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28年,春。
一开春,陈济就开始忙——派去秦国的两队人一起回来了,带回来的牛马要进栏,马上就要春耕,还要分拨。秦国来的舟师船匠要安置,同时还要去选地方,建船场、备料……
一来每个人就都发了一沓公票和一张图形并茂、印刷精美的价目表,告诉他们家里要用的东西,公票都可以“买”到,这公票就是俸禄了。
价目表是薛离大超市的价目表,薛离交给负责安置的官员免费派送时,官员还大赞少君仁厚:有这张表,新来的秦人买卖时就不会吃亏了云云。引得薛离大笑——做广告都做成了德政。
经过一个冬天的试运行,不仅政府用公票代替祿米,各工坊也都发公票作为薪水了。逐渐的,不光薛离的超市、粮油店、食肆接受公票,现在各卿大夫家、城里各商家都接受公票了,算是推行开了。
下一步就是印刷一张图形并茂的收购用价目表了。下乡去收购农副产品用。要收购的农产品和副产品,都画成图,对应的价格也画成一串大小面值的小票图样。到时候各处张贴、派发。统一收购价。
收购成功的话,那就是公票在国内的发行,算是初步成功了。
******
到春耕的时候,薛侯要上雒了。
出发之前一个月,薛侯就把薛离带在身边观政,出发之时更是反复叮嘱薛离,国政有执政处理,薛离只管听汇报就好,轻易别更动。至于刑狱,更要宽仁。肉刑一旦施加,伤害就改不回来了,一定要慎重,如果疑问,可以拖到薛侯回来再说。
因为卫武坚持,为了薛侯安全,要薛侯带一个师随扈。公室侍卫旅,只留了少数军官带领新编的公室侍卫旅,老侍卫旅几乎全部带走,又从新编的常备军,抽训练最好的,总共组了四个旅。
为免与别国不同,仍是着皮甲。全套藤甲、弓、弩都包裹后,装在车上。还每人两箙箭的标准配置外,额外每人配了五十支箭,装箱随车。用于搜索侦查的骑兵,更是一人三马。可算是武装到了牙齿。
纪舒已经提前出发,出发时除了把贡物带走,额外还拉了许多,去提前交际王室重臣和大王左右了。卫武派了一个旅随行保护。
纪舒有个任务,就是去王都购买店面,安排食肆、粮油店、超市。没错,要把公票推行到王都。等薛侯到达时,店面开业运行。
然后薛侯又叮嘱司寇,将乡兵组织起来,平时治安缉盗,战时预警,把军队解放出来,专心训练。这件事薛侯来不及做了,让司寇把队伍建设起来。
又叮嘱众卿各司职守,然后告庙辞行,一通仪式之后,最后与众妻妾、儿子告别,上车出发。
******
薛离很快发现,监国不是个好差事。
首先,大殿昏暗。窗户自然是没有玻璃的,就是一张竹席披着,要打开时向上挑起,用杆子支起来。现在是春天,竹席挑起来就太冷了。于是薛离就让纸坊做了些厚纸糊窗户——亮了些。
然后是竹简问题。薛国虽是小国,但是每天报告的竹简也用用车拉。看一天下来,薛离胳膊都肿了。于是薛离又下令,雕版印刷标准格式的公文纸,和铅笔一起下发,随附标点格式凡例(要求横写),要求用标点。
很快薛离又发现了问题:废话开始多了。原来竹简刻字麻烦,公文都是直接谈事情,没有马屁废话。用上铅笔之后,发现写字是如此令人愉悦,一个个文采飞扬,下笔万言——前面九千言是马屁或废话。只好请蒙洽下令,不许说废话,直接说事。总算是把歪风刹住了。
既然从竹简时代进入办公时代,薛离以众卿尤其是蒙师的身体健康为由,让木作陆续制作了办公桌、办公椅、书柜、桌面烛台、笔筒、笔刀、装订打孔器成套配发,引得好评如潮。干脆就各级政府全部配备了。
后来发现各家家里也有巨大需求,薛离干脆列入公序(技校)内容,让各家自己派子弟学习后开工坊制作。于是家具行业诞生了。
又因为薛侯不在,有些事情蒙洽还是要会议,于是薛离在偏殿专门布置了一个扇形的大会议厅。中间空着薛侯的座位。薛离坐在薛侯座位稍后西侧,蒙洽坐在薛侯身后比薛离位置再靠后些东侧,前面有一矮木台,上置一小木锤,作为会议主持人。
宗伯、大史作为副议长,也与蒙洽同排上坐。其余人等,下面扇面就坐。发言时起身至薛侯座位前留出来的小空地,对着薛侯的空座位发言。
总算是坐着真正坐着了。
******
初夏时,涂果的师弟终于来了。
因为要搜集矿石和安排家里的春耕,所以才拖到现在。
涂果的师弟叫刑驷,跟涂果完全不同,是个这时代的高个儿,薛离估计有一点七五米高,跟薛侯差不多高了。
跟薛离预计的大商賈形象也不一样,根本不胖,甚至有点瘦。
见礼之后,薛离就要看看他带的矿石,一问刑驷,铁矿石在齐国境内就有。刑驷这次来得晚,不是因为矿石,而是要去挖土和砂烧砖用。薛离明白了,这是耐火砖的材料。土是一种红色的粘土,砂石要到琅琊海边的一个地方去挖。薛离马上就安排人去挖,请刑驷派手下的人带路——耐火砖的材料是多多益善,一个大炉就不知道要用多少耐火砖呢。
原来刑驷喜欢到处找矿石,长年跟着自己贩货的队伍跑,看到新矿就告诉当地领主,然后商谈当地领主开矿,他贩运。除了铜、锡、铅、铁矿,其他的矿他也有的,还有各种不知道是什么矿的石头。
薛离请他把随身带的拿出来看了看,居然有很多。薛离认出来的有石墨、萤石、雄黄、硝石,居然还有碱,难道他还跑到内蒙过?一问不是,是盐池伴生的,那大概是晋国了。
既然要先烧砖,薛离就先指定了一口窑,先给刑驷烧耐火砖。薛离心想,既然刑驷知道要用耐火砖,那也许能够炼出熟铁来?
怀着期待,安置好刑驷,关照他先烧砖砌窑,开炼的时候再叫他。
******
不等到炼铁,砌窑的时候,薛离就去看了。
炉子不大。
见刑驷先用耐火砖砌内壁,有一米厚,然后外面再砌一米的普通砖。没有蓄热室,没烟囱,上部开口,薛离失望了,温度不够,估计还是块炼铁。
开炼的时候,看刑驷用的是木炭,温度应该比煤要高。薛离又有点期待了,忐忑得很。
装炉的时候,薛离注意到,刑驷只是装了木炭和铁矿石,木炭装进去有一车,铁矿石装进去两车的样子,烧了一截陶管,接到皮囊上。薛离看到了,就建议他换成薛国现在普遍使用的风箱。
烧了一个多时辰,刑驷命令开炉,从出铁口流出来大约两百斤铁水。铸进准备好的农具铸范,冷却后,基本没有浇铸成功。少数铸成的,砸断断口一看,断口发白,还有聚集成团的杂质,灰、黑均有。果然是块炼铁和生铁。
薛离看明白了,就跟刑驷谈判了。
薛离很严肃地跟刑驷说:“刑大賈,你果然能够炼铁,虽然还是块炼铁和生铁,而且杂质多,但还可以改进。再改进下也能做农具了,也是一门手艺。如果只是在我薛国开炼坊,我薛国也需要,但这就仅仅是门生意。
余小子①要的是熟铁,就是可以锻打,可以做成兵器的铁。也可以通过冶炼铁矿石得到,但是从炼炉、配料、流程和需要的配套器械跟你的都不同。
刑大贾可以选择,一是继续改进工艺,然后自己炼生铁,开炼坊;还有一个就是给我们贩运铁矿石。这两个属于生意,薛国不会给予爵位或官职。
如果刑大贾有兴趣,专门为我薛国炼铁——直接炼出熟铁。方法我薛国可以教给你。炼得好,也可以给爵位或官职。但是这就是军国利器了,不能教给外人。刑大贾需要入籍薛国,终身不经允许不得出薛国,还要发誓保密。”
薛离给了刑驷另外一个可以封爵的选择:入籍薛国,出入自由,为薛国寻找所需要的特别矿石,比如现在发现的铁矿石、萤石、石墨矿石和耐火砖的砂、土,就可以授予一个中士的爵位,在司金那里挂一个中士的闲职,算是我薛国的贵族官员。以后每发现一种,如被采用,就给予升爵升职的奖励,直至下大夫为止。不给封地俸禄,但是这个被采用的矿石,贩运就交给刑驷生利。
刑驷想两个都要——既舍不得矿石生意,又舍不得爵位,何况直接炼出好铁,破解自己父亲的终生难题,也是诱惑难当。于是就试探着问薛离:“少君,我的嫡二子自幼跟随我,也很会找矿,如果可以,少君可否让他为薛国找矿?我加入薛国,把嫡子留在齐国看守家业。”
薛离想了想,说道:“不若这样吧,你自己呢,家大业大,光留嫡子在齐国,如果真让你留在我薛国,不再能出国,那是让你们骨肉离分,不仁。先前倒是我欠考虑了。
这次你带来的石墨、萤石、雄黄、硝石、碱我都很有用,算你献新矿石有功,你加入薛国籍,我们给你个中士的身份,好让你在齐国也过得舒服些,如何?
你的嫡二子可以留在我薛国找矿,也给他一个身份,就从下士做起。如何?
如果你有也会炼铁的庶子,倒是可以留在我薛国铸坊,先做个小管事。
以后你运矿石过来时,父子也可以见面。不过学了新的炼铁法,你就不能问他这方面的事了。这可是关系到性命的事情,不能犯错哦。
这样,也算是你为嫡二子和庶子都安排了一个好出路,就在我薛国落地生根罢。”
刑驷感激涕零,收获巨大。留了嫡二子和一个会炼铁的庶子在薛国,为他们分别置办了住所,回齐国去了。等秋天时再运矿石来,薛离要他长年运铁矿石、石墨、萤石、碱来,并要求这一次也多运点硝石(储备实验用)来。
然后薛离让人先手工做了个大的木风扇,然后翻模,另外又做了铁锅的铸模,做好了以后,让又开炉。这一次加了石灰和萤石,但是出来的依然是生铁。看来还是温度不够。炼了一炉生铁,铸了几个大的生铁风扇和大大小小的生铁锅。
薛离明白,必须把齿轮箱搞出来了。只有用齿轮箱才能提高风叶的转速。这是个精细活,目前只能靠手工慢慢修。
在此之前,还有先把卡尺搞出来。
做卡尺,即使是没有游标的卡尺,也是要挖空心思,搞人海战术。因为缺乏加工手段,只能是先用木头做木模,然后翻砂范,再用青铜浇铸后打磨,但是卡套的内壁无法打磨:没有熟铁,就没有锉刀,想用手工都没办法。最后还是用解玉的办法,绳子粘上解玉砂,极为耐心的打磨出来了。
度量衡就非常难办了,周尺一尺是二十三厘米。丈八蛇矛就是四点一四米。跟后世的一米三尺的一尺三十三厘米,相差大了,怎么才能兼顾到传统?0。69的对应关系……这个可不好弄。最后只好两行刻度做成双标来对应标注。每三点三厘米的十分之七的上面再刻寸,寸和厘米再各做自己十等分……
然后在游标上对九毫米十等分,总算是精确到了零点一毫米。
①诸侯和卿大夫的未成年儿子的谦称。也就是薛离的谦称。但是如果薛离在场,其他卿大夫的儿子就不能再跟薛离一样谦称“余小子”,而要称“某人的儿子某”,比如涂志,就要自称“涂果的儿子志”,以示不敢与诸侯子并称。王子的谦称“予小子”——从王自称“予一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