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泉明没想到,自己的诗词居然打动了李隆基,但细想之下,也觉得颇合情理。李隆基年轻时候便是有名的风流才子,夺得皇位后亦不改其本性,自作霓裳羽衣曲,盛行一时。再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刚刚完成京畿、都畿、山南东道三道的括户工作,褒奖自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然心念如此,但在高力士前来会场宣旨时,颜泉明还是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架势。毕竟颜泉明还只是一名士子,纵使唐朝极为开放,即使是田间老农见到皇帝也自称臣而不是草民,但此臣非彼臣,尤不可造次。
在路上被高力士教了几遍面圣的忌讳后,颜泉明登上了紫云楼,匆匆一瞥瞧见圣驾,一脸肃穆地下拜行礼,道:“臣颜泉明见过圣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瞧着一脸镇定从容的颜泉明,上下打量了一番,才淡淡地挥了挥手,道:“平身吧!”
“谢圣人!”颜泉明没有丝毫放松,一本正经地起身。
见李隆基没有开口的迹象,左相李适之主动说道:“适才圣人听闻你写望海潮,将钱塘之美写得美不胜收,可还有佳作呈于圣人?”
颜泉明顿时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虽然有心在众人面前为自己造势,为颜家造势,但还是小心翼翼地说道:“泉明才疏学浅,拙作能得圣人赏识,实乃诚惶诚恐,实不敢在圣人面前班门弄斧,卖弄学识。”
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暗叹颜家家教之严,如果换做他人,也会诚惶诚恐,但却掩饰不住面上的喜色,又或者会迫不及待献上之前的佳作,以博取自己欢心。颜泉明此般作为,进退有度,颇有其父之风啊!
李适之则有些暗自叹气,或许颜泉明在写过刚才几首诗词后,才思已经枯竭了吗?!如果是这般,自己则有些弄巧成拙了,在圣人面前反而折了面子。毕竟,是自己提议颜泉明来面圣的,哪怕自己已经瞧出圣人有这个心思,自己不过是顺势而为。
“无妨!不过是应时而作,不必过谦!”李隆基也怕颜泉明太过紧张,写不出好诗,发不出赏赐,出言安抚道。
“圣人有命,臣何敢不从,还请圣人出题。”颜泉明为了给李隆基留下深刻印象,托大说道。
李隆基这下来了十足兴趣,上一个敢在自己面前夸下如此海口的,也只有李白了,自己倒要瞧瞧,颜家这位长子是不是确有其才。
“那便以诗明志吧!”李隆基先出了一个简单的题目。
颜泉明只是略一沉吟,便脱口而出,道:“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对于晚年喜好边功的李隆基而言,为自己戍守边疆、建立功勋的臣子应该是最受欢迎,自己立志从军,万万没有错。
果然如颜泉明所料,李隆基听后展露出笑颜,却不打算轻易放过颜泉明,继续道:“还有呢?”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还有?”李隆基步步紧逼。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颜泉明回答地毫不犹豫。
见李隆基还是一脸期待,颜泉明只好继续做起了抄袭公,道:“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可有词?”李隆基终于开了口。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勃律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隆基抚掌大笑,忽然站了起来,睥睨四周,慨然道:“好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好一句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好一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朕若是多些爱卿这样的臣子,何愁吐蕃不破,何愁小勃律不灭!颜泉明,朕来问你,你可愿代朕镇守安西,抵御吐蕃入侵?”
颜泉明立即意识到这是自己一直以来寻找的机会,想不到这么快就到来,几乎是下意识地,颜泉明大声说道:“纵万死也无悔!”
“以你之才,今年进士考试名列三甲不成问题,甚至可以贵为状元,你愿意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为朕从军?”李隆基死死盯着颜泉明的神色,想要看到哪怕一丝一毫的动摇、犹豫之意。
不过,李隆基还是失望了,颜泉明心里清楚地很,在天子的赏识面前,进士也好状元也好都只是浮云,自己若是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李隆基便会认为自己之前都是在逢场作戏,纵然最后如了自己的心愿,自己也会在仕途止步。不过,深谙唐朝变乱在即的颜泉明唯一想要的便是从军,和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相比,快意恩仇的军旅才契合颜泉明的心意。
因此,颜泉明毫不犹豫地回道:“与状元相比,臣更愿意金戈铁马,为圣人收复失地,为大唐开疆万里!”
李隆基一时激动,对李林甫说道:“右相,朕记得前些日子夫蒙灵察上书说有几个镇将、戍主的名额空缺,可有此事?”
李林甫如今身兼安西大都护,一下子便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意。安西都护府治龟兹城(今新疆库车),统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管兵两万四千人。整个安西军由军,守捉城、府,镇,戍四级组成。
在镇、戍两级,按照戍卒多少又可细分,其中500人为上镇,300人为中镇,不足300人为下镇;50人为上戍,30人为中戍,不足30人为下戍。镇的长官为镇将,副手为镇副;戍的长官为戍主,副手为戍副。
听李隆基的口气,正九品下的下戍主,从八品下的中戍主是不用考虑了,颜泉明从军至少也得是正八品下的上戍主,甚至正七品下的下镇将。当然,虽然品级在那里,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安西这样的苦寒之地。就好比安西大都护是从二品的官衔,六部侍郎不过正四品上,却不会有任何一个六部侍郎愿意远离中央,前往安西任职。
李林甫眼睛一闪,脸上堆起笑容,对李隆基说道:“圣人好记性!不过,安西距离长安数千里之遥,这些空缺怕是已经被夫蒙灵察命人补上。既然颜家大郎有心为圣人出力,圣人何不命夫蒙灵察按照当时的空缺,给颜家大郎具体的职位,领兵对抗小勃律?”
李隆基心念夫蒙灵察毕竟是安西节度使,自己越过他直接具体任命有些大题小做,便笑着应道:“右相所言不错!”
“颜泉明,朕便封你为御侮校尉,检校下镇将。”李隆基做了最后的决定。
“臣谢主隆恩!”颜泉明大喜,御侮校尉是从八品上的官衔,下镇将则是妥妥的正七品下的职位,考虑到新科状元也不过是授予从八品下的职位,颜泉明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