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省会西安),位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地处黄河中游地段,北部为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中部为渭河平原(又称关中盆地),号称“八百里秦川”,以南为陕南山地,秦岭、巴山夹着江汉谷地。本区气候由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半干旱季风式气候,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和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各地区气温、降水区别很大,北部1月平均气温—8℃以下,7月为22℃—24℃,年降水量350—500毫米;中部则分别为—8℃—0℃、21℃—27℃、500—800毫米;南部分别为0℃以上,22℃—28℃、750—1300毫米。主要有汉、满、回、蒙、藏等民族。农牧业发达,兼有南北作物,麦、稻、糜、棉、桑蚕、烟叶等均盛产。工业以煤炭、机械、石油、电器、纺织等为主。
旅游资源周、秦、汉、隋、唐时这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出现过令全世界仰慕的繁荣,并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宋朝以后全国政治中心东移,但这里仍是军事重镇。因此,陕西的最大旅游吸引力是丰富的、重要的文物古迹,如古文化遗址、历代古都以及皇宫遗址、黄帝陵(秦始皇陵与兵马俑位于临潼县东5千米处)及秦、汉、唐帝王、勋臣陵寝、长城、寺庙、古塔、碑刻、郑国渠水利工程、古驿道等,多为同类中的佼佼者。陕西也是民主革命纪念地,刘志丹、谢子长等曾到此组织革命政权,1935年中共中央到达陕北,1936年又发生“西安事变”,所以有许多革命纪念地。华山是五岳之一,壶口瀑布是中国三大瀑布之一,终南山自古即为风景胜地,太白山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所以陕西也不乏自然旅游资源。
地方文艺秦腔与昆腔、弋阳腔、青扬腔并列为中国四大声腔。秦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壮,表演朴素健康,富于夸张,汉剧唱词优美,表演细腻。眉户戏脱胎于民歌,音乐优美迷人,故又称“迷胡”。“信天游”是流传极广的民歌形式,当地人几乎人人会唱,或激昂、或缠绵,直抒胸臆。陕北秧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欢快奔放。长安古乐是古老的民族音乐,近年大有发展。
饮食文化“八景晏”为唐代菜点。由古城十二花冷盘、八道大菜、四味细点和八种水果组成使人联想到长安八景,又能遍尝陕西特产。羊肉泡馍、锅盔是陕西传统风味,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颇有名气。樊记腊汁肉,老童家腊羊肉最有名。榆林豆腐嫩而柔韧,油旋儿酥香可口。
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位于东经104°17′—107°40′,北纬35°14′—39°22′,面积6.6万平方千米。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山地高原占60%多,最高峰苏峪口北海拔3556米。黄河两岸为宁夏平原,其西部、南部分别为贺兰山地区与六盘山地区,自治区东南部则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自治区大部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自北而南,1月为—15℃—17℃,7月为24℃—17℃。年平均降水量为200—700毫米。回族约占1/3,其他有汉、满等民族。黄河对本区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秦代这里就开渠灌溉,现在更是河渠纵横如织,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兼以日照充分,雨热同期,故银川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回族约占1/3,其他有汉、满等民族。农牧业较发达,煤炭、石膏等储藏丰富。
旅游资源宁夏境内有战国、隋、明长城与宋代壕堑。1038—1227年党项族曾在宁夏一带建立西夏政权,兴建了许多工程,至今仍有不少遗存,如离宫遗址、西夏王陵(有“中国金字塔”之称)、承天寺塔、一百零八塔等,在本区文物中占重要地位。其他还有海宝塔、须弥山石窟、银川南开清真寺等。沙坡头则是因新中国治沙工作进展而形成的旅游点。这里回族聚居,全区清真寺达1800多座,是回族穆斯林之乡。回族农家风情或许不如某些少数民族风情那样富有新奇感和刺激性,但自有一种温馨沁人肺腑。贺兰山远望形若骏马,有小滚钟口等避暑胜地。六盘山苍茫逶迤,在这里更可以追思成吉思汗进军西夏和工农红军长征的往事。黄河边的古老水车,草原上雪白的羊群,会使人心旷神怡,而乘羊皮筏黄河漂流、骑骆驼沙漠跋涉、从呜沙上滑下等,都会令人激动、振奋。
地方文艺以“花儿”、“信天游”等为民歌地方特色。
饮食文化有炸羊尾、烧羊羔、手抓羊肉、糖醋鲤鱼、西夏红方肉腐乳等,小吃有馓子、油香与回民小吃等。
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游,东经93°28′—108°44′,北纬32°36′—42°48′,面积39万余平方千米,地形复杂、狭长。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仅北山山地与祁连山地之间为狭长的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交通咽喉,故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和军事要地。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约9℃。1月平均气温—12℃—2℃,7月20℃—24℃。受地形影响,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相差极大,由东向西自500毫米降至不足50毫米。主要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经济以农、牧、石油、化工等为主,盛产瓜果、中药及毛皮。
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是甘肃的最大旅游吸引力,丝绸之路是全省旅游的主题,并以此与邻近省区紧密协作。200万年前“黄河剑齿象”便在此生存,五六千年前这里出现了仰韶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中国的四大发明、生产技术和丝绸、陶瓷、铁器等输往西方,西方和印度的天文学、数学、宗教和宝石、香料、棉花等传入中原,并遗留下绿洲、城镇、关隘、长城、寺庙、石窟成为专题旅游的胜地。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天马被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高原雄浑,山地险峻,却也有黄河之滨水车转动的陇上江南和水草丰美的牧场。10余个民族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所在地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环境。
地方文艺“花儿”在甘肃各族民众中广泛流行,康乐县莲花山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的花儿会最盛大。花儿多为情歌,形式短小精悍,贴近百姓生活。陇剧是由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来的新剧种,高山戏流行于武都地区,常于春节时演出。其他有秦腔、皮影戏、兰州鼓子等。
饮食文化兰州清汤牛肉面是用甘南嫩牧牛肉与精粉拉制做成的。静宁锅盔大而厚,黄亮香美,酿皮子为面粉制成之凉食。浆水面多见于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用发酵之青菜汁水浇于面条中食用,酸而鲜。静宁烧鸡肉嫩味鲜,陇西腊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
青海省概况
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东经89°35′—103°03′,北纬31°4′—39°19′,面积72.4万平方千米。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北部山地包括祁连山地(海拔4000米左右)和青海湖盆地、西宁盆地(海拔2200—3000米),南为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其余约占总面积1/2的是属于青藏高原的青南高原(海拔5000米)。本区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年均气温为2℃—9℃,1月平均气温在—8℃以下(西南部达—20℃),7月为0℃—20℃。日夜温差大,夏季可达15℃左右。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年均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下。青海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溪流较多,湖泊星罗棋布,多盐池,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9%。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以石油、天然气、原盐、盐碱化工、毛纺织品居重要地位。
旅游资源青海由于地处高原,多少数民族,以及历史上交通不便等原因,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具有神秘感。这就是一种旅游吸引力。它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湖泊沼泽较多,高原湖泊自有其风韵,又是禽兽的栖息地,黄羊、野驴、棕头鸥、斑头雁、天鹅不时出没,青海湖鸟岛尤为突出;雪山和冰川景色壮丽;古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经过青海,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许多盐地,白茫茫一片都是盐碱地的世界,有时会发现宝石般的盐晶;高原牧场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阿尼玛卿峰等冰封雪锁,利于开展登山旅游。以上都是科学考察、探险或观光旅游的好项目。青海盛行喇嘛教,湟中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故多有寺庙,且规模宏伟,建筑辉煌,更形成独特的宗教艺术,驰名中外。少数民族聚居,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可考察和体验藏、土、撒拉等族的传统和习俗。
地方文艺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互助县五群山的“花儿”盛会声名远播。“热贡艺术”是藏族文化艺术的一枝奇葩,发源于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这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人从事绘画、雕塑,被称为“藏族画家之乡”。
饮食文化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以莜麦酿造,甘甜有酒味,开胃健脾)、锅榻(以小麦粉或莜麦粉、玉米粉等发酵,搓成馍,贴于锅上,文火焖烙而成)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大众性风味食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位于东经34°09′—49°08′,北纬73°25′—96°24′,面积165万平方千米,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四面环山,中部横亘着天山山脉,南北分别为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7℃,1月平均气温北疆为—20℃以下,南疆为10℃,7月约25℃。年平均降水量150毫米。中国最热、最冷、最干旱、最多风的地方都在新疆。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俄罗斯、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达干尔、满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居首位、农牧业居重要地位,所以日夜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所以日照时间长,长绒棉、瓜果品质优异,皮毛类亦属上乘。石油、有色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新疆兼有奇特的自然景观、突出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且三者紧密结合。新疆多高山,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等8座山峰海拔在7500米以上,雪峰、冰川是探险、科学考察的好场所。山腰林木茂密,山麓牧场优美,悠然而静谧。吐鲁番盆地底部为中国大陆最低处。天山天池为著名高山湖泊。而艾丁湖为中国最低湖泊。其他如火焰山、“魔鬼城”与将军崖的雅丹地貌、“风库”、“火洲”、“冷极”、“旱极”都可谓自然奇观。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人类创造了沙漠绿洲、坎儿井等奇迹。古寺、洞窟达百余处,年代多早于中原地区。还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楼兰、尼雅等古国遗址和阿斯塔娜古墓群等。这一切都是沧海桑田的佐证。新疆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许多城市都呈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维吾尔等民族以能歌善舞驰名,库车等市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以上诸项旅游资源又被丝绸之路串起来,并且以之与中国各有关省区乃至外国形成了绚丽多彩的丝绸之路旅游线。新疆地处边远,对外开放较晚,因此有神秘感,这也增加了其旅游的开发潜力。
地方文艺维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歌舞结合,连续演唱一遍需20小时,节庆时常举行边歌边舞的“麦西热甫”,“赛乃姆”舞,跳步抖手,旋转急速。哈萨克族最喜爱“阿肯弹唱”,被称为阿肯的民间诗人可以即景生情,出口成章。塔吉克族牧民善吹奏“鹰笛”,一唱百和,奔放悠扬。常用民族乐器包括独它尔、热瓦甫、手鼓等。《阿凡提的故事》、《毛拉则丁的故事》等广为流传。
饮食文化馕以面粉烤制而成,或脆或软,或甜或咸,耐存放。抓饭以大米、羊肉、胡萝卜等蒸成,以手抓食。羊肉在新疆饮食中占据绝对地位,吃法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炒羊肉等,佐以辣椒末、小茴香。拉条子面柔韧而清爽,奶茶、马奶子为常用饮料。
河南省概况
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古称“中州”,位于东经110°22′—116°38′,北纬31°23′—36°22′,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处于黄河中下游,西高东低,分为豫东平原、南阳盆地及豫西、豫北、豫南山地五部分。本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15℃,1月平均气温—2℃—2℃,7月为26℃—28℃,平均降水量600—1000毫米。主要有汉、回、蒙、满等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达,小麦、烟叶、芝麻、拖拉机、轴承、卷烟等总产量居全国首位。
旅游资源黄河横贯全省,河南位居九州之中央,因此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现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伏羲氏、轩辕黄帝等都曾在此活动。夏代以嵩山、洛阳为中心,大禹治水于豫西。殷商时代安阳附近出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自周至宋先后有1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迹遍布全省,成为河南主要的旅游资源。如:上古文化遗址,太昊陵、东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阳城、夏台、姜里城遗址、龙亭等古代城池、宫廷建筑遗址,苏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龙门石窟等遗存,周公测景台、观星台等古代天文设施,洛阳太学、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等古代学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术,源于明初的陈氏太极拳,影响极广。中岳嵩山、滚滚黄河、清凉世界鸡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则是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
地方文艺豫剧是河南最大的剧种,在全国广有影响。表演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曲剧、越调也流传较广。河南墜子始于清末,一人拉墜胡一人演唱,或自拉自唱。
饮食文化开封糖醋熘鲤鱼焙面原为宋代御膳名食,用黄河鲤鱼蒸制,甜中透酸,酸中有咸,鱼肉软嫩,现“又一新”饭庄最为拿手。开封“第一楼”饭庄小笼灌汤包子小巧玲珑,鲜美可口,始于宋代。“套四宝”为宋都宾馆名菜,以猴头、海参、鱿鱼置于野鹌鹑腹腔中,再依次装入鸽子、鸡、鸭腹中,清蒸。洛阳“水席”24道菜均多有汁汤,味辣而鲜。
湖北省概况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位于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其余为鄂西山地、鄂北洼地以及鄂东低山丘陵。东西宽740.6千米,南北长470.2千米。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1月平均气温为1℃—5℃,7月为27℃—30℃,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有汉、土家、苗、回、侗、满、壮、蒙古等民族。湖北省资源丰富,河湖众多,为水乡泽国。农、渔业发达,盛产稻、麦、棉、丝、茶、漆、柑橘、鱼。钢铁、汽车、船舶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