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技艺学成的族内子弟陆续外出拼搏,各有成败,但总体上以产业扩大,财富增加为主,而有几个玩的非常好的技堂出身的族内子弟在一次共同外出时,传回一个极大的消息,让族长这数百年来的心病竟然一时之间就消失无踪,甚至在得到消息一番安排之后,在某次和外人的饭桌上说今后家族终于不用害怕灭族的事了的话,让其酒桌上的其他人吃惊不小,但好在族长说出这话立即酒醒了七八分,咬死不在继续说下去,而且还在酒后的几天里有意无意的找到当时的几个人解释说是酒后失言,千万不要放在心上,总算把这事糊弄了过去。
一年后,族长小女出嫁,族长因为去了个大心病,虽然办事还是比较低调,但难免有放松的时候,就在这小女出嫁的事情上,族长因为是最疼爱的小女儿出嫁,坚持要把排场做大,其他族老熬过不他的坚持,又想着族长为了族里的事情基本没怎么张扬过,也想着对族长这么多年的辛劳和贡献的补偿,就一番商量后同意了下来,按族长的意思弄的个轰轰烈烈。
而就在族长送嫁的那天,族里的三管家接待了一个外来考学的才俊,收到才俊的一份贺书,这种事情以前发生过不少次,尤其是逢上大考的前期,路过的家中贫困学子路费不够,听到这一族的乐善好施的名声找上门来,说是拜访,共同探讨学识,其实是迫不得已来求一份盘缠,而族里一般都会救济,毕竟这种事情花费不高,但是收获很大,万一有个学子中举得官,不管是从哪方面都会对自己家族报恩照应,而且也是因为此前有这么一个学子收到家族的接济,顺利中举得官后,成为家族在朝廷的耳目,几次暗中活动将有人好意推举这一族的事情给按下不提,才能没有引起朝廷的注意,而后族内开始特别看重这个事情,通常情况下族长也会特意一番结交,但这时恰逢族长办小女出嫁的事情,估计是不会有时间了,三管家也就按以往的方式,先安排人陪着这才俊吃饭入住,再给了些盘缠,然后一番好言说族老确实没时间接见,将才俊打发走了。
可是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么一次的大排场,引来了好奇的才俊,好奇的才俊竟然在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为了吸引乾隆的注意力,当成是一件奇闻怪事说了出去,引起了乾隆皇帝的关注,后来据陈家在朝廷的某个眼线说,乾隆皇帝回去后特意让人查了下陈家的历史,知道了义门陈氏的旧事,虽然也知道这陈家已经和义门陈氏脱离了关系,但这已经不是乾隆关注的重点,乾隆关注的重点在于,不管这陈家与义门陈氏有什么关系,但是有这么一个大家族在自己的统治下,而且有着向宋朝义门陈氏发展的趋势的庞大家族是绝对不可以容忍的事情,更何况在当时反清复明、汉人当家的声音和活动都没有灭绝,而这陈家祖先竟然还是以前的起义军首领陈友谅的情况下。
为此乾隆还特意安排对着陈家来了个里外暗查,想着寻个理由要不像以前宋朝一样将其分散,要不干脆以谋反的罪名给灭了,但没想到的是陈家族内竟然滴水不漏,任何打探的人都无法渗入,几乎所有的族人都不吐露什么族内的详细情况,只是知道这陈家有几个堂,族人都在堂内学习,产业不大,但是行业特别多,而其余的深层次的东西都毫不清楚,而且还确实没法找到谋反甚至是能和谋反靠边的证据都米有,想要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定罪,又考虑突然之间给一个以前在朝廷内毫无名声的江南大族定谋反大罪,估计会十分影响汉人的情绪,即使给办成了也是得不偿失,后来转念一想这事源于那个才俊,不如干脆还是让那个才俊去查看一番,看到底这一大族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有没有特意关注的必要,就下旨让这才俊出任地方官员,当然特意暗示了一番。
可是不知道这才俊是真的没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是揣着明白当糊涂,还是胆子大到了糊涂的地步,半年过去竟然毫无消息,让乾隆大为光火,几次忍耐后再次下旨到给才俊,明里是表扬,暗里是催促,这一催倒是真把结果给催了出来,被催促的才俊来了个密信,告诉自己他已经连同家人远避海外,同时告诉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都在这个家族族长的密信当中。
看完才俊的密信,乾隆愤怒了;而看完这个家族族长的密信,乾隆发狂了,连杀不少人,唯独不敢对这一家族下手,因为这一家族知道了皇家的一个命脉,甚至直接在密信中告诉自己皇家命脉和这一家族的命脉相连,家族没事,命脉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家族要是有事,那就暗中有人要不去破掉命脉,要不就宣扬天下,自然有无数的反清复明义士去做,而目的竟然是要以这命脉来换取家族的平安。
乾隆杀人后火气下了不少,但不论是否火气是否下去,摆在眼前的事情确不得不解决,仔细看陈家族长的密信,其中透露出几个重要的信息,一是这个家族无心皇家命脉的事情,当然这在乾隆看来可信度不大,只是陈家族长的表态而已,二是陈家安排的暗人在外面,只要陈家出事,暗人就会按和陈家族长约定好方式对皇家命脉动手,而这暗人只向族长负责,其他族人都不知情,这样一来要解决这个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两方面下手,一个是找出暗人,二个是对如今陈家所有人监控,只要找出暗人,再对陈家人下手,事情也就解决的完美无缺。
这么想定之后,乾隆就下令一是派暗探专门去寻找陈家暗人之事,二是下令监控所有的陈家族人。但没想到的是陈家族长既然敢在密信中透露对皇家命脉有暗人看着,就有绝对的把握让乾隆无法寻找出来,否则只要寻找出来就是灭族的大事,不能不慎重,而且几年之内,还真是没让乾隆寻找出来,这让乾隆大为光火,再次连杀了不少不得力的暗探,但最终不得已接受了这个事实。
几年后,乾隆二下江南,临行前对陈家的事情有了个长期的应对方法,来到德县附近,先是闭门几天再次将这个方法细细考究了一番,觉得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这方法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式,就召见陈家族长,先是威逼利诱了整个晚上,见陈家族长依然不为所动,才对陈家族长说,陈家必须分家,否则自己无法放心,如今是陈家族长当家,乾隆可以相信陈家没有动皇家命脉的想法,但万一以后的族长是个有野心的人,在家族这么庞大,族内子弟能文能武又紧抱一团的情况下,对皇家命脉真正动起手来,或者揭竿而起,即使不能成事,也对皇家会有重大的影响,皇家不能不事先考虑这种情况。
而分家的话,只要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陈家的活动范围和产业规模,在过个若干年后,一是分家后的族人在长时间不聚集生活,报团的事情不会发生,或者报团的力度也不会这么大,二是分家后陈家族人的能力必定会下降,或者有才的人也不会这么齐全,毕竟一分家,资源也分散了,有能文能武天分的人或者因为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夭折,三是限制陈家的产业,不能让这个家族在接触有关民众生存命脉的事情,将这个家族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而第四则是乾隆最终的目的,分家之后,如果情况允许,或许可以慢慢的私下逐一将他的族人给消灭,而彻底消除这个隐患。
但想法是想法,陈家族长也不是干坐等死的人,对乾隆分家的意图是十分的明白,并且在来见乾隆时就已经有了应对的措施,见乾隆提出分家的说法也没有拼死反对,明白这是乾隆的底线,也是乾隆今后对付陈家族人方式的开始,自然也不会就让乾隆往死里捏,但是又不能表现的太过明显,就先是和乾隆对分家的事情僵持了一番,后来见乾隆发火怒骂,才装作迫不得已的样子表示接受,但提了一个很小的条件,说分家的事情完全可以按乾隆的方式进行,而且也可以按乾隆的要求,族内子弟不得从事盐、粮食之类的商业,不去从事走镖之类的行业,也尽量没事不聚集,还可以不越过黄河以北,但族内子弟分家后总得要生存下去,希望乾隆可以允许族内有手艺的族人们可以外出做手艺养家。
乾隆听后,见陈家族长只是提了这么个条件,也知道手艺人要想养家糊口的话不外出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大方向上的目的已经达到,也许是一时的兴奋,也许是对陈家族长接受自己条件的补偿,没经过太多的考虑,就同意了陈家族长的要求。
当晚过后,第二天一早,为掩人耳目,乾隆下旨,德县陈氏一族大义重现,行善一方,族内子弟恭谦敬爱,……,实为义门陈氏之后,再享陈氏义门之称,然我朝之地尚有不义、不才、不谦、不礼……之民,令陈氏义门分108支,散居江南各地,教义江南之民,显我大国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