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13900000028

第28章 大儒董仲舒

第二十八章:大儒董仲舒

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刘彻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窦太皇太后在世,汉武帝刘彻忌惮窦太皇太后,偃旗息鼓,不敢作为,但一直没有停止思考。

汉武帝刘彻最想不通的是,他作为一个皇帝,居然受老祖母控制,老祖母虽然是太皇太后,但年过八十,两眼失明,人呆脑残,居然让我这个皇帝俯首帖耳,受命于她,这是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削藩。从汉高祖开始,一边削藩,一边封藩。老藩王削去了,新藩王上来了;过了几年,新藩王又成了老藩王,又成了削藩的对象。削藩,总是这样周而复始,什么时候是尽头?

第三个问题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延续了几十年,还能延续下去吗?汉高祖立国之初,实行休养生息,清静无为,那是无奈之举。国家百废待兴,君臣没有能力去管理广阔天地。高祖刘邦本身就是个江湖小混混,哪有能力去匡扶天下!朝廷那些官员也大多是刘邦当年江湖的跟班,更没有能力去抚恤百姓!樊哙是杀狗的出身,他肯定不懂如何治理百姓;夏侯婴赶马车的出身,周勃过去是吹鼓手。刘邦身边的这些人,自然不懂如何治国。既然没有能力作为,也不知怎么作为,他们就干脆不管不问。名曰无为而治,实则是无法为治。这样不作为,自然比******好!吕后临朝称制还是那些官员,也没有能力去治理天下!文帝时代,虽然有改变,有了诸如贾谊这样的人,但受到功臣派的抵制,也无法作为!到了景帝刘启,虽然有想法,想改变既定方针,但也仍然是阻力重重,最后半途而废!变革为什么这么难?汉武帝刘彻反躬自问!

汉武帝刘彻想:清静无为,非改不可!几十年的清净无为,国家积累了太多的问题,不改革无法推动国家向前走!

汉武帝刘彻想到的第四个问题是秦朝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新兴国家,朝气蓬勃,活力四射,说灭亡就灭亡了!难道是依法治国、严刑峻法的错吗?国家没有法律行吗?没有法律拿什么治理官吏,治理百姓,治理天下?夏商周三代没有法律吗?,有人说,三代是礼乐治国!古人歌颂礼乐治国,推崇礼乐治国,礼乐治国那么理想,为什么还会出现夏桀、商纣等这样昏君、暴君呢?周朝既有文武成康盛世,为什么最后还是衰败了呢?周幽王、周厉王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刘彻反复琢磨这些问题,总是弄不明白。于是汉武帝刘彻将这些问题归纳成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保住皇位?而是如何治理国家?三是君主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世界?汉武帝刘彻想,既然自己弄不明白,不如召集天下的大学问家来共同探讨这三个问题,让天下的大学问家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召集了一百多位大学问家,董仲舒就是其中之一。

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公羊春秋》,汉景帝时被聘为博士。董仲舒讲学十分有特点。他在室内挂上帷幕,自己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按入学先后转相传授学业。有的学生虽属是他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精心钻研学问,三年时间竟然没有到过园圃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进退仪容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生们都尊称他为老师。

董仲舒的特点是善于观察现象,然后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以此形成自己的学问。董仲舒从自己传道授业的现象中得到两点启发。学生们尊称他为老师,是学生们敬佩他的学问;学生们敬佩他的学问,是因为他研究的学问在学生看来十分神秘,他传授学问的方式也十分神秘,神秘得让学生们产生敬畏!由于敬畏才称她为老师。董仲舒因此认为要构建一种学说,必须构建一个神秘现象,让人们产生敬畏。然后再用另一种现象揭秘这种神秘现象的合理性,让人们接受,让人们信服!景帝时代,董仲舒虽然被景帝封为博士,董仲舒却一直不愿出山,躲在老家钻研自己的学问。董仲舒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考虑到自己的学问还不成熟,考虑到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不足以震慑社会、让景帝接受、为景帝信服。所以景帝征召他出山,他也不愿出来为景帝服务。现在武帝刘彻征兆天下大学问家,他立即应召出山。此时董仲舒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天配,董仲舒认为此时他有能力而且自信汉武帝刘彻会接受他的学问,因为他创造了一种神秘现象,而且是一种为人敬畏的神秘现象。董仲舒的这种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这几年,董仲舒深入研究了汉朝各个时期的历史现象以及汉武帝刘彻的遭遇。董仲舒知道汉武帝刘彻需要什么!与其说董仲舒有什么学问,不如说董仲舒已经揣摩透了汉武帝刘彻的心理活动,是投汉武帝刘彻所好!

汉武帝刘彻认真研读了一百多位大学问家的答卷,最合胃口的是董仲舒的答卷。

怎样保住皇位?董仲舒的结论很简单,就是是八个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刘彻读懂了这八个字,这八个字让汉武帝刘彻龙颜大悦。汉武帝刘彻反复念叨着八个字,反复琢磨这八个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刘彻不停地说:“好!好!”汉武帝刘彻为什么称赞着八个字好?就因为这八个字极其神秘,神秘的让人不敢奢求!汉武帝刘彻继续往下看,董仲舒说:“在我们的头上有一个天,天主宰一切。天高高在上,便委托他的儿子到地上来,管理人类。皇帝就是天子,皇帝的权力来自天,神圣不可侵犯!是没有人能动摇的!有人要动摇天子的权力就会受到天的处罚!皇帝不好好地治理天下,天也会发出警告!皇帝用心治理天下,天也会表示祝贺!洪水、地震等就是天发出的警告;风调雨顺就是天对皇帝治理天下的奖赏!上天是爱护皇帝的;皇帝也要敬畏上天,替天管理好天下百姓!”这种解释,在汉武帝刘彻看来,合情合理,更合乎刘彻的需要!

怎样治理天下?董仲舒说:“治理好天下,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做好三点就可以了!第一点,天下人只能有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就是儒家的学说。依照儒家学说统一天下想法,就会让天下百姓心无杂念,一心一意用儒家的学说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全国人民,包括官员都能用儒家学说规范自己的行为,天下就安定了!第二点,开办学校,培训干部。我们开始推动儒家学说时,肯定有其它学说干扰。为了保障儒家学说推广顺利、普及,国家应该开办太学;郡县应该开办庠序;乡镇也要建立学校,通过各级各类的学校培养干部,推动儒家学说,维护儒家学说的合理性。国家在儒家学说的维护下自然会太平!第三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乐。仁是教育人们要互相友爱;义是提倡做应该做的事情;礼是规范百姓的行为;乐是用来陶冶人们的情趣。推广、普及儒家学说,就是告诉人们什么是仁?什么是义?普及礼的知识,教导人们欣赏音乐!这些做好了,人们就变得高尚了。一个高尚的人是绝对不会做有损于国家的事情的,更不会做危及皇帝尊严的事情!”汉武帝刘彻读着董仲舒的答卷,心领神会、心花怒放,自认为找到了治理国家的法宝。汉武帝刘彻兴奋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董仲舒说:“一统天下!天下大同!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对于这一点,董仲舒没有过多论述。董仲舒告诉汉武帝刘彻,儒家的理想社会,先贤们在《礼记》中有较完备的论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意思就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自此之后,儒家学说迎来了鼎盛时期。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春,汉武帝刘彻在学官中为儒家设立了五经博士。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五月,因推广儒家学说被窦太皇皇太后罢官的田蚡复出做了丞相。复出的田蚡不遗余力地推广儒家学说。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刘彻任用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御史大夫,不久,又将其升为丞相。公孙弘现象,让人们更加信奉“学而优则仕”。由此带动了儒家学说的普及与发展。汉武帝刘彻终于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全国思想,加强思想文化****的目的。使人心有所向,朝臣有所尊,巩固了汉朝的江山社稷!

自此之后,汉武帝刘彻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体制改革。

同类推荐
  • 少年游乐山

    少年游乐山

    该作品讲述的是隋唐时期,在暗潮涌动、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以一个流落江湖却率直随性、快意恩仇的女子为代表的少年豪侠扶危济困、解救苍生的壮志义举。该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对联骈文均是作者原创。
  • 大秦保卫战

    大秦保卫战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公子扶苏说:再给我一次生命,我将...........。我说:复活吧!............群:1420756661
  • 渺渺长安道

    渺渺长安道

    剑客与仙道,文人与武士,明里暗里影响和左右着人世变迁;历史与玄幻,演绎着岁月;苦难与梦想,追寻着盛世长安;凡夫与仙人,都向往广阔未知的时空……故事描写唐宋时代文人武士的命途际遇和人生故事,展现盛唐转衰,政治腐败、群雄争霸的历史画卷,描摹了混乱不堪的时代背景下文人武士、修仙得道者的命运、情怀。茫茫中原战火绵延,群雄四起,江山变色,一个秘密的民间组织负责人们,作为文人侠士、奇人异士的代表,他们殚精竭虑、上天入地,想要改变和左右历史的走向,寻求“长安之道”、“长安之所”……
  • 面具下的王

    面具下的王

    一位来自战场的大神,为了自己的家园不断抗争一位古道热肠的国王,保卫自己国家一位冷血的刺客的故事
  • 众神三国

    众神三国

    重生三国,我为赵云之弟赵天。一杆长枪,外加身后万众兄弟。一腔热血,外加脑中精念无形。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为营。漫漫封神路,楚楚三国情。
热门推荐
  • 带着魔兽争霸到异界

    带着魔兽争霸到异界

    萧波笑的狠灿烂,手下有英雄12名,兵种齐全,谁敢动我?各位朋友,这是我一个老哥的小说,打个广告噶,愿意看的麻烦添添人气《邪道大判官》这题材我觉得可以,至于具体内容还得各位去看看。
  • 剑雪灵

    剑雪灵

    我有一剑,从此便无惧天下,我有一妻,愿携手天涯,你若愿意,我便可屠尽天下,一剑在手,天下我有!!!!
  • 你好,我的小丑殿下

    你好,我的小丑殿下

    “我所犯过的最大的错,就是爱上你。”“我以为你很聪明,可是现在我才发现,你也是个笨蛋。”“你现在才发现吗?我是有多笨,才放任你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安然自若,玉树临风。
  • 律抄

    律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无鸾

    凤无鸾

    凤栖梧桐,鸾止潇湘;咫尺之距,天涯之遥;求之不得,弃之不舍;遇上他,是缘,亦是劫;爱上他,是幸,亦是错;彼之砒霜,此之蜜糖;纵肝肠寸断,吾甘之如饴。
  • 魅惑天下:妲己传

    魅惑天下:妲己传

    她本是昆仑山下一只活泼可爱的白狐狸,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她甘愿成为魅世妖姬,祸国殃民受万人唾骂。他本是一介布衣,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他背负上伐纣兴周的使命,除暴兴国,封神大权在握受万人敬重。他本是一国之君,万人之上,为博美人之笑,掠珠宝,造豪室,制酷刑.倾世为红颜又会落得如何下场!她是妖,祸国殃民之妖。他是人,拯救天下之人。他是王,万人之上只王.他们的情会是如何纠缠?
  • 玄武自尊

    玄武自尊

    一个不知被谁遗弃被人称为不祥之人的少年踏上了护院之路异于天才的秉悟玩弄世人的嘲笑挣扎于生死的边缘守护着自己的······
  • 穿到异国找帅哥

    穿到异国找帅哥

    在这个时空里,传说中的灵兽、上古的凶物、丛林的妖精、天上地下的神仙无不留有一脉人类的血统……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没有和平过..穿越的她,前世与今生牵连着上天的诅咒,蕴涵着杀机,为了获得重生,她背负着爱的宿命之轮,走进了这个混乱的世界,开始了她绝霸天下的征程……\r
  • 最强元素系统

    最强元素系统

    去一个自己向往的世界,无限的强下去。元素在手,风火环绕,雷电听命。
  • 天劫路

    天劫路

    一个被世人尊敬的大将军之子,却遭受到自己亲生叔父的暗杀!一个轻易接触顶尖心法的公子,却视其如粪土偏要走自己的路!这样一个执拗的少年,寻仙路上可是无趣?依剑证道心通明,青山磊落长歌行。祈符笔走通九幽,素手悬铃摄心魂。仙宝葫芦聚灵兽,乾坤凝练化神火。八卦灵镜控震雷,凛然正气荡妖魔。金鳞宝扇乘风广,乘风御风乐逍遥。奇术盾甲游四方,九星八门断吉凶。虚怀若谷尝百草,岐黄妙术展幡旗。身负灵石行天下,冲关断喝辨正邪。……