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皋原本就年老体衰,经过刚才那凶险万分的场面,早已晕厥了过去,待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一座卧榻上,卧榻边上的侍女们正忙着用热水浸的毛巾为他拭擦额头的汗珠。
尹皋勉强支撑着坐起来,侍女们赶紧给他后背垫上厚厚的靠枕。
“这是何地?”尹皋一脸愕然地向其中一个侍女问道。
不待那侍女回答,弓着背坐在房间角落的弟子便赶忙起身迎了上来。
“老师,这是相国府。”弟子恭敬地回道。
“相国府?”尹皋一时还没有回过神来。
“是啊,这里是中山国的相国府。”弟子接下来告诉了他晕过去后发生的事情。
尹皋从弟子的叙述中得知,那日赶巧是中山国护卫王城的禁卫军每七天在王城外巡视的日子,他们在巡视中无意间听到了王城的西南方有异动,便火速赶到。本以为是北方的东胡或楼烦的人马夜里袭扰,不曾想到原来他们被狼群围攻,便救下了他们。
禁卫军本想把他们带回军帐中安顿下来歇息一晚,赶巧在回营的途中遇到了相国的轺车,相国颇感好奇,便拦了下来问了个究竟,当他看到车内的尹皋时便幽幽一笑:“此人是我在赵国的故人,不如先安顿到我府上。”禁卫军统领听到车子里晕过去的人是相国大人的旧友便心里有了数,即刻差人把尹皋等一行三人送往了相国府。
尹皋心里正在琢磨,曾几何时自己在中山国还有一位相国大人是旧相识,一时竟回忆不起来。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中大夫,别来无恙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门外传来一身爽朗的笑声。
凭着声音,尹皋已经回忆这位旧相识是何人了,房门被推开的的一瞬间,果然验证的猜测是对的。
只见门外站着一个约莫六旬年岁的男子,一身宽袍,一顶高冠,虽然穿着随和,但丝毫掩盖不住为相者的气势。那男子身子一躬,儒雅的风范让尹皋顿时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相国多礼了,初来到贵府叨扰,有失礼数。”尹皋说罢,便要从床上起身还礼,却被老乐池阻止了。
“你有恙在声,还这般多礼,是要折煞我这个小国的故旧了?”老乐池说罢又是一阵爽朗的哈哈大笑。
两人追忆往昔,聊了起来。
两人虽然只有多年前有些交情,谈不上很深,但他对老乐池早年的人生经历还是比较了解的。
老乐池不但继承了他祖父乐羊的勇猛果敢,还深得祖父的韬略,在眼下的中山国的肱骨重臣,中山桓公和继任的中山国君一直很器重他。
中山桓公姬桓是继中山文公和中山武公之后中山国再次复国的第三任国君,公元前406年,即中山武公八年,魏文侯派大将乐羊灭掉了中山国后,大肆屠戮中山王族人,姬桓的几个哥哥全部被杀。当时姬桓还不满十岁,他跟随着乳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混出王宫,在一位将军的保护下逃往齐国。后来他在齐国习文练武,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他时刻不忘亡国之耻,立志复国。
苍天不负苦心人,在齐国学的一身本领后,他于公元前379年偷偷潜回中山国的故土,暗中组织旧部,准备待羽翼丰满之时,起兵攻打魏国侵略者。公元前378年,姬桓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广招天下英豪委以重任,他听说乐羊的孙子乐池武艺高强且精通兵法,却得不到魏国的重用,一直闲居在家。他便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抛开乐池的祖父与他父亲的个人恩怨,主动登门拜访乐池。
姬桓开门便诚恳地说道:“昔日,我君父将家父烹杀,使先生蒙受丧父之痛,我代君父向先生谢罪了。”说罢便跪拜在乐池面前,姬桓接着说:“然则,我父王亦在国破家亡时被先生祖父射杀,如若我们纠葛于上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则冤冤相报无可终止。我亦幼年丧父,早年流落至齐国避难,自幼习文学武,未尝一日忘记亡国之耻,然资历浅薄,日夜盼有识之士与我戮力同心,光复我祖上中山霸业。闻先生大才,却未能平生一展所能,实属憾事,我愿与先生摒弃祖上前仇,从此坦诚相待,共图大业。”
乐池扶起姬桓,被他的真诚所打动。
“乐池不才,蒙先生厚爱,不记祖上恩怨纠葛,我定揭平生之力,誓死追随先生,任先生差遣!”乐池一时不禁感激涕零。
乐池既佩服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度量,又欣赏他的胆识,决定弃魏投奔中山。
姬桓带乐池回到旧部,旋即拜乐池为大将军,起兵攻打顾城的魏军。那时驻守在顾城的是魏国的公子魏牟,此人不通兵法,骄奢淫逸,平日里只知道吃喝玩乐,活脱脱一个声色犬马之徒,对乐池领兵来战很不以为意,丝毫没有对战争做任何准备,结果被乐池率领的中山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乐池很快攻占了顾城,魏牟见顾城已失,便带着残兵败将和家人狼狈地逃回了当时的魏国国都安邑。还有一些魏国大臣因为家人都住在顾城城内,来不及逃跑,便做了中山军的俘虏。姬桓入城后,下令释放他们,并以礼相待,恳请他们继续留在中山国为官,实在不肯留的,他便兵车护送他们离开中山国。魏国的大臣见姬桓礼贤下士,诚恳待人,多数都留了下来,只有少数亲魏的大臣带着家人回到了魏国。
姬桓占领顾城后,便宣布中山国复国,自号为中山桓公。
魏牟逃回大梁后,惶恐地对魏武侯说:“中山武公的儿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如今占据顾城反叛复国,还杀了我许多将士,请君上火速发兵征讨,以免养虎为患!”
魏武侯一听,什么?中山武公还有个儿子活着?大吃一惊,他安慰一番自己这个无能的胞弟之后,决定亲自领兵五万去攻打中山国。
不想魏武候的另外一个胞弟魏擎听说了此事,便主动请缨,他认为中山国刚刚复国,根基未稳,何须五万兵马,两万足以,于是请求亲自领兵两万前去剿灭中山叛乱。
魏武候准予了他的请求,临行前嘱咐道:“我早年便驻守在灵寿,深知中山人的秉性,中山人如同中山狼一般狡猾善战,你此去千万不可轻敌!”
魏擎傲气十足,根本没有把他哥哥的话放在心上,既不和部下分析敌情,又不派斥候前往敌方侦查,他率领两万人的部队浩浩荡荡耀武扬威般直奔中山国。结果在浍水岸边遭遇乐池早已埋伏好的中山军,魏擎大败而归,两万人的队伍被打的溃不成军,丢盔弃甲,逃回魏国时不足两千。
魏擎垂头丧气地逃回大梁,向魏武候诉说中山军如何如何的厉害,乐池是如何如何的神勇,如果不是他跑的快,早就成了中山桓公的俘虏。魏武候听后大怒,本想自己亲自统军出征,却赶巧秦国突然派兵入侵魏国,便只好放弃进攻中山国的打算,调兵全力迎战秦国。
中山军两次击败强大的魏武卒后声威大震,顾城附近各城邑的中山族人纷纷报名参军,中山军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了数万人。
从此,中山国在姬桓的治理下复兴起来,可是却成了赵国的心腹之患。
公元前376年(中山桓公二年),赵敬候乘中山桓公复国根基未稳,出兵入侵中山,占领了灵寿、番吾等数座城邑。中山桓公还是派大将乐池领兵迎战赵军,双方大战于房子,结果赵军打败,赵军不得不铩羽而归,第二年,赵敬候再次亲自领兵攻打中山国的中人城。中人城位于顾城的西南,两地相距只有一百多里,如果让赵国拿下中人城,便对中山国形成了大半个包围圈,中山国也就成了赵国的国中之国,随时都有可能被吃掉的可能,因此此战关乎刚刚复国的中山国的生死存亡。
姬桓亲自率军两万救援中人城,另派乐池领一万出度都截断赵军的退路,两军夹击,赵军腹背受敌,被中山军打的大败,伤亡数千人。赵敬候在将士们的拼死保护下才冒险突破中山军的围攻,逃回了赵国邯郸,赵敬候回国后,因惊恐过度染整了重疾,从此病不起,两年后,赵敬候病亡,他的儿子赵种即位,史称赵成侯。
赵成侯深知当时的中山国捷报频传,军民士气高涨,赵国一时还没有实力吞下这块肥肉,只好先退一步,主动与中山桓公议和休战。姬桓也想借此机会休养生息,整军备战,以防魏、赵两国再来进犯,便答应了成侯的议和。
姬桓深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只有增强军事实力才能在魏、赵的夹缝中求存。因此他一面动员国内的富商捐钱捐物,筹集军费扩张军队,强化边防力量;一方面命乐池亲自督导全军的实战训练,准备伺机进攻赵国,夺回失去的土地和城邑。
一年后的春天,中山桓公派使臣前往赵国国都邯郸面见赵成侯,要求赵国归还侵占的中山国土地和城邑,赵成侯很生气,说那些土地原本就是赵国的,赵国只是收回自己的领地,根本不存在侵占一说,断然拒绝了中山国使者的要求。
使者回报姬桓,说赵种不肯归还中山国的土地和城邑,姬桓听后冷笑道:“我就知道他不会归还的,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先礼后兵而已,赵国不肯归还我们土地和城邑,我们就有理由出兵夺回失地,这叫师出有名。”
两天后,姬桓便随即封乐池为帅,领兵两万进攻赵国。
赵成侯没想到刚刚议和休战不到一年中山国居然敢出兵进犯赵国,认为姬桓也太自不量力了,一个刚刚复国的弹丸小国居然敢出兵挑衅源出三晋的赵国,简直是以卵击石。既然要打,赵种奉陪到底,于是他便派将军赵辉率军两万迎战,同时命令北山边境各城驻军严加防守,以防中山军偷袭。
此时的中山军早已今非昔比,在乐池的操练下,他们训练有素,不但精通车战和阵战,而且还有一支精通马上作战的骑兵,两军对阵,赵国军队接连败北,中山军连获大捷,把赵军打的丢盔弃甲,伤亡惨重。乐池乘胜追击,不到半年便收复了被赵国侵占的灵寿、番吾、房子、鄗邑等十余座城池,一直把赵国人赶回到本国境内。
赵城侯这才领略到中山军的威力,只好命令边防各城加强防守,不要轻易与中山军对战。
中山国自复国以来,接连战胜了强大的魏国和赵国两个诸侯大国,使天下诸侯都为之刮目相看,中山国再次成为北方仅次于七大诸侯的二流诸侯强国,一年后的春天,中山桓公因乐池伐赵有功,拜他为相,兼任大将军一职。乐池一时集中山国的军政大权于一身,地位极为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