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四月出头,整个东京就笼罩在灿若云霞的樱花世界中了。
日本首相石原在来往皇宫的路上,看到每一处赏樱之地,都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路过靖国神社的时候,石原还听到一帮老少男女在齐唱《同期之樱》: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绽放于同一军校的庭院。
怀着一开即谢的觉悟,为了祖国,从容散落吧!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绽放于同一军校的庭院。
血肉相连不分伯仲,如此投缘却为何不得不分离。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绽放于同一航空队的庭院。
仰望着如火焰燃烧般的南空的夕阳,却再也等不到你回来的那架战机。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绽放于同一航空队的庭院。
相互约定的日子还没有到来,为何先我而死,离我而去。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就此离别,一同散落吧。
花之都的靖国神社啊,让我们在春天的樱花树枝上再一次相会,再一次绚烂绽放吧。
......
日本人喜爱樱花,除了因为樱花身上的独特美,还由于樱花契合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并已深深融入到了日本文化之中。
日本人对樱花的酷爱是他国人难以想像的,有时一棵小小的樱树刚刚绽放了几个花蕾,就会引来年轻人在树下欢饮。公园里,樱花刚露出头时,已有不少游客在树下铺上席子,推杯换盏了。
日本民间气象组织每年都会预计樱花的开花时间,然后在地图上用等值线连接起来,形成“樱花前线”,供赏樱人参照。“三分开”、“五分开”、“七分开”、“盛开”、“开始飘落”……如此细微地逐一报道樱花盛衰情形,在世界上独此一处。
赏樱在日本称为“花见”,从江户时代起,赏樱习俗便在民间流行开来。清末的诗人、外交官黄遵宪驻日时,曾在《樱花歌》中生动描述道:“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樱花常在叶子萌发前开放——“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开花了”——自古以来被认为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樱花突然盛开又突然消逝的短暂与义无反顾的果敢,与日本人的精神特质产生共鸣,所以备受日本人的喜欢。樱花绽放后义无反顾果断飘散的姿态,也被认为是它最美的地方。
随着明治日本近代国家的创立,通过各种演绎,樱花被赋予了武士道乃至国家等象征意义。
在明治时代,新渡户稻造所著《武士道》一书中,开头就指出:“所谓武士道,犹如作为日本象征的樱花。”
武士最怕的是“犬死”,而盛开的樱花瞬间飘落,无疑迎合了武士“生的辉煌,死的壮烈”的追求。重视武士道的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军队,将樱花作为自我牺牲的象征,比如特攻飞机以“樱花”命名,“散花”也成为战死的暗喻。很多军歌,比如《啊,红色的血在燃烧》、《同期之樱》等军歌,都反映了这些内容,在战争时期被大量传唱。
在日本,除了学校、公园,种植樱花的寺院也不少,樱花与佛教的“诸行无常”的思想最为契合。很多墓地也种植樱花,东京的青山墓地就是赏樱名所,这符合日本人希望死在樱花树下的愿望。此外,靖国神社更是大量种植樱花,它鼓励日本人像飘散的樱花一样,勇敢地为国家、为天皇献身。
樱花被赋予“武士道精神”传承至今,同时,樱花的每个花瓣看似平淡无奇,但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壮观的花海,这非常符合日本的集团文化----日本人在集团中个性都不突出,但是却有强大的凝聚力,并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日本警察、军人的级别标志中也大量使用樱花图案,以此宣示要为了保卫国民而准备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
日本首相石原一路上满怀激奋和憧憬,来到了皇宫。
石原要和天皇商议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大日本皇军”下一步的行动。
石原建议集中兵力,一鼓作气拿下整个美洲。
“美洲联邦刚刚成立,气势正盛。我们虽说拿下了美国和加拿大,但伤亡惨重,而且日本还没有很好的治理西方人国家的经验,面对当地人不断增加的抵抗运动,我们要花很大力气做分化和镇压。另外,美国在墨西哥的流亡政府也已经把美军数量庞大的溃退士兵重新集结了起来。”天皇分析道,“我看日本在美洲应该转为守势。”
“印度已宣布和巴基斯坦缔结永久和平条约,并获准加入了亚欧共同体。”石原皱起了眉头,悻悻说道,“亚欧共同体虽然丧失了海上力量,无力主动出击,但在陆地防守方面,他们却足以抵抗我们的进攻。印度这块大肥肉,我们当下也是动不得了。”
“俄罗斯的情况怎么样?”
“俄罗斯占领了中亚和乌克兰,不愿意把已经吞并的国家再吐出来,所以不可能加入亚欧共同体。但因为极度糟糕的路况,我们若继续向俄罗斯的西部推进,后勤无法保障。”
“我听说英国主动提出要和我们结盟?”
“是的。英国占领了西非和北非,所以也不可能加入亚欧共同体。英国人是想远交近攻,稳住我们,然后他们再发力拿下整个非洲。”石原答道,“英国还提议与我们实现自由贸易,合并货币,一同对抗亚欧共同体和中欧币。”
“美洲联邦和那些没有被英国占领的非洲国家,现在都使用中欧币了吧?”
“是的。”
“可以接受英国人的提议,合并日元和英镑。”
......
在一系列密集磋商之后,日本和英国联合宣布,成立“日不落自由贸易体”,合并日元和英镑为‘日英镑’。
英国和日本,一个是大西洋的老牌海洋霸主,一个是太平洋的新晋海洋帝国,自此正式结盟,对亚欧大陆形成了合围之势。
英国女王指派盖伊.罗斯柴尔德先生为特使兼全权代表,将择日赴东西伯利亚,与日本首相商议成立“日不落联合储备银行”等一系列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