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骤停后,下半夜恢复了宁静,在家老料理稳妥一通府中大小事务后,老乐池还不忘向乐康叮嘱一番,才缓缓离去。
乐康再次来到妻子卧榻边,亲自服侍妻子喝下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羹。这对老夫老妻虽然已经迈入中年,但感情一直很好,二十几年如一日,恩爱如初。
“夫人好生歇息,孩儿就交由府上的仆人们照料便是了。”乐康望着脸色依然苍白的妻子,不由得心疼不已。
“不妨事,喝完一碗羊肉羹,感觉好多了。”妻子笑道,她心头忽然想起请他夫君给婴儿起名一事,便朝绿衣侍女吩咐道:“把小少主抱过来吧。”刚刚经历生产的折磨,在断断续续嚎叫几个时辰之后,她的嗓音有些沙哑。
侍女把包裹严实的小少主抱到妻子的卧榻边来,妻子掀开被褥,把小少主放在身边偎依着,生怕把他冻着了。中山国地处燕赵之间,这里气候偏冷,立秋过后天气转凉,而后不久便进入漫长而阴寒的冬季,室内虽然临时架起了炭火,可是后半夜依然凉飕飕的。
“夫君,给小儿赐名吧。”妻子盯着已经熟睡的婴儿,尽管依然疲惫,她还是回忆起刚才想起的这一事。
古人取名很有讲究,他们取名的目的在于“明世系,别种族,辨婚姻”,姓氏的起源在原始社会,姓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称号;氏则由于人口繁衍,原来的部落为了互相区别表示自己的特性,就为自己的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同的称号。简而言之,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氏则是父系社会的产物。从夏、商到西周春秋,眼下的战国早已衍变成封建的父系社会氏族,所以这时的人们早已摒弃了姓,而用氏作为名字的开头,而那时人口相对稀少,所以绝大人都是一个字的单名,加上前面的氏,这样的称呼亦足以成为一个单独的称呼了。
以乐氏为例,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初期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衎,属于以先祖的字为氏。有确切记载的是宋微子之后,戴公生公子衎,字乐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在春秋时期,乐氏的第一个显赫人物是宋国的大司马乐喜。大司马掌兵,乐喜能征惯战,在春秋五霸之一的宋戴公领导宋国称霸中原中功勋卓著,乐氏由此而名满天下。后来宋国衰落,乐氏族人便迁徙到了晋国,在晋国世家大族魏氏的领地做了“国人”,耕稼谋生,这一支一直流传至乐池的祖父乐羊。
乐康轻捋两鬓有些斑白的髯须,思忖有顷,缓缓道:“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如就叫毅儿吧,希望他刚毅节烈,致果强断。”
“好,就叫毅儿。”妻子应声道。
乐康把这个婴儿取名乐毅,其实还有自己更深层的思量。毅者,兵器也,老乐池笃笃的铁杖便是他取名“毅”字的灵感由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战国乱世,兵器成了直接解决各国利益争端的唯一利器,它质地坚硬,沉重而冰冷,毫无感情,却是一个国家维系生存,甚至依仗它称王称霸的物质条件,也是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直接凭证。乐康虽出身名门望族,可是一直身体不大好,在中山国任的也是文职,不能像他父兄一般驰骋沙场一直是他人生的一大憾事,给儿子取名乐毅正是把自己的希冀全部都寄托在这个刚刚降生的男婴身上。
煌煌灯光下,妻子向他讲述了她昨天夜里做的一个颇为奇怪的梦。
她梦见一位老妪从她家府门经过,她左手杵着龙头拐杖,右手挽着一个竹篮,篮子里有一条通体红色,鳞片闪着金光的鱼。那老妪说从远方自这里经过,要在府上讨杯茶喝,心地善良的她没有多想便邀那老妪来到府上的庭院坐下,待饮罢茶水,那老妪便将篮子里的鱼送给了她,她开始推脱不受,那老妪悠悠道:“此鱼名曰鲸鲵,乃太古神物,既是上天赐予你的,何故不受?”最后拗不过那老妪便收下了那条鱼。待她送走那老妪之后自感颇为蹊跷,便去邻居街坊打听那老妪究竟是何人,不想一白发苍苍的老叟告诉她:“你肯定不知晓此人,此人却认得你,何故?她正是你祖上的太婆乐羊的妻子。”须臾,她便从梦中醒来。
乐康听后一怔,他曾听父亲提起过这位贤良淑德的曾祖母。
听说她本是东周人士,是洛阳王畿一位家道中落的女子,王畿没落后,她随父母举家迁到了安邑,嫁给乐羊后,任劳任怨,常常在生活和学业上给予很大帮助。某日,乐羊在路上拾到一块金饼,价值不菲。突获意外之财,乐羊格外激动,兴冲冲地回到家,打算与妻子一同分享。知道金饼从何而来后,乐羊妻子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她劝诫丈夫道:“我听说有志之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之人不受嗟来之食,更何况以他人遗失的钱财来谋利,难道不怕玷污自己的品德吗?”乐羊听到这话后十分惭愧,立即将金子放回野外,并决定外出求学,以提升自己的修养。
一年后,乐羊突然回到家中,妻子问他为何回家。乐羊不以为然地答道:“独居异乡太久,想念家人而已。”妻子沉默了一会儿,随即拿起剪刀走向织机,指着织布说道:“这块布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一线地积累,才达到一寸,再由寸慢慢积累成丈匹。现在若是割断它,先前所织的部分也就全部废弃了。求学正如织布一般,半途而废就是虚度光阴,最终只会一事无成。”乐羊深感于妻子的苦心,再次离家求学,七年内再未归家。
乐羊外出学习的日子里,妻子既要赡养婆婆,又要资助远方的丈夫,生活更为艰难。但人穷志不短,虽家中窘迫,乐羊妻子却依旧保有高洁的德行。某次,邻居饲养的鸡误入乐羊子家的园子,婆婆捉住后宰杀,烹熟后端上了餐桌。面对难得的美味,乐羊妻子不但不肯食用,反倒默默垂泪。婆婆问她为何伤心,她答道:“为家贫而感伤,不能饮食齐备,竟要靠吃别人家的肉过活。”婆婆听后羞愧不已,也不再吃桌上的肉了。
乐羊终不负妻子所望,七年后学有所成,求学归来。他熟读兵书,通晓军事,便决定从军立功。那时候正赶上魏文侯魏斯任用吴起开疆拓土,征战列国。乐羊从一名魏武卒做起,凭借自己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十年后一跃成为和吴起平起平坐的上将军。
魏文侯十七年,即公元前408年,中山武公姬窟发兵进犯魏国,魏国相国翟璜在魏文侯面前极力举荐乐羊出征迎敌,虽然翟璜之子翟靖曾被乐羊的长子乐舒在大战中斩杀,但翟璜深知乐羊的人品,不计他和乐羊的的个人恩怨,仍然力保乐羊担任主帅出兵讨伐中山国。
就在这一年,魏文侯拜乐羊为主帅,西门豹为先锋,率兵五万,绕过赵国,攻伐中山国。中山武公派鼓须率军进行顽强抵御,战争异常惨烈。
乐羊出兵后,中山武公自知敌强我弱,几战下来,中山军被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只得退据王城内坚守。当时乐羊的长子乐舒在中山军中任职,姬窟胁迫乐舒三请其父,请求他延缓攻城,在国家利益面前乐羊忍痛拒接了乐舒的请求。他对派来的使者冷冷道:“父子,私情也。邦国,公器也。为将者,岂能以私情之生死,乱公器之进退?”被逼上绝路的姬窟将乐羊的长子乐舒绑在城头,以他儿子的性命来要挟乐羊退兵,乐羊还是不受胁迫,不惜子亡阵前,亲自率军攻城。姬窟又恼又怒,便下令将乐舒烹杀,将他剁成肉泥,还煮成肉羹派特使用木匣子送往魏国军营。乐羊先是一惊,几乎要悲痛的晕过去,可是过了一会,他还是强撑着以惊人的定力扶在主帅案上端起肉羹一饮而尽,特使本以为乐羊受此刺激定会扰乱神智,而后动摇军心,不想眼前的一幕让他肝胆俱裂,当场瘁死了过去。
最终,历时三年,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乐羊破鼓须大军于灵寿秋山。
魏文侯为赏赐乐羊伐中山国有功,同时为加强对中山国的治理,封乐羊为灵寿君,镇守中山国。于是乐羊举家从安邑迁往灵寿封地,成了灵寿人。乐羊死后葬于灵寿封地,他的子孙受他的封荫,成了灵寿的贵族。
倏忽之间,几十年过去了,乐氏一门子孙繁衍,人丁昌盛,在贵族中算得上名门望族,在中山国出将入相者十有八九,成为仅次于中山国王室姬氏一门的大族。乐康的父亲乐池就是乐羊的孙子,此人是中山国的两朝元老,中山桓公的托孤重臣,他与司马賙共同辅佐中山桓公之子姬成即后来的中山成公二十年,硬是将一个夹在燕赵咽喉控制疆域不过方圆五百里的千乘之国打造乘战国七雄下的“战国第八雄”。
夫妻俩在烛光下一边攀谈,一边不时凑过头去看看熟睡的婴儿,待乐康走出偏室时,东方既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