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乐池被秦国国相后,次日,便命人将孙儿乐毅从国宾驿馆接到了国相府中。作为开府国相,他深知秦国目前遇到的困境,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行自己提出的治国方略,方可让秦国大出于天下。国事繁忙,他一时也无法顾忌到乐毅的日常生活安排,便暂时放任了乐毅一段时间。
老嬴虔那日在殿上的一席话提醒了老乐池,身为百官之首的国相他必须对秦国的军械物资、国库钱粮、人丁赋税、盐铁商贾、州郡吏员等尽快的熟悉起来。老乐池在中山国国为相时尚且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眼下接手秦国相位,治理的是一个庞大的西部帝国,他只有更加勤勉才行。相比较而言,中山国不过是一个方圆不过五百里,战车不过数千的“千乘之国”,它和秦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秦国十几个州郡,任何一个州郡都比中山国要大的多,秦国的战车以万计,是中山国的十倍有余。
大国的国君一般都只会崇尚“治大国如烹小鲜”,山东六国,很多国君都喜欢当甩手掌柜,自己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王宫过的相当惬意,把国政全部交由丞相、令尹、相国等国相职能的大臣打理,把这些开府丞相累的撑不起腰来。秦王嬴驷虽然不像山东六国的那些国君一般,但历来国君坐堂,丞相理政是正道,所以偌大的秦国辟地千里,很多国事政务都基本是丞相处置的。
日暮时分,老乐池用过晚膳后,便一头钻进书房。他吩咐几名少庶子整理出秦国当下的政务事宜,把哪些公文需要赶紧处置,哪些公文可以暂缓时日的分类开来。结果一整理,还真有不少政务要处理,毕竟秦国的相位空置了三年之久,即使嬴驷是一个勤勉的国君,也不可能把原本属于国相的政务全部揽下来,多多少少还是会遗留一些政务没有及时处置,三年积累下来,数量就庞大了。
几名少庶子从掌灯时分进的书房,整理完浩瀚的国府政务案宗书简已是三更时分,眼见几位少庶子都很困乏,老乐池便让他们回房歇息去了。待他们离开后,老乐池沉沉的打了一个哈欠,看着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他只好强打起精神,再次埋头批阅,直到他实在撑不住了,才缓缓离开书房,这时候已经是五鼓时分了。
几日下来,总算是初显成效,那些积压的公文大多都已批阅,交由主书送往各个署衙下达州郡。尽管樗里疾连日来多次提醒老乐池注意身体,不要过分操劳,把一些小事交给中庶子打理,但老乐池每次都一笑置之,他总以身体还健旺中庶子还没有完全熟悉政务为由搪塞过去了。
此前,老乐池对秦国还算比较了解,可自打他主持国政后,方觉他对秦国的过往史诗和政治沿革都只是略通皮毛而已。所以这几日老乐池改掉了他以往每日要午休的习惯,利用午休时间钻研秦国的国史典籍,发觉大有收获。秦国史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个部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原来,西周开国后,定都镐京周王室统治着大大小小七十多个诸侯国,在周王朝的“西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和王室养马的部落,这个部落便是秦人始祖的雏形。西陲,即是西方边陲的统称,秦人在商王朝时活动的西陲便是阴山以西与渭水中游地区。后来岐山以西的周氏诸侯兴起,周兴商亡,秦人被迫一路向西迁徙,进入荒凉干旱的黄土高原,随着周王朝边境的拓展,秦人与居住在比他们更西边的戎、狄等游牧部落多有争端。
在殷商和西周两个朝代,秦人一直处于受中原王朝奴役的地位,他们被驱赶到西北边区,那里荒山野岭,之前从来没有人烟,老秦人筚路蓝缕,虽然愤懑,但也无可奈何。再到后来,秦人与西边的戎、狄等游牧部落相互来往,成了一个半农半牧的神奇部落。
到了西周中期,周孝王为了巩固对西北边区的统治,就设法联系已经久被欺凌的秦人,把秦地(崤山以西)封给了秦人的首领非子(秦非),并让他继续以嬴氏世袭,从此,非子这一族的秦人便号称“嬴秦”,“秦”成了他部落的名称。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秦人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周王室的重视。周王室的国都经常受到来自西方大戎族和北方的白狄族等游牧名族的入侵,就经常命令秦人与之作战,在多次战争的磨砺下,秦人变得骁勇善战,所以多有战功,后来被周王室分为“大夫”。
四百五十多年前,随着周王室的式微,戎人攻入周王朝的国都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即位后将国都东迁至洛邑(洛阳)。所谓“东迁”实则被戎狄等部落追赶着向东逃亡,养马人的秦人一路出兵护送,才让周平王顺利抵达洛邑。因护驾有功,周平王封秦人当时首领嬴开为秦襄公,赐予他公爵,并将周王朝早年的封地丰、岐一并赐予秦襄公。至此,秦人终于久经磨难正式立国,国号秦,史称秦国。
秦国建国后,先后经历九代国君的惕励奋进,到秦穆公时达到全盛,秦穆公是继齐桓公国后的第二位春秋时期的天下霸主。秦穆公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为相,对内主修德政,教化国人,对外征战列国,收复西戎,拓土千里,号令诸侯。
老乐池很是钦佩秦穆公的慧眼识珠,那便是他任用大贤百里奚。
百里奚原是虞国人,早年贫穷困顿,很晚才娶到到媳妇,夫妇生了一个儿子孟明视,一家人过的清贫,倒也其乐融融,百里奚胸怀大志,常以姜尚自比,虞国国君,昏庸无道,他有治国之才抱负却得不到施展。晋献公“假途灭虢”后,也顺势把虞国给灭了,百里奚和虞国国君被俘虏到晋国。后来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被当做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国。他以此为耻,便从秦国逃到了楚国,楚人把他当做奸细给帮了起来。一经审问,楚人得知百里奚原来是虞国人,亡国后出来逃难的,便让他养牛,就这样百里奚成了一个牛倌。不过他才智超群,养的牛比一般人养的牛都要壮,楚人都称他为“看牛大王”,就连楚王都知道他的名号,后来楚人又叫他去养马,他照样把马养的比一般人要好,所以在坊间有了名气。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的本事后,断定让百里奚养牛喂马实在是大材小用,于是用五羖羊皮将他从楚国赎回。百里奚回到秦国后,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牢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开始时,百里奚百般推辞,后来被秦穆公的诚意感动,两人谈论国事数日,秦穆公对百里奚的才智十分赏识,于是拜他为相,授以国政。
百里奚在秦国主政期间,劳作的时候不乘车马,酷热的夏日走在路上,身为相国竟不用随从撑伞盖遮阳,出行也不用甲兵护卫,以身作则,深得百姓爱戴。
老乐池每每读到这些关于百里奚的文史典籍时无不痛哭流涕,他联想到自己,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照理来说他可以安安稳稳的在中山国过完余下不多的后半世,可是一想到他大父乐羊的赫赫功绩,他便再也按耐不住心中涌动的雄心壮志。他多么想像他大父那样青史留名,所以当樗里疾出访中山国想请他出山时,他内心是激动的。纵然他已经一把年纪了,但是他还是想趁着留下的时光,在秦国建立一番功业。
他毫不担心自己年迈,在他看来,辅助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的大贤姜尚八十有余才在渭水边遇周文王,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也是晚年得志,百里奚在被秦穆公赎回秦国是也是白发苍苍,自己和这些千古名臣相比,他总感觉有一丝丝莫名的相似。
老乐池原以为遇到当年中山桓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世事难料,中山桓公过世之后,他多么希望继位的中山成公,不,如今已经称王的中山成王,能继承他公父的遗志,开疆拓土,在列国争雄中渐渐崭露头角,摆脱一个疆域狭小,兵少将寡的二流强国的困境。可是二十几年下来,他已经对姬成不抱有任何幻想了,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和中山桓公艰难复国的中山国被邻近的燕国或是赵国吞并,每每想到这里他无不痛心疾首。
这次千里迢迢来到西陲秦国,他决定利用出任秦国国相的机遇,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辅助国君,一统中原,成就他千古名臣。
连日来,秦王嬴驷对老乐池处置国政利索干净,为国事日夜操劳而赞赏有嘉,并将他作为满朝文武的楷模,老乐池倍感欣慰。
秦国的朝野一时间焕发了新的气象,那些原本担心相位一直空缺有伤国体的国人、士子、大小官吏等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他们做事一改之前的浮躁,变得稳重起来,这样一来,整个秦国仿佛实力日进千里,山东六国的国君个个开始诚惶诚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