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后方的方少云此时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想到刚知身处战祸不远年代时的悲哀与无奈;想到决然弃家而千里跋涉;想到在方家谷艰苦奋斗开创事业;想到这些年筚路篮缕咬牙坚持;想到这些年几次难关涉险而过;想到自己几次重大决策谨小慎微反复思考终于成功;想到这次出击虽然计划已定实际执行尚有不确定因素;想到、、、
甚至是想到宋恭宗一个才几岁稚童竟成为宋朝廷又一个被俘皇帝,方少云心里也是有点为他悲哀。由此他想到了徽、钦二帝;想到北宋时还有南方大片土地可周旋,金国实力也不足,竟然让康王在江南站住脚;想到而今元军力量雄厚,而整个蒙元发家史就是一条贪吃蛇,此时尚未到它崩溃之时,宋要再次起死回生不可能了。
由南北宋后面皇帝都是被俘的一事,方少云转而想到年前战略研讨会后展伯远找自己辩论的情形。展伯远是这些年屠宗白一直留意的智谋之士,屠宗白等三人当初也是意气风发颇为自诩的,到方家谷后一碰到实事才发现他们仅比其他方家谷人多识字多见闻些,其实优势也不大。
至于与方少云比他们一开始还不觉得差距多大,随着一件件事发生与处理他们才知道自己之才干与见识差太远,硬是比较的话还真是皓月与萤火啊。
自认识己等之前只有意气其实才能不足,三人到也是光明磊落不妒贤嫉能之辈,一商量嘱常在外面的屠宗白留意青年才俊,特别是智谋出众者更要刻意招揽。
因为这里的事业虽然蓬勃发展,但他们也知道这些全凭方少云在全局筹划,其他人基本上只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随着事业扩大,光靠方少云一个人会越来越有顾此失彼之忧,影响到方家谷的大发展。
屠宗白这些年在招揽人方面是不遗其力的,只是成效不大,这个有如乡镇企业招揽名牌大学生,凭你天花乱坠地说前景光明,能动心的毕竟不多,甚至有人语出嘲讽,笑他三人当时也曾高谈阔论自高自大,不料甘心投靠一个山大王,自己下流还拖人下水。
这招揽不到人除方家谷庙小,还有个正不正统的事,方少云若是官员投靠的人还会多些,他山大王一般的身份官宦子弟根本不会考虑此事。因方少云身份问题屠宗白将他说成天上难得地下没有的人效果也是有限。这几年说动的人还真不多,还有的人来了看一下没有留下,来了并安心在此的只有大猫小猫三五只,也且都是小户人家出身。
展伯远是峡州等附近几个州的名士,算得上是少年成名并师从名师的名士。这也正常,所谓名士不就是有名气之谓,而名副其实与名实难副本来就是很难说得清的,大致上名士比普通人才识高一些是肯定的。之所以名士才识会比普通人高一些,原因不外是知识多加与人交流多及互喷多。
别小看互喷,要喷人不容易啊,首先你要懂一点,然后你要找到别人的空子并组织好自己的理由,甚至于翻找资料经自己慧眼''去伪存真'',然后才能喷人。这喷人是个思考、学习、发挥、反思、提高等一个过程,因而这多喷是不是也锻炼人啊。
展伯元这名士倒是名副其实,在宋元襄樊之战时也大谈过襄樊必不久存,原因是元是倾力来攻,而宋没有倾力来救。他还认为现在朝廷是求和不得,欲战无力,求和者是畏敌如虎,主战者只欲逞强,致使善谋者不尽其力而血勇者难贾其志。
这些言论在襄樊丢失前不大待见,屠宗白等三人虽然有同感但身份上与之有点距离而没有深交。等三人加入方家谷后屠宗白开始更多与之接触,并向他叙述方家谷,叙述方少云。
频繁地提及一个山旮旯的刁小豪强展伯远一下子也弄不清楚怎么回事,等峡州买了火箭及屠宗白大力推介合作者计划才明白原来想要招揽自己。不过这样的小势力他怎会看得上眼,虽说三考没中自己还不到三十,怎肯轻易放弃光明大道。
再说如今两强相争,不似晋末残唐,那里有小势力崛起的机会,投靠过去实属不智,因而屠宗白虽越说越露骨但他装聋作哑硬是没听懂。直到宋连战连败形势十分危急,屠宗白准备移家方家谷,最后一次见他时开门见山地邀他方家谷一行,到时合则留不合则走。当他听说方家谷已有近二万护卫队,这才答应随同去看看。
屠宗白介绍展伯远是非常郑重其事的,方少云之前就听他说过,再则他也是好心加方少云手下也缺乏独当一面的人,因而也是让郑卫、谢学仁作陪,正式见了面。第一次见面当然不可能深谈,展伯远也是想了解护卫队实力再说,因而这次见面也就是泛泛而谈。
没几天方少云即向所有连级以上军官征求战略计划设想,这人员中包括所有读书人及愿意参加的人。展伯远与屠宗白由郑卫陪同,在方家谷区逛了不少地方,对护卫队实力也有所了解,所以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展伯远参观了方家谷区后对方少云愈加佩服,因为城堡、土楼等确实是防御利器,而护卫队所配武器虽不全懂却也看得出训练有素,比较一般军队还胜几分(真正军队他也没啥认识)。
见到方家谷确实有实力,展伯远的心思活动起来,有点欲做苏秦、张仪舌辩之士的想法,因而提议起助宋抗元。其实他心里只是有种凭三寸不烂之舌为宋找到一支强军,他日成功自己仍然在宋朝廷中封侯拜相,可谓一举多得。
被方少云当众表扬展伯远并不怎么开心,一来这不是很正常吗?自己是超级名士,表现出众才应该。倒是方少云否认他的计划让他觉得不甘不服加不愿,很想站起来说这计划是如何高明,不过他没有失态,知道方少云是主事人,当着众人驳面子只会把事弄僵。
不过毕竟年少气盛,当晚让屠宗白与郑卫陪着就找上方少云家理论了。方少云在船上回想的正是这一幕,当时正刚吃好晚餐,见三人到来一见展的脸色便知大概,于是引三人进小客厅就坐,吩咐秀娴泡茶。
茶端上刚寒暄几句展伯远便忍不住将联宋抗元的好处与必要性大说一番,方少云微笑着听着。一直到展伯远说完也没插口,等他说完刚要开口见展伯远又欲开口忙伸手示意:打住。
然后说:''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也很赞同。不过事情分二个方面,一个是应不应该。这事应不应该?从民族大义、从军事上弱弱相联等角度都是应该的。只是光说应该没用,还有一个方面叫可不可行,但这事可不可行呢?现在是既可行又不可行,可行是我们当义军去给宋朝廷当打手,这样去基本上没有阻力。''
''但我们去当打手能行吗?一万多护卫队顶住了五万十万元军,宋就能够改变颓势吗?而我们的后勤保障怎么办?粮草谁供应?指挥听谁的?只怕这一万多人耗完也没什么用。而宋朝廷命不长了,它不会同意我们平等联合,也没有机会让我们平等联合了,所以这计划没有可行性。''
展伯远闻听此言愣住了,是呀自己一大套理由都是应不应该,而可不可行设想太简单。他没真想忽悠护卫队去当打手,这样对他自己虽好处但难度太大。而平等联合按他所知宋官员的死性,除了州一级遇上危局才有点可能性,其他只能是一厢情愿。
展伯远听完方少云所说哑口无言,见他比自己小了一半多竟如此睿智,心里不免有点愧悔。愧是自愧盛名不付空长岁月,悔是悔自己包裹私心意图一逞,那知方少云比自己看得穿。愧悔之下展伯远意气索然,竟生隐居之心,长叹一声后即向方少云辞行。
方少云见他确实有点才华,另一个其所提出的统一战线虽包裹私心,却也正常,因为他必然有正统观念。天下一统已久,若人人轻易放弃正统观念社会也会一遇事便生分裂之心的。因而挽留道:''现在谈统一战线为时尚早也已迟,尚早是宋朝廷根本看不起我们,已迟是从军事角度而言,现在我们欲战也不可能。''
见展伯远想插嘴方少云挥手止住后接着说:''现在决定宋命运的是临安城,我们赶到那里多少路?只怕没赶到城攻下了,或者赶到后也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不过年后我们会行动起来,以我们的方式打击元军,拖延元军的行动,间接支援宋朝廷抗元战事。你若有兴趣可以一起去看看我准备如何对付元军的。''
展伯远留了下来,因为他骄气被方少云所折服,也想再看看他接下来的行动。现在宋朝廷不管行不行轮不到他什么事,因而在此看看也不错。
凝视后方浮想联翩的方少云没有发现身后有人盯着他看,那个人是展伯远。上船后方少云即将此次行动计划向众人公开,具体是水民作为此次行动副总指挥打开命令向众人宣布的。
之所以此时才完全公开地宣布是方少云的谨慎,也是早宣布只会多些议论而没什么好处的缘故。现在上了船不怕失密,士兵们呆在船舱也不大会瞎讨论,水兵也是忙碌自己的工作,也没闲工夫。
而展伯远从这件事看到护卫队的军纪与实力,此计划向各船传达时用的是旗号。展伯远见桅斗上兼了望的信号员用二面小旗不断挥舞,竟将计划传递出去觉得非常神奇。因为这时代的水师虽也有旗号,但只能表达船队阵线、进退、靠驳、指挥船等几十个意思,这样复杂的计划只能用快船送达。这用旗号传达命令当然好,可惜大家都做不到,而方家谷做到了那就是手段比宋元二家高。
而士兵在船上不见有一丝混乱,该呆在船舱就呆在船舱,轮到透风排队上甲板后做做操,最多互相逗逗乐儿。听到传达的计划没有一个人罗噪,大多数人只是''噢,原来去打襄阳啊!''
最多有人说:''吕文焕这老小子这下窝没了,不知他会不会哭?''
''活该,谁让他降了为虎作伥来着,抓住了让少主判他死刑。''这人愤激
''按说他也不容易,这死刑、、、唉、、、''也有记吕文焕好处的。
展伯远听半天没听到士兵为自己担忧的,远望正在凝视后方的方少云,心想这是什么样一个人呀,竟然连军队也训练如此出色,看来这乱世有他崛起华夏民族还有希望,自己真该考虑留下来干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