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啊!太无耻了!”壮士撕心裂肺得惨叫着,进而又近乎绝望得跪倒在了齐宣王的面前。“为什么?”壮士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问道:“为什么你会这么无耻?”
这句话齐宣王可不能当没听见,居然敢说我无耻,齐宣王怒了,他当下一拍桌子道:“把这个人给我斩了!”
严格意义上说,无耻虽然无限接近于在骂人,但却也还算得上是一句在就事论事的话。所以说习惯于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比如说孔孟,就喜欢把这两个字挂在嘴上。像这种于骂家的经典中找不到,于儒家的经典中却可以信手捻来的词,它居然意想不到得发挥出了神奇的功效,激怒了看似无懈可击的齐宣王,这确实是令壮士颇感意外。
带着一脸的错愕与逆风翻盘后的喜悦之情,壮士被齐宣王左右的武士像拎小鸡一拎了出去。
壮士欣然赴死之后,齐宣王以为犹不解恨,遽召靖郭君入见,而谓之曰:“楚王无礼,竟嘱其野士思以骂我,寡人深恨之。其起吾甲兵,张吾三军,以略地乎楚。此番不打到楚王亲自来向我请罪,寡人誓不退兵!”
“不可。”靖郭君道:“亟战之患,覆亡是惧。今王方逞志乎燕,又遽议乎楚,虽齐至强也必惫矣。不如且先放着楚不管,有这样的王,其惹事是迟早的事,到时候王再多拉几个国家进来分摊负担,与别的国家一起问罪于楚,则何如?”
“但是……”齐宣王还想要强辩,但却被靖郭君以摇头给制止住了。
其实冷静下来想一想,齐宣王也清楚头脑发热并不足以成为开战的条件,且在齐的布局中楚也的确算不上是需要重点去针对的国家。楚国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且险阻颇多,与之开战势必会令齐的战线无节制得延伸下去。如果在此之前齐没有吞并燕国这或许还好说,而既然齐已经吞并了燕国,再承担这样的风险就有些不明智了。毕竟对于目前的齐国而言,让吞并燕国成为既成事实,花些时间让列国慢慢去适应天下就只有战国六的这一新现实,这才是齐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与之相冲突的一切则毫无疑问是齐应该竭力去避免的。不用想也知道,与楚开战就是与稳定住燕国的局势相冲突的事情,是齐应该竭力去避免的。
在靖郭君的劝阻下,齐宣王后来虽然放弃了想要攻打楚国的想法,但是楚也就此被列入了齐宣王的黑名单。也就是说齐宣王的放弃只是暂时的,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齐还是会教训楚一下。
楚怀王招募壮士,使北骂齐王的轶事传开后,闻之者莫不捧腹而笑。这种娱乐版的头条新闻对于秦国人来说也是喜闻乐见,张仪亦然。在听门客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张仪笑得那是眼泪哗啦啦得流。完了,在抹了抹眼泪后,张仪上气不接下气得说道:“这样都还不给楚王一些甜头,仪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去把楚使叫来,就说仪请献地。”
张仪左右闻言,遂于馆舍中将楚使请进了相府。
楚使既至,稍事寒暄,张仪就摊开了秦国的地图,并提笔于商於之地上轻轻一勾道:“商於之地五里,敬请足下接收。”
如果之前能找个鹦鹉把张仪说过的话都录个音该多好。当楚使见张仪才勾了区区五里地出来,而不是五百里的时候,他这样想到。随后为了表示抗议,楚使大叫道:“臣闻五百里,不闻五里!”
见楚使如此,张仪顿时把地图一收,把脸色往下一沉道:“公以仪为何人也?秦方圆不过两千里,卒与大国五百里,就算是秦王也未必敢作这样的决定。公以仪为何人也?”
想想也是,就算张仪是秦国的丞相也不可能一割就割五百里地出来,那为什么之前就没觉得这件事情有哪里不对劲呢?楚使在被张仪训斥了一番后自己也觉得有些理屈辞穷,所以便不再大吵大闹了,不过出于职责所在,他还是极力想要为楚国挽回点什么,“但是……主君之前真得说的是五百里呀。”楚使道。
“哼!”张仪对于楚使的不甘根本不屑一顾,且既然楚使无意接收那五里商於之地,张仪也就不想再和他纠缠下去了。而后把地图往胳膊下一夹,张仪就先行一步离开了书房,惟留下楚使还伸出手来于原地“唉?唉?唉?”得想要挽留张仪。
既然张仪都已经表明了其态度,丝毫不加掩饰得就是要玩楚国。在这种情况下再在咸阳呆下去就属于自讨没趣了,所以后来楚使干脆把行李往车上一丢,垂头丧气得就回到了楚都郢城。
于怀王面前,楚使既备陈前事,随后问道:“既张仪毁约,则待奈何?”
“尚待问耶?”恼羞成怒的楚怀王嚷道:“兴兵亡秦而已矣!”
楚怀王觉得很憋屈,因为他被骗了,然而他却没有想过无故躺枪的齐宣王又是多么的憋屈。相较之下齐应该有更多的理由进行报复,然而齐却并没有那么做,因为齐宣王总的来说还算是一位明君,知道与国家利益比起来他一个人的感受根本不值一提。至于楚怀王,则他一个人的尊严就是国家的最高尊严,有敢触碰这条红线的,哪怕是秦帝国主义也必须坚决打倒!
楚兴兵伐秦,一战败于丹阳,再战败于蓝田,三战则为文伐,为了让咄咄逼人的秦王再显得狂妄一点,楚决定割两城以解其意而张其志。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说楚被秦打怕了,从而希望割两城以与秦讲和。
秦惠文王当时真得无意与楚把关系闹的太僵,所以面对楚使的讲和,惠文王一直都在说一些遗憾啊误会啊之类的话,并且他最后补充道:“吾不欲城,欲出汉中之半以示其诚,庶令后世子孙毋想侵夺。”
作为战胜的一方,秦不仅不接受楚国的贿赂,反而还要把自家的土地割让给战败的楚国,就希望两国交好的诚意而言惠文王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但即便如此,惠文王的这种大局观也丝毫没能触动楚怀王。就此罢休,与秦搞好关系?楚怀王觉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仪曾经耍过他,这口气是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的。
所以对于惠文王希望两国交好的提议,楚怀王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诚意,还与使者讨价还价道:“秦王欲示其诚,何必地也,虽人亦可。苟入张仪,复谁不谓王诚!”
这样的条件惠文王实在是不能答应,你一开口就要把我的相国抓去宰了,真当秦国是盘菜啊。于是在协商讲和这件事情上,秦楚便进展得不那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