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加入的两人一个是庞统,一个是法正。这位庞统先生与诸葛亮合成“卧龙凤雏”,当地人传说,得其之一可安天下,这话虽然过了,但是也侧面说明这两人还是有真本事的,诸葛亮擅长后勤与政治,而庞统则擅长军事谋划。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另一位历史上褒贬不一的法正先生。这位先生是刘备后期能够占据蜀地,取得汉中并最终建国称帝的关键人物。他也是在曹操那边唯一佩服与认可的刘备麾下谋士,不可小视,在谋划战略,搞阴谋诡计方面,其实际能力稍逊郭嘉、贾诩,与荀攸等人基本不相上下,也算是刘备捡漏捡到了一枚真货。陈寿在《三国志》中甚至认为其水平与郭嘉相当,当然了,仁者见仁罢了。
这位法正老家在甘肃一代,属于当地的豪族,从其祖父法真开始,他们家在当地就非常的有名,但是后期因为甘肃多地饥荒歉收,法正就与好友孟达跑到CD这边投靠刘璋混日子。那时候的益州牧刘璋是前任刘焉的儿子,生性懦弱多疑,无力撑起父亲留下的一大摊子事儿,以前刘焉的部下张鲁在早年就已经割据汉中自立,与其也是世仇,相互攻伐不断。刘璋没啥能力,听说在荆州的本家刘备还可以,就听从别驾张松的建议,邀请刘备来四川抵挡张鲁。我只能说,没有比这主意更馊的了,刘备正愁找不到安家立命之地呐,益州天府之国,物质丰富,人员充足,简直是不二之选,真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事实上,这位张松确实是不安好心,想要换老板了,所以才出了个馊主意。刘璋居然同意了,这说明其政治智商几乎为零,刘璋派人与刘备接洽进四川的事宜,而这位代表就是当时郁郁不得志的法正。
见到刘备的法正决定赌一把,果断把前任刘璋丢弃了,转而抱了新老板的大腿。刘备留下关羽与诸葛亮镇守荆州,自己与庞统、法正进入四川,其实刘璋还是防备他的,只让刘备进入现在的南充,广元一代,不允许进入平原地带。但是,既然来了,刘备就不打算离开了,第二年,秘密棋子张松被刘璋杀害,其与刘备的矛盾公开化,刘备撕下伪善的面具,兼并了刘璋在川北的所有兵马,很快占领涪城(绵阳)。来过四川的人都知道,绵阳往南去往CD的路上已经没有一座山了,全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此时再不得手简直是对不起他的智商了。
到公元213年,随着诸葛亮、张飞、赵云以及刚投降的马超等牛人齐聚CD,刘璋再也扛不住,只能开城投降,整个天府之国随即落入刘备手中。此时的刘备已经五十二岁,也真是不容易,此次依然采用的是借尸还魂,成功的吸纳了刘焉、刘璋父子留下的土地、百姓,也算是得来便宜。
这个时间点正是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时期,这时候,首席谋士法正还没有去世,正是在法正的谋划之后,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定军山杀掉了夏侯渊。随后赵云引兵出击,蜀国取得一定的优势,这时候张郃带领曹军暂时稳住了局势,随后曹操亲自来到汉中,优势逐渐转移到曹操一方,但是刘备占有地理上的优势,局势呈现僵持之态。
曹操为了减轻汉中的压力,命令曹仁进攻荆州的关羽,这时候距离汉中战役开始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从湖北的荆州到CD,甚至是汉中,快马是跑不了多久的,也就是说这边打得热闹,刘备与诸葛亮他们是知道的,因为密切关注荆州的孙权也得到了这些消息,准备偷袭。意思就是说,最后关羽与曹魏及东吴同时开战,以刘备与诸葛亮的智商是可以猜到的,但是开战肯定不是他们主观意愿。
这时候,刘备的头号谋士法正去世了,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更擅长大的战略部署,后勤的保障等工作,类似秦末萧何的角色,而运筹帷幄,权谋机变,指挥作战实际上主要是法正在做。回到刚才的问题,荆州重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荆州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相当于蜀国插在东吴与魏国之间的一颗钉子,进可攻,退可守,简直是绝佳的跳板。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点,那么刘备与诸葛亮是怎么考虑这件事的呐?
我个人觉得,刘备首先是考虑的蜀国发展的大方向,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蜀国的确是没有多少兵马可以支援关羽,但是这不是不去救援的理由。刘备认为此时蜀国的军事实力很强大(一定意义上是对的),荆州就算失去了,大不了打回来就是,至于自己的二弟关二爷,他的死活肯定比不上国家重要,此时的刘备已经岁数很大了(花甲之年),考虑着怎么顺利让自己的阿斗继位才是正途,而关二爷这样的角色是不太适宜辅佐幼主滴。说穿了,刘备的心思很简单,你自己死了就算了,没死算你命大,总结起来,态度就是无所谓。二弟死了,发兵攻击东吴正好还找得到借口,到时候哥再哭一场,保准死人比活人还有用。
在诸葛亮这儿,态度就很微妙了。那个时候刘备手下的人马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这一类是一直跟随刘备讨口谋生的那几爷子,比如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简雍等,带头大哥就是关羽,这几人很早跟随刘备,甚至刘备混不下去了也没有离开过,我们称为元老派;二,这波人是刘备在荆州刘表那儿混吃混喝的时候收服的一班小弟,这里面的就有魏延,庞统,黄忠等人,这里面的大哥就是诸葛亮,这一派我们称之为荆襄派;三,第三类是刘备干掉蜀中的刘璋后,收服的一班投降的前蜀中文武将领,比如严颜,李严等,这里面的老大毫无争议的就是第一谋士法正,我们称之为蜀中派;最后第四类,这一派的实力最小,但是不容小视,这些人相互之间基本都是亲戚,盘根错节,极不好惹,这就是以马超为首的西凉军事集团的残余势力,我称之为西凉派,这里面除了马超还有马岱等几兄弟。诸葛亮一开始就和西凉这几人搞好了关系,而与法正关系恶劣,与关羽更是很难相处。现在的情况是,马超心灰意冷,早已无心政治,法正刚刚逝世,而关羽却面临身死危机,作为荆襄派的代表,诸葛亮是巴不得关羽挂掉的,所以一看刘备的心理状态,诸葛亮也跟着开始冷处理这一场发生在荆州的大战,而且非常乐意。后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刘备死之前的托孤大臣不是诸葛亮,而是李严(悲剧了,后来也被诸葛亮干掉了),而其后的几十年,诸葛亮大权独揽,是蜀国实际上的皇帝,关羽,法正,马超等人都已经过世了,已经没有人能制衡他了,唯一拿得出手的赵云还是一个好脾气,而且早已没有了实权,魏延倒是想分点权利,很快就被排挤了,最后还被干掉了(三国演义说他有反骨,相当的扯淡)。
驻守阆中的张飞是不知情的,要是知道,依他的脾气,可能刘备与诸葛亮还真制不住。而且战争随后发展的趋势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关羽极其凶猛,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达到了自己卖枣子以来的人生最高峰。人生啊,其实和发射的火箭一样,顶点之后就是下落,人生高峰之后一般都是低谷,这次也不例外,随着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曹军两面夹击,援军木有,武艺在三国时期可以进入前五的关二爷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在麦城被东吴的三流货色潘璋杀掉,悲乎。
其实这一段历史很多人都很清楚,关羽在当时的地位远远没有后来捧得那么高,更不是什么武圣,说穿了,关羽的死其实无关大局,而失去荆州对已经安于享乐,无意北伐中原的蜀国军政人员来说,其实也是无所谓的,把三峡锁住,再把汉中守好,大家过自个儿的舒服日子吧。而真心为关羽考虑的可能只有他的三弟张飞了,张飞这人性格也不好,嗜酒如命,最后被手下剁了,时也,命也。有人可能会说,后来诸葛亮不是数次北伐吗?其实那只是一种姿态与手段罢了,一切手段,包括军事、经济手段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话又说回来,以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北伐能成功那才真是见了鬼,君不见,陈寿在《诸葛亮传》已经很明确的指出,军事谋略根本不是他所擅长的,他在行的是怎么治理国家,怎么从大政方针着手,当然了,整人下绊子他也非常厉害。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神乎其神的,这得感谢罗贯中先生,他一部《三国演义》误导了多少细节,带偏了N多事实。话又说回来,也是四大名著呐,小说嘛,热闹精彩也就OK了,较真儿那也是落了下乘了。
公元221年,年满六十的刘备在CD称帝,建立了蜀国。称帝不久,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刘备发兵攻击东吴,其实,报仇是假,自信心爆棚,想要在去世之前扩大底盘是真,毕竟已经花甲之年,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几年,所以抓住机会搞一把。自大的刘备遭到了东吴新任都督陆逊的迎头痛击,还是火攻,还是一样的戏码,还是一样的路数,此时的诸葛亮在干啥,啥也没干,再次证明其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劣势,如果法正没死,庞统还在,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此次失败是刘备最惨重的失利之一,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此后几十年一直没有缓过神儿来,在面对曹魏始时终处于守势,不论是诸葛亮七出岐山还是姜维九次征伐都无力改变局面,究其一点,文物将才,精锐都在夷陵之战被干掉了,和明代的土木堡之变一样。
公元223年,还不到六十三岁的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将自己的奇葩儿子阿斗留给了诸葛亮。客观的讲,刘备确实是三国时期的一代雄主,在那个群雄并起、征战不休的年代,各路英豪纷纷落幕,唯有三家独大,这也侧面说明了刘备也算是最优秀的几人之一了。就各方面来讲,蜀国确实是最弱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刘备是毫无根基,白手起家的,他既没有曹魏早年积累的人脉以及曹操强大的军事、政治能力,也没有孙吴三代经营江南,终成大器的契机。每一次,刘备都是借别人的兵马,借别人的地盘,啥都是借的,最后好歹筹齐了五虎上将,真是艰难异常。那个年代,主公选择人才,人才也在选择主公,《三国演义》中有几句话说得好“良禽折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所以基础薄弱的刘备是没有多少人才愿意投奔的,好在刘备这人装好人装得不错,加上其脸皮很厚,也算是最终得偿所愿,终成大器。
谢谢您的阅读,给个赞呗,谢谢,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