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鞑子来也
“这红薯的栽培无非就是记住几个要点即可,其一是阳光足,二是土质肥,三是水份不宜多,四是少挪藤蔓。。。。。。”
在一块山上,段卓拿着一块石头模拟红薯,正对着一堆人讲解薯类的种植方法,这时,刘明义拖着根木枪呼喝着冲上山来:“公,爹爹,大事不好,鞑子兵来也,还有石头寨的寸白军!”
听到“鞑子兵来也”的消息,众人顿时慌了神,刚才还抚须一本正经观看种植红薯的刘士仁也是大惊失色,他用颤抖的语音急问:“鞑子?现今何处?有些甚么人?确是打我刘家村而来?”
刘明义思路还是清晰:“今日没人守望半月湖,鞑子过湖孙儿才知晓,已离双子瀑不过一两里,此处只有我刘家村,定是朝我村而来。军中打着各色旗,前面七人骑马,一色的鞑子,后面还有人,石头寨的阿兰狗酋长就在其中,还有一人。。。。。。”
刘士仁见孙儿打了个断,又催促他明说,刘明义只得照实回复:“像是王三刀那厮!”
刘士仁一听,脸上顿时各种形色交杂,最后他似乎明白了发生何事,愤然道:“好个破落户引狼入室,枉刘氏当初收留这厮。”
刘家村多是老幼,对付寻常几个山贼尚且勉强,对方是皆是军伍,个个凶悍,如果硬抗,下场必然凄惨。
这8年多的时间里,刘家村虽心向大宋,还被凌霄城抽了壮丁,也未过份得罪鞑子--去年甚至也略微向其交过一点赋税,但与山下的石头寨却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他们此行来势汹汹,定是这王三刀这厮在其中挑拨离间。
这些年,鞑子似乎调整了方式,不再一味的杀人--当然最大的原因是,四川一地的百姓都差不多杀光了,忽必烈开始任用文官与武将搭配的方式统治各地,这泸州也已经置府了。
鞑子曾数次招降凌霄城,这是为了瓦解宋人的抵抗士气,但“朝廷”对归降者既往不咎消息传遍整个凌霄山,是以刘士仁也知道一些外面的消息。
鞑子应该不会大动干戈吧,吾这刘家村,也没什么值得他们如此大张旗鼓出兵的宝贝,且看看再说。刘士仁很快就冷静下来,镇定地对慌乱的族人道:“都回各屋去,明义明理和汝娘亲带老幼妇孺先往山那边避一避,岚清,你叫上几个人跟我去会会这伙鞑子。”
然后,刘士仁又转身向段卓拱了拱手:“特使大人,请屈尊避让一番则个。。。。。。恕吾直言,此趟鞑子怕是来者不善。”
其实他还有半句没有讲出来--他们此来多半与大人有些干系,请大人不要自投罗网。但段卓在听到刘明义说到王三刀时,他就忆起了那个对自己带有深深恨意的原刘家村人王三刀,刘士仁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大半。
段卓本想依老族长所言退避三舍,但他与张山翁这段时间以来的交流,或深或浅的受到了感染,遇事而逃岂是大丈夫所为?再者,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寻得一处落脚点,这刘家村待自己也是不薄,他们有事,自己岂能置身事外?
于是,段卓不但没接受老族长的好意,还挺身一步:“刘老族长,我也陪您去。如果他们此来与我有关,便由我来解决,我婆罗国人,从不俱事!如与我无关,我也可以替大伙出出主意。万一撕破了脸皮发生争斗,段卓也替大伙挡一挡!”
刘士仁一愕:“这鞑子兵个个了得,大人如何能挡,暂且避避罢!”
段卓年轻气盛,见老族长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是肚子一粗:“段某此番绝不会袖手旁观!”
刘士仁惊讶的看着这位特使大人,仿佛从来就不曾认识一般,他心里在琢磨:好大的气魄,绝不袖手旁观,来人可是鞑子,个个杀人不眨眼,若不是吕布项羽转世,就不要逞能。如此武夫行径,反而会加害于刘家村!便再次拒绝道:“特使大人,且请回避,吾自有应对之策!”
段卓见刘士仁坚决不同意,便不再啰嗦,自己行事莫非还要你来决定不行?他告了声罪径直就回了住所。
门口,刘十二姐正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这几日是她三年来最为安定的日子,不用一个人在湖里捕鱼、替村里望风,村里人见到她也恭敬了许多,还有一个男人在东边房里,时时能叨唠上话。
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这种生活,但是,“鞑子来了”的消息似狂风刮过茅草堆满天飞舞,掀得整个村落鸡飞狗跳,连带着她也担惊受怕起来,失了主见。
“官人,您回来了!”终于看到他了,这位官人的脸上,一如往日的轻松模样,绝不含半点忧虑,刘十二姐莫名其妙的感觉心里踏实了些许,是了,段官人定有良策。
段卓看了眼有些彷徨的刘十二姐,他刚想伸手拍拍她的臂膀安慰一下,伸到半路又停住了,只道:“我要去双子瀑边一趟,你是和大伙去山那边避一避,还是守在家里等我回来?”
刘十二姐看着那只停在半路的手,既紧张又期待什么,她已经有些语无伦次、坐立不安了:“官人。。。。。。奴家没得主意!”
段卓的手终于搭在了她的肩上,刘十二姐又是一抖,脸色顿时绯红,特使大人半严肃半随意的说:“嗯,既然如此,你且随我去,好生见识一下,不过你有这个胆量吗?”
说实话,刘十二姐是相当恐惧,她甚至想要说“在屋里等”,但说出来的却是:“奴家随官人去!”
段卓呵呵一笑,回房取了弓箭与刀,两人一前一后朝双子瀑走去。
快到目的地时,看到刘士仁父子与几个壮丁、耄耋一行七人已抢先一步到达。水潭的另一侧,是有恃无恐的鞑子队伍,正好整以暇的缓步前进,大有轻裘缓带的气象,显然没把小小的刘家村放在眼里。
段卓便带着十二姐钻入路边的树林,一面先听听他们双方是怎么个谈判法,二来也可以观察一下地形与对方的阵容,最先引起他注意的,自然是那支鞑子骑兵。
一共七名骑兵,除了戴头盔外,身上并未披铁甲。他们最显著的武器是大弓,居然半数带有两把弓,三个装着满满弓箭的巨大箭袋挂在一边。然后是他们的近战武器,有的是还在鞘中的弯刀,有的是狼牙棒、斧头,他还见到一支头上带钩的长枪,总而言之兵器很杂并不统一,更搞笑的是,有名骑兵手里拿着根套索。
20匹战马中的一半跟在骑兵的后面,这些马看起来并不高大雄壮,也许就是以负重耐劳易养出名的蒙古马。七名骑兵居然会有二十匹马,比起传说中的单人双马似乎有了点,难道是一人三马?
任何军队都会派出侦察,这些骑兵应该也不会例外。段卓又将视线向骑兵的周围移了移,果然在半月湖的山上,林中有鸟雀扑腾,树木移动,隐约可见人影闪动,估计散落在周围的多半是他们的斥候,大概明义没有看到--这就不能怪明义了,他哪有特使大人这么专业。
段卓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这些未着重甲的骑兵更注重的只是速度,也许是轻骑兵,多半用于侦察、掩护,或者只在这种针对村落的作战中,作为尖刀进行肃敌以及跟踪追击的任务。
从石头寨于刘家村,段卓是走过一遍的,这里山路崎岖,这些鞑子们居然还能骑马至此,这不得不让段卓怀疑,要么是他们骑术真的很牛,要么就是牵马而至,快到目的地时,再上马耀武扬威。
哈哈,果然排场很重要。
后面跟着的不是数十名,而是百来名步兵,当先一人乍一看有点眼熟,却是前几天段卓在石头寨外见过的,莫非这就是刘家人所讲的阿兰酋长?
这些人说是兵其实有些抬举了,首先他们的纪律很差,东三个西一堆的在闲聊,完全没有行军打仗的样子,武器更是五花八门,大多左手持了块粗糙的木板冒充或者貌似盾牌,至于弓刀剑梭镖木枪,则不一而足,以标枪居多,也有少数几个拿着类似柴刀之类的家伙,更有甚者,扛着把锄头就过来了--这是要来种田挖土的吗?让段卓哑然失笑。
如果不是这些人看起来面凶貌不善,带点悍勇模样,否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正思索间,双子瀑那头似乎有人指指点点。
队伍打前的是鞑子的一名牌子头,此刻的他正鼻孔朝天的对马边一人盛气凌人的问了句:“王三刀,那可是刘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