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自独立建国以来,从来没有感受过如此强大的压力。
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来到了美国的西海岸。
与亚欧联合舰队大海战之后,残留在冲绳的美国舰队已经被日本扫灭。而美国后来集全国之力,仓促组建的一支小有规模的新舰队,也在支援盟国澳大利亚抵抗日本进攻时,全数覆没。
美国总统戈尔之所以决定倾尽最后的家底去支援澳大利亚,是因为澳洲大陆在亚太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澳大利亚是一个拥有辽阔大陆的国家,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从环绕南极的冷海向东南亚广阔的群岛海域延伸。
由于五角大楼曾经担心美国的前进基地会在来自亚太的敌方导弹攻击下变得越来越脆弱,因此具备战略纵深和后勤支援能力的澳大利亚也就成了一个极有诱惑力的盟友。从传统的太平洋重心向印度洋延伸,这里构成了广阔的西部海上前线。
美国精英阶层也一直认为,美国只有通过建立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特殊关系来支撑其战略规划,才能保住其全球霸主地位。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澳大利亚对美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澳大利亚一直飘浮在西方世界意境地图的边缘,是西方传统上认为处在亚太边缘的一个大岛。在十八世纪,欧洲探险家曾一度不愿相信,澳大利亚就是亚洲和美洲之间的最后一片南方大陆。欧洲的地理学家和勇敢的探险家认为,亚洲大陆这种杂乱无章的布局是不合逻辑的。当他们失望地发现澳大利亚就是最后一片大陆时,他们对亚洲的认知又一次被这片广袤的大陆所吸引。澳大利亚成了最后的前哨,一片蜷缩在世界边缘的孤独的土地。
事实上,澳大利亚在亚洲地理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在世界首次真正的全球争斗期间,即1757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期间,早已被荷兰人划入其版图的澳大利亚开始被视为是大不列颠的重要资产。这一南太平洋大陆板块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海上基地,英国由此可以切断荷兰、法国和西班牙的海上交通线,也可作为来自东印度和中国物资的自由贸易场所。据说当时的悉尼勋爵敦促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去鼓励发展澳大利亚的人口以“防止欧洲邻国移民到这块土地”。
澳大利亚在亚洲的中心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得到了体现,它能成为美国进入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中途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军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成功发动了一系列两栖登陆战来对付凯撒的军队;在二战期间,澳大利亚成为美国重要的军火和后勤支援基地,并参与了西南太平洋打击日军的所有重要战役。
......
由此,当日本对澳大利亚发起猛烈进攻时,力图反败为胜,重夺霸主地位的美国总统戈尔,便是全然不理会海军作战部长提出的“集中力量,死守本土”的建议,断然决定出动所有军舰支援澳大利亚。
结果,戈尔的军事冒险正中了日本“引蛇出洞”的策略,能够配合陆上力量守护美国本土的最后一只舰队,在面对五倍于己的日本联合舰队时,虽也英勇奋战,却还是不到三天,就全军覆没了。
而现在,美国西海岸已经完全处于日本舰队的控制之下。
......
在和部下商议研究之后,日本远征军总司令武藤次郎决定不出动战机轰炸地面目标,以避开美国在本土部署的强大防空系统。
武藤非常清醒地意识到,美军当下最致命的弱点是,美国曾经战力超群的陆军已在南亚覆灭,而本土新成军的则多是新兵,训练和经验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和精锐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相比拟。
日本人决定直接抢滩登陆。
......
在一场旷古未见之惨烈的登陆和反登陆战之后,日军以损失六十万士兵的代价,攻克防线,把日本的太阳旗稳稳地插在了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从未在本土遭遇过侵略者的美国民众,在日军残酷的扫荡和血腥的杀戮下,陷入了极大的恐惧和慌乱之中。
日军在控制美国的防空设施之后,便开始出动大批战机,配合地面部队不断地向东部和北部推进,而美国溃退的士兵和避难的平民则纷纷逃向南方,涌入了墨西哥。
在日军到达华盛顿之前,美国总统戈尔向墨西哥政府提出了避难的请求。
“美国必须宣布归还在十九世纪侵占我们墨西哥的230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三个州,否则我们就不应该接受美国总统的避难申请!”墨西哥内政部长阿雷利在内阁会议上大声说道。
“这几个州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美国得有能力夺回来,才能再还给你阿雷利。”墨西哥国防部长卡尔多揶揄道,“唇亡齿寒,我们现在必须和美国人团结在一起,否则再过些时日,恐怕就连墨西哥城都不属于墨西哥了。”
“接受美国总统避难,快速向边境增兵。”墨西哥总统达米安决然说道,“另外,外交部长须马上启程,遍访拉美其它国家,呼吁整个美洲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
美国华盛顿郊外。日本远征军总司令武藤次郎军营。
“报告司令,在五角大楼发现美国本土的核武库分布图。”
“全球的核武都瘫痪了,这个没用,销毁。”武藤听了下属的报告后,摆了摆手,但他好像马上又意识到了什么,便又给出了新的指令,“等等,按照分布图寻找所有核武,集中起来,运往东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