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杲卿最终决定接受颜泉明的好意,全权揽下两税法必然会引来的功名与诘难。因为颜杲卿已经意识到,如今的颜家确实需要一个撑脸面的人,颜泉明的才华也注定了他不可能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自己站的越高,越能为其遮风挡雨。有子如此,夫复何求。自己再拘泥于小节,反倒是被人笑话了。
颜杲卿看到了拯救普通百姓免受苛捐杂税之苦的希望,眉头彻底舒展开来,颜泉明这些日子则是大失所望。
在来范阳的路上,颜泉明便设想过与安禄山能够见上一面。但现实告诉颜泉明,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安禄山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充任范阳、平卢节度使,虽然官衔只是正四品上,但论及实权,只有宰相等少数几个官职可以比拟。而自己呢,不过是一生徒,地位之悬殊,如同云泥之别。
在范阳停驻了一个多月,颜泉明也只远远看见过安禄山一次,只是坐实了安禄山白白胖胖,头发稀疏,眼睛凹陷的样貌特点。想要求见安禄山根本没有缘由,何况,即使有缘由,每日想要求见安禄山的县令、县尉、主簿不可计数,又怎么轮得到自己。
颜泉明也算看开了,正所谓美人望不见,逢面徒奈何。自己见到了安禄山又能如何,是慷慨激昂一番便能让安禄山诚惶诚恐,发誓忠诚于大唐还是义正言辞苦口婆心一番便能打消安禄山尚未完全燃起的野心?!答案是都不能。安禄山不是好骗的三岁孩子,颜泉明也不是言出法随的圣人。
且随他去吧,若能见面,总有见面的机缘。颜泉明很深信,若干年后,两人见面的时候必然已是不死不休的敌人。而自己一直所做的努力,只是为了在战场之上的相遇。
当然,这一个多月,颜泉明也不是没有任何一点收获。在范阳这苦寒之地打磨身体,颜泉明的身子愈来愈好,并开始钻研剑道。闲暇之余,与父亲颜杲卿品史论今,完善两税法,日子倒也过得逍遥。
颜泉明向颜杲卿建议,在隆冬时节再上书天子,在此之前,与颜真卿商议两税法之优劣,并请颜真卿为之造势。毕竟,颜真卿进士出身,金吾长史张旭又是颜真卿的师长,两人所结交的人不乏朝中的清流显贵。即使是颜家,也有族人在朝中担任左补阙的职位。
不过,颜泉明劝谏父亲莫要通过颜真卿的身份与太子搭上关系,现在时局微妙,如果与太子行事过密,必然被打上太子一系的标志。或许有利于进行试点,却绝不利于将两税法推向全国。
等到了十一月中旬,幽州已是漫天飞雪。颜泉明在颜杲卿的三番催促下,起身南下,返回故里琅琊祭扫先祖。
早在十一月上旬,颜真卿便来信说自己已经成功说服了张旭,两人将联合一些御史为两税法的推出造势。如果天子知租庸调弊端,说不定可以昭告天下令百官献言献策,即使不能,推出两税法也不会显得突兀。
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颜真卿在书信中建议颜杲卿在天宝四年的一月再上书朝廷。
颜泉明有心陪同父亲过元日,但颜杲卿总觉得颜家自从在京兆尹落脚之后,便少有时间回祖籍祭扫先祖,颜泉明既然已经确定要参加明年的科考,不如回琅琊祭祀先祖,行孝的同时求得先祖的保佑。
有道是父命难为,颜泉明只能与颜杲卿依依惜别,南下琅琊。不过,临行前,颜泉明将贴身小厮留下,代替自己侍奉颜杲卿,颜杲卿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颜杲卿不知道,颜泉明这番作为除了出于孝道,还因为不习惯有人照料自己。也或许是看了太多电视剧的关系,颜泉明总觉得出行带着随从的多半是纨绔子弟,真正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的,有哪个不是孤身一人?!快意恩仇,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方是吾辈的风采!
从范阳到琅琊有千里之遥,颜泉明抛弃了舒适的马车,改为驭马前行,仅仅花了不到半月的时间便赶到了兖州,距离琅琊所在的沂州只有百里之遥。
颜泉明进入兖州之后便直奔沙丘,在那里,有颜泉明或者说颜继德仰慕已久的诗人——号称诗仙的李白。
自从被李隆基赐金放还后,李白便离开长安,先是在洛阳初次遇到杜甫,又在梁宋一带与杜甫、高适悠游,针砭时弊,而后便返回兖州,开始求仙问道之旅。李白在沙丘定居也是有缘由,他的六叔在任城当县令,兄长在中都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县为主簿,从祖李之芳在济南任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鲁郡任都督,几个族弟如李幼成、李令问等当时也都在河南道做事。
无论是那个被贺知章称作“谪仙人”的李白,还是那个得到天子召见以为抱负即将得到施展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还是那个被杜甫笑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还是那个洒脱放荡不羁令高力士为自己去靴的李白,都太过出名。他的个性,他的才华,他的洒脱,他的骄傲,如同黑夜里的一轮明月,难以掩饰。
正因为李白太出名,所以沙丘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白的住址。可惜不赶巧,颜泉明抵达的时候,李白已经前往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按照李白的计划,怕是要到年底才能回家。
颜泉明只能留下名号,驾马先去琅琊祭祀祖先,不过,颜泉明已经下定决心,今年的元日肯定是不能与家人一起过了,自己在河南道无一至交好友,若能与李白畅聊,也不负良辰美景了。待料理了祭祖一事,自己必然折返沙丘,守候李白。
琅琊是颜氏的祖籍,如诸葛亮、王羲之等一时翘楚,故乡皆为琅琊。只不过,琅琊终归是小了些,所以自颜之推那一代起,颜家便搬到了长安,所为的,不仅仅是颜氏子孙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还有入朝为官的方便。颜氏子孙也没有辜负颜之推的良苦用心,每代子孙都有入朝为官者,而且官声极好。
不过,颜氏之人虽然远离祖籍为天子牧守百姓,但死后必然在琅琊下葬,当然,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者享受不到入祖坟的待遇。颜氏后人极多,那些没有才华或者志不在当官的便结庐守墓,祭祀先祖。
颜泉明到达琅琊后便谨言慎行,不苟言笑,先是拜见了近世族祖,禀明来意,然后便是花上十日功夫教导族弟学问,最后才是吃斋沐浴,诵读家训,祭祀先祖。所有的流程走完一遍,时间已是腊月二十三日。
期间,朝廷发生了不足为外人道哉的博弈,总之,李隆基下诏,允许天下凡从七品下以上的官员,可直接上书天子,出言献策,若经采纳,可评优晋升。
颜泉明推辞了近世族祖留他在琅琊过元日的邀请,只身匹马再赴沙丘。因为路上置办些礼物的关系,颜泉明抵达沙丘的时候,距离元日不过三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