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章虽与方少云谈了一个空头合作协定,但谈成了武器装备超级优惠价不算立了大功,也是对南宋大有利的好事。回到福州再一吹嘘加军购乃是实实在在的便宜,让他有了能干会说之名。成为陈宜中参议后因其机会主义思想,加小聪明让陈宜中办事顺利许多。
这次整个军购包括了除了夺自襄阳、缴获于元军的五万士兵的武器装备外,还有从已占宋各县拿回去的大量一窝蜂。这么多物资宋朝廷最后只花了十几万两银子的代价,让大臣们大呼护卫队对宋真友好,孙启章也真会办事。
而且这些武器对宋战斗力的恢复也是有极大帮助的,连文天祥也有所获益,五万士兵的武器装备在孙启章的劝说下陈宜中分给了各地义军一大半。此事虽说首先是宋朝廷比历史上多出这批物资,次是朝廷招不到如此多的士兵,而孙启章的劝说也是有功劳的。
此次出使不但于宋有利,孙启章因有功回到福州后便升了一品为从七品,此后有陈宜中关照更是一年连升三级。让他大呼因祸得福,方少云乃是自己真正的大福星,亏得之前为小利要去搞掉人家,没有得逞才有今天。
南宋这边因这次军购发生了一些向好的变化,这个方少云在出售武器前已料到,但他希望南宋多撑点时间为他争取时间,因而南宋那边开心,他更开心。说实话这武器装备想买难想卖也难,他自己用不上也不可能卖给元军吧!即使他真肯卖元军也不会相信对吧!
不过卖武器乃是随手而为之事,方少云知道南宋那边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加自己在削弱元军,将使其苟延残喘时间会长一些。但他自己这里元军水军快到了,再一个襄阳情况稳定该向汉江下游发展一下了。从襄阳这里直攻到武汉三镇路不少,再说元军主力现在不在此地,向前攻占正是时候。
从襄阳沿汉江而下不远是宜城,宜城已经到手,再往下一百五十里左右有个古城,据说楚当作过都城。三国时吴建了城名为石城,现在为郢州治所在,所以较大。现整个城都在元军手上,北岸现在守军虽不多,因在江边还是占领后将之拆毁为好,不然元军顽固守卫多少有点麻烦。
方少云不知道这个城市后世称钟祥,那是明嘉靖皇帝改的名。嘉靖是就藩于此,正德无子死了他继统后自高身份而改名的,不过现在这个事不可能发生了。
不管它之后的名字还是其它事,现在是拿下它比之前攻占那么多地方要困难一些。原因在于元方虽未调集大军来守卫,调了三千州兵过来不算,襄阳夜间被占据了城墙的消息传出后,元军汲取教训加强了相关防备。
这个防备一是城墙上建造了不少如后世长城上的堡楼,每个堡楼可以睡三五十人,相隔不过百米巡逻者不断外还有小孔可以向外窥视。二是城墙上一入夜向外吊了不少风灯,使城墙外隐约可见二三十米,城墙上反而看不清楚。
对此去侦察的王大力回来汇报后嘀咕不该将风灯卖出去的。对他的话方少云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没有风灯元军也可用其它办法,他就有许多方法效果比这风灯还好。其实在风灯昏暗的照明下接近城墙不难,问题是城墙上守卫增加,少许人摸上去不用说没用,上去人再多也难无声无息杀尽堡楼里的士兵。
元军如此做给夜袭带来的难度主要是人墙式的防备,这办法虽然笨却是最有效的。如此做别说方少云只懂些特战皮毛,手下特务连也只多点相关训练,师傅不高明装备也一般,因而做不到。就算是后世那些高科技武器武装起来的,经过专业训练的特战队想静悄悄杀尽一个堡楼里的数十人也是难于做到的。或许可以清理一二个堡楼也难清理数十个堡楼的。
那种一支弩箭射中喉咙便躺尸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不会马上死去,至少有数十秒反应时间。或大多数人无法报警那是因为恐惧,只要意志坚强或怨念深,完全可以用动作来报警。杀只鸡也会扑腾好一会儿,人死后神经抽搐时间更长。
在这样的笨办法面前要不知不觉占尽城墙做不到,但要突然袭击登上城墙的办法还是有。比如摸上去几个人带二个大炸药包上去炸毁二个堡楼,然后不等元军反应过来马上抢攻上城墙。
这个虽然能登上城墙但方少云不大想用,不想用的理由是如此登上城墙虽易造成元军恐惧与混乱,可黑夜里冲进城里混战显然不是好做法。这不是说护卫队在混战中会失败,而是混战中损失会比较大。方少云一来部队少损失不起,二来没必要的损失不应该。
特别是费心费力登上城墙,结果混战中损失不小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为此方少云决定这次先白天强攻试试。虽说兵不厌诈,但只用偷袭战术不是万能的,迟早要硬碰硬与元军大干几场才行。
自己一开始用偷袭、用怪战术屡获成功已引起元军警觉,今后这些不是失效了而是要慎用,别弄巧不成而反吃个大亏。现在自己不是除了偷袭与怪战术别无能力,只论兵器就比元军先进一大步,看来是该亮亮实力的时候了,只有实力碾压才是王道。
听到王大力侦察石城后的汇报方少云对元军人墙式的防备也是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形下夜间突袭虽然登上城墙容易些,因随后混战结果难于预料而决定这次改用强攻。
因为要强攻方少云将教导营大部分连派出去协助水根。之所以第一次派出了教导营乃是这次取巧少而正规战术为主,而教导营这些年除培训大小干部,研究各种战术乃是他们的任务重点之一。
护卫队不仅武器比元军先进一大步,组织、训练、管理也比元军先进一大步。这其中武器是方少云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能力生产的,后者却是通过教导营实现的。
护卫队每个组长就要进教导营经过培训,此时他们会接受最严格的队列训练,武器使用训练,学习军令、军纪等及初步的小组战术,经过考试他们才会被派出去担任组长。或者扩编时没有足够人员,临时委任的组长此时才能获得正式任命。
就算是一个组长经过培训已经远胜宋元军队的百户或百人队长,不仅基本功扎实还系统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打底。不似宋元军中这类军官基本上是不大严格的操练,及跟上级或前辈那里看样学样习会的。幸运儿再加上父兄的言传身教,只是师傅不甚高明,也真没什么东西可教,倒是混官场的经验开始要学了。
组长经推荐进教导营再次夯实之前所学,再学习连级以下所有战术,及一定的管理知识,经过考试才能授予排级干部。此时他的水平宋元军队中百户或百人队长之类军官,除非极少数出类拔萃者已无法比较了。
到连级干部已经开始进行一定的战术研究并学习战役性的东西,及后勤、协同、地理、民政等方面。而营级干部方少云已让他们研究战略性的东西外,连政治、经济与战争的关系方少云也有叙述。这一级除了他们自己研究外,只有方少云经常自己授课,只是限于部队规模,这一级干部表现出色者暂时难于提拔起来。
现在护卫队绝大多数连级以上干部,比较宋元二军的万户之类高级将领差的主要是经验与决断力,论知识广度与眼界开放程度都更优胜。经过这样的不断培训,护卫队的大小干部不管能力、知识及成长性比宋元二军高出一大截。
就是同样选拔人二者也不大相同,宋元二军都是身份第一,勇悍第二。护卫队里主要是能力与努力第一,即使水民等原方家人他们居高位凭资历多一些。但他们自己也很努力进步巨大,没有真的尸位素餐,而是与大多数营级干部水平差不多,且因为年青都还有成长空间。真拖后腿方少云也不会继续重用他们,或者让他们转入民政工作,战争容不得儿戏与姑息。
这是教导营教育及培训部分,其实教导营常进行各种研究与实验。这些研究与实验大到讨论他们找到的历史书所记载的著名战例,小到实验侦察兵、特务连的小装备或具体战术。不过大部分是试验各种战术及自己战后的研讨。
有了襄阳原宋军及元军的一些军官后由他们讲述宋元二军的习惯战术,由护卫队组织人研究如何破之,用最小代价破之。如守城战由原襄阳守军的人讲述,甚至是还弄了真实的模型。再由护卫队士兵分为二队,一队由襄阳原军官调动防守,一队由教导营连、营级干部指挥攻打。
如此来回试验不少新战术就试验了出来,虽然这次石城城墙多了堡楼,这些战术也应该有用的,调教导营过去就是实际运用时看看效果。另一方面是这些战术是新研究出来的,现在护卫队的干部基本上未受到相关学习与培训,由教导营来实际操作更好些。
为攻城战方少云本来想研究一下臼炮的,城墙不大宽,只要十斤炸药的薄壳炸弹落在城墙上就可以扫净十几米一段,这样的臼炮有十几架会让守在城墙上的人崩溃的。但这样的臼炮要落点准确、定时精确,若大部分炸弹没落在城墙上及不是迟太久或早炸,效果就差太多了。
这臼炮之前是没需求,后来是生产枪支及火炮也来不及。方少云这次从襄阳回来后才决定开始研制,现在才设想阶段,生产出来还早着呢,这次要看教导营研究出的新战术了。
派出教导营时方少云没有随行,这不是他之后赶过去,而是这次行动他不准备前往直接指挥。襄阳之战关系很大又是第一次大战,他担心水民他们正常作战时还胜任,临机决断力不足。
还有他想出来一个怪阵欲乘元军没有尝到热兵器厉害前,让赶过来的元军尝尝鲜。虽然这个怪阵说穿了就是空心方阵加火炮阵的变化,只是空心方阵如此多元军挤进来可能会挤散,不敢这样放他们进来。另外空心方阵今后还会常用的,属于动态且主动进攻与防守都适宜的阵式。但这阵式或可挡住四万元军骑兵,可是如此大量杀死他们除非他们不要命地决死冲锋。
石城之战重要性不大,方少云也没有好点子。再说战线越来越远,将来二线三线作战也有可能,是该让水民他们独自去试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