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样一来,每师就从两千五百人要扩充到四千五百人(不含役夫),兵力不足的问题就明显了。
卫武又指出,现在薛国增加了许多种货物,这才半年,收获已经是过去数年之和,而且看这个发展趋势,新货物越来越多,因为采用了机器,产量也越来越高,可以说,薛国今年过后,可以算是个富国。
一个富国,没有强力的军队,这意味着什么?
这时蒙洽补充道:“君上,虽然陈司徒很谨慎,都是往远处贩卖,但是我国跟鲁国很近,时间长了总归瞒不住,必然会引起鲁国的贪婪,会要求增加我国的征赋;而且会随着我国的富足,征赋必然会要求的越来越多,直至我国重新陷入困顿。征赋与其给鲁国,不如用于扩充我国军力。有了军力保障,我们就可以摆脱鲁国,不再做附庸。也从此解脱征赋的困顿,越来越富强。”
卫武接口道:“如此,我们需扩建国都的城墙,四境修建堡垒预警。我们现在有水泥、砖头,这些都不是问题。”
梁成表态了:“现在有了锯床,只要有木头,就有战车,有多少木头,就有多少战车。,君上如果要扩军,需要的战车,无论多少,都不是问题。同样的,弓、弩、戈、矛,也是要多少都能满足。”
纪舒这时悠悠地说了:“我们不是派了一队人往东海边去了么,应该就在最近有回报了。”
陈济一拍大腿,赞道:“好策!不管回报结果如何,让回报的人声称我们在东海边被越人袭击。如此,我们就可以要求鲁国帮我们出兵讨伐越人。鲁国如果同意,那是帮我们垦殖;鲁国如果不肯出兵,那么我们就要自己出兵,那么就无力再支付鲁国的征赋了,就此拒绝鲁国(纳征的要求)。”
蒙洽颔首,道:“如此,那就只剩下三个问题:足兵(兵器)、足固(城墙堡垒)、足士(师。武士。即怎么才有足够的武士,满足扩充到足够的军力)。”
薛侯其实早就激动得不能自抑,这时压住内心的波动,平静地逐一看过一种卿大夫,缓缓问道:“众卿意已决否?”
众人一起顿首,答道:“君上,我等意已决!千年困顿,当至此绝!”
薛侯起身,摘下玉玦掷地道:“众志成城,我意亦决!”
下令:“召齐五众①六职②六材③及大宗④,就三足(蒙洽刚提出的足兵、足固、足师)会议⑤。蒙卿主持。”转身回后帐平息内心的激动去了。
******
在派出传令兵等待的间隙,卫武又拜问薛离:“少君,童军旅所着甲,是为何物所制?武前所未见。”
蒙洽呵呵一笑,后面一句话尽露其老奸巨猾本色:“少君,前时各家女奴入宫,就是为此甲吧?”平时不声不哈,低调得常让人都不记得有这么个上卿存在,其实一切都在其掌握中。
对这么个老狐狸,薛离不敢怠慢,正容答道:“此为藤甲,山藤编织而成,一副甲一女奴二日即成。童军旅两百五十副甲,一帮妇女,不到十日即编成。”一帮卿大夫笑嘻嘻的听着。
薛离再补充道:“本为玩闹,编成后西门尉试过,防御力超过皮甲。”一帮卿大夫悚然。
卫武大惊,转头看自己身后的西门侗。
西门侗点头,回道:“防御力极佳,而且极轻,童子们着此甲后仍动作轻灵,”一种卿大夫点头,演练时都看到了,童子们动作灵活得很。“对箭矢的防护尤佳,三石弓一百步外,不透。”西门侗指指胸口部位。“戈勾拉或者摏(冲),基本无伤。”
卫武立即下令另一位旅军尉去试,示意西门侗去帮忙,然后邀请一帮卿大夫同去观看,也免得枯等。
薛离补充了一句:“圆编法比经纬编法的防护超出更多。所以圆编法的作为盾牌和护心镜,极佳。”
卫武点头,专心看测试。
那旅军尉在一百步处,先以曲弓、再以新弓,分别射头盔、胸口、腹部。然后取下观看。头盔、胸口未射透,射向胸口的甚至被弹开。腹部仅透出少许箭尖,也就是会造成皮肉伤而已。
再以戈勾、摏,虽然草人被击打得得东倒西歪,但藤甲均很难击破;必须大力啄击才能啄透。
最后发现要穿透藤甲,以矛最佳。以矛做奔刺,顺利穿透。
卫武吩咐再挂皮甲,再试两者差异。
皮甲任何一种都挡不住,都被穿透,只是稍减创口而已。
卫武大声叫好,“如此,足兵已解决矣。山藤所在多有,即便须去他国收购,亦不费事。一妇人一月若制10具,我薛国妇人上万。如此我国皆甲士矣。”
薛离赶紧指出藤甲的缺点:“此藤甲怕火箭。”
卫武命试以火箭。
果然火箭射中后,不一会,藤甲就被点着,然后猛然蹿出火头……
卫武沉吟了一会,说道:“几年内无妨。火箭射中,一般射不牢,随手即可拔去。只是怕攒射,来不及拔——不过几年内我们不用担心,除了我们要增加弓弩手,其他军队没这么多弓弩——增加弓手需要训练;弩,目前只有我们有。”
薛离想了想,也点头承认。而且薛离心说,真要有几年时间,也不怕了。要么上铁甲;要么等船队建成,挖点菱镁矿回来,分别烧点轻烧、重烧菱镁矿。染衣服不掉色,又是一种好货物。
除了船帆,还可以顺便染点“火浣布”,作为扔火里不燃的宝物献给王室,肯定能换不少东西回来。
到时候加进染料里,把藤甲刷一遍就不怕火了。
******
然后西门侗提醒卫武,注意一下童军旅的矛。并提起一柄矛,刺向还挂在草人上的皮甲,矛应声而入,如刺草一般轻松。
卫武再命提一豕(猪)⑥来,西门侗随手一刺,尽根而入。再随手一拔,轻若无物。而创口血流如注。
卫武是行家啊,眼睛发亮,连呼“利器、利器”,抢过矛来,一刺一拔,也是浑若无物的感觉。西门侗跟卫武解释:“此物少君名之曰‘四棱刺’。”
卫武表扬道:“此乃利器。刺得轻松,拔得痛快,放血也凶,一刺之后,敌手当即软倒,无力再反抗矣。”
薛离朝卫武竖起一根大拇指:专家啊。
蒙洽笑眯眯,对卫武道:“如此,足兵解决大半,也就剩下生产的问题了。”
卫武点头,“上卿,足固也已解决大半,后面主要就是建设的事情了。”
卫武顺手取了支箭在地上画了一个方,同时邀请蒙洽和众人观看,解说道:“执政,我薛国国小,越过边境就快到国都了,所以,足固,主要就是增修国都的城防。”
众人称是。蒙洽也点头。
卫武继续解释说,“边境堡垒也要修,只要是起个警戒的作用,所以在边境四角和四边中间各修一个小堡就行,战时警戒,平时防盗。”在方形的四角和每边中间各画了一个小方框,表示堡垒。
然后在中间画了一个大方框,表示国都。卫武用箭头点点堡垒,说道:“我薛国国土狭小,四边有警,各堡鸣钟即可。”在对角线与国都之间,四边与国都之间,又各划了几个小框,表示是钟楼。同时在各边的中线,原来到国都的十字大道沿线,戳了一些小点,“大道沿线的水井房,也各扩建一个钟楼,如此,瞬息之间,警讯即可到达国都。”
“这些小钟楼就安排在各里司长⑦家。我们也不必派士兵驻守,乡兵或各家的家兵即可。”
卫武画了个圆形碉楼的样子,以碉楼为角,画了个小方型,“边境的堡垒我们派驻士兵,不用多,每个堡垒驻一两(原三十人,现五十人),院内养些马,一旦有警,鸣钟示警,派出先马(骑手)向后传讯,点燃堡顶的烽燧,拉起境壕(边境本来就挖了壕沟,薛国内有三重壕沟)的吊桥,拉出軘车阻塞道路就好。然后士兵也不必出战,退入堡中固守,用弓弩杀敌就可。”
边界八堡,共派驻八个两的士兵,二个卒(五卒为一旅)。
卫武又重新画了一个四方形:“那么主要就是国都的防御。现在各国都城都是方形,”卫武用箭头指指刚画的方框,“而方阵是利攻不利守的,所以国都城墙不能再修成方形。”方阵利攻不利守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众人都点头表示赞同。
卫武对着薛离然后笑道:“我还是看了少君在工坊做得锯齿,才发现以前修城都修错了。”卫武在方框的一个边上一指,“各位请看,以前城墙四方,敌攻一点,只当我一点,其余人只能看着。”
然后画了两个放大的锯齿,一指两个三角形的锯齿,“现在,无论敌攻我哪一点,均受我三面打击,每次交手,我三倍于敌不说,敌尚需同时防御三面,哪能防得过来?攻城时,能防御住正面就算很不错了。”众人大赞。
“但是国都毕竟不是军事堡垒,不能全是三角,所以我们不妨在国都外围修建新城墙。修成这样,”卫武在方框外面画了个六边形。“现在我们的强弩已经可以射到三百步,新城墙就在原城墙外三百步左右,斜边最远不超过五百步,一旦敌人入城,只要外城墙上还有士兵,内外夹击,已经入城的敌兵,必将覆没。”
卫武又把六角形的六个顶点擦去,向外各划了两条短平行线,然后在平行线顶端上各画了一个三角形。“修城墙,还是要多修三角堡。”
“每个三角堡一个旅,应该是够了。这就要六个旅。”
蒙洽问道:“城门开在何处?”
卫武在六边形每边靠近三角堡的地方各划了一道,示意是城门。
纪舒这时疑问道:“开了六个门?防御起来不是更困难么?而且似乎都不是开在中间?”
卫武想了想,也觉得似乎国都的门都不是在中间不好,在南北两方改到了中间,然后在北门那条边向外画了一个长框,再把外框外面那条线的中间擦去一段,用一个向外凸的三角连通,在这个外框的东西两个短边各划了一条线,表示是门。
“先不说两头都是军堡,是不是能攻破门,即使攻破了,也会挤在这里。”卫武指着他刚画的,从北门外延出去外围带了一个三角堡的长框,“在这个三角堡也驻一个旅,到时候内外夹击,想偷门……”卫武一声狞笑。
“南北两面这么造,是为了大门开在中间,作为主要进出的大门。大门进出都要先拐个直角,平常进出不受影响,但是如果是军队,挤在这么狭窄的地方……”卫武又是一声狞笑。
蒙洽:“如此,南北门又要个增加一个旅。”
卫武点头道:“不止,其余各边的开门,一般情况下不用,作战时作为出兵口。”
卫武又在侧边的外面各画了一个三角堡,底边与城墙平行,中间又形成狭长条。“每个门的进出都要拐个弯,想要攻门,就要承受内外夹击。”指着多出来的四个三角堡,“最好也是每个堡一个旅,实在不行,就把城内匀两个旅出去,保证外围的都是常备军。城内到时兵力不足,可以给国人甚至奴隶授兵⑧。国都防御,怎么也少不了八个旅。”
蒙洽点头:“如此防御,可算是固若金汤。城墙就按如此设计吧。”看看众人都不反对,“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足师了。”
卫武点头,“我们有现成的砖石和水泥,先修六边顶端的这六个堡,今年冬天就能完成;“卫武只保留六边顶端的六个堡,其他的都擦去。
“然后明年夏收后,把六堡用城墙连接起来,然后把各堡的内堡墙一扒,新城墙就算修出模样了。”卫武把六个堡之间划线连起来,把各堡在城内的那面墙擦去。
“到明年冬闲,再增修各边的三角堡。一年半修成雏形,然后逐年加高,用三至五年全部建成。”卫武再画各边城墙外的三角堡。
“只是防守的话,看来我们就需要将近两个师的常备军,现在全国才一个师——还不都是常备军。”卫武挠头了。
①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为五官,典司五众。这是重臣,近似理解为政治局常委吧。
②司土、司木、司水、司革、司器、司货为六府,典司六职。近似理解为财政部加资源部吧。
③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为六工,典司六材。近似理解为工部吧。召集以上全部薛国设置的官府官员,是薛侯要全国上下齐心合力的意思。
④大宰、大宗、大使、大祝、大士、大卜为六大,典司六典。蒙洽为上卿,在薛国就是执政(总理),也就是大宰。大宗就是宗伯,虽是纪舒担任,这时是指要召集公室的同族耆老来会议,以求公室也同心。
⑤薛侯此时只提了大宗(史官是大史,一般都在薛侯身边的),(前面把百官都召齐了,似乎也应该也把六大召齐)但是薛侯不提祝、卜,是既然心意已决,不问鬼神的意思。
⑥测试武器锋利的方法,“试以犬豕”。至于用死尸甚至活人试刀剑锋利,名之曰“俩胴”“三胴”之类,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的。
⑦周制:五户为一轨(设轨长),十轨为一里(设司长),4里为一连(设连长),十连为一乡(设良人)。
⑧分发武器。士纳赋,武器自备。那么征集平民和奴隶作战,就需要从国库发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