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雷万春、南霁云一直没有消息传来,颜泉明有心想在长安多等候些时日,但左盼右盼,依然没有二人的踪迹。
颜泉明倒是不太担心两人会失手,毕竟现在的杨国忠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只要能找到对方,对方绝无幸免的余地。无奈之下,颜泉明只能施行当初约定好的计划——如果七月十五日雷万春、南霁云没能返回长安,众人便在兰州也就是金城郡再聚。
而在等候的这几天,颜泉明也不是什么都没做,除了陪伴家人外,便是为太子李亨最后一次示警。毕竟,历史开始渐渐变得面目全非,头脑里的那些大事即使还会发生,具体的时间、细节也会大不相同。
比如按照原本的历史,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天子会下诏册封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次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但这个时间因为颜泉明的改变提前到了七月十四日。颜泉明只能把自己脑海中觉得依然会发生的,提前写下来,放在长安城东十里外长亭石碑下。
信中记载的东西很多,比如说李隆基会册封杨太真为贵妃,追赠其父亲杨玄琰为兵部尚书,任命其叔父杨玄珪为光禄卿,从兄杨铦为殿中少监,杨锜为驸马都尉,会将武惠妃的女儿册封为太华公主,嫁与杨锜。
比如说,陕郡太守、江淮租庸转运使韦坚会被李林甫“提拔”为刑部尚书,但他兼任的诸多职位会被杨慎矜代替,名义上韦坚升了官,实际没了实权。
比如说,安禄山想立战功,数度滋扰侵掠奚与契丹,奚与契丹会杀掉所娶的唐朝公主而反叛,不过会败于安禄山之手。
比如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将与吐蕃战于石堡城,但会被吐蕃打败。皇甫惟明不久会兼任河西节度使,只不过日后会因为和太子、韦坚等人私会被贬官,原因就在于太子李亨身边有内奸。
比如说,李林甫会设计让李适之提议开采华山的金矿,但华山乃李隆基的王气所在,李适之因此失宠。最重要的是,颜泉明肯定了,李亨会得登大宝,但安禄山也会必然反叛。
在信中,颜泉明假借李天罡的身份,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夜观天象,推演卜算得来的,自己因为泄露了太多天机命不久矣,希望李亨好自为之。
颜泉明当然知道自己这番举动会多么骇人听闻,即使袁天罡、李淳风在世的时候为人占卜也是语焉不详,像自己说得这般直白的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不过,留给颜泉明的时间不多,颜泉明可以把控的东西很少,最主要的是颜泉明从来没指望表明真实身份,指望太子李亨因此感谢自己。将自己可以说得告诉对方,对方信不信,全看天意了。颜泉明只求换个心安。
七月十六日,颜泉明上表请辞,左相、兵部尚书李适之秉承圣意,又挽留了三天。原因很简单,颜杲卿忠心为国,立下大功,多给他些时日和颜泉明诉诉衷肠,也算是一种优渥。
七月十九日,颜泉明再次上表请辞,这一次,李适之点头答应下来,允许颜泉明次日离开长安。
同一天,雷万春、南霁云风尘仆仆地赶回长安,原本打算取了行李便赶赴金城郡的二人没想到颜泉明还没有离开,三人见面,不由一阵唏嘘。
“公子,我等幸不辱命完成了公子交代的任务。”雷万春、南霁云一起抱拳,齐声说道。
望着风尘仆仆的二人,无论是布满血丝的双眼,瘦削的身形还是落满灰尘的衣服,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二人过去一段时间的辛苦,颜泉明好好打量了一番二人,眼睛有些红润,激动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虽然没有人知晓你们的功劳,但我还是代大唐的百姓向你们拜谢。”说完,颜泉明一揖到底。
“公子折煞我们了!”雷万春、南霁云连忙躲闪到一旁,如果不是为了调查颜泉明有关杨钊的说法,二人决计不会这么晚回来,也正因为颜泉明之前的预言句句属实,在二人内心深处,已经把颜泉明当成生而知之的活神仙。
马燧很是疑惑地打量着雷万春与南霁云二人,一点也不明白颜泉明为何这般作态,不过,马燧很聪明地选择了装作没看到。
颜泉明也意识到自己言多必失,平复了心情,笑着为双方作介绍。
“这位是马燧马洵美,临汝郡人氏,精通兵法,这次也要随我一起前往安西戍边。”
颜泉明先是指着身后的马燧,介绍给雷万春、南霁云,又向马燧介绍道:“这位是雷万春雷鸣空,范阳郡人,善使陌刀,这位是他的义弟南霁云,魏郡人,箭术无双,更兼通晓用兵之道。他们二人一早便决定随我效力军中,镇守边疆。”
雷万春三人连忙抱拳致意,口中言道:“久仰久仰!”
颜泉明没有再多说什么,从长安到安西都护府的治所有七千多里路,在路上,双方有充足的时间熟悉彼此,培养感情。日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自己要多多仰仗他们三人,颜泉明有足够的信心令他们归心。
七月二十日,灞陵桥旁,颜泉明的亲朋好友俱来相送,前后加起来有三十人之多。除了颜泉明的长辈,像高适、岑参、薛据、王昌龄等与颜泉明兴趣相投的人也来赠别,天子李隆基甚至派人送来壮行酒,由此可知颜家在李隆基心中的分量。
唐朝是诗的国度,有离别自然少不了诗歌,诸人所作诗歌以高适所作为最佳,诗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颜泉明没想到因为自己的缘故,这首作于天宝六年的《别董大》提前落在了自己头上,有此一诗,高适足以名扬天下。
颜泉明无以为报,悄悄对高适附耳道:“圣人爱奢华,喜自夸,上有所好下必有效,我前些时日梦见礼部官员出题,题目是《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达夫兄不如多做筹备。”
在高适愣神的功夫,颜泉明接过御酒,分与身后的雷万春、南霁云、马燧三人,慨然道:“不攻灭小勃律,我颜泉明誓不回长安!”说完,一饮而尽。
向父母磕了三个响头,又与众人抱拳致意,颜泉明头也不回地翻身上马,一路往西奔去。时年天宝四年,一段属于颜泉明的传奇,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