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泉明既然从了军,是天子御封的御侮校尉,就已经有了战死沙场的觉悟。可马革裹尸听起来悲壮,让人血脉贲张,但如果可以的话,没有人愿意平白丢掉性命。
在刀剑无眼的战场上,可以保护自己免遭死亡的,永远不是财富、地位,而是手中的长枪,手中的剑戟。有雷万春、南霁云、马燧三人作伴,颜泉明又岂会不好好学习搏杀之道?!
三人当中,雷万春擅使陌刀,南霁云擅使弓箭与横刀,马燧善使马槊。陌刀是最精锐的步兵所使用的利器,马槊则是骑兵的宠儿。不过,寻常精锐骑兵所使用的马槊是硬木制成的,造价相对便宜,那些骑将们使用的马槊则为复合,需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如果不是世家出身,很难获得。
当初太子要赏赐颜泉明的时候,颜泉明对太子可没有客气,从太子武库中挑选了五条复合马槊,五柄陌刀,五柄横刀,五副两石强弓,外加五副明光铠。人手一份后,还多出一份备用。
自开国以来,面对突厥的威胁,唐军便决定走精兵路线,每名普通士兵就装备有槊/陌刀、长枪、横刀、弓、铠甲各一,箭30支,如果是精锐或者是特殊兵种如弓箭手,携带的装备更多。唐军也是古往今来仅有的弓箭装备率达到100%的军队。也正基于此,唐军对弓箭手的要求是“势如追风,目如闪电,满开弓,紧放箭”,突出的是射程和火力密度。
不过,颜泉明对自己显然有更高的要求——最起码,上马耍得了马槊,下马舞得了陌刀,百步之内,箭无虚发,横刀在手,身前三尺无敌。
寻常人想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没有三年五载是不可能的,即使达到,也只不过粗通皮毛,称不上是佼佼者。好在颜泉明在前世喜欢玩复合弓,对弓箭并不陌生,前世所学的剑术和陌刀、横刀的用法也有相通的地方,不然,颜泉明也不会下这样的决心。何况,路上的这段时间颜泉明也不盼望瞬间变成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只希望能够初窥门径,打下基础,毕竟武道一途来日方长,急不得,也强求不得。
半个月后,颜泉明一行抵达距离长安七百多里的平凉城。平凉城位于泾河上游,横跨关山,乃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作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隶属关内道的平凉城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除了盛产皮毛便是良马,颜泉明一行在此驻留便是为了购买良驹,毕竟安西太过遥远,颜泉明更清楚接下来安西爆发的几次大战唐军都是长途跋涉,一人双骑乃至三骑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在抵达平凉后,颜泉明便意识到自己失策了。虽然唐朝在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设置了四十八个马监,在河曲又设置了八个马监以容纳日益庞大的马群,国马的数量一度达到七十万六千匹,马匹很便宜,一匹马价值一匹绢,但那已经是高宗时候的事情了。
经历过突厥等族叛乱,抢劫唐马后,唐朝的马政重新起步,发展至今,国马的数量重新恢复到六十万匹之多,但价格却不可同日而语,一匹马达到了四十匹绢的价格。而现在一匹绢的价格在两百文左右,也就是说一匹马如今价值八贯。
普通战马价值8000钱,寻常母马价值4200钱,突厥敦马9000钱,高等健牛4200钱,次等健牛3200钱,波斯公骆驼14000钱,这是颜泉明很久之前打听到的价格。
考虑到现在市面上最下等的横刀也价值七百五十钱,上好的横刀则价值两千五百五十文钱,牲畜的价格绝对算不上高。但颜泉明忘了考虑时任朔方节度使兼河东节度使、摄御史大夫的王忠嗣。
按照规定,朔方节度使统七军,领六郡、三受降城,兼领关内支度营天田使、关内盐池使、检校浑部落使、押诸藩部落使及闲厩、宫苑、监牧使、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六城水运使等,管兵64700人,马4300匹。
如果是换作他人,自然不会影响到平凉城马市的价格,但王忠嗣大权在握之后,考虑到吐蕃等国骑兵强盛,对唐军的威胁极大,便在边界地区高抬马价,战马的价格飙升了一倍,像耕牛、母马的价格也有一半的涨幅,这样一来,各地胡人都争着把马卖给唐朝,王忠嗣将马尽数买下。从此胡人战马逐渐减少,而唐朝的兵马却更加强壮。
原本打算多购买几匹战马的颜泉明掂了掂钱囊,最后只挑了五匹突厥敦马,这样一来,一行四人每人都能有三匹坐骑,还有几匹马承载些货物,赶起路来,方便许多。
不过,就在颜泉明打算离开平凉城,继续赶路的时候,一队人马出现在颜泉明面前,自称是王忠嗣派遣来的使者,请颜泉明前往府衙一叙。
“王大夫什么时候到的平凉城?”颜泉明倒是没怀疑对方的身份,这个年头,敢冒朝廷大员的匪徒还没有出现,而他们身上的杀伐之气也透露了他们军人的身份。颜泉明只是好奇,朔方节度使的驻地距离平凉城有八百里之遥,王忠嗣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究竟是巧合呢还是另有所图?颜泉明可不认为自己这样的小角色值得王忠嗣召见。
明显是领头的人回答地不卑不亢,道:“属下这就不知道了,军令在身,颜校尉若无要事,还请随属下移步!”
颜泉明微微一笑,示意一旁的雷万春等人稍安勿躁,开口问道:“我的手下能和我一起去吗?”
对方犹豫一下,回道:“没有将军的命令,只能校尉一人入府,他们三人可以在府外等候。”
“那好,前面带路。”颜泉明心中隐隐有了猜想,多半是自己隐晦地向太子表示效忠加上对于稳定安西的一番说辞颇为契合王忠嗣的观念,王忠嗣从太子那里得知后,才心血来潮召见自己。
王忠嗣可谓当世第一名将,如果历史没有偏移,明年的正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宰相李林甫陷害贬官后,王忠嗣将继任其职,持节充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并兼知朔方、河东节度事。彼时,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佩四将之印,控制万里边疆,天下劲兵重镇,皆在其掌握。史称“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而四镇的兵力合计共达26.77万人之多,可以说,彼时天下安危,均系王忠嗣一人之身。做官做到这个份上,绝不是仅仅靠天子的宠信便能做到的,能力永远是一个武将立足的根基。
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大唐的柱石一般的人物,却惨死在李林甫的陷害下,如果王忠嗣未死,安禄山焉敢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