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和楚共王的去世,使得中原各国又开始有了新的想法,重新陷入了混乱的格局。尤其是晋国的统治力开始明显下降,而夹在晋楚两大国之间的诸侯被摆弄的民不聊生。最终在宋国人的斡旋之下,晋楚两国的执政坐在了一起,发表晋楚停战协议,两国弭兵,晋楚将近百年的争霸终于结束。)
从前面讲述的故事来看,凡是有中原霸主去世,一般都有那么几个立场不坚定的国家要劈腿。例如齐桓公一去世,郑国就跑到楚国来拜码头;楚庄王一去世,鲁国就跑去找晋国联盟;这一次晋悼公一去世,劈腿的竟然是一个大国:齐国。
也不知道当时的齐国国君齐灵公从哪里做出的判断,觉得人家晋国新任国君晋平公不如他爹晋悼公能干。于是在晋平公即位后组织的第一次会盟大会上,受到邀请的齐灵公不但自己不去,还派卿大夫高厚去捣乱,然后又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自己的邻居,也是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晋平公实在看不惯了齐灵公的伎俩,于公元前555年,派出中军主帅荀偃率领大军讨伐齐国。齐国欺负鲁国还可以,打晋国还是有点吃力,于是被荀偃的大军打到了家门口。而齐灵公也是个没本事却喜欢惹事的人,欺负鲁国的本事在勇猛的晋国人面前一点都没了,只知道一路逃跑,甚至逃到临淄之后,还想继续逃。齐国大臣和他的儿子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国君也不能这么怂啊,好歹也坚守一下国都吧。最终齐国人民坚壁清野,死守临淄,晋国军队洗劫一番而去,甚至连临淄的大门都给拆了。但是荀偃却在班师途中因病去世,没有能够重新回到晋国。
第二年,没事瞎折腾的齐灵公就去世了。之所以被后人起了“灵”这么个恶谥,是因为齐灵公确实没办多少好事情。最搞笑的是自己的老妈跟齐国大臣有一腿,还被大臣国佐告发并处分了******那位情夫,最终老妈发飙逼着齐灵公治人家的罪。而国佐也是齐国大家族,不是好惹的,最终还引发了齐国一场内乱。还好这一切的乱局都随着齐灵公的去世而逐渐消失,因为他儿子,新即位的齐庄公还是心如明镜的,也知道晋国强大惹不起。于是齐庄公一即位就跑去承认晋国的霸主地位,并且乖乖的跟晋国结盟。
如果说齐庄公是个怕惹事的人,那我们就太误会人家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现在服个软叫晋平公一声大哥,齐庄公心里面可在算计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个亏找回。正巧此时晋国也摊上了内乱,原因是栾厌死了以后,自己的媳妇和儿子栾盈(亲娘俩)闹矛盾还弄的挺大,正好被看他们栾家不爽的士匄和士鞅父子抓住机会栽赃陷害,栾氏被灭族。只有栾盈逃走,并且辗转来到了齐国。此时齐国就有很多声音反对收留栾盈这个火药桶,包括后面提到的几位大臣,例如弑君的崔杼(zhu),朝廷重臣田须无,以及后来的名相晏婴(那是还是小青年)等,但是齐庄公不但收留了栾盈,还暗中将栾盈送到了栾氏的发迹之地,晋国心腹要地曲沃。栾盈利用自己在曲沃的势力发动叛乱,讨伐士鞅,可是最终功亏一篑,兵败被杀。此时齐庄公利用晋国兵力被栾盈牵制的机会,在公元前550年直接发兵攻打晋国,为自己那窝囊的老爹报仇出气。齐国虽然在之前鞍之战中被晋国打得满地找牙,国君险些当了俘虏,又在几年前被晋军拆了家门,但是东方大国本身底子就厚实。这次齐国在对方忙着平内乱的时候单挑晋国,发挥了极强的战斗力,竟然一口气打到了晋国的都城。此时士鞅已经带队解决了栾盈,立刻回兵救援,同时鲁国也帮着晋国牵扯齐国。齐庄公军队则是粮食也吃完了,气也出了,于是撤兵回国。
晋国称霸中原几十年,只有打人家的份,哪里受过这种气啊。于是晋平公扭头就拉上小兄弟们会盟,凑齐了十二国军队讨伐齐国,这次的目标就不是拆大门这么简单,起码也要把临淄给拆了。齐庄公这下害怕了,赶快到南边搬救兵,因为楚康王即位后还没啥动静呢。楚康王可从来没说过自己放弃中原,接到齐国救援书后,立刻出兵攻打郑国(又是倒霉的郑国,真不知道郑国日子是怎么过的)。而晋国联军由于赶上了雨季,瓢泼大雨严重影响了晋国联军的进程,加上楚国来掺和了,那就不去齐国了,先去到郑国把楚国人解决了。齐庄公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没过两年就在一次国内政变中被崔杼干掉了,这里我们后面会提到。而晋国联军和郑国一起,在战场上与楚康王的部队对峙。晋国联军派出两位勇士和郑国的驾驶员一起致师,还真把楚国给唬住了。楚康王一看没有获胜的把握,也就撤兵回国了。
看这意思大伙打打闹闹也不会有啥结果,晋国不可能一次性干掉楚国,东边的齐国两面三刀,西部的秦国也是经常骚扰晋国,郑国虽然当了晋国的小弟但却要天天保护着他们。南边的楚国更没有灭掉晋国的实力,不但丢失了郑国这个通往中原的门户,后方还多了个逐渐强大的对手吴国。而夹在晋楚两大国之间的其他诸侯国们,郑国咱就不说了,大伙都不容易,还有宋国,曹国,卫国,鲁国等等,也在晋楚争霸中受够了气,也受足了罪。说实话,大伙都累了,也都不想打了,接下来就是看谁能拉下脸皮提出和谈了。
第一个跟晋国握手言和的,竟然是从崤之战就开始成为世仇的西方强国秦国,而且这次是玩真的了。公元前549年,秦晋两国高层领导就开始对和平和停战问题展开对话,秦国的公子鍼(zhen)和晋国的韩起还互相进行了国事访问。公元前547年,秦国公子鍼再次访问晋国,还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此时晋国和楚国之间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和谈条件,因为新任楚国令尹是屈建,而晋国中军主帅则是赵氏孤儿赵武,这两个人是好朋友。跟这两个人都很熟悉的,还有一个宋国大臣向戍,于是向戍就开始牵线搭桥,倡导大伙一起弭兵休战。其他诸侯国一看有戏,于是大家就开始齐心协力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让晋楚两国开始和谈。
虽然在最后的谈判之前,大家还多多少少有点小动作。比如楚康王就在许国的死皮赖脸的要求下,象征性的攻打了一下郑国,郑国也知道大家快和平了,于是忍气吞声死守不出,最后也没多大损失。但这些可以说是黎明前最后一朵乌云了。公元前546年,宋国人向戍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终于跟中原四大国齐,秦,晋,楚达成一致,在宋国进行弭兵会盟。虽然各国首脑没有参加,但是几个大国都是派出了可以全权代表国君的掌权派人物,晋国赵武,楚国屈建等人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屈建本来跟向戍提议,这次会盟的主题是晋楚各自的盟国要向对方觐见,从而建立一个晋楚两国共同领导的国际新秩序。向戍争取赵武的意见时,赵武平衡了齐国和秦国的需求与感受,让齐,秦,晋,楚四个大国平等对待,也给足了齐国和秦国的面子。正式会盟之前,几个大国就弭兵内容基本达成一致,就剩下面对面的盟约仪式了。
可是这几家打了上百年的仗,而且每次都拼的你死我活,这仗哪里是说不打就不打的?所以等到大家都到了宋国的时候,各自心里的不安开始涌上心头。先是晋国人听说楚国人想趁机干掉赵武,所以随行的荀盈就特别提醒赵武多加防范,赵武倒是想得开,反正这里离家近,要是打起来就跑呗。此时楚国人也忧心忡忡,他们建议大伙把铠甲穿在里面,以防不测。而其他的小诸侯们也各自在打自己的算盘,鲁国就一直嘱咐自己的谈判代表,一定要让自己地位低一点,因为这样可以少交点保护费,以前交给晋国一家就够了,现在要交给四个大国,这笔开支可不小啊。
到了会盟的那一天,楚国和晋国又吵起来了,只是为了个先后顺序问题。因为歃血为盟的时候,一般是盟主先做,所以谁先歃血谁一般就是盟主。晋国人说晋国一直是中原霸主,所以要晋国人先;楚国人说不能每次都让你们晋国人先来,这样岂不是表示我们楚国地位比你们低。晋国大夫叔向对赵武说:“别跟他们争了,我们以德服人,顺序不重要,而且在这种会盟中小国家还是要做一些事情的,这次歃血我们就让楚国这个小国家先做吧。”赵武也没有反对,于是屈建就首先代表楚国歃血。会盟结束后,****公以东道主身份请晋楚两国使节吃饭,这一次大家就把上宾的位子让给了赵武,屈建也没有反对。大家一人让一步,互相给个面子就完了。
就这样,从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到公元前546年弭兵会盟,晋楚两国86年的对抗终于落下帷幕。这次由向戍发起,屈建和赵武主导的弭兵运动,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最为成功的外交活动。晋楚两大军事集团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到了谈判桌前,为结束对抗,谋求和平做出对话。在此后的四十年里,晋楚两国没有再发生正面的军事冲突,而中原各国也难得的获得了四十年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五年之后,晋楚两国以及一些中原的诸侯国又在虢地会盟,重温弭兵运动的中心思想和会议精神。此时晋国的头把交椅虽然还是赵武的,但这位赵氏孤儿操劳一生之后也逐渐老去,而楚国的楚康王则在公元前544年去世,令尹也换成了楚康王的弟弟王子围。虽然在虢之盟晋楚两国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王子围的飞扬跋扈已经展现出他的不臣之心,而鲁国也因为会盟之后还攻打邻国险些遭致楚国的惩罚,但是弭兵运动中双方达成的停战协定依然奏效,大国之间的敌意基本解除,春秋中后期的中原局势进入一个相对稳定阶段。
但是,我们在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知道:如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当国外的威胁基本消除,许多国家也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矛盾的交点就开始从外部战争转移到内部斗争中来。晋楚两国弭兵宣告着两大军事集团战争的结束,然而各个国家内部士大夫阶级的内部斗争却是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