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动手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下意识的举动,如搔首弄姿,拉耳掰手,或甩甩铅笔、锁链之类,无非是掩饰一下内心的不安。有人称这是一种“视觉障碍物”,并非没有道理。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人主观上为加强语气而特意采取的手势动作。但他们用得不适当,双手无规律地乱摆,常常用刀劈似的以表示刚强,用像原始人向苍天祈雨时的手势表示盼望,有时又像魔术师似地乱抓,似乎在空气中有一堆隐藏着的金币。由于手势使用太频、太多,有许多成了无意义的举动,这是一个人根底浅、轻浮或狂妄的表现,在社交中是很不得体的。相反,不随意乱动,充分显示稳重、诚实和温雅,反而令人敬慕。
发挥手势的基本原则
当感情强烈时,语速快,动作更加快,才显得节奏协调;音调提高时,手势不但要强有力,幅度也相对加大,反之,手势要稳重、收缩。另外,不要把你任何手势结束得太快。比方你伸直食指,帮助你表示某种意思时,最好保持这种姿势,一直到说完这句话。否则,这极小的瑕疵会造成严重后果。
还要提及一点,在说话中切忌使用一些不礼貌的动作手势。如用手指着别人的鼻子尖,以及一些侮辱性的动作,都可以把友好的交谈演化成争论甚至打架。你可以试试看,当你在公共汽车买票时,用友好的手势把钞票递给售票员后,售票员也将是以一种礼貌的手势把票递给你。相反,你出手不逊,也可能会尝到不礼貌的回报。
衣着形象也是一种语言
衣着是信息的一部分,人们对衣着会有自己各种各样的判断。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在店铺里穿着好的人会比穿着简陋的人得到更好的服务。
东方有句话叫做“人不可貌相”,说的是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是最先从一个人的外貌去作判断,揣测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尽管这种方法十分片面、很不科学,但是却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我们在与人交往时,给我们直接的、真实的感觉的就是一个人的形象。至于他的内在,比如涵养和性格,都只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
具体说来,形象是说话者文化素养和情趣的反映,它微妙地作用于人的脑海,完成了语言难以完成的效果。如果你注意你的形象,争取在第一时间给人好的印象,那么这将有助于你得到别人的认同。比如说,你给人一种诚恳的感觉的话,别人可能对你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也相信你所说的话。
你可能非常相信你的老师所说的话,也更加容易被一个你仰慕已久的专家所打动。如果对方是一位总统的话,你可能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所说的话是对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方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十分可信。假设你在街上邂逅一个陌生人向你推销商品,如果对方衣冠不整、口齿不清,你多半会认为他卖的是伪劣产品;而如果对方衣冠楚楚、谈吐不凡,你很有可能相信他介绍的产品的优点是真的,从而把它买下。
另外,社会学家发现,我们往往在7~20秒内就对别人进行了判断,这就是对方在我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而这种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的印象,日后也很难改变,甚至可以延续一辈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本能地喜欢或讨厌一些人的原因。
衣着是信息的一部分,人们对衣着会有自己各种各样的判断。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在店铺里穿着好的人会比穿着简陋的人得到更好的服务。一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如果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的话,可能会显得比较尴尬;而一个政府发言人,如果他穿着一套休闲服装的话,人们可能不大相信他所说的话,甚至可能以为他是冒牌的。至少你也应该做到让人看起来顺眼,而不是相反。
如果需要更高一点的要求,那就是:衣着应该支持你的观点,而不是转移它。对说话人而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起来可信——如果你穿着合适的话。比如我前面所说的那个少女,她的穿著看起来确实顺眼,但是如果仔细讲起来,与她的身份是不匹配的。确实,在那样高级的宴会上,应该穿着正式,但是也不至于要求每个人都珠光宝气,而是应该跟个人的气质、个性和年龄相符合。如果那个少女穿得相对简单、青春一些的话,就会让人对她的印象好起来——前提是她不拉长她的脸。
一个人的穿著打扮,包括服饰的颜色、式样、档次和搭配,以及饰物的裁剪,都与他的性格爱好、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有关系。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注重穿着打扮的人,他的责任心和可信度会比较高。
你在穿着方面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装束要适度。你要让对方注意的是你的讲话,而不是你吸引人的衣服。
要擦亮你的皮鞋。你在台上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这一点。
穿着要舒适。不要让领带勒紧你的脖子,这会让你看起来很费劲。
不要把你的衣服口袋塞满。这会让你看起来像是刚从杂货店出来。
不要让你的铅笔等物品从衬衫口袋或西服口袋里面露出来。这会让你看起来很令人讨厌。
优雅是最美丽的语言
优雅得体的举止和姿态,如同初春人们期盼的一场细雨,使干燥的人际关系变得润泽。
在一个人未曾开口之前,他的举止和姿态就是他的个人宣言,虽然无声,但影响力却很大。
有一次,因为雷雨天气,航班延误了。一位旅客指着一位年轻的空姐大声斥责道:“我的急事被你们的飞机延误了,接下来的航班我也赶不上了,这个损失谁来负责?我要索赔!我要告你们!你们说不飞就不飞,太不尊重旅客了!如果没有急事谁会坐飞机?不就是图快吗。连这个都做不到,你们还能干什么?”
那位年轻空姐脸孔急得微微潮红,支支吾吾地解释说:“先生……您误会了,不是我们……不想飞,是因为天气不好……”不容她说什么,这个旅客挥手示意她走开,那动作就像驱赶一只苍蝇。
这时候,一位年长一些(应该算是空嫂)的乘务员走过来。那个旅客还在发着牢骚。空嫂微微倾身,保持良好的与旅客交流的45度角,耐心地倾听,并不急于插话。因为她知道,旅客心中有愤怒,不发泄完心中就会不舒服。认真地倾听就是争取一个同盟者的姿态,尽量使他感觉舒服。如果你没有冷淡和不耐烦,也不与之争论,旅客就减少不安和敌视。
果然,空嫂的姿态使得旅客渐渐平静下来。接着,空嫂做了诚恳的道歉:“先生,对此我表示十分真诚的歉意,飞机不能按时起飞给你造成了很多不便。但我们和您一样把安全放在了首位,现在航路上有雷雨,暂时不能起飞,一旦天气有所好转,我们会积极与机长联系,一有消息我会马上通知您。我和您的心情其实是一样的,非常希望能够尽快起飞。”
这位旅客的脸色有所缓和,情绪也不再那么激动,他有点无奈地说:“我只希望能够早些起飞。”然后就闭上了眼睛,再也不愿多说一句话了。
大概半个小时后,飞机还是无法正常起飞,空嫂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乘务长。
乘务长,这位头发已经略微泛白的空姨说:“别管了,我去。”她是中国最早的乘务员之一,那时候她还是军人。现在空姐的退休年龄为55岁,所以她还在一线飞行,并乐在其中地带了一批批年轻乘务员。
乘务长拿了一杯水,并用热的湿毛巾折了一朵毛巾花,放在另一个一次性纸杯里,端了一个小托盘,来到那位旅客面前:“先生,打扰您了,天气比较热,请喝杯水吧。这是毛巾,您擦擦手。”她亲切而温和地说,言语温暖,不卑不亢。旅客把毛巾拿在手里,热乎乎的毛巾让他感觉很舒服也很意外。
“先生,飞机暂时还不能起飞,但机长正在联络,也许很快就有消息。今天很多航班都延误了,也许您的下一班机也会延误。一会儿,飞机一落地,我就来接您,您第一个下飞机,我陪您一起去办手续,好吗?”
这番话让旅客觉得自己无法再抱怨了,因为乘务长已经竭尽所能为他考虑得很周到了,况且乘务长也决定不了飞机的起飞。于是,他说:“好的,谢谢您!”并且微笑了一下。
其实,一个乘务长能做到和承诺的东西十分有限,当然这个旅客最后也并不需要乘务长陪他去办手续,但乘务长体贴的姿态已透过行为完全传达给旅客,并且迅速抹去了旅客的不快。
可见,得体的姿态也是我们的语言。
优雅得体的举止和姿态,如同初春人们期盼的一场细雨,使干燥的人际关系变得润泽。因此,请你牢记:不是所有的表达都需要喋喋不休的语言,无声的行为就像是一枚沉默的春雷,爆发时更具撩动人心的力量。
体姿,展现女人的优雅气质
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体姿对女性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女人的体姿与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显示出女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
体姿语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说话双方的空间距离,二是指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
体姿语运用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第一,准确、适度。所谓的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说话内容、说话环境、说话对象、说话目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
第二,自然、得体。就是要求体姿语的运用不故作姿态,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姿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做到既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符合特定的情况。
第三,和谐、统一。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姿语言和有声语言的配合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否则,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二是各种体姿语言要求一致而协调。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是古人提出的姿势范式。在社会交际中,对姿势的基本要求是:秀雅合适,端庄稳重,自然得体,优美大方。具体地说,对各种姿势有以下要求:
稳重的坐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坐如钟”,即坐得端正、稳重、温文尔雅。这是坐姿的最基本要求。
入座时,应轻、缓、稳,动作协调柔和,神态从容自若。人应走到椅子前,转身背对椅子平稳坐下,若离椅子较远,可用右脚向后移半步落座。若穿裙子则应注意收好裙脚。一般应从椅子左边入座,起身时也应从椅子左边站立,这是一种礼貌。如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到欲就座处,然后坐下去。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落座后,应双目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挺胸收腹,腰部挺起,重心垂直向下,双肩平正放松,上身微向前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要并拢,亦可双脚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两臂曲放在桌子上或沙发两侧的扶手上,掌心向下。坐椅子时,一般只坐满2/3,脊背轻靠椅背。端坐时间过长,可以将身体略微倾斜,头面向主人,双腿交叉,足部重迭,脚尖朝下,斜放一侧,双手互迭或互握,放在膝上。若是着西装裙的女子,最好不要交叉两脚,而是并靠两脚,向左或向右一方稍倾斜放置。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端正的立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站如松”,即站得端正、挺拔、优美、典雅。这是立姿的最基本要求。
站立时,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挺胸直腰,上体自然挺拔,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双手中指压裤缝,腿膝伸直,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位置,双脚呈倒“八”字站立。
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一种庄重大方,亲切有礼,秀雅优美,亭亭玉立的美感。
优雅的走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行如风”,即行得正确、优雅、轻盈,有节奏感。这是走姿的最基本要求。
行走时,应昂首挺胸,收腹直腰,两眼平视,肩平不摇,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脚跟成一条直线。起步时身体微向前倾,身体重量落于前脚掌,行走中身体的重心要随着移动的脚步不断向前过渡,不要让重心停留在后脚,并注意在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伸直膝部;迈出每一步都应从胸膛开始向前移动,而不是腿独自伸向前。步履应轻捷、娴雅、飘逸,步伐略小,展示出温柔、娇巧的阴柔之美。还应注意,现代女性穿高跟鞋,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身高,而且在于能收腹挺胸,显示自身走路的动人的身姿和曲线美;而步态高度艺术化的时装模特儿,与其说是展示千姿百态的时装,不如说是在显露高雅美妙的走姿。
女性的形体在运动中构成种种姿势,良好的姿势形成优美的仪态。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秀雅合适的姿势在社会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应当注意体姿的端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