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要为他的选择负责,舅舅与大表哥早点来机会多一点,现在来机会只能少一点了。方少云前世乃是底层人本最讨厌凭关系爬在自己头上又无能的人,现在这舅舅与大表哥又不亲,那里肯为他们破例。当然适当的工作肯定会安排,他们都是塾师,来此当个老师吧,其他要他们争取了。
过了几天老家那边的人到达方家谷,他们绝大多数与这里的人有亲友关系,久别重逢一番招待及饭桌上感叹是少不了的。见到招待他们的菜肴如此丰盛,比他们以往过年还好不少客人不淡定了,觉得主人太客气而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主人如此破费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生活,属于太过热情反显生分了。
后来知道方家谷人的生活真是天天有荤腥,今天只算打个牙祭才纷纷后悔之前三请四请不愿来,到今日避难才来有点无脸见人啊。
普通人家如此方少云家当然更不会差,除了菜的种类多些菜的烹调方法及搭配也更见精致与色香味俱全。就是一道香菇菜心也是香气扑鼻,油汪汪的碧绿菜心与黑油油的香菇也是非常诱人食欲,让经常食素的舅舅一家子也冒出强烈的食欲。
至于蘑菇煮小鸡、清蒸鱼、烤羊肉、白水肉片、桂花肉等菜肴让几个大人也差点儿绷不着劲馋涎滴下。此次来是二大二中三小,加子民家是二中一小,方少云这里四人正好一个大圆桌,也算是济济一堂,方少云家难得如此。
菜肴虽丰富但气氛却不怎样热烈,主要还是方少云的那个舅舅还有点不情不愿的架子。这让方少云更加无语了,家庭里吃亏便宜有点矛盾难免,之前妒嫉姐姐比自己聪明更得父亲之心不爽已是过份,现在避难而来还如此放不下,如此气量的人怎能重用。
有这影响方少云阻止了父亲看在母亲份上准备对他的工作安排,说无德比无能更不可重用,无能虽易误事但无德会坏事。另外无能大事干不了可以干小事,无德干什么事都不可靠。
知道方少云的决定方母也没多说,她是长姐幼弟有点半母半姐的感情,弟弟如此生分再次伤了她的心,既然如此她肯定是偏向儿子的。
这批来的人肯定要安排出去的,因而方家人这里只热闹二三天便恢复了正常。对没有能留下这些人绝大多数是有些失望的,其中包括方少云的舅舅,他让妻子向方母求情。只是方少云没同意,天下不该有免费午餐,留下他们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即便是要重用他也不是如此干的,也该有个过渡考察一下。
此时过来的人虽被安置在其他地方组织合作社,象方少云舅舅、大表哥之类的人被安排在各处干事,条件已经好多了。方家人刚来是前途难卜,现在他们只要肯劳动就行。如建设、分配等方案有人规划,农具、种子与幼畜及畜力等都可以先赊借,只要肯干就行。
忙碌之后是正常生活,方母虽期待亲情没有结果,但唯一的弟弟来到这里不虞遭元军残杀她也放心了。看在父亲面上她是想帮忙的,是他自己疏远而不愿过来,来了也臭着脸那也没办法。
这事仅是插曲方少云回了家只想清静几天,来了个亲舅舅不好太怠慢,毕竟母亲念着亲情十分盼望着不该伤她的心。现在此节已经过去了,他准备在区内视察一番,看看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相比较而言工业这块更没什么人可代替他。
这时他接到水民报告,说原孙县尉孙启章从宋朝廷那里而来,不仅是武器装备还有什么事要谈。只是云山雾罩语焉不详,只说要见你面谈,问他意见。
方少云想了一下决定在竹山见面,将这决定回复后才细想一下孙启章此来可有什么事要谈。想了半天觉得只有四种可能,如谈合作;如授官职;如占宋的地;如武器与装备价格及付款方式等具体问题。
其实谈合作已经晚了,宋朝廷只有步步后退的份,别说战斗、战役上双方配合,就是战略上双方也不可能有什么可配合的地方。除非自己奋不顾身为它挡子弹,将元激怒并感到威胁,将主要力量调过来对付自己才行。
要做到这个确实有可能,如果自己将近二万人马及襄阳军队、几次战俘等再整编起来组成三万人马全力北伐并即俘即编入军队。乘元没什么准备一下子占领几省之地,威胁元大都完全是做得到的。
能做到此点一是乘元朝北方空虚且准备不足,更大的依仗却是对俘虏的改造他有二大法宝。这二大法宝一是诉苦复仇,元军士兵也都是底层人且大部分是强迫征调来的,受欺压甚至是与元有血仇者不少。通过诉苦运动完全可以转化他们的思想,用复仇来确定他们新的目标,只需极短时间这些元军士兵便会成为自己可靠的力量。
至于第二个法宝是授田,并且与战功挂钩,以物质来激发他们的斗志。有了授田的盼望他们不再是为方少云的理想作战,甚至不仅是为他们的复仇而战,更是为他们的利益而战。理想是空泛的、复仇是过去式,唯有将获得的利益更值得保护。
只是这样做有几个前提方少云觉得不满足。第一个是北方本来就残破,自己再杀过去不可能如元一般下狠心征粮派役,杀几个恶霸抄几家官吏恐怕还不足养活自己,恢复生产不是一日之功。现有根据地太小加上劳动力调走太多,拿不出多少物资来支援。没有粮饷、没有充足武器弹药怎么扩大部队?怎么将北伐进行下去?
这样做占领一二省恐怕已经力竭,起码三五年恢复生产才能再次有攻击力。而且这期间不能打大仗,若元调来大军纠缠陷入苦斗的可能性更大,如此的话十年八年才可能逆转形势。因而现在北伐远不如斩断魔掌计划代价小、收益大、时间短还稳妥。
第二个是方少云一直避免土地私有制,他认为土地私有制必然会逐渐走向土地兼并,土地兼并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就会动乱,在现有条件下土地耕种权不可交易按人授予才比较好。另一个是现在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太低,成立合作社抵御风险才是农民生活保障的最好办法。
虽然授了田以后政权稳定一个政策下去,所有权可以变成耕种权,再通过合作化将之慢慢淡化。这一来此举便是权宜之计了,但方少云向来不喜欢如此做,如果做错而改还好一点,特别是明知故犯就不应该了。
除了这二个前提条件不足还有个宋值不值得救的问题。从封建社会发展史看宋不管政、经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了。元且不论,朱元璋虽然雄才大略但他的小农思想局限太大气量又小,设立的政治制度先天不足。永乐皇帝朱棣夺权第一,军事第二,政治第三,仍然不能改正其父错误,后面子孙则更加不行。
至于我大清入了中原文化上基本取自华夏,但将满汉界限守得很严,其实所谓汉族乃许多民族融合,太多人祖先是异族人,且大部分经过改名换姓不可考证。若不是满清自以为高贵,并保持那一小部分人特权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结果它带给华夏民族一次血腥屠杀与一次世纪级大羞辱。
以此论宋该救,但方少云要建立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与之相比宋只是条残破裘皮大衣,虽高贵却不可能穿着或不值得花大钱去修补了。
除了宋值不值得救外还有个救得了吗的问题。其实南宋已经无药可救了,地盘所剩不多了更没有新的领兵能人。李庭芝与张世杰忠心赤胆但能力有限,特别是张世杰于水战更加低能。北宋末年金国在江淮尚搞定未时,杀到江南搜山检海是妄图斩首而一举征服江南,那是赌博式的。而元是大举进攻后路夯实,宋是丢地失军想恢复元气已经难矣。
因而即使自己将元军主力引走,宋朝廷不改弦易辙只能多拖些日子,起死回生不可能罗,也许这次救了它还不等自己在北方挺起来就灭了。再说救活了它自己也会灭了它,到时还要多费手脚,还被加上自相残杀之名何苦来哉。
合作没可能接受官职当然更不可能,自己看不清形势又欲扯大旗抬高身份或许会接受官职。既然看清形势戴这顶高帽子没啥益处,反而将来多一层麻烦。到时不管搞''禅让''还是学朱元璋杀人,或者借元军之刀杀人心里既不心安又留下污点,标准是没事找事。
这二者不可行,至于武器装备便宜到送也不算得上什么。那些皮甲与弓箭连回炉也没什么价值,卖出去多少收点利息钱,放在仓库里还要费心思。
将孙启章来了有可能要谈的事想了一遍方少云心里作了决断,然后就在方家谷等待,直到孙的船距竹山只有十多里水路他才乘了轻便马车从家里出发。
方少云刚到县衙坐下不茶未凉孙启章已经到来,为表示礼貌他到门口迎了一下。见到有点仰面朝天气昂昂被领过来不由得有些好笑,心想此乃是有点才的真小人,'尔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么。不过一个八品一下子代表朝廷来与自己谈,看来他确实也有点能耐,只可惜他想猖狂也没什么机会。
见方少云一脸看小丑的笑容孙启章立刻讪笑上前问候起来,在方少云面前他还不敢狂,这个十三岁小孩让他吃亏大了,差点儿前途不保。后来被抓自以为难逃惩治,不料方少云放了一马才有今天。再说所有事还要说服方少云才行,他那里敢再端架子。
门口双方一拱手方少云说了句:''请''后便转身走过去坐在了主位,然后用手一摆将孙启章请在客位。二人坐定上茶再寒暄几句后孙启章势不可以长久拖延,只能将他代表欲授官职之意摆了出来。这个事被方少云一口回绝了,理由是他的联盟是自救组织,不会加入宋的行列。
授官不成孙启章谈了合作的可能性,方少云说现在双方合作在战斗、战役、战略上都没有可能,唯有情报与物资交流比较可行,其他等条件具备后再说不迟。
什么战斗、战役、战略孙启章不懂,方少云答应合作并且主要是与地方官府合作,他认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于是讨论起军售来。
军售问题方少云本意送也无妨因而谈判容易,很快达成一致,没什么名目就是优惠价只按三成结算供应五万士兵所需。孙启章获得这个结果当然开心,回到福州禀告陈宜中后大受夸奖,此后他真成了陈宜中的参议步步高升,也给宋朝廷带来一点变数此乃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