人选,连吕文焕也有人推荐。伯颜认为纯文人不惹人恨又讲究从一而终,莫如让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许衡走一趟。这个提议让忽必烈想到郝经使宋遭贾似道扣押十六年而不变心的事,马上决定就派此人。
既有决定当然快速行动才是,大都到襄阳旱路二千里左右,沿运河逆长江而进汉水过去路更远。不过坐船可以日夜兼程人不累速度更快,于是在召见许衡同意后派出专船载许衡匆匆向襄阳而来,之所以急匆匆乃是抓紧时间也是运河将冬季断航了。
许衡要来招安或求和方少云当然没想到,他认为元虽灭宋后再来讨伐自己的可能性大,但对忽必烈发疯也有准备。他的准备也就是在鄂州、新野等处布些暗线,以期获得元军大量调动的信息。
因为元军水军已败,忽必烈冀自己水军不强而可以用少量军队打败自己水军,然后封锁自己在汉水南面的企图破灭,真欲剿灭自己调动军队必多。而调动军队越多越难封锁消息,因而只要在这些地方布下情报人员提早一点时间获得元大军来了的信息因此他不担心有什么异变。同样也没想到忽必烈会放下身段,属于超级务实的现实主义。
回到方家谷开了个军政联席会议向众人介绍一下此次水战的过程,及过问了一下三四旅的扩编准备工作。此后是循习惯整个区大小事及大多数工厂等问一问、看一看,等一切看过问过没有必须由他决定或帮助的事情,才认真考虑起提前出手的问题。
之所以他会考虑更改计划,这乃是在水战后他去荆门、房州、宜城等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已经紧紧抓在手上了。虽然合作化与股份制改造经济效果要明年才能显示,不过这个地区经过这二个改造,加方家谷的商业系统带来的实惠等这些地区人心向背完全转过来了。
而这一来干部可以大量抽调,加老六县,加第一次大规模考试进来参加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毕业,就干部问题为再次扩张提前准备好了。
干部有了,沿汉水而下前面都是元占领区,这个地区逃难民众不少,生产力遭到破坏而比较荒芜贫困,可能要救济及安置难民。这事虽绝大部分都是用以工代赈或长期低息借贷方法发放,但物资却是实实在在的支出而不是一句空话。亏得六县之地造血功能增加,又有储蓄的陈粮应急问题不大。
不过不能尽占残破的元占领区,宋还有一些统治区也该考虑接收过来。从时间来说再晚可能会误事,不如乘此机会一下子多解决一些,不然万一有变后悔药可买不到。
至于军队问题方少云之前是打算让三四旅与新兵连混编后再训练三个月动手,现在看来让新兵连作为预备队参战,等战后混编也一样。这样做部队战斗力更有保证,再说元军留守军队不多,宋的军队不多外抵抗意志更加薄弱,攻坚战不多。
等方少云回方家谷召开会议布置些任务,各处了解情况,解决些大小事务时间二十来天也过去了,等静下来考虑是否提前扩张觉得可行时又过了几天。不过觉得可行还不够,他得考虑有多少实力才能去扩张多少地区。这个实力包括干部、粮食,甚至是建筑材料。虽然内地基本上不再筑城堡,但沿江仍然不能省,还有信号台也不能少。
因为事不太着急方少云自己研究侦探来的情报与地图,让参谋部作战处也研究制定作战计划一眨眼已经十一月底了。这天他接到沙洋水上巡逻队报告元有大官要见他怎么办?
这消息让他一愣又为难,本来他想这几天发动这次扩张行动并在年前结束。现在元来了自称集贤大学士的高官干什么?自己见是不见?扩张计划怎么办?
稍为一愣他即刻有了决定,元高官不管来意还是见见面好,总不能让忽必烈笑话吧。这扩张计划基本上已经制定好,让土根与朱明心指挥应该放心,而且自己只是换处地方,本来就是不可能亲自指挥的何苦纠结呢。一想通他马上回讯他会去房州见元高官的,然后布置参谋部与土根、朱明心等人开了个作战会议,商量好军事作战计划。
这个会议后是军政联席会议,会议布置的是人事上的安排及民事工作。工作主要是将恶霸及元官吏、宋贪赃枉法官吏处理方案,及民众救济工作,摸底工作等,力争年初就开始合作化及股份制改造及商业布点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