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
离乡周氏两里外,一片被砍伐干净的小山丘之上,无数低矮的木土房坐落其上,约三千流民聚集于此。
时值三秋,秋风已然萧瑟,开始散发着淡淡凉意。
“狗娘养的,怎么粮食越来越稀少!”一个身高八尺由于的粗壮汉子排队打到施舍的稀粥大怒。
这粗壮汉子声如其人,也是一样浑厚有力,巨大的声音传遍整个安静排着队的队伍。
“嚷嚷个啥?有你吃的就不错了,就你也想吃好的?你以为你是周氏大老爷,天天大鱼大肉?”施粥棚后,一个五大三粗的妇人丝毫不惧粗壮大汉,同样大声讥讽训斥。
随后双方愈演愈烈,似乎有打起来的架势,直到巡逻治安的兵士乡勇赶到,才震退二人。
人群中。
“唉!我昨天去县衙上工听说了,刘县君几乎散光了了家财,可粮食还是越来越少,大伙都忍忍吧!县君也没法了!”一个消瘦汉子见到人群躁动,便高声劝道。
“这我等也知晓,刘县君的确是好人,我从阳关过来,就是听说刘县君爱民如子,也知道县君现在自己都一天一顿,可是那些****的周氏有数万石的粮秣,不仅自己不给,还不卖给县君大人,我等实在是恨啊!!”
顿时,哀声一片。
自此,第二天、第三天粮食越来越少越来越稀,流民怨气逐渐变得大了起来。
直到第四天夜里。
一间矮房子中挤着七八个汉子,这时,门忽然被推开了。
“走,陈哥召集咋们有话说。”
一时间,类似各种事件在流民营地中不断发生,两刻钟就聚集了数百人。
“陈哥,这大冷天的,什么事啊?”
“是啊,李兄弟,你们召集这么多人是干啥?”……
一时间一大群人都议论纷纷。
他们这一系列的举动惊醒了不少人,陆陆续续有人跑来观望。
“大伙,这日子没法过了,我得到消息,明天就只有一顿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得断粮了。”
“啊!怎么会这样!”
“可恨!我今日听说其它几个地儿还不止如此,像杜氏程氏,多多少少还接济一点,就是那周氏可恨!!”
“是啊!****的,我昨天路过还看到周氏养了几条黑狗都在吃肉骨头……”
“狗娘养的,某就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你们敢不敢跟某干上一次!!”
说这话的人正是三天前差点和施粥妇人打起来的粗壮大汉。
“干!左右是个死!”一个人率先出声。
不到三秒,又有一人发声,之后应承之声络绎不绝,就连不少在房间中观望的青年汉子也走了出来。
“好!抄家伙!”
他们这群人正是刘诞安排修路挖渠的,不少人手中都有铁锹、锸、六爪犁等工具。
一时间瞬间便聚集了千人……
同一时刻,县城刘诞府中,正在房间挑灯夜读的刘诞看着窗外夜色,轻轻对着身侧趴在案上快要睡着的丫丫道:“丫丫,你知我大汉为何能够威震蛮夷数百年么?”
“不……不知道!”丫丫擦了擦嘴角的口水,迷迷糊糊的坐直身子摇晃着小脑袋。
“呵呵,困了?”
“嗯!”
“去睡吧!”
“喔!”丫丫一听刘诞开口让她去睡,立即露出喜色,连忙对着刘诞行了个礼,就跑了。
看着丫丫离去,刘诞望了望窗外的明月,自言自语叹道:“那是因为我大汉民风雄壮啊!”
随后,刘诞拿起毛笔,在书简上写了一行势大力沉的草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段出自老子第七十四章,本意是提醒管理者要善待人民,不可滥杀无辜。同样,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民众看轻生死的风气。
如今汉末民风同样继承了春秋时期的民风,百姓各个彪悍之极。
如张角,谋划数年就能聚众几十万,这不光是汉朝腐败,也有大汉强悍的民风缘故。
还有刘诞手下的数百青年轻侠,皆是轻身重义之人,悍不畏死,由此可管中窥豹。
然而可惜的是宋末,元宋崖山之战,十万余最有勇气的汉人军民与国殉葬,汉人第一次被异族统治,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几近断层,从此之后中华悍勇更是不存,以至于元灭亡之后的明朝才不足三百年,便又一次被覆灭在异族铁蹄之下。
作为后世人,刘诞每思及此,心中就悲痛万分。因为在他心中,崖山之战比之五胡乱华还要来的残酷。以至于他一直想将大汉这种尚武风气延续,可是他的力量太小,明白只有登顶巅峰、问鼎天下或者如同孔孟那般超凡入圣,才能对后世起到一定作用。
前者为皇,按照华夏传统,每代改朝换代的高祖皇帝都是定制国家延续方向的人,他们都会参考历代皇朝,从而定制方向。
后者意义更加深远,影响更强,但是难度太高太高,甚至只有达到超越孔子的程度,才可获得后世的研习尊崇,这比争霸天下成为皇者更难百倍。
精力智慧有限的刘诞对于前者心中都没谱,何况后者。
所以,刘诞想到了一个取巧的法子。
争霸方面,他做好打算,就算失败,也要在改变大势。
他作为一只搅动历史的蝴蝶,但想要改变大势,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力量。
只有力量越强,才会更好的拨动历史。
所以,争霸称皇是他的最终目的,可若自己称霸失败,一定要让某人尽早一统天下。
在刘诞心中‘某人’的最好选择无疑就是曹操。
他之所以如此选择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国之中,唯有曹操最具雄才大略。
后世鲁迅就曾言:‘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华夏第一任主席对其也是推崇备至。
就这些方面来说,蜀汉刘备,东吴孙权都无法比拟。
至于成圣方面,他没有天赋,但是他同样可以取巧,比如选择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发展方向最有力的学派加以推广。
毫无疑问,儒家是最好的,但他并不推崇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孔子圣人之名当之无愧,可他的思想中过于美好,或者说有些理想化。
这一点,作为后圣的荀子却不同,他的思想更加现实化,在强调礼仪道德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戒作用,是很好的人选。
最重要的是荀子的起点非常高,和孔子的儒学地位只差一步。
这样一来,刘诞实施起来的难度也相交低一些。
直到有朝一日将荀子捧到与孔子一般的地步,然后以荀子学说继承人的身份‘完善’一些观点进去。
如,民风不可弱之类的,就可能尽量影响后世皇朝要重视尚武的风气。
不过想要完成这一点,就必须有偌大的名声,所以他从八岁起,在研读荀子作品及思想时,用后世各种经验,花大力气增加自己的名气,以求在生命终结之前获取一些成就。
这,便是刘诞来到汉末最终极的目标,也是身为汉人最无法忘怀的东西。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刘诞看着天空的明月似乎渐渐染上了一层红雾,不禁轻叹。
这世间人性本恶,所谓善良只是伪装罢了。
刘诞亦是如此。
但他这是以恶制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后悔,他的叹息,只是为远处那些死去的流民而已。
至于离乡周氏——该死!其他为虎作伥者一样该死!!
现在,刘诞逐渐体会不是帝王无情,而是帝王必须无情!
不过,帝王无情的结果就是鲜血横流。
所以现在的周氏门庭便是一片血色,厮杀怒吼进行,无数流民身首异处。
“破开了,大伙杀啊,杀光这群狗娘养的!!”为首六七个身手矫健的青中年汉子高声呼喝,瞬间将周氏门客斩杀数人,打开了一个口子,然后迅速推进,站住脚跟,让后方大波流民冲杀进来。
周氏后堂。
“都三刻钟了,为什么那吴正那个混账还不来!!”周犁大怒。
他并非傻子,知道流民有暴乱的可能,之前也一直反对刘诞将流民聚集在周氏附近,可是刘诞却以一视同仁的理由拒绝了。
为此,他便常给掌管了差不多有两百号人乡勇的东池亭长吴正送些礼,同时也给刘诞送了些粮食,以求官方庇护。
毕竟他一直以来也都没有得罪刘诞,也就没有想刘诞会害他。
“父亲,如今不能指望吴正啊,我等还是赶紧从离河乘船先躲过这一劫吧!”一位年约三十许的发福男子听到前院喊杀声,赶紧催促道。
离河是颍水的一条小分支,宽约十余米,可直通颍水。
而周氏的邬堡便是建设在离河岸边,还特意设了一个私人小码头,常年有一艘小楼船停泊,就是为了逃命之用。
“可这三万余石粮秣怎么办?难道就任由那群贱民取拿?”周犁脸上阴翳焦虑闪烁不定。
“父亲,你怎如此糊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我等先暂避一时,些许粮秣怎比得身家性命重要!”发福男子焦急的劝解道。
“可恨!!就依你!”周犁也感到前院厮杀声越来越盛,心中也有些怕了。
于是这父子二人就赶紧吩咐仆人收拾细软,然后去内间的隐秘库房取了最为值钱的金银珠宝,搬上楼船。
一刻钟后,楼船上。
“地窖那些……”周犁看到重要的财务与地契都拿了,不由低声在他长子耳边低语。
“打开机关,埋了!”发福男子明白那些女童不能见光。
周犁眼中冷光一闪,重重点头。
他现在到了船上,心思也变得清明了许多,明白他们周氏虽然名声不好,甚至有流言传出,但是那些都没有证据。
而这一次流民攻入,总是要离开的,他周氏的秘密很可能曝光,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尾巴剪个干净。
得到周犁肯定,发福男子当即跑下楼船,前往只有他父子二人知道的地窖跑去……
然而,他们没有看到了是,一个藏匿于黑暗角落的身影在看到发福男子的行踪之后,悄悄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