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作文类
切不可浪掷光阴
【原文】
尔今年十八岁,齿已渐长淤,而学业未见其益。陈岱云姻伯之子号杏生者②,今年入学,学院批其诗冠通场。渠系戊戌二月所生盂,比尔仅长一岁,以其无父无母,家渐清贫,遂尔勤苦好学④,少年成名。尔幸托祖父余荫⑤,衣食丰适,宽然无虑,遂尔酣豢佚乐⑥,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曰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虑尔之过于佚也。
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⑦,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节录自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谕纪泽》
【注释】
①齿:指年龄。
②姻伯:由于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称为姻亲,姻亲关系中比父亲年长的人称为姻伯。号:过去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如今也泛指名以外的字和别号。
③渠:他。
④遂尔:于是。
⑤余荫:指先辈遗留下来的恩福和恩泽。
⑥酣豢(huan)佚乐:尽情地吃饱喝足,安闲享乐。
⑦弱冠:古时男子二十成人,初加冠,体还未壮,故称弱冠。后来沿称年少为弱冠。
【译文】
你今年十八岁,已经渐渐成年了,可是你的学业并未见有多少长进。陈岱云姻伯有个叫杏生的儿子,今年入学,学院把他所作的诗批为整个考场的第一名。他是戊戌年二月出生的,仅仅比你大一岁,他因为父母双双去世而家境渐渐贫寒,于是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年纪轻轻就成名了。而你只是有幸依托祖父传留下来的福荫,穿衣吃饭都丰足舒适,心情宽舒而无忧无虑,于是就只知吃饱喝足,安闲享乐,不再把读书学习、立身处世当做一回事。古人说过人一劳苦就会产生善良的心地,人一安逸就会产生淫邪的念头曰孟子也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担心你是过于安逸了呀!
我虽在军营里,却不曾废弃学问,读书写字都没有怎么间断,只可惜年老眼花,没有太大的长进。你现在已经十八岁了,时光一刻值千金啊,切切不可让光阴白白地浪费掉!
【评析】
“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古训,经验阅历十分丰富的曾国藩是深知个中道理的,因而一旦觉察到长子纪泽已经十八岁了而学业竟“未见其益”,便拿“少年成名”的杏生对比,进而指出纪泽“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幸托祖父余荫,衣食丰适,宽然无虑”,以致“酣豢佚乐”。最后又以自己治军不废学问、年老而读书写字未曾间断这一生动事实与纪泽对比,造成强烈反差,从而叮嘱儿子“切不可浪掷光阴”。当今做父母和做儿女的,读了这段文字,难道不应当从中得到启迪吗?
读《汉书》之道
【原文】
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训诂之书淤,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曰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尔于小学、古文两者皆未曾入门,
则《汉书》中不能识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
欲通小学,须略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二书气王怀袓先生有《读书杂志》③,中于《汉书》之训诂极为精博,为魏晋以来释《汉书》者所不能及。
欲明古文,须略看《文选》及姚姬传之《古文辞类纂》二书气班孟坚最好文章⑤,故于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扬雄、刘向、匡衡、谷永诸传皆全录其着作愚曰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贾山、邹阳等四人传舆,严助、朱买臣等九人传余,赵充国屯田之奏俞,韦元成议礼之疏逾,以及贡禹之章、陈汤之奏狱?,皆以好文之故,悉载巨篇气如贾生之文?,既着于本传,复载于《陈涉传》、《食货志》等篇;子云之文,既着于本传,复载于《匈奴传》、《王贡传》等篇,极之《充国赞》、《酒箴》,亦皆录入各传。
盖孟坚于典雅瑰玮之文?,无一字不甄采尔将十二帝纪阅毕后,且先读列传。凡文之为昭明暨姚氏所选者?,则细心读之曰即不为二家所选,则另行标识之气若小学、古文二端略得途径,其于读《汉书》之道思过半矣。
——节录自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谕纪泽》
【注释】
①小学: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训诂:对古书字句的解释,此处指研究这方面的学问。
②段氏《说文》《经藉篡诂》:指清代文字训诂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和《经籍篡诂》。
③王怀祖:即王念孙,为清代音韵训诂学家。
④《文选》:即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曾招集文士多人编撰文选三十卷(今本分为六十卷),辑录秦汉以来诗文,因为他三十一岁去世后谥昭明”,《故世尔昭明文选》。姚姬传:即姚鼐(n6i),为清代散文学家。
⑤班盂坚:即班固,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文章:此处指文采辞章。
⑥匡衡:西汉末年人,曾任汉元帝时丞相。以文知名。谷永:西汉末年人。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大司农。以文知名。
⑦贾山:西汉前期人。曾上书汉文帝,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日:《至言》。以文知名。邹阳:西汉前期人。以文知名。
⑧严助:西汉中期人。汉武帝时任中大夫。淮南王刘安谋反,因受牵连而被杀。以文知名。朱买臣:西汉中期人。汉武帝时任中大夫侍中,后又任会稽太守。因与张汤相倾轧,为汉武帝所杀。以文知名。
⑨赵充国:西汉中期人。汉武帝时,以破匈奴功,授予中郎将。汉宣帝时,以定册功封营平侯。曾上书言屯田十二便,寓兵于农,颇有利于地方的安定和开发。
⑩韦元成:一作韦玄成。西汉后期人。汉元帝时官至丞相。明经好学,以文知名。
⑩贡禹:西汉后期人。汉元帝时官至御史大夫。以文知名。陈汤:西汉后期人。以文知名。
⑩巨篇:指篇幅长或内容精深的文章与书稿。
贾生:指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时称贾生子云:指西汉后期辞赋家、古文字学家扬雄。扬雄字子云。
瑰玮(wgi):指文辞华丽。
⑩甄(zh佶n)采:辨别、鉴赏文采。
⑩暨(ji):与,及。姚氏:即姚鼐。
⑩标识:标明记号。
【译文】
阅读《汉书》有两个难处院必须首先通晓一些关于文字、训诂的书籍,然后才能识别那些假借的奇异生僻的字曰必须首先学习关于古文修辞章法的学问,然后才能读懂那些奇特的篇章与深奥的词句。而你在文字训诂、古文辞章两个方面都未曾入门,那么《汉书》中你不能认识的文字、无法理解的句子当然就不会少了。
想要通晓文字训诂的知识,必须大略看看段玉栽的《说文解字注》和《经籍纂诂》两本书。另外王念孙先生有一本《读书杂志》,其中对于《汉书》的训诂极为精深广博,是魏晋以来其他解说《汉书》的着作研究所无可比拟的。
想要懂得一些古文修辞章法,必须大略看看《文选》以及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两本书。班固最喜欢文采辞章,所以《汉书》里关于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杨雄、刘向、匡衡、谷永等人的传记全都收录了这些人的着作曰即使不因文采辞章成为名家的,像贾山、邹阳等四人的传记,严助、朱买臣等九人的传记,赵充国关于屯田的奏议,韦元成论议礼法的奏疏,以及贡禹的奏章、陈汤关于罪案的奏疏,都因是好文章的缘故,《汉书》也全都收录了这些长篇宏论。特别是像贾谊的文章,既收录在贾谊的本传里,又载录于《陈涉传》、《食货志》等篇内曰扬雄的文章,既收录在扬雄的本传里,又载录于《匈奴传》、《王贡传》等篇内。更有甚者,连《充国赞》、《酒箴》,也都收录在有关各个人的传记里。
大概班固对于典雅瑰玮的文章中的每个字都非常欣赏。你把《汉书》中的十二篇帝纪读完以后,就暂且先读列传吧。凡是被昭明太子和姚鼐所选录的文章,就应细心地阅读它曰即使不是被他们两家所收录的文章,也要另作标记。如果你在文字训诂、古文辞章方面略微懂得了些要领,那么对于阅读《汉书》的方法,我想就已经掌握超过一半了。
【评析】
曾国藩在这封信里教导儿子读《汉书》,既指出其必须首先“通小学”、“明训诂”,又指出其必须事先学习古文辞章之学,还指出其必须略看哪些有关的书籍。就是在打好基础读《汉书》时,又耐心细致、不厌其详地告诉儿子先读哪些,后读哪些,怎样才能真正读懂。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曾国藩教子读书,不仅仅是教儿子有一个好的读书态度,而且教儿子有一个好的读书方法。今天为人父母者,在指导自己儿女读书时,也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
坚持看、读、写、作“四法”
【原文】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①,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②,《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盂,韩欧曾王之文④,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⑤。譬之富家居积⑥,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曰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⑦,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余,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曰。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措书一万则几矣?。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曰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诗,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数者不可不——讲求,——试为之。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节录自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谕纪泽》
【注释】
①韩文:指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昌黎先生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指诗经》。《书》:指:《尚书》。
李杜韩苏:分别指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和宋代苏轼。
韩欧曾王:分别指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密咏恬吟:相当于轻声细语的吟咏”。同高声朗诵相对而言。
譬:比方,比如,好比。
子夏:春秋时期晋国人,孔子的学生。“日知所亡冶:即是说每天都懂得一些自己原来所不知道的”。“亡”作无”解。
“无忘所能冶:其意是说不忘记自己已经理解掌握的”。
真行篆隶:分别指正楷、行书、小蓑、隶书这四种书体。
几:差不多的意思。
试帖诗:兴起于唐代的一种诗体,也称赋得体”,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发展到清代格式限制尤为严格。
⑩骈体文: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的一种文体。要求词句整齐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与词藻的华丽。
进取:闯荡进取;努力向前、有所作为的意思。
弥:愈加;越发。
【译文】
读书学习的方法,看(书)、读(书)、写(字)、作(文),这四种训练每天不可以缺少一种。看书,像你去年看《史记》、《汉书》、《昌黎先生集》、《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等等就是属于看书之类。读书,像《四书》、《诗经》、《尚书》、《易经》、《左传》等各种儒家经典,《昭明文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的诗,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的文,不大声朗诵就不能领略其中雄伟豪迈的气概,不细细吟咏就不能体会其中深远幽邃的韵致。这就好比富裕人家积聚财产:看书就像在外面经商贸易,获得的利润是原来的三倍曰读书就像在家里谨慎守业,不会轻易花费钱财。又好比军事家用兵打仗:看书就像攻城夺地,扩大自己的领土地盘曰读书就像挖沟筑垒,夺得了土地就能坚守。同时,看书又如同子夏所说的“日知所亡”相近,读书则与他说的“无忘所tg”相近,这两者都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正楷、行书、小篆、隶体,你本来都很爱好,现在要坚持练下去,切切不可有一天间断。而且要讲求既要写得好,又要写得快。我平生就因为写字迟钝,吃亏不少。你必须力求敏捷、迅速,如果每天能写上一万个小楷体字,就算差不多了。
至于作各种文体的文章,也应在二十至三十岁间基本定型并形成自己的风格曰过了三十岁以后,要有长进就很困难了。写作四书文,写作试帖诗,写作律赋,写作古体诗、今体诗,写作散体古文,写作骈体韵文,这些都不可不——讲求,都不可不——尝试。年轻人不能胆小怕羞,必须有狂妄之徒的那种闯荡进取的志趣,错过了青少年时代不去——尝试,那到了以后就越发不愿去写作了。
【评析】
曾国藩在信中既启迪儿子关于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必须统筹兼顾曰同时又详细而系统地告诉儿子看、读、写、作四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曾国藩所总结概括的“读书四法”,对于今天的父母指导儿女读书学习,或者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本身的读书学习,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读书须做到“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
【原文】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淤,由不能虚心涵泳于,切己体察③。朱子教人读书之法④,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⑤,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⑥,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⑦。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⑧。“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曰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女口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
过大则离披俞,适中则涵濡而滋液逾曰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淳兴气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苏轼像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1,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
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节录自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谕纪泽》
【注释】
①汝:你。《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
②虚心涵泳:心胸宽广,使之如受水的浸润,如在水中潜游。亦即悉心领会和融会贯通之意。
③切己体察:切身体验。
④朱子:指宋理学家朱熹。
⑤《离娄》C四书》中《孟子》中之一章。
⑥“上无道揆(kui),下无法守冶:上层统治者没有建立和掌握好一定的思想政治体系,下层平民百姓就没有法制可以遵循。揆:在这里是作为掌握、管理的意思。
⑦警惕:即引起注意。
⑧凌:凌辱,欺侮。
⑨离披:散乱,倒伏。
⑩涵濡(rd):浸润、润湿。滋液:滋润。
枯槁(纠。):干枯。
⑩伤涝:庄稼被淹。
⑩淳(b6)兴:振作,兴起;生机勃发。
濯(zhu6)足:洗脚。
⑩程子:指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颐。
⑩潦梁:河桥。
左太冲:即左思,西晋文学家。“濯足万里流”:其意是说在河里洗脚,任凭河水从脚上流向远方。⑩苏子瞻:即北宋文学家苏轼。
庶:庶几,差不多。
悉;尽心,用尽所有的心思。
【译文】
你读《四书》没有什么心得体会,是由于你不能悉心领会、融会贯通,也由于你没有去亲身体验。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中,以上面这两句话说得最为精当。你现在读《离娄》,就像《离娄》第一篇的“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爷,我往年读它,也没有怎么注意曰而近年在外办事,才明白上层统治者必须建立掌握好一定的思想政治体系,下层平民百姓才一定会遵守法令制度。如果人人都只认可自己的思想观点,听凭自己的意愿而不遵循法制,那么就会是下层百姓凌辱上层统治者了。“爱人不亲”一篇,往年读它并不感到十分亲切,而近年来随着经验阅历的曰益增力n,才知道治理百姓的事没有做好,是因为才智不够。这也算是我的一种亲身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