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沅弟同时被封官赐爵、开府置僚,门庭可以说是极为鼎盛的了,但这不是能长远依靠的办法。记得道光十八年正月,祖父星冈公训导父亲竹亭公说院“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此话最有道理,如今也应当以这句话为根本。希望弟弟你能专力在作田上用些工夫,同时不要忘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方面的事情,不管家中如何繁华富贵,也绝对不要全部改了道光初年的规模。凡家产能维持长久的,不是靠一时的官爵,向是靠能流传久远的家规曰不是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是靠大家齐心协力来维持。我如果有福能罢官回家,一定与你一道竭尽全力来操持家业。对于过去的亲戚、眷属和贫穷的同族村民不能简慢无礼,对待贫穷的人也要同对待富裕的人一样,在家庭鼎盛时要预先想到衰败的时候,这样自然就会有使家业长治久安的基础了。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要求其弟,在家庭荣华富贵、兄弟封官晋爵平步青云之时,不要忘记作田为持家之本,要在盛时想到衰时,留有余地。对此,我们应当借鉴其积极的成分。
订八好六恼之家规
【原文】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淤。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于,惟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吾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院野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盂、留客久住,六者倶恼。”盖星冈公于地、命、医、僧、巫五项人,进门便恼,即亲友远客久住亦恼。此八好六恼者,我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子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
——节录自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致澄弟》
【注释】
①枉然:徒然,白费。
②世德:世代相传的功德。
③祈祷:向神明祷告以求福,即敬神。
④范围:规范,概括。后多用作周围界限之义,犹言规矩。
【译文】
家里要兴旺发达,全靠出贤良子弟。如果子弟不贤良也没有才能,即使积累了很多银钱、谷物、产业、衣服、书籍,总也是白费劲。子弟的贤良与否,六分是天生的,四分是由于家庭教育所致。我们家每一代都有前辈流传下来的功德以及贤明的教诲,祖父星冈公的教诲尤其要小心遵守,牢牢记住。近来我将星冈公制订的家规编成八句话院野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你们要常念在口中并常常落实在行动中,这八个方面都是好的曰地仙、算命、医理、僧巫、敬神、留客久住,这六件事都令人烦恼。”星冈公对地仙、算命、医生、僧人、神巫这五种类型的人,一进门就感到烦恼。即使是亲戚朋友或远道而来的客人,住久了也会感到烦恼。这八种爱好六种烦恼,我们家世世代代都应遵守它,永远作为家训。这样,即使子孙愚,也必定稍有规范。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反复强调,子弟之贤良与否,家庭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而这其中的内容就是要求子弟从小树立起勤劳、俭朴以及讲求实际的良好品行。这一观点是今天做父母的值得深思的。
不能忘却寒士风味
【原文】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淤,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②,弟则不忘竹山拗拖碑车风景③。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
——节录自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致澄弟》
【注释】
①寒士:指出身寒微或生活清苦的读书人。风味:情趣,特色。
②蒋市街卖菜篮:曾国藩小时候做过的小生意。
③竹山坳拖碑车:曾国潢小时候做过的体力活。
【译文】
我们家现在虽然正值鼎盛之时,但不能忘掉清贫的读书人家的特色。子弟们要力戒“傲”、“惰”二字。戒傲以不大声责骂仆人随从为首要,戒惰以不睡懒觉、不晚起为起码的事情。我没有忘记当年在蒋市街卖菜篮的情景,弟弟你也不应忘记当年到竹山拗去拖碑车的情形。过去那种艰苦的滋味,怎能知道以后不会再尝了呢?只有这样,自己才会知道谨慎从事了。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反复指出,在鼎盛之时绝对不能忘掉寒士家风味。这想对于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实属难得,即使是在今天也颇能儆省人们。
【原文】
吾自五十以后百无所求,惟望星冈公之后丁口繁盛①,此念刻刻不忘。吾德不及祖父远甚,惟此心则与祖父无殊。……吾精力日衰,断不能久作此官,内人率儿妇辈久居乡间②,将一切规模立定,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节录自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致澄弟》
【注释】
①丁口:人口。
②内人:夫人。儿妇:儿子的媳妇。
【译文】
我自五十以后百无所求,唯一希望的是祖父大人之后家里人口繁衍兴盛,这个想法时刻没有忘记。我的学识品行不及祖父太远,唯望儿孙众多,兴旺发达的心情与祖父没有什么差别。……我的精力曰益衰弱,绝对不能长时间当总督这个官了,我的夫人率领儿媳妇们长期居住在乡下,将一切规模已经立定,因此我认为,只有重视耕作农事和教导子孙读书这两件事,才是延续家风的长久之计。
【评析】
“耕读”为本,这是曾国藩重视家教的一贯主张。他既希望曾家后人兴旺发达,又时刻忧虑他们养尊处优,沾染坏习气,因而反复对他的弟弟指出,要坚持把“耕读”二字作为根本来对待。从后来的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一治家思想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
【原文】
吾兄弟忝叨爵赏淤,亦望后嗣子孙读书敦品,略有成立,乃不负祖宗培植之德。吾自问服官三十余年,无一毫德泽及人②,且愆咎丛积③,恐罚及于后裔④。老年痛自惩责,思盖前愆⑤。望两弟于吾之过失时寄箴言⑥,并望互相切磋,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后辈洗净骄惰之气,各敦恭谨之风,庶几不坠家声耳⑦。
——节录自同治十年三月初三日《致澄弟沅弟》
【注释】
①忝叨(tiantao):谦词,叨承,自谦才不胜任而据有其位。
②德泽:德化和恩惠。
③愆(qiGn)咎:错误,过失。
④后裔(yi):后代。
⑤盖前愆:指将功补过,行善赎罪。
⑥箴言:规谏之言,告诫的话。
⑦庶几:或许。
【译文】
我们兄弟无才而被封爵赐赏,也希望后嗣子孙能读书,敦化品行,稍有所成,才能不辜负祖宗培植的恩德。我自己认为任官三十余年,没有一点恩惠给他人,而且积下了很多过错,常担心使我们的后代受到惩罚。老年之后,我常常痛责自己,想弥补自己的过失。希望两位弟弟对我的过失寄些规劝之语,并希望互相切磋,以勤俭自律,以忠厚宽容教育子孙,要使后辈洗净骄纵、懒惰之气,各敦恭敬谨慎之风,或许可以不使家世的名声坠落。
【评析】
曾国藩居官三十年,常常痛自惩责,想弥补自己的过失,并希望两个弟弟时寄规劝之言,互相切磋,这都是为了“恐罚及于后裔”。他对曾家后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读书敦品、略有成立,并洗净骄惰之气,各敦恭谨之风,殷切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不负祖宗培植之德,为了不坠家声,但这种教育子弟的态度、原则和方法,对今人仍有裨益。
【原文】
余合室大小平安。惟署中所用弁仆妪婢等太多①,食口众,则用度浩繁。又兼治病医药,百端奢靡于,入少出多,江督岁中进款竟不敷一岁之用。曩者尝怪澄弟曰用太侈③,不能节俭,以致欠债甚巨。今余亦因用度不俭,亦将欠债,深为可讶。……近嘱纪泽等必须从上房、厨房两处节省,而后不致亏空。澄弟负累本重,沅弟亦无源之水,以后三家均须力行节俭。余平日自誓不欲身后多留余财,亦不宜留债与后人耳。
——节录自同治十年四月初七日《致澄弟沅弟》
【注释】
①弁(bito):本指帽子。因武官服皮弁,故称武官为弁,清代专称低级武官为弁。
②奢靡:奢侈浪费。
③曩(n伲ng):以往,过去。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