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鄢陵之战晋国小胜楚国,但是楚国实力并没有削弱,而晋厉公则因为晋国的内乱而被弑杀。那么今后的国际局势将作何发展,夹杂在晋楚争霸之间的其他诸侯又要承受什么样的痛苦?晋国新任国君晋悼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为什么我们说他是最后的中原霸主,他又是如何复制晋文公的辉煌,在春秋中期称霸中原的呢?)
栾书和荀偃干掉了晋厉公后,他们物色到的新任君主叫孙周(不是姓孙,而是姓姬),也就是我们即将提到的晋悼公。栾书相中了这位国君,其一是因为其聪明伶俐,其二,我想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这孩子才十四岁,好控制嘛。
但是别看晋悼公年龄不大,心眼可不小。公元前573年,荀林父的侄子荀罃(ying)和士会的儿子士鲂(fang)带着孙周小朋友来到晋国都城。当晋悼公见到栾书这些老油条跪拜迎接新君的时候,他一上来就挑破了窗户纸:“你们是来迎接我的吧,看来上天果然眷顾我呀。不过呢,如果你们让我做君主,但不听我发号施令,那这个君主也没啥意义了。所以咱们丑话说在头里,你们让我做国君,就要听我的命令,不得马虎。如果你们不听,我现在就回老家,这个晋国国君你们爱找谁找谁。”大伙一看,面面相觑,但是都到这份上了,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如果这只是开胃菜,那么晋悼公接下来的三板斧可以说砍得有声有色。第一板,砍掉奸邪小人,明确治国方略。在除掉了晋厉公晚期那些为非作歹帮着晋厉公胡作非为的小人之后,晋悼公颁布了他的治国九条。一,布施百姓;二,免除拖欠税收;三,拨乱反正;四,救济灾民;五,禁止奢侈浪费;六,调低赋税额度;七,以德治国;八,艰苦朴素;九,以粮为纲。看了这九条,说实话,要说是管仲提出来的还可以理解,但是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的,那么可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了。
第二板,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晋悼公一上来就撤销了栾书的中军元帅这个军政一把手职务,摆在桌面上的理由是栾老爷子岁数大了,该退休回家抱孙子去了。实际原因不用猜也知道,还不知道你这个老东西让我当国君啥意思,不就是觉得我孙周年纪小好控制,这下让你回家歇着去,看你怎么折腾。然后启用五朝老臣,老师稳重的韩厥同志做中军主帅,不过后来韩老爷子是真的老了跑不动了,几年后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荀罃。同时晋悼公重用魏相,魏頡(jie),栾厌,赵武,韩无忌等人,调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晋军八卿)。晋悼公还明确了军队的具体分工,让晋国重新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板,抵抗楚国,争取郑国。不,等等,这不是三板斧,而是晋悼公的大砍刀。虽然这位小哥从一上台就开始拿着小片刀招呼楚共王,但是我们先提一下晋悼公做的另外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公元前569年,正当晋悼公在晋国把自己的治国良策忙活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咱们前面多次提到的周朝人民的老朋友,却没人喜欢的老邻居,少数民族山戎来了。但是他们这次不是来抢东西,而是来送东西的。人家看到这次晋悼公这个小孩子上任以后晋国蒸蒸日上,就派人来送礼,顺便交个朋友。晋悼公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词是尊王攘夷,就跟自己的司马魏绛(jiang)说:“这时候山戎来送礼,国内肯定没有防备,要不咱灭了他算了。”魏绛拐弯抹角的说了半天,在晋悼公彻底晕圈之前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伐戎不如和戎。这个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超前卫的概念最终被晋悼公采纳,不但壮大了晋国的势力,还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并且在第二年,晋悼公日夜想念的战略盟友,楚国背后的坚决捅刀子者,吴国国君寿梦就来觐见了晋悼公。当然,如果魏绛同学知道他这句“和戎”在上千年后变成了对少数民族的妥协,他老人家可是百口莫辩了。
忙活完了国内的事情,晋悼公也该干点那个年代的国际警察,也是中原大国该干的事情了,那就是跟楚国争夺中原霸权。虽说春秋无义战,但是那个年代的诸侯们毕竟还是征服为主,而不是消灭人家。所以晋楚之间很少发生直接的互相侵犯领土的问题,而他们的争夺对象,呵呵,回答正确,中原墙头草,风箱小老鼠,郑国。
前面说到,郑国经过了N+1轮的摇摆之后,再次投靠了楚国,并且在楚国授意下攻打宋国,引起了鄢陵之战。虽然楚国铩羽而归,楚共王也变成了独眼龙,但是小兄弟郑国目前还是靠谱的。公元前573年,抱着人家楚国为了救自己结果死伤惨重,还搭上国君一只眼的感恩之心,郑国再一次攻打宋国,楚国令尹公子婴齐也带兵前来助阵。晋悼公第一次运用了呼唤神龙的法令,召唤来中原那些小国家联盟,南下救宋。此时的楚国还没有完全在鄢陵之战恢复过来,公子婴齐看到晋联军杀了过来,扭头跑回家了。
两年后,折腾了一辈子,在晋楚两国之间摇摆了几十年的郑成公终于解脱了,去世对他来说未必是件坏事。虽然不知道他死后如何跟老祖宗郑庄公交代工作,但是人家去世之前还是最后交代了一件事。他告诉托孤重臣公子騑(fei):“人家楚共王为了帮咱,眼睛都瞎了一只,咱们不能辜负了楚国啊。”公子騑含泪答应,也忠实的执行了郑成公的遗嘱,成了坚定的亲楚派。
晋悼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得不到郑国的投靠,就不能称霸中原。于是他们在郑国办丧事的时候发动联合****,南下伐郑。郑国在公子騑的坚持下,坚决抵抗了晋联盟的进攻。这时候鲁国人出了个让郑国人头疼的主意,那就是让联军在郑国都城新郑北部的虎牢关修筑工事,相当于在人家门口架个炮台,还住这里不走了。这下郑国没辙了,只好乖乖的派人来跟晋国和谈。可能大伙问了,为啥郑国不去找老大哥楚国帮忙呢?因为楚国也正头疼着呢,公子婴齐想一口气解决吴国这个后患,出兵伐吴,没想到被吴国打得大败,公子婴齐无脸回国,半路自杀。楚国遭受了双重打击。
现在的楚共王可以说是倒霉到喝凉水都塞牙的份上,郑国背离,伐吴战败,就连自己家门口的铁杆粉丝陈国都跑去晋国那里凑热闹。楚共王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刻声讨陈国的不忠行为。陈国国君很委屈,说不是我们不想跟你楚国好,而是你家令尹要的贿赂太多。楚共王立刻对国内的腐败问题展开调查,发现新任令尹公子壬夫跟好多楚国盟友要钱,把人家都吓跑了。于是楚共王立刻干掉了这个腐败分子,接着又用武力加王室绑架等行为把陈国弄了回来。晋悼公倒是想帮陈国,无奈人家就在楚国眼皮子底下,晋国远水解不了近渴。
解决了陈国问题,公元前565年,楚国大军又开到了郑国的土地上。郑国刚刚发生了一场内乱,亲楚派公子騑刚刚弑杀了与自己政见不和,意图投靠晋国的郑国国君郑僖公,拥立了另外一个小朋友,五岁的郑简公做国君。并且利用楚国进攻之际,公子騑力压国内的亲晋派,与楚共王结盟。晋国一看,立刻召集盟友,从新建立的根据地虎牢出发,把新郑围得水泄不通,于是郑国又被迫跟晋国签署合约。晋国人一走,楚共王又来了,于是公子騑又代表郑简公跟楚国合约。
不得不承认,郑国墙头草工夫做到这个份上,也真的够了让人无语了,可以说完全无底线啊。最后郑国人自己受不了了,于是亲晋派发动政变,杀掉亲楚派公子騑,公子发等几位执政,郑国内乱。公子发的儿子子产虽然知道父亲被杀,但是没有慌乱,而是镇定的组织郑国军民平息叛乱,并且建议新的主政公子嘉烧掉所有跟晋楚两国的盟书,平息国内的不满情绪,让郑国恢复稳定。这个时候的子产还小,我们先简单提这么几句,但是后面这位号称“春秋第一人”的子产,将为郑国甚至整个春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任何的游戏都有取胜的秘籍,关键就是看谁先找到这把胜利的钥匙。聪明的晋国人发现了一个规律,谁讨伐郑国,郑国就向着谁,但是自己走了之后他们就不认账。晋国联盟的优势在于他们分布在郑国周围,可以随时对郑国发动进攻,而楚国距离郑国相对远一些,每次劳师远征都是师老兵疲,跑一趟也累够呛。于是荀罃向晋悼公提出对楚国实施车轮战,时不时的让晋国盟友打一下郑国,等楚国出兵来救了就撤退。这样既不用跟楚国正面交锋,也可以把楚国人给耗个够呛。郑国人也在漫长的拉锯战和讨论如何保持一颗墙头草的先进性问题时发现了这一点,因为晋国说来就来,楚国疲于奔命,而且有了后方吴国的牵制,楚国实力已经开始下滑。于是郑国终于统一思想,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最终的选择。
既然明确了方向,那就自己创造机会吧。公元前562年,聪明到要主动找抽的郑国人挑衅晋国死党宋国,直接导致了晋悼公的联军再次进攻郑国,并且包围新郑。楚共王此时还是没有死心,立即派兵北上支援郑国。等到楚国到了郑国,晋联军才后撤,可是楚国刚刚撤回国,晋国联军再次攻打郑国。此时到了郑国人表决心的时候了,他们派出大夫良宵出使楚国,正式通知楚共王,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归顺晋国,除非你们楚国给我们郑国很多钱,或者武力干掉晋国,否则,我们做墙头草也累了,不跟你们玩了。代价就是良宵立刻被楚共王关了起来。与此同时,郑国的另一位使者也来到了晋悼公面前,表示愿意彻底归顺晋国。晋悼公派赵氏孤儿赵武出使新郑,跟郑简公会盟。之后,包括晋国,郑国以及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的十三个诸侯国在萧鱼进行会盟,史称萧鱼之盟。这说明郑国彻彻底底的投入了晋国的怀抱,同时也标志着晋悼公称霸中原,成为了楚庄王之后另一位中原霸主。如果拿晋悼公跟晋文公相比,晋文公在楚国横行天下时用一次城濮之战称霸中原,而晋悼公虽然磨磨蹭蹭忙活了八年才让郑国归顺,但是能够在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成功降服郑国,并且与十三诸侯同时会盟,我们也不应该说晋悼公比晋文公做得差吧。
不管如何,晋国终于彻彻底底的解决了郑国问题,那么晋悼公下一个收拾的,就是身边那个不断在背后捅刀子的秦国了。不过这一仗打的有点不痛快,因为当他喊来帮手时,各位盟友们已经有点打累了。虽然晋国联军在黄河岸边先胜一局,逼着秦国军队撤回自己境内。此时的晋国总司令已经换成了荀偃,可是他却指使不动那群各怀心思的诸侯们。幸好新投靠的郑国军队在郑国公子虿(chai)的指挥下积极响应荀偃的过黄河指令,其他诸侯军队一看不过河不行了,纷纷渡过黄河进入秦国境内。没想到秦国人有高招,直接在河水上游撒了把药,第二天联合****就歇菜了,一仗没打就出现了一半的非战斗性减员。晋国立刻派出使者谴责秦国的卑鄙行为,没想到人家秦国人直接说:“想打就来,不打滚蛋,别整些废话。”气的荀偃冲着联军喊了一句:“为我马首是瞻!”还没等诸侯们唱反调,晋国内部自己的反对意见已经来了,栾书的儿子栾厌第一个反对,说这一仗没法打,直接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家了。此时荀偃也清醒了过来,他估计是想起了邲之战中的先谷和荀林父,于是无奈的带着部队撤回了晋国。这也可以说是晋悼公一生中唯一一次干的不够漂亮的活吧。
然而,再英明的君主,也最终摆脱不了入土的命运,只不过有人大器晚成,老当益壮,而当今最强大的两位雄主的命运却都是英年早逝。公元前560年,年仅40岁的楚共王病入膏肓,临终前交代令尹公子贞:“我这一生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什么好的德行,鄢陵一战的失利还让国家蒙羞,死后能够进入宗庙陪伴先君已经知足了。至于谥号,就用‘厉’或者‘灵’吧,大家看着办。”这里稍微普及一下谥号的知识。古代人讲究盖棺定论后,用谥号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品行,不光是国君,士大夫也有谥号的。但是谥号也分好的和坏的,好的谥号例如文,武,景等等,谥法里说道“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电视剧《芈(mi)月传》中,大家说到秦武王嬴荡的谥号为“武”时,他妈还哭着说怎么用了这么差的一个谥号,然后大哭大喊。我只好说那位导演不太懂历史,谁说周武王,汉武帝,北周武帝都是不好的谥号的,“武”可是最好的谥号之一了。)但是“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这都是恶谥。楚共王去世后,大家都觉得楚共王一生基本上继承了父亲楚庄王的丰功伟绩,对内安定团结,对外除了鄢陵之战受伤战败之外,也没啥太大的错误。于是大家给他上谥号为“恭”,表示谦恭的意思,古汉语里“恭”和“共”相通,于是后人就叫他楚共王了。
两年之后,更加年轻优秀,并且年仅30岁的晋悼公也突患重病,很快也去世了。回顾晋悼公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虽然没有先祖晋文公的轰轰烈烈,但是其温文尔雅的性格,治国治军的能力都几乎是当时最优秀的。他曾经在八年之内九合诸侯,使得晋国彻底从楚国手里抢回了郑国以及中原的制霸权,并且和戎而非伐戎,通过与少数民族政权搞好关系,赢得了中原各国的支持和信任。更为重要的是,晋悼公提拔和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包括赵武,韩起,士匄等,如果晋悼公能够多活个一二十年,这批人会为他创造出更大的辉煌。只可惜晋悼公之后的晋平公没有能够合理的运用这些先王留下的人才,反而为以后的晋国内乱埋下了祸根。虽然晋悼公不在春秋五霸之中,但是他的成就并不输给他们,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历史爱好者因为晋悼公没有成为五霸之一而为他喊冤,但是人们也将晋悼公和楚庄王并称“春秋双壁”,晋悼公如果泉下有知,也应该是感到欣慰的吧。
在两位贤君的身后,楚康王和晋平公分别接过了楚国和晋国的国君之位,而他们即将书写的历史篇章却跟他们的前任截然不同,晋楚的百年争霸将在他们的手上画上一个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