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您看,前面就是柳河乡了!”
站在石桥上,李世景顺着秦狗指的方向望去,不远处的山脚下,果真能看到一排排的小房子。
“那我们过去吧!”
“大人,要不先让小的前去通知他们一下?”
见李世景点头了,秦狗一甩马鞭,飞快的朝着柳河乡跑去。
过了柳家桥,道路就变窄了些,两旁还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水田。田间,不少百姓正在辛勤劳作,有的勾着腰熟练的插秧苗;有的坐在田埂上挽着裤脚准备下水;还有的健步如飞,在窄小的田埂间担着箩筐自由穿梭。不远处,还有一群孩童正手舞着树枝,在这纵横交错的田埂上打闹嬉戏,时常因为碍了大人们的事儿,还会引来一阵责骂。
很久没看到这么淳朴的田园风光了,这让李世景不经意间回想起自己孩童时代。不也是这样么!大人们在田里辛勤劳作,自己与小伙伴们就在一旁嬉戏玩耍。如果有哪个小孩儿不小心弄坏了庄稼,定会遭到大人们的驱逐与责骂。玩疯了,跑累了,等到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总会听到各自父母呼唤的自己回家的声音。然后小伙伴们就会约定好明天集合的地点,紧接着一哄而散,各自随着大人们回家去。真是一个无忧无虑,值得人回味的童真时代啊!
每每想起这个时光,李世景就觉得比吃了蜜还甜,甜得嘴角也露出收不住的笑容。
“少爷!”在周安眼里,这是极其平常的景象,所以他无法懂得李世景此刻的心情。见秦狗带人从村子里迎出来了,周安连忙打断了李世景的回忆:“少爷,柳河乡的乡正带人迎过来了。”
李世景留恋的多看一眼,才扭过头回周安的话:“那我们赶紧走吧!”
“草民柳河乡乡正谭木林拜见县大老爷!”还隔着有一段距离,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就带着几个不比他小多少的老人齐齐给李世景跪拜道。
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来这一套!李世景急忙跳下马,快步上前将老人们扶起来:“老人家这可使不得,您们行如此大礼,我怎受得起!大家赶紧起来吧!”
“受得起,受得起!”谭木林虽然看着一大把年纪了,不过精神头还是很不错,瞧着挺高兴的,嘿嘿的笑着说道:“大老爷可是我们的父母官,怎会受不起呢!”
“老林头,别在那儿墨迹了,赶紧把大老爷请回屋坐坐吧。”一个老头站出来插话道:“难得大老爷肯来咱们柳河乡,可别把人怠慢了!”
“对对对,老甲说得对。”谭木林赶紧给李世景带路:“大老爷这边请!”
“老人家,您也别大老爷大老爷的叫了。”李世景微笑的说道:“您瞧我这年纪,恐怕跟您孙子差不多吧,所以大家还是叫我小李吧。我姓李,木子李的李!”
“这哪成。”甲老头站出来反倒道:“称呼岂是能乱叫的,这不是坏了规矩,乱了尊卑么。”
“就是就是,这个可乱不得!”其他老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这下反倒弄得李世景有些尴尬了,喃喃笑了两声:“既然这样就随几位老人家高兴吧!”
“没想到大老爷真是年少有为,看着年纪轻轻的就坐上了七品父母之位,真是让人羡慕啊!”谭木林好生羡慕的说道:“不像我家的那几个没用的草包,成天只知道瞎搞蛋儿一点出息也没有。”
“可不是。待会儿我也得把家里的几个孙儿叫来瞧瞧,瞧瞧咱们大老爷跟他们差不多大,怎就这么有出息呢!”
“老高,你也别废那劲了。”一个姓吴老头开口道:“咱大老爷可是天上的文曲星再世。你说,就我们几个祖坟都没埋正的苦哈哈能和人比吗?”
“老吴说的是,比不了,比不了!”高老头居然还一脸信服的点头称是。
几个老头儿一路上话还挺多的,你一句我一句说个没完。李世景看着挺有意思的,也不插话,就默默的一路跟着一路看。
柳河乡看来真不富,李世景瞧着这些房子基本上全是泥墙青瓦的土房子,完全没看到有一家是用砖建的。更有甚者,他还瞧见了山腰处几间茅草建的茅草屋。
“大老爷到了,赶紧里边请。”
将李世景领进自家院子,谭老头就迫不及待的朝里屋喊道:“老婆子,快点把茶沏上,县老爷来了!”
“来了来了。”一个老妇人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兴奋的走出来,将李世景一行人瞧了个遍,“民妇徐氏拜见大老爷!”也不知道她认没认出李世景这个县老爷来,反正过来就拜。
“大娘客气了!”李世景赶紧上前将她扶起来。
见李世景文质彬彬又这么客气,完全没有官老爷的架子,徐老太不敢相信的一个劲给谭老头递眼色。
徐氏一个妇道人家,谭老头哪会理她,一把将她拉开,急忙让李世景屋里请。
可李世景考虑到人太多进屋不方便,于是就婉拒了,笑着说道:“今天天气不错,就在院子里坐坐好了。”
“这也好,我那屋太小了,外面宽敞!”看来谭老头也不是个客套的人,随后又指挥徐氏去准备中午的伙食:“老婆子,赶紧去准备饭食,中午把那两只老母鸡宰了,再将剩下的那块腊肉也煮了,弄好点,可别亏待了大老爷。”
“咱家那两只老母鸡可还在下蛋呢,就这么杀了怪可惜的!”徐氏小声的嘀咕道。
谭老头一听就马下脸来:“让你去你就去,废什么话!”
见老头子发飚了,徐氏也不敢做声,只好气鼓鼓的往屋里走,不过看样子是真有些舍不得。
见此,李世景急忙把徐氏拦住:“大娘别去麻烦了,我这儿带了些米面肉食,就劳烦你拿去弄一弄。”本来这是李世景按后世的惯例,给孤寡老人准备的慰问礼。这会儿见徐大娘心疼的样子,也就决定拿出来吃了算了。
这话可把大家给听呆住了,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县老爷下来微服私访自带肉食的!
“大老爷您这是……?”谭老头完全摸不准李世景到底是啥意识,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
看着大家狐疑的表情,李世景笑着解释道:“昨天我刚上任的时候,就听说咱们这里前些日子发了水灾,所以今天就下来看看。同时想到大家恐怕日子也不好过,我怎能再给大家添麻烦呢,也就自带了些肉食下来。”随后李世景又吩咐人将东西取过来。
本来谭老头还想装大方把两只鸡宰了的,不过最终被李世景给劝住了。
“大爷,我这次来就是想调查一下,看咱们这里受灾情况严不严重。”李世景认真的问道。
一听李世景问起正事儿,谭老头与其他几个老头也严肃起来。
“要说我们乡倒是没受到多大的灾。”谭老头想了想说道:“好像就马大头家遭得惨些,他们家那两亩水田因为挨着柳家河近,所以发大水的时候全让河水给淹。前几日天河水退了,结果到田里一看,秧苗全没了,可把他们家气惨了!”
“那他们补种了没有呢?”李世景又问道。
“昨天我还瞧见那个马大头带着他的媳妇在整秧田,看样子是准备重新播种了!”那个姓高的老头儿接道。
“他们现在播种还来得及吗?”李世景问。
“哪会来不及,顶多也就晚个十来天的样子,不会碍事的。”提起农经,在座的这些老头儿可是个顶个的好手。
“对了,我还听说马大头前天向三元里的李财主借好几十斤粮食呢!”吴老头八卦了一下。
“借粮食?”让李世景颇感意外,这个时代还时兴借粮食的?
“他家粮食不够吃吗?还要借粮食的!”李世景好奇的问道。
“何止他们一家。”谭老头苦楚的说道:“照我看,全县除了那几个地主大户外,恐怕没有哪家农户家中粮食是够吃的。”
“这怎么会!”谭老头的话再次刷新了李世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可思议的问道:“那你们是怎么拖过来的呢?”
“还能怎么拖。”这次答话的却是另一个姓刘的老头,刘老头儿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哎,我们这儿还流行着这么个民谣,不知大老爷听没听说过。”
说着便唱了起来:“少吃饭,多喝汤,饭不够,野菜扛,野菜没了黄泥汤!”
“不是可以借粮吗?大家可以去借粮吃啊!”李世景的情绪开始变得有些激动,因为他对这种印象太深刻了。在他的记忆力,从小就听父亲讲述过他们在那个动荡的十年里所经历的每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吃野菜、啃树皮什么的太平常不过。黄泥巴咎着野菜一起蒸着吃,那玩意儿特挨饿!这是李世景对父亲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没想到,如今他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
“大老爷,借债还钱天公地道!”吴老头不屑的鄙视着李世景,仿佛在讽刺他饱汉不知饿汉饥。“借了粮食是要还的!而且……”
“而且这些个地主大户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等吴老头说完,谭老头又抢了过去,说道:“向他们借东西是要收利息的。”
“还有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